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力提升之实践与成效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6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事关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兰州石化学院为例,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角度总结探讨了提升毕业生就业力的相关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力;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陈金平,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7-0052-02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连续攀升,2012年为680万人,2013年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将再次突破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因此,全方位、多举措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成为高等院校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抓手不断推动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院连续8年就业率达到93%以上,2015届毕业生签约率截至2014年底已达到92%。该院先后荣获“全国就业工作星级示范校”、“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多次荣获“甘肃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以推进实现四个紧密衔接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一)专业建设与就业市场紧密衔接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反映了学校办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程度。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结构性错位而导致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1]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专业建设,对于就业现状和前景都较好的专业力争办优办精、办出特色,对于就业现状较差且前景不乐观的专业及时进行调整合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2013年以来,该院先后申报并获批工业水处理技术等新专业6个,调整合并专业13个,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个。截至目前,该院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或特色专业增至14个。
  (二)课程建设与就业市场紧密衔接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所掌握的技能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是检验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紧紧围绕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对于符合企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课程予以加强,力争打造成精品课程;对于不符合企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课程予以废止;对于内容部分老化的课程予以及时修订完善;对于经过专家论证将来有可能得到大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予以及时补充完整。2013年以来,该院先后修订培养方案55个,修订课程标准2200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截至目前,该院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3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增至26门。
  (三)师资培养与就业市场紧密衔接
  师资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加强师资的培养,促进教师知识技能的同步更新,对于办好高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教师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更新,努力打造一支符合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1)每年寒暑假都组织教师深入相关企业从事一段时间的工作,确保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步更新,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把企业文化、企业用人标准等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2)积极聘请企业专家为该院客座教授,定期邀请他们来院授课交流,举办座谈会、报告会、课堂观摩等活动,为青年教师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3)坚持举办由企业专家担任评委的教师实践教学竞赛,现已经成为提升青年教师执教能力的平台。2014年,该院教师参加技师培训15人,赴企业顶岗实习6人,到企业挂职锻炼7人,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开展授课交流20余场。2013年以来,建成软件技术教学团队等3个省级教学团队。目前,学院省级教学团队已增至7个。
  (四)教育教学与就业市场紧密衔接
  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要素。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将“工学结合”的理念植入教育教学当中,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办学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实践的变化;(2)不断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集团、新疆广汇、青海大美、中天合创等100余家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大力推广订单培养,根据用人企业需求增设专业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紧密衔接,提高了学院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3)把学院优秀校友作为重要的育人资源,将文化沙龙作为育人工作的主要阵地,邀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专家围绕知识、技能、责任、奉献、理想、诚信等主题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科学技术的最新动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2014年,该院先后开拓大中型企业60余家,拓展校企联合技术研发中心10余个,新开展订单培养1000余人,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主讲各类报告会和文化沙龙24场。
  二、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所取得的成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主要体现在该院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后劲,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成长为企业的高管、学科带头人、技能专家等。例如,2005届毕业生彭远嘱,毕业后进入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厂乙烯联合车间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技术扎实,2010年,获得中油股份公司加热炉技能大赛金牌,后又被破格提拔为技术工程师;2007届毕业生刘宵,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装置开工两个月后成长为生产区渣油加氢装置1名主内操,并在总公司举办的加热炉技能竞赛中,一举夺得金牌,被评为大连市岗位技术能手;2008届毕业生薛小春,毕业后进入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已经成长为广汇公司的生产部生产副调度长,试车指挥部成员;在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该院2008届之后的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在该公司担任中高层领导,其中副厂长1名,主任2名,副主任5名,工段长9名,班长18名;在内蒙古庆华集团公司的中层干部中有近20%是该院近五年的毕业生,其中1名副总,6名车间主任;在泉州石化公司,该院毕业生共计140余人,有10余人都已经是工程专家、技术骨干或者部门主管,等等。
  总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潜力为核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是高职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高职院校实现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持续推动高职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际明.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0):80-81.
  [2]柳瑞翠.突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20-121.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2015年6月27日-28日,由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二届“职业教育新思维”博士论坛于在常州召开。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6名博士、博士生代表以及《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教通讯(理论版)》等学术媒体单位代表,共计70余名学界同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现实走向问题。  一、专题研讨:政策与理论 
期刊
摘要:传播学视野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把教学视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以传播对象为本位,以传播效果为核心,以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传播因素相互作用,成为有机整体。教学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为传播对象发挥导向作用。教学传播内容符合传播对象的经验。教学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适应了传播对象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传播
期刊
摘要:分析了高职“报检业务”课程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报检业务”课程通过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起点,设置项目任务,安排课程体系;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课程实施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等一系列改革探索,有效实现了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报检业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职业岗位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工
期刊
摘 要:以“知识+技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背景框架,从专业设置与建设标准的有效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对接、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方面,探索并实践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知识技能”视域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中高职教
期刊
摘 要: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表明,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现代学徒制下,要实现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骨干教师领飞,优秀教师展翅,新进教师跟随”、“双元制”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培养模式,将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与专业教师的团队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了1+1〉2的团队效应,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建
期刊
职业启蒙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  编者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使曾经“低人一等”的职业教育解决了“断头桥”的问题,似乎增强了些许的自信。但问题又来了,与普通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腿脚是否健全呢?试想普通文化教育早就由原来的六岁提前到了三岁,而职业教育却从曾有的高小和初中阶段推迟到了初中毕业后,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现实。有人说,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宜在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过分强调“能力本位”、“就业导向”,在政策层面上缺乏有效的引导,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有偏差,普遍缺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因此,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的构建、实施途径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宋岩,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率先招收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学生。项目实施以来,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开创新型管理模式,设立独立管理部门,倾注学校优质师资,并与合作高校密切合作,全程监控,切实提高试点项目学生的教学质量,为合作高校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优秀学生。经过多年的试点培养工作,在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省教育厅、合作高
期刊
摘 要:河北省“专接本”教育自开始以来,完善了职业教育的体系,也为专科生提供了升学的机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随着专接本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个人问题、学校教学问题、社会对专接本学生的接受程度等问题随之而来。通过对“专接本”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措施,形成对专接本教育的新认识。  关键词:“专接本”教育;问题;对策;河北省  作者简介:李林颖,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
期刊
摘 要:教育质量问题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特色是职业学校保持旺盛、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当下,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激活自己的职业特性、产业属性,以此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学校;特色建设;质量提升;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张旭,女,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