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哪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科普说明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科普说明文教学的地位不容忽视,但科普说明文怎么教学,怎么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许多教师都困惑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谈谈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一、科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科普说明文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等诸多的功能,因此,可以设计教学内容如下:
1.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科普文凭借着生动活泼的文字给小学生讲述了一个个科学故事,让他们了解科普知识,增长见识,感受到科学的无处不在。如《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了解说明方法,品析语言文字,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在介绍国际互联网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在课堂上,若能引领孩子进行细细品味,了解科普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就会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3.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习得表情达意的逻辑性
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通过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二、科普说明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科普说明文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合理之外,还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弄懂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理顺文章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认为科普说明文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重视读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传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打好语言功底的最好方法之一。尽管科普说明文的语言和文体不如文学性的作品那样有感染力,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怕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会包括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着力去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再通过朗读传递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读的问题。
(1)读懂科学与知识
科普文章中往往会有许多术语,读起来会很拗口,内容也难以理解。阅读教学时更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课文的第一小节,围绕“孪生兄弟”展开。正因为四个“同样”,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这是全文的核心问题。在教学时,就应该抓住这四个“同样”,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读、齐读等各种各样的读书方式,走进文本,读通读顺课文,读懂科学与知识,为品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读出准确与生动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课文第一节引出了本文所要介绍的中心问题“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的推测。余下的课文则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在第二节中,作者通过“干涸的河床”、“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了火星有水的推断。它在告诉学生,无论是推测还是推断都要靠科学事实来证明,仅靠推断是远远不够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敏锐地抓住“推测”与“推断”,让学生把“推测”和“推断”调换一下,读一读,再说一说觉得怎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不难发现:火星和地球上有没有水和生命,是人们根据火星和地球的相似点进行的一种想象、估计;而用推断,是因为在做钻孔分析之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火星河床,所以,科学家们的判断就更加肯定。抓住这些关键句和关键词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2.巧妙写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会因为通过文本阅读便可直接获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巧妙地把“写”挤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创造,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在充满语文味的写、说课堂中轻松穿行,自然是兴趣高涨、兴致盎然。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1)仿
仿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习作的兴趣,甚至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恐龙》这篇文章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雷龙是个庞然大物。”“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两句话,体会第二个句子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让学生估算雷龙的实际重量(大象的重量一般是4~6吨,雷龙的重量可达到30吨左右),调动学生积极想象雷龙走动时发出的声音,具体感受雷龙是个庞然大物。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让大家感到形象、具体、生动。最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雷龙的方法,用几句话来描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一些小动物,如狗、猫等。
(2)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改写成一篇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新型玻璃的自述》,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桥梁。然后,于老师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新型玻璃的自述》,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入感知文本,体验到“干瘪生硬”的说明文同样需要巧妙的架构和生动的语言。由此可见,适当的改写训练可以让学生在二度对话文本中,加深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3)补
补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当学习到“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补写练习:“想象一下,未来的餐桌上会出现哪些来自海洋的高蛋白食品呢?”当学习到“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可以启发学生补写“这座海底城市会是什么样的?”请抓住一个方面写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科普说明性文章大多语言直白,浅显易懂,在教学时不妨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练笔实践,让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诱导说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进行阅读是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需要,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探究思维。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们的探究激情才能被激发。
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成功教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是的,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文本,立足以学生为本,灵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才会变得和那些记叙性的美文一样,充满夺目的光芒!
一、科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科普说明文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等诸多的功能,因此,可以设计教学内容如下:
1.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科普文凭借着生动活泼的文字给小学生讲述了一个个科学故事,让他们了解科普知识,增长见识,感受到科学的无处不在。如《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了解说明方法,品析语言文字,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在介绍国际互联网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在课堂上,若能引领孩子进行细细品味,了解科普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就会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3.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习得表情达意的逻辑性
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每个句子的内部甚至句与句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通过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对学生今后有条理地表达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二、科普说明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科普说明文除了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合理之外,还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弄懂文章中涉及的科学知识,理顺文章的写作思路,领悟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笔者认为科普说明文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重视读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传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打好语言功底的最好方法之一。尽管科普说明文的语言和文体不如文学性的作品那样有感染力,但作为一篇文章,哪怕叙述再客观,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会包括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着力去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再通过朗读传递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读的问题。
(1)读懂科学与知识
科普文章中往往会有许多术语,读起来会很拗口,内容也难以理解。阅读教学时更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课文的第一小节,围绕“孪生兄弟”展开。正因为四个“同样”,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这是全文的核心问题。在教学时,就应该抓住这四个“同样”,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读、齐读等各种各样的读书方式,走进文本,读通读顺课文,读懂科学与知识,为品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读出准确与生动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课文第一节引出了本文所要介绍的中心问题“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的推测。余下的课文则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在第二节中,作者通过“干涸的河床”、“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了火星有水的推断。它在告诉学生,无论是推测还是推断都要靠科学事实来证明,仅靠推断是远远不够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敏锐地抓住“推测”与“推断”,让学生把“推测”和“推断”调换一下,读一读,再说一说觉得怎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不难发现:火星和地球上有没有水和生命,是人们根据火星和地球的相似点进行的一种想象、估计;而用推断,是因为在做钻孔分析之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火星河床,所以,科学家们的判断就更加肯定。抓住这些关键句和关键词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2.巧妙写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把课文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会因为通过文本阅读便可直接获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巧妙地把“写”挤进课堂,使学生在二度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创造,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能在充满语文味的写、说课堂中轻松穿行,自然是兴趣高涨、兴致盎然。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1)仿
仿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写作,而且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习作的兴趣,甚至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恐龙》这篇文章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雷龙是个庞然大物。”“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两句话,体会第二个句子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让学生估算雷龙的实际重量(大象的重量一般是4~6吨,雷龙的重量可达到30吨左右),调动学生积极想象雷龙走动时发出的声音,具体感受雷龙是个庞然大物。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让大家感到形象、具体、生动。最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雷龙的方法,用几句话来描写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一些小动物,如狗、猫等。
(2)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改写成一篇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新型玻璃的自述》,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了桥梁。然后,于老师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新型玻璃的自述》,让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入感知文本,体验到“干瘪生硬”的说明文同样需要巧妙的架构和生动的语言。由此可见,适当的改写训练可以让学生在二度对话文本中,加深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3)补
补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时,当学习到“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补写练习:“想象一下,未来的餐桌上会出现哪些来自海洋的高蛋白食品呢?”当学习到“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可以启发学生补写“这座海底城市会是什么样的?”请抓住一个方面写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科普说明性文章大多语言直白,浅显易懂,在教学时不妨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尤其是练笔实践,让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诱导说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进行阅读是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需要,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探究思维。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们的探究激情才能被激发。
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成功教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是的,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文本,立足以学生为本,灵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才会变得和那些记叙性的美文一样,充满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