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在古人的眼里是很神秘、神奇的东西。郑玄《周礼》注云:"梦者,人精神所寤可占者。"贾公彦《周礼》疏解释道:"梦者,人精神所寤可占者谓人之寐,形魄不动,而精神寤见,觉而占之,故云精神所寤可占者也。" 《左传》记梦约二十六七次,其中关于晋国的梦境描写达十一次之多,可见晋国的梦境描写很有代表性,它既是当时社会现实的折射,又为史实频添了几分文学色彩,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同时也为后代的历史文学创作开创了道路。张高评在《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一书中也提到:"《左传》之记梦,或将战而梦,或将生而梦,或恩怨而梦,或疾病而梦,或梦而死亡,或梦而即位,或梦而淫奔,或梦要求,或梦畀地,和梦城陷,或梦祖而行。梦之内容虽各不相同,然要皆梦寐先见而灾祥辄生,天机漏泄而祸福即应。天人荒忽茫昧之际,幽明迷离惝恍之间,叙事状人丝毫不爽如此,无怪乎论者指为荒诞奇诡之'浮夸'也。"笔者在文中主要探讨梦寐在晋国历史文学中的意义。
一、梦的分类及特点
《左传》中关于晋国的梦的叙述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与战争的前奏、过程、后果等方面有关
1、僖公十年,狐突遇太子申生,申生预言夷陈吾将敝于韩。
2、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梦见与楚子搏斗,城濮之战晋文公获胜:"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俱。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3、成公二年,秦晋鞌之战中,韩厥梦子舆谓己:"旦避左右。"
4、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晋吕锜梦见射月。
5、襄公十八年晋中行献子梦与厉公讼:"中行献子将伐齐,梦与厉公讼,弗胜。公以戈击之,首队于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见梗阳之巫皋。他日,见诸道,与之言,同。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于东方,则可以逞。'献子许诺。"
6、昭公十七年晋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
7、昭公三十一年晋赵简子梦童子臝而转以歌。
(二)与恩仇果报有关
1、宣公十五年,辅氏之役,晋魏颗梦见结草老人报恩。
2、成公十年,景公梦见赵氏先祖作祟报仇。
(三)与死亡有关
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 、疾为二竖子;成公十年小臣因梦见负公登天而殉葬。
(四)与祭祀有关
1、僖公四年,骊姬为陷害申生而告之:"君(晋献公)梦齐姜" ,并让太子祭拜其母。
2、成公五年,晋赵婴梦见天使。
3、昭公七年,晋侯梦见黄熊。
笔者认为《左传》中关于晋国的梦的叙述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梦的主人公大多是诸侯大夫及其下属臣僚,也包括与他们有密切关联的小臣、嬖宠姬妾等人物。
(2)梦境的记载与祭祀或者政治斗争、军事战争有关。这正好印证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说法。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祭祀、权力争夺和军事斗争紧密联贯,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因此《左传》的作者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展开记述。
(3)《左传》所述梦境的结果大多应验。 此类梦境的应验表面上反映了春秋时人对梦占和鬼神的迷信。事实上是作者良苦用心的表现:作者试图通过对梦的解释来找寻隐藏在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并试图借此来指导后人的行事。希望借助于这些梦的记述和解释告诫人们,梦是一种准确的预言,梦代表着上天的意志,可以决定人事和国家兴衰,人们必须敬畏天命。
二、梦境描写的艺术性
首先,在记述事件时,采用记梦的方式对事情的结果加以预测,而不是平铺直叙,从而产生波澜起伏的情节,大大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如成公十年一连有这样三个记梦的情节: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 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在这段描写之前,晋侯因为赵庄姬的诬陷而杀死了赵同、赵括,造成冤案,两年后梦见赵氏先祖之鬼作祟报仇,因而病死。这段话记述了晋景公因病致死的过程,写了三件梦验之事,因为古人相信占梦可以预知未来的吉凶,当然,这么灵验的占梦之事,很可能是出于史家的虚构,并不可信。这里第一个梦写景公梦见厉鬼,召巫人占梦,巫人预言他活不久,吃不上新麦了,从而预示了故事的结局,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第二个梦实写他病入膏肓,良医也无法医治了,在这个梦中疾病变为二竖子以及他们的对话使故事更为生动,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而第三个梦写他果然在欲食新麦时暴死,而其小臣也因"负公以登天"之梦而最终祸及自身被殉葬,从而验证了小臣负公而登天之梦。
其次,有时《左传》中梦的记述是某个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或者通过梦境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得以丰满。
前者如《僖公四年》骊姬为了立自己所生之子为嗣君,欲陷害太子申生,"谓太子日:'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骊姬为陷害太子煞费苦心,以"君梦齐姜"为幌子,诱使太子祭献母亲,归胙于献公。古人如梦见先人,必定会加以祭祀,"臣有祭祀,必致祭肉于君,所谓归胙也"。这样一来她就正好乘机下毒陷害申生了。在这里,"君梦齐姜"成为故事发展的关键。没有它,也就没有后面骊姬诬陷申生、申生自杀、骊姬谗毁夷吾、重耳出奔等一系列故事。
后者如重耳在城濮之战前梦见与楚子搏斗:
听舆人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周礼·春官·大卜》云:"圣人有大事,必梦;故又参之以梦云。"可见春秋时期晋国历史文学中的梦寐描写在当时是有参考决疑的作用的。正如弗洛伊德《梦的释义》第一章言:"真正的、有价值的梦,是给做梦者带来启示,或预言未来的事件!" 尽管晋侯在城濮之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成就了他一代霸主的大业。但这个梦却暴露了他在战前的犹豫与脆弱甚至差一点贻误战机。这个梦反映了重耳战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方面重耳迫切希望能够一战成功,击败楚国,以成霸业。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心中愧疚。因为在他流浪列国时,楚国曾帮助过自己。所以,当他听到士兵讥讽他的歌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心中更加愧疚,不禁怀疑作战成功的可能性了。尽管有子犯一再打气,还是做了这个梦。作者通过此梦的记述刻画了重耳坚忍顽强性格中忧虑与犹豫的一面,渲染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左传·成公十年》记"晋侯梦大厉"的梦是《左传》中最长的一个梦,它持续了两夜以上,情节连贯清晰。据占卜,景公梦到的厉鬼是赵氏(赵盾)的祖先。成公八年赵庄姬诬陷赵同、赵括(赵盾之子)谋反,景公当即发兵诛杀赵氏族人,赵氏家族全部遇难,仅余一人幸免。这个梦反映了景公对诛杀赵氏族人深深的惊恐与不安。巫师不食新麦的预言更加剧了他心理的恐惧。于是景公求医于秦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最后的抗争,然而当他梦见厉鬼变为竖子时,也便宣告了自己抗争的失败。这表明了景公最终无法摆脱对诛杀赵氏族人的良心上的负罪感。在《左传》的作者看来,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晋侯杀赵同、赵括属于不义,就应该按时死掉,一分钟也不能多活,这是上天注定了的。神秘的天命在决定着晋侯的生死,并通过梦示把这种天命揭示给本来茫无所知的晋侯,让他明白由于他的恶行招致如此的报应。弗洛伊德认为:"他们认为梦与他们信奉的超自然世界有密切联系,梦是鬼神的启示",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梦对梦者无疑具有某种重要的目的,照例可以预示未来"。
第三,作者通过众多的梦境记述,营造出一种神秘"神道设教"气氛,借此来宣扬某些道德观念。如宣公十五年晋魏颗阻止父亲的嬖妾殉葬,所以这个妾的父亲结草相报,让魏颗在战争中擒住了敌将杜回,并托梦告诉魏颗。作者借助这种记述,含蓄地表达了对魏颗不以活人殉葬做法的肯定与称赞。
参考文献:
[1](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弗洛伊德.孙名之译.释梦[M].商务印书馆, 1996.
[3]张高评.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 1990.
一、梦的分类及特点
《左传》中关于晋国的梦的叙述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与战争的前奏、过程、后果等方面有关
1、僖公十年,狐突遇太子申生,申生预言夷陈吾将敝于韩。
2、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梦见与楚子搏斗,城濮之战晋文公获胜:"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俱。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3、成公二年,秦晋鞌之战中,韩厥梦子舆谓己:"旦避左右。"
4、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晋吕锜梦见射月。
5、襄公十八年晋中行献子梦与厉公讼:"中行献子将伐齐,梦与厉公讼,弗胜。公以戈击之,首队于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见梗阳之巫皋。他日,见诸道,与之言,同。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于东方,则可以逞。'献子许诺。"
6、昭公十七年晋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
7、昭公三十一年晋赵简子梦童子臝而转以歌。
(二)与恩仇果报有关
1、宣公十五年,辅氏之役,晋魏颗梦见结草老人报恩。
2、成公十年,景公梦见赵氏先祖作祟报仇。
(三)与死亡有关
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 、疾为二竖子;成公十年小臣因梦见负公登天而殉葬。
(四)与祭祀有关
1、僖公四年,骊姬为陷害申生而告之:"君(晋献公)梦齐姜" ,并让太子祭拜其母。
2、成公五年,晋赵婴梦见天使。
3、昭公七年,晋侯梦见黄熊。
笔者认为《左传》中关于晋国的梦的叙述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梦的主人公大多是诸侯大夫及其下属臣僚,也包括与他们有密切关联的小臣、嬖宠姬妾等人物。
(2)梦境的记载与祭祀或者政治斗争、军事战争有关。这正好印证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说法。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祭祀、权力争夺和军事斗争紧密联贯,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因此《左传》的作者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展开记述。
(3)《左传》所述梦境的结果大多应验。 此类梦境的应验表面上反映了春秋时人对梦占和鬼神的迷信。事实上是作者良苦用心的表现:作者试图通过对梦的解释来找寻隐藏在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并试图借此来指导后人的行事。希望借助于这些梦的记述和解释告诫人们,梦是一种准确的预言,梦代表着上天的意志,可以决定人事和国家兴衰,人们必须敬畏天命。
二、梦境描写的艺术性
首先,在记述事件时,采用记梦的方式对事情的结果加以预测,而不是平铺直叙,从而产生波澜起伏的情节,大大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如成公十年一连有这样三个记梦的情节: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 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在这段描写之前,晋侯因为赵庄姬的诬陷而杀死了赵同、赵括,造成冤案,两年后梦见赵氏先祖之鬼作祟报仇,因而病死。这段话记述了晋景公因病致死的过程,写了三件梦验之事,因为古人相信占梦可以预知未来的吉凶,当然,这么灵验的占梦之事,很可能是出于史家的虚构,并不可信。这里第一个梦写景公梦见厉鬼,召巫人占梦,巫人预言他活不久,吃不上新麦了,从而预示了故事的结局,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第二个梦实写他病入膏肓,良医也无法医治了,在这个梦中疾病变为二竖子以及他们的对话使故事更为生动,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而第三个梦写他果然在欲食新麦时暴死,而其小臣也因"负公以登天"之梦而最终祸及自身被殉葬,从而验证了小臣负公而登天之梦。
其次,有时《左传》中梦的记述是某个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或者通过梦境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得以丰满。
前者如《僖公四年》骊姬为了立自己所生之子为嗣君,欲陷害太子申生,"谓太子日:'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骊姬为陷害太子煞费苦心,以"君梦齐姜"为幌子,诱使太子祭献母亲,归胙于献公。古人如梦见先人,必定会加以祭祀,"臣有祭祀,必致祭肉于君,所谓归胙也"。这样一来她就正好乘机下毒陷害申生了。在这里,"君梦齐姜"成为故事发展的关键。没有它,也就没有后面骊姬诬陷申生、申生自杀、骊姬谗毁夷吾、重耳出奔等一系列故事。
后者如重耳在城濮之战前梦见与楚子搏斗:
听舆人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周礼·春官·大卜》云:"圣人有大事,必梦;故又参之以梦云。"可见春秋时期晋国历史文学中的梦寐描写在当时是有参考决疑的作用的。正如弗洛伊德《梦的释义》第一章言:"真正的、有价值的梦,是给做梦者带来启示,或预言未来的事件!" 尽管晋侯在城濮之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成就了他一代霸主的大业。但这个梦却暴露了他在战前的犹豫与脆弱甚至差一点贻误战机。这个梦反映了重耳战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方面重耳迫切希望能够一战成功,击败楚国,以成霸业。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心中愧疚。因为在他流浪列国时,楚国曾帮助过自己。所以,当他听到士兵讥讽他的歌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心中更加愧疚,不禁怀疑作战成功的可能性了。尽管有子犯一再打气,还是做了这个梦。作者通过此梦的记述刻画了重耳坚忍顽强性格中忧虑与犹豫的一面,渲染了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左传·成公十年》记"晋侯梦大厉"的梦是《左传》中最长的一个梦,它持续了两夜以上,情节连贯清晰。据占卜,景公梦到的厉鬼是赵氏(赵盾)的祖先。成公八年赵庄姬诬陷赵同、赵括(赵盾之子)谋反,景公当即发兵诛杀赵氏族人,赵氏家族全部遇难,仅余一人幸免。这个梦反映了景公对诛杀赵氏族人深深的惊恐与不安。巫师不食新麦的预言更加剧了他心理的恐惧。于是景公求医于秦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最后的抗争,然而当他梦见厉鬼变为竖子时,也便宣告了自己抗争的失败。这表明了景公最终无法摆脱对诛杀赵氏族人的良心上的负罪感。在《左传》的作者看来,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晋侯杀赵同、赵括属于不义,就应该按时死掉,一分钟也不能多活,这是上天注定了的。神秘的天命在决定着晋侯的生死,并通过梦示把这种天命揭示给本来茫无所知的晋侯,让他明白由于他的恶行招致如此的报应。弗洛伊德认为:"他们认为梦与他们信奉的超自然世界有密切联系,梦是鬼神的启示",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梦对梦者无疑具有某种重要的目的,照例可以预示未来"。
第三,作者通过众多的梦境记述,营造出一种神秘"神道设教"气氛,借此来宣扬某些道德观念。如宣公十五年晋魏颗阻止父亲的嬖妾殉葬,所以这个妾的父亲结草相报,让魏颗在战争中擒住了敌将杜回,并托梦告诉魏颗。作者借助这种记述,含蓄地表达了对魏颗不以活人殉葬做法的肯定与称赞。
参考文献:
[1](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2]弗洛伊德.孙名之译.释梦[M].商务印书馆, 1996.
[3]张高评.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