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克塞是是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哈萨克族自治县,哈萨克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用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一、哈萨克族风土人情是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内容广泛,我们可以选择哈萨克民族文化中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且适合幼儿教育的民族文化内容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在幼儿服饰文化教育中,将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服装、规范的图案、鲜艳的色彩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受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服饰美,激发幼儿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同时,乐于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培养幼儿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幼儿饮食文化教育中,我们以最具民族特色的小吃和土特产(包尔撒克、奶茶、奶制品等)为内容,让幼儿在欣赏、品尝、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对其品种、营养价值、制作过程获得不同程度的认识,进而产生以家乡的饮食文化引以为豪的情感;在幼儿民族歌舞文化教育中,我们利用哈萨克族舞蹈、音乐、乐器(冬布拉)对幼儿实施美育,让幼儿初步了解哈萨克族舞蹈、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从中感受民族艺术的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幼儿传统手工艺文化教育中,让幼儿感受新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精美和实用,激发哈萨克族幼儿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幼儿民俗风情文化教育中,我们通过让幼儿了解哈萨克族的节日风情和民族风貌,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中了解哈萨克族礼仪,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形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二、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教育活动的原则
(一)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教育活动应体现文化多元性和文化本土性并重的原则
儿童是在一定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的,在幼儿园组织哈萨克族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既要考虑文化的本土性,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又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儿童的要求,把这些教育内容组织在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中。如“肉孜节”“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在组织幼儿认识体验这种活动时,可以首先让哈萨克族幼儿邀请小朋友们到家中做客,再带领幼儿去哈萨克族幼儿家庭“拜年”,请主人讲述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礼仪、节日等。教师再创设教育环境“有趣的节日”,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节日情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感受和直接对话中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培养幼儿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应体现生活性原则
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动力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所以开展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幼儿教育活动,其内容要来源于幼儿周围的民族现实生活,应是以哈萨克族民族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感性化、趣味化的经验和活动。教育内容应随着哈萨克族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让幼儿了解哈萨克族人民“喝茶”的习俗时,可以先创设哈萨克族“过节做客”的生活情景,营造过节气氛,让幼儿戴哈萨克族帽子、穿哈萨克族马甲扮演角色,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中,品尝哈萨克族的“奶茶”“马奶酒”,尝试煮茶,再认识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进而认识哈萨克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又如在幼儿了解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色的传统哈萨克族竞技活动(如射箭、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等)后,教师可以对这些传统竞技项目加以改编成幼儿可以参与的游戏活动,采取以物代物、分工协作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应体现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要体现“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因此,在组织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幼儿教育整体性的导向,在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首先要在教育内容上既兼顾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又考虑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哈萨克族特色展示会”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创意哈萨克族挂饰比拼”“做包尔撒克”“自制毡房”“编制哈萨克族地毯”“设计哈萨克族花裙”“点缀哈萨克族花帽”等不同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由选择。其次,要将哈萨克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有效整合到幼儿同各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中。例如,在对幼儿进行哈萨克族民族饮食文化教育时,让幼儿了解食品营养及保健知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体现了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幼儿品尝、制作食品后设计的创编儿歌、说广告词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了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幼儿了解、感受到阿克塞哈萨克民族丰富和优秀的饮食文化,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体现了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在饮食加工(如制作酸奶疙瘩、马肠子、酥油等)活动中让幼儿理解“发酵、熏制、提炼”等制作食品的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幼儿将传统的哈萨克族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创新(如创意“哈萨克族挂饰”和“哈萨克族马甲”等)时,表现了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体现了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第三,教师应依据幼儿的活动水平及自身教育实践经验,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使之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如在幼儿服饰文化教育中,教师组织幼儿到社区参观“哈萨克族服饰商店”、“哈萨克族服装加工店”、“民族饰品店”,家园配合制作哈萨克族服饰,收集哈萨克族服饰种类、花纹、图案等,然后在幼儿园创设了“哈萨克族特色角”,又通过“漂亮的哈萨克族坎肩、马夹秀”、“小小毡毯设计师”“我喜欢的民族饰品”“美丽的哈萨克族图案”“欢乐的哈萨克族舞蹈”“有趣的民族游戏”等主题活动,让幼儿自由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总之,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应整体设计,综合权衡,全面实施,将其渗透于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一、哈萨克族风土人情是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内容广泛,我们可以选择哈萨克民族文化中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且适合幼儿教育的民族文化内容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在幼儿服饰文化教育中,将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服装、规范的图案、鲜艳的色彩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受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服饰美,激发幼儿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同时,乐于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培养幼儿的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幼儿饮食文化教育中,我们以最具民族特色的小吃和土特产(包尔撒克、奶茶、奶制品等)为内容,让幼儿在欣赏、品尝、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对其品种、营养价值、制作过程获得不同程度的认识,进而产生以家乡的饮食文化引以为豪的情感;在幼儿民族歌舞文化教育中,我们利用哈萨克族舞蹈、音乐、乐器(冬布拉)对幼儿实施美育,让幼儿初步了解哈萨克族舞蹈、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从中感受民族艺术的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幼儿传统手工艺文化教育中,让幼儿感受新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精美和实用,激发哈萨克族幼儿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幼儿民俗风情文化教育中,我们通过让幼儿了解哈萨克族的节日风情和民族风貌,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中了解哈萨克族礼仪,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形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二、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教育活动的原则
(一)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教育活动应体现文化多元性和文化本土性并重的原则
儿童是在一定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的,在幼儿园组织哈萨克族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既要考虑文化的本土性,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又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儿童的要求,把这些教育内容组织在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中。如“肉孜节”“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在组织幼儿认识体验这种活动时,可以首先让哈萨克族幼儿邀请小朋友们到家中做客,再带领幼儿去哈萨克族幼儿家庭“拜年”,请主人讲述哈萨克族民俗风情、礼仪、节日等。教师再创设教育环境“有趣的节日”,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节日情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感受和直接对话中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培养幼儿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应体现生活性原则
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动力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所以开展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幼儿教育活动,其内容要来源于幼儿周围的民族现实生活,应是以哈萨克族民族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多样化、感性化、趣味化的经验和活动。教育内容应随着哈萨克族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让幼儿了解哈萨克族人民“喝茶”的习俗时,可以先创设哈萨克族“过节做客”的生活情景,营造过节气氛,让幼儿戴哈萨克族帽子、穿哈萨克族马甲扮演角色,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中,品尝哈萨克族的“奶茶”“马奶酒”,尝试煮茶,再认识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进而认识哈萨克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又如在幼儿了解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色的传统哈萨克族竞技活动(如射箭、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等)后,教师可以对这些传统竞技项目加以改编成幼儿可以参与的游戏活动,采取以物代物、分工协作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运用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应体现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要体现“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因此,在组织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幼儿教育整体性的导向,在开展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时,首先要在教育内容上既兼顾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又考虑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哈萨克族特色展示会”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创意哈萨克族挂饰比拼”“做包尔撒克”“自制毡房”“编制哈萨克族地毯”“设计哈萨克族花裙”“点缀哈萨克族花帽”等不同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由选择。其次,要将哈萨克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有效整合到幼儿同各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中。例如,在对幼儿进行哈萨克族民族饮食文化教育时,让幼儿了解食品营养及保健知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体现了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幼儿品尝、制作食品后设计的创编儿歌、说广告词等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了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幼儿了解、感受到阿克塞哈萨克民族丰富和优秀的饮食文化,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体现了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在饮食加工(如制作酸奶疙瘩、马肠子、酥油等)活动中让幼儿理解“发酵、熏制、提炼”等制作食品的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幼儿将传统的哈萨克族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创新(如创意“哈萨克族挂饰”和“哈萨克族马甲”等)时,表现了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体现了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第三,教师应依据幼儿的活动水平及自身教育实践经验,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使之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如在幼儿服饰文化教育中,教师组织幼儿到社区参观“哈萨克族服饰商店”、“哈萨克族服装加工店”、“民族饰品店”,家园配合制作哈萨克族服饰,收集哈萨克族服饰种类、花纹、图案等,然后在幼儿园创设了“哈萨克族特色角”,又通过“漂亮的哈萨克族坎肩、马夹秀”、“小小毡毯设计师”“我喜欢的民族饰品”“美丽的哈萨克族图案”“欢乐的哈萨克族舞蹈”“有趣的民族游戏”等主题活动,让幼儿自由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总之,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应整体设计,综合权衡,全面实施,将其渗透于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