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实证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分类标准的选取以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基本依据;分类基本类型名称直接以授予学位的层次来命名;分类指标体系的建立以高校行为特征的具体数据为依据。按照以上基本思路,以北京市58所普通学校的具体数据为例,通过运用计算集中度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高等学校分类指标体系,得到北京市普通高校分类类型的分布和各高校的类型归属。
  关键词:高等学校;分类;集中度;聚类分析
  
  本文以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为例,对我国高校分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目的是为我国高校分类方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特别是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一种参考。
  一、高等学校分类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
  对高等学校进行分类,要解决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首先,高等学校分类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解决分类的依据问题,也就是分类标准的设计。其次,在分类的过程中,除了确定分类标准、比较分类对象、进行类别划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划分出来的每一种类型赋予恰当的名称,类型名称可以说是一个分类方案中最具概括性和引人注意的部分。再次,分类标准的选择和确定是从理论上演绎,还是运用定量的方法来说明,又涉及到一个分类的具体操作方法问题。分类标准的确定、类型名称的选择、分类方法的运用都是高校分类框架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高等学校分类标准的选取以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基本依据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等学校分类是不可能涉及高等学校各个属性的,而只能选择那些表现力较强的、实质性的维度作为分类的标准。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尽管是多元的,但具有表现力的分类标准的设计应该以高等教育的职能为依据。[1]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不同高等学校承担的职能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此,高等学校分类标准选取的基本思路是:依据高等教育的职能,选取能够描述高校行为特征的指标来对高校进行分类。
  (二)高等学校分类基本类型名称直接以授予学位的层次来命名
  在确定高等学校分类类型名称时,总的原则是尽量使名称贴切地承载和表达高等学校的类型意义,同时还应该遵循可操作化的原则。高等学校分类类型的命名可以借鉴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直接以高校所授予学位的层次来命名,基本大类的名称采用博士型、硕士型、学士型等,然后再根据授予学位的数量及其他因素,对每一大类再进行细分。[2]
  (三)高等学校分类指标体系的建立以高校行为特征的具体数据为依据
  高等学校分类是从高等学校发展的事实和现状出发的,类型划分是基于高等学校之间的比较进行的,所以,只有在掌握了所有被分类高校的详细资料之后才能做出分类。高等学校分类必须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收集高校行为特征的数据,然后通过计算集中度,确定定量分类标准,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到高校分类的结果。根据高等学校的实际数据,运用科学严格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建立分类指标体系,这样形成的高等学校分类方案才更有说服力、更易于为各方所接受。
  二、高等学校分类框架的设计——以北京市普通高校为例
  (一)高等学校分类标准的选取
  人才培养方面。首先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高等学校分类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不是价值判断性的,因此不选取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指标,主要选取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数量、层次、类型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分类。培养人才的数量可用学校毕业生数、在校生数、招生数来反映。考虑到1999年以后高校连续扩招,近两年各校各类学生的招生规模开始趋向稳定,毕业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反映的是前几年的情况,而且目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率、学位授予率与招生数差别不大,因此,选取招生数作为操作化指标。培养人才的层次操作化为授予学位的层次和数量。我国目前的学位层次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三级,相应地授予学位的层次和数量可选取招生的本专科生数、硕士生数和博士生数来反映。培养人才的类型操作化为学科专业类别和数量,即一所高校在我国目前11个学科门类(不包含军事学)的覆盖面及招生数量。
  科学研究方面。高校的科研水平可由科研课题、科研团队、科研平台三方面的指标来反映。高校科研课题的来源是多渠道多方面的。基于收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较性原则,国家基金课题以资助具有广泛影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高校和科研人员通过竞争方式获得资助,应该是最具说服力和公信力的。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课题数基本可以反映各校从事基础研究的能力和综合实力,因此采用该指标来反映北京高校的科研课题水平。高校科研团队的水平可以用三个因素来表示:学历(学位)、职称、荣誉教师数。学历(学位)反映科研团队成员的受教育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业务素质和发展潜力,高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可被选用为反映高校科研团队水平的一个指标。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成绩与能力最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同高校在评审职称的程序和标准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致使职称的含金量有很大不同,该指标不宜被选用。在实际中,荣誉教师的名目繁多,各种荣誉评选的标准不一致,因此这一指标的可操作化比较困难,也暂不选用。因此,本研究选用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反映高校科研团队的水平。目前我国对科研平台进行评选的类型和名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部级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等等。基于可靠性和可比较性原则,本研究只选用国家重点学科数作为科研平台的操作化指标。
  社会服务方面。从高校社会服务这一职能的含义来看,是指高校与社会各个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问题的解决。各个高校服务社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直接的技术转让、为社区工作提供咨询服务、与社区进行资源共享等等,这些不同的服务形式难以用定量的指标来统计和进行比较。从目前已有的分类法来看,只有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开发了这一维度的分类体系,而且也只是选择性分类体系,由各个高校自愿参加,并自己提供数据资料。[3]考虑到收集数据的困难,本研究暂不采用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方面的指标。
  根据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可将以上确定的北京高等学校分类的标准概括如下,见表1。
  (二)高等学校基本类型名称的确定
  根据授予学位的层次,把北京高等学校初步分为博士型大学、硕士型大学、学士型大学/学院、专科(职业)学院。
  近年来,从我国的政府文件到学界论文中,都非常重视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把它作为一种高校类型,已被广泛接受。由于历史地位的特殊性,北京名校云集,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都有北京的高校位列其中。因此,对北京高校进行分类,应该把研究型大学单独列为一类。
  在北京还有一类特殊的高校,学校规模不大,学科专业覆盖面比较专一,甚至只在某一学科门类招生,学科特色鲜明、学科力量较强,有的居全国之首,在同一专业内可同时招收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的学生。这类学校如果仅根据授予学位的层次和数量把它们分到博士型、硕士型、学士型或专科(职业)学院任一类型里,由于其招生专业和招生数量的特殊性,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它们的特色。因此,本研究单独把这些高校归为一类,命名为专门学院。
  总结起来,北京普通高校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六种,即研究型大学、博士型大学、硕士型大学、学士型大学/学院、专科(职业)学院、专门学院。
  (三)高等学校特征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通过对多种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进行比较以后,主要从北京教育委员会主编的《北京教育年鉴》中获得数据信息。可获得的最近一年的《北京教育年鉴》是2008年版,反映的是各个高校2007年度的数据。本研究尽量从一个口径上得到北京高校全方位的数据,个别学校的个别数据如果找不到,则到高校的网页主页上找,或参照和借用其他网站的信息。本研究以下所用数据,如未标明,则表示来源于《北京教育年鉴》(2008),凡是其他来源的,均会标明。
  2007年,北京共有普通高校83所,除去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在《北京教育年鉴》(2008)的“普通高等学校”条目中,列出了58所普通高等学校的概况信息[4],主要依据这58所普通高校的数据信息对高校分类进行实证研究。在确定分类指标的过程中,依据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及其特点,遵循可比较性和可靠性原则,使得操作化分类指标已大大简化。但在具体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的比例这一指标数据不能很可靠地收集到,致使这一指标无法采用。本研究最终采用的指标和收集到的数据是博士学位授予数(数据是招生数)、硕士学位授予数(数据是招生数)、本科生招生数、国家基金课题数(1)、国家重点学科数、硕士招生学科覆盖面(2)、学校规模。
  (四)高等学校分类指标体系的建立
  如果要得到某一所高校的类型归属,必须确定各类指标的定量化标准。本研究首先借鉴马陆亭采用的计算集中度的方法[5],同时参考其他分类法的取值构建分类指标体系。
  根据可授予学位的层次,初步把北京58所普通高校分为: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36所);只招收硕士生和本专科生的高校(15所);只招收本专科生的高校(5所);只招收专科生的高校(2所)。对于5所只招收本专科生的高校和2所只招收专科生的高校,因学校数量不多,不再对它们进行细分。只针对前两种类型,分别探讨其指标体系。
  1. 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36所)分类指标体系的确定
  在36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主要产生研究型大学和博士型大学两种基本类型,因此,主要采用博士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指标,操作化为博士生招生数、国家基金课题数、国家重点学科数三个指标。下面通过计算集中度的方法,初步确定分类的临界值。
  (1)博士学位授予数集中度的计算
  2007年,北京有36所普通高校共授予博士学位数9978个,其集中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前2所高校(占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5.6%)培养了约占总数30%的博士生;前5所高校(占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13.9%)培养了约占总数50%的博士生;前9所高校(占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25%)培养了约占总数70%的博士生;前19所高校(占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52.8%)培养了约占总数90%的博士生。说明北京高校对博士生的培养具有很大的集中度。
  (2)国家基金课题数集中度的计算
  2007年,北京有49所普通高校共申请到国家基金课题2133个,其集中度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前2所高校(占申请到课题高校的4.1%)申请了约占总数40%的课题;前7所高校(占申请到课题高校的14.3%)申请了约占总数70%的课题;前16所高校(占申请到课题高校的32.7%)申请了约占总数90%的课题。说明北京高校申请国家基金课题数具有很大的集中度。
  (3)国家重点学科数集中度的计算
  2007年,北京有31所普通高校共有国家重点学科349个,其集中度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前2所高校(占有国家重点学科高校的6.5%)约有占总数40%的重点学科;前6所高校(占有国家重点学科高校的19.4%)约有占总数70%的重点学科;前15所高校(占有国家重点学科高校的48.4%)约有占总数90%的重点学科。说明北京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数具有很大的集中度。
  上述三个指标的集中度情况可以揭示出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约2-4所高校,各项指标的集中度临界点为30%-40%;第二层次,约4-7所高校,各项指标的集中度临界点为60%-70%;第三层次,约10-15所高校,各项指标的集中度临界点为90%左右;第四层次,约10-15所高校,各项指标的集中度临界点为后10%左右。
  2. 只招收硕士生和本专科生的高校(15所)分类指标体系的确定
  在15所只招收硕士生和本专科生的高校中,主要根据硕士招生数和硕士学科覆盖面两个指标对其进行细分。借鉴其他分类法中采用取平均值为临界点的做法[6],将这15所高校分为两类,一类是招生数不低于硕士型大学的平均数,且学科覆盖不低于硕士型大学的平均数;不满足此条件的则为第二类。
  3. 专门学院分类指标体系的确定
  在对北京普通高校各项指标进行集中度计算或平均数计算时,发现确实有一些特殊的高校,这类高校小而精,特色鲜明,规模不大,基本只在某一学科门类或相关领域招生,而且同时可以招收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的学生,不适合仅根据授予学位的层次和数量把它们分到博士型、硕士型、学士型或专科(职业)学院任一类型里。对这类命名为专门学院的高校的定义是,至少可以招收硕士学位层次的学生,且硕士招生学科覆盖最多为3个,且年招生数基本在1000人以下。
  通过对北京2007年58所普通高校数据的实证分析,确定的北京普通高校分类类型和标准如下(见表5)。
  三、高等学校分类的结果及分布
  (一)不同类型高校的分类结果
  1. 研究型大学和博士型大学的聚类分析结果
  北京普通高校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数量最多,对其的分类最困难。在前面的分析中,确定了把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分为四类,并通过计算集中度确定了临界点,在此基础上,再借助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某一高校的分类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在SPSS13.0输入数据,选择的聚类变量是博士招生数、国家基金课题数、国家重点学科数,确定的聚类类型为4类,选择离差平方和(Ward’s method)聚类法,相似性测度采用欧式距离的平方(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通过SPSS聚类分析的输出结果,可以得出北京36所研究型和博士型大学的分类结果。
  2. 硕士型大学的分类结果
  从硕士招生数看,最小招生数为30人,最大招生数为411人,平均招生数为160人;从硕士学科覆盖面看,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6,平均数为3。根据分类标准,硕士招生数在160个以上,且学科覆盖在3个以上的则为硕士型大学Ⅰ类,不满足此条件的为硕士型大学Ⅱ类,由此可以得到北京15所硕士型大学的分类结果。
  3. 专门学院的分类结果
  根据这类高校的定义,可以得到北京9所专门学院的分类结果。
  4. 学士型大学/学院的分类结果
  北京只从事本、专科教育的普通高校只有5所,根据分类标准,这五所高校则为学士型大学/学院。
  5. 专科(高职)院校分类结果
  北京只从事高等专科和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只有2所,根据分类标准,这2所高校则为专科(高职)院校。
  (二)北京2007年58所普通高等学校类型的分布及比例
  根据各个基本类型的分类结果,剔除专门学院在其他类型里的重复分类,北京2007年58所普通高等学校类型的分布及比例,见表6。
  四、结语
  高校分类不只是学术和认识上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一方面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有关高校分类的经验,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分类方案。本文旨在为我国高校分类研究在思路和方法上提供一种参考,因此对以北京市为例的高校分类结果的分析将另文再做讨论。
  
  注释:
  (1)数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
  (2)数据来源:各个学校的2007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参考文献:
  [1][2]宋中英、雷庆.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类型名称探析[J].高教探索,2009(6):41-45.
  [3]http://classifications.carnegiefoundation.org/details/community_engagement.php.
  [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北京教育年鉴(2008)[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8.237-377.
  [5]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24-140.
  [6]刘少雪,刘念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0-44.
  
其他文献
摘要:从人力资源规划的历史看,它经历了职能规划、系统规划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三个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着各种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的理念和模式,高校这种重要的社会组织也不例外。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越来越被看做是影响高校发展与工作绩效的积极因素。国外三所高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在理念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规划的流程却具有一致性。它们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
期刊
摘要:广州美术学院试行了“休学赚学费”模式,这一大胆的创新尝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议,本文以广美休学学生一年期生活状况为例,从“休学赚学费”试行的环境、现实基础进行分析论述,阐明了“休学赚学费”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自立精神、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创业意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休学;赚学费;模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 国家拨款和
期刊
摘要:大学治理是指对大学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做决策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牛津大学经历了三次治理改革。其中,2004—2006年的大学治理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据支持联盟框架,在政策子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大学治理改革行为过程是支持者与反对者围绕“由谁治校”这一核心信仰不断博弈的过程。子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影响大学治理改革的关键因素。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推动是促成大学治理改革成败的关键,外
期刊
摘要:通过对广州三所大学880份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影响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跟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一致,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对大学的学习成绩没有统计相关性,大学学习成绩主要跟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呈正相关;家庭收入水平则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作用。引入户籍与学习时间、家庭地位的交互项,统计模型显示城市户籍的大学生,其必修课成绩较要比农村大学生差,并且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必修课学
期刊
摘要:以A地区3所“211工程”大学在校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从“学习基础”、“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出发,研究分析了影响跨专业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跨专业研究生快速适应新的专业学习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跨专业;学习适应性    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是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招收一定数量的跨专业研究生。  在跨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已经从洪堡理想的时代过渡到学术资本主义的时代。从历史和结构的视野来看,学术资本主义是对“洪堡理想”的一种继承和超越,而形成这种继承和超越关系的关键在于大学能够保持自主性以及社会的积极干预。  关键词:大学知识生产方式;洪堡理想;学术资本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    毫无疑问,当前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洪堡理想的时代过渡到学术资本主义的时代。所谓“
期刊
摘 要: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克拉克·克尔为首的学者们试图通过加强大学校长领导力以挽救颓废的美国高等教育危机的依据之一。然而,大学校长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的发展,在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的看法。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其一大学校长至关重要,无可替代;其二大学校长可有可无,并不能决定学校的发展;其三大学校长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以
期刊
摘要:在比尔·雷丁斯看来,尽管大学理念纷繁芜杂,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三类大学理念:康德的理性大学、洪堡的文化大学、当代的一流大学。这三类大学理念都指向某一外在的目的,导致大学要么被理性规定,要么成为民族文化的生产地,要么为数字和绩效所累,导致大学什么都是,但唯独不是它自身,大学不可避免处在废墟中。基于此,雷丁斯认为后现代大学理念是思想,即大学是一思想共同体。思想自由一直都是大学所追求的,但只有在后现
期刊
摘要:文章从银领学院文化订单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入手,分析了银领学院文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由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浙江省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三支团队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反假货币技术、外汇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构建的三个考证平台构成了金融银领人才培养创新的核心要素。文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等要素全方
期刊
摘 要:自全国高校实行全面收费及国家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人数以来,高校学费标准持续上涨,学生欠费人数不断增加,欠费金额不断增大。学生欠交学费日益突出,已成为困扰高校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从学费标准方面探讨大学生欠费问题,寻求综合治理大学生欠费的有效途径,具有实现学校和学生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欠交学费;学费标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引言  建国至今,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