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多元评价,拟通过从“课程模块学习纲要”入手,以实践性评价为重点,编写学生模块学习的可阅读性学习安排。
[关键词]课程模块学习纲要;课程模块纲要;学习纲要;表现性评价
1 问题背景
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这或许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考虑最多的一组问题,根据教师经验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书上有什么,教师教什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导致重点不突出,双基难落实。
第二阶段:备一节教一节,对本节内容有选择、有处理的教。只关注一节内容的重难点,而缺乏知识网络建构的思考。
第三阶段:能对单元内容进行有选择、有处理的教。由于许多学校将考试分数作为教师评价最核心要素,因此就出现:考什么,教什么,考得多的多练,错得多的多讲。但因为考滞后于教,所以易出现学生对新题型的不适应情形。
第四阶段:能对整个学科内容作整体处理。并在实践过程中,内化、扩充、整组知识结构。
2 课程模块学习纲要概念及意义
2.1 什么是课程模块学习纲要
2.1.1 什么是“课程模块”。本文所涉课程模块概念,就是是学科课程中的某一具体学习模块。
2.1.2 什么是“课程模块纲要”。课程模块纲要是指对课程模块以纲要的形式呈现,它包含该课程模块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它建立在课程标准(包括省学科指导意见)基础上,同时融合了教材、教师本人经验、所面向学生具体特点、课程实施条件等。
2.1.3 “课程模块学习纲要”定义。课程模块学习纲要是指为课程模块的学习制订的纲要,是对该课程模块学习背景、学习意义、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评价等要素呈现给学生的文本。为便于交流,我们在后续将其简称为“学习纲要”。
2.2 与课程模块纲要的区别
学习纲要与课程模块纲要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本质区别。在此,我们仅从纲要使用者、纲要编制出发点、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说明,希望能为学习纲要做出更明确的解释。
2.2.1 纲要使用者不同。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学生知道将要学什么、为什么学这些内容,以及如果能解决哪些问题了就属于达到要求了,在内容上侧重于从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学习要求等方面,在表达上可沿用学生熟悉的专业术语或其它宜于学生理解的语言。
2.2.2 出发点不同。课程模块学习纲要主要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出发,要求在学生正式开始模块学习前,教师事先对整个模块的学习内容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并对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隐含着学习需要达到的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2.2.3 评价时间与功能不同。学习纲要中所涉评价安排主要基于两个目标:一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我评价;二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评价首先需要评价标准,而标准的制定带有主观性,但绝不是任意的,它来源于课程标准,是教师对课程标准与实际情况的整合,可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进行学习结果的判断,也就是说可操作性。
3 “课程模块学习纲要”的结构及编制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的撰写
第一部分设置考虑如果直接呈现“课程目标”,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设计这一部分目的是创设学生做为第一主人公的身份,融入学习纲要,通过对课程背景的阅读,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的撰写
课程目标的制定主要来源于课程标准,当然也结合了学科指导意见、学生分析、教材分析等。但仍考虑学生作为第一阅读者,不易作过多过于专业的解析,而是将这些理论分析融入到目标中。
第三部分,“学习安排”的撰写
课程实施主要以文字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其中表格展示的是核心内容,包括:内容、学习评价、学习策略、课时,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学习评价。
3.1 表中“学习评价”在此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实质是对学生学业评价作出的一项重要预设。它是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在具体一个主题的细化后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服务于上位的总的课程模块目标,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及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当然此处是不完整,它主要表达的是评价目标的最重要的一项。
此外,正如前所述,表现性评价更有利于检测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因此在此处尽可能的用实践活动来完成实现评价,现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设置了三项实践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时间、对问题的喜好来选择,实践类问题要求学生做出书面汇报(有条件的作出口头汇报效果更佳)。
3.2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结构的展示
由于本模块理论性强,即使学习完了,仍很难将它们进行有机组合,为便于学生更好的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什么”,进一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第四部分,“学业评价”栏的撰写
此处,主要表达的是,学生模块成绩的确定方式,也隐含着督促学生注意日常学习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实践活动的考核,必须建立简洁的、但又可信的操作模式,以保证评价信度与效度,建议大家参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
4 存在困惑
4.1 对“课程模块学习纲要”名称的困惑。对“学习纲要”进行了网络查找,虽然也有所提及,但基本仍停留在专业的教师读本形式,没有找到较好的名词,仍沿用这一概念。
4.2 由于以“考”导“教”的历史沉积较厚,且在许多老教师的习惯作用,以“评”导“教”的思想难以实现。
4.3 学习纲要融合了学生、教师、课标、教材、学校等因素,因此不同学校、不同时间的编制学习纲要虽然具有相似性,但应存在很不同,包括地方特色、学生特点、教师本身特点等。因此,防止学习纲要交流“共享”转化为“公用”、“通用”仍需要学科管理者引导。
[关键词]课程模块学习纲要;课程模块纲要;学习纲要;表现性评价
1 问题背景
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这或许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考虑最多的一组问题,根据教师经验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书上有什么,教师教什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导致重点不突出,双基难落实。
第二阶段:备一节教一节,对本节内容有选择、有处理的教。只关注一节内容的重难点,而缺乏知识网络建构的思考。
第三阶段:能对单元内容进行有选择、有处理的教。由于许多学校将考试分数作为教师评价最核心要素,因此就出现:考什么,教什么,考得多的多练,错得多的多讲。但因为考滞后于教,所以易出现学生对新题型的不适应情形。
第四阶段:能对整个学科内容作整体处理。并在实践过程中,内化、扩充、整组知识结构。
2 课程模块学习纲要概念及意义
2.1 什么是课程模块学习纲要
2.1.1 什么是“课程模块”。本文所涉课程模块概念,就是是学科课程中的某一具体学习模块。
2.1.2 什么是“课程模块纲要”。课程模块纲要是指对课程模块以纲要的形式呈现,它包含该课程模块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它建立在课程标准(包括省学科指导意见)基础上,同时融合了教材、教师本人经验、所面向学生具体特点、课程实施条件等。
2.1.3 “课程模块学习纲要”定义。课程模块学习纲要是指为课程模块的学习制订的纲要,是对该课程模块学习背景、学习意义、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评价等要素呈现给学生的文本。为便于交流,我们在后续将其简称为“学习纲要”。
2.2 与课程模块纲要的区别
学习纲要与课程模块纲要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本质区别。在此,我们仅从纲要使用者、纲要编制出发点、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说明,希望能为学习纲要做出更明确的解释。
2.2.1 纲要使用者不同。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学生知道将要学什么、为什么学这些内容,以及如果能解决哪些问题了就属于达到要求了,在内容上侧重于从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学习要求等方面,在表达上可沿用学生熟悉的专业术语或其它宜于学生理解的语言。
2.2.2 出发点不同。课程模块学习纲要主要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出发,要求在学生正式开始模块学习前,教师事先对整个模块的学习内容以结构图的方式呈现,并对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隐含着学习需要达到的标准)提出明确要求。
2.2.3 评价时间与功能不同。学习纲要中所涉评价安排主要基于两个目标:一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我评价;二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评价首先需要评价标准,而标准的制定带有主观性,但绝不是任意的,它来源于课程标准,是教师对课程标准与实际情况的整合,可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进行学习结果的判断,也就是说可操作性。
3 “课程模块学习纲要”的结构及编制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的撰写
第一部分设置考虑如果直接呈现“课程目标”,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设计这一部分目的是创设学生做为第一主人公的身份,融入学习纲要,通过对课程背景的阅读,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的撰写
课程目标的制定主要来源于课程标准,当然也结合了学科指导意见、学生分析、教材分析等。但仍考虑学生作为第一阅读者,不易作过多过于专业的解析,而是将这些理论分析融入到目标中。
第三部分,“学习安排”的撰写
课程实施主要以文字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其中表格展示的是核心内容,包括:内容、学习评价、学习策略、课时,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学习评价。
3.1 表中“学习评价”在此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实质是对学生学业评价作出的一项重要预设。它是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在具体一个主题的细化后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服务于上位的总的课程模块目标,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及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当然此处是不完整,它主要表达的是评价目标的最重要的一项。
此外,正如前所述,表现性评价更有利于检测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因此在此处尽可能的用实践活动来完成实现评价,现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设置了三项实践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时间、对问题的喜好来选择,实践类问题要求学生做出书面汇报(有条件的作出口头汇报效果更佳)。
3.2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结构的展示
由于本模块理论性强,即使学习完了,仍很难将它们进行有机组合,为便于学生更好的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什么”,进一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第四部分,“学业评价”栏的撰写
此处,主要表达的是,学生模块成绩的确定方式,也隐含着督促学生注意日常学习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实践活动的考核,必须建立简洁的、但又可信的操作模式,以保证评价信度与效度,建议大家参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
4 存在困惑
4.1 对“课程模块学习纲要”名称的困惑。对“学习纲要”进行了网络查找,虽然也有所提及,但基本仍停留在专业的教师读本形式,没有找到较好的名词,仍沿用这一概念。
4.2 由于以“考”导“教”的历史沉积较厚,且在许多老教师的习惯作用,以“评”导“教”的思想难以实现。
4.3 学习纲要融合了学生、教师、课标、教材、学校等因素,因此不同学校、不同时间的编制学习纲要虽然具有相似性,但应存在很不同,包括地方特色、学生特点、教师本身特点等。因此,防止学习纲要交流“共享”转化为“公用”、“通用”仍需要学科管理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