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导入一直是语文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导入教学是通过特定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结合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创设情境,确保导入教学的多样性,以此来提升导入教学的效率。因此,选择适合自己、适应学生的导入方法,才能优美、从容、简洁、有味地导入课文,愉悦而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指导 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140-02
一、做好言语导入工作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它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激发兴趣、沟通感情、导明方向的作用,在开展语文课教学中,通过言语导入能强化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借助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比较强,从谜语导入上着手,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利用板书导入新课,通过使用高质量的板书,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导入激趣启思的功效,迈出教学成功坚实的第一步,使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故事导入法
导入教学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因此,开展课前导入,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进行。借助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逐渐将学生带入到文章内容的情境中去。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故事的引导下,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也会逐渐强烈起来。例如,学习《七律·长征》时,给他们讲一些长征期间的小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学习这首诗词,充分保证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确保教与学的效果。
三、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导入时如果设置悬念,从一开始就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探究意识和动机,一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跟随教师的脚步积极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教学课文《母亲的账单》时,课堂上先出示一张账单,说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账单,比如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会得到收银员给的一张小纸条,这就是账单。孩子们,生活中妈妈给你们写过账单吗?今天小彼得和妈妈各自写了一张账单,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内容吗?那么,接下来一起学习《母亲的账单》,看看其中的奥秘吧!”此时,大家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起去寻找其中的答案了。让学生如临其境,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这样的教学还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实验演示导入法
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有利条件,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欲望。例如,在课文《乌鸦喝水》的导入环节:老师先将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置于讲桌上,慢慢往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让学生去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当学生发现水面越来越高的时候,再告诉他们: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种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乌鸦喝水》吧!通过直观简单的小实验演示,将书本上的知识现实地展示于学生眼前,定能很好地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身到知识的挖掘中。
五、开启“窗口”,掌握课文旨意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接触到的文章题目的类型也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渐渐地,学生理解到有的文章题目表明时间,有的文章题目表明地点,有的文章题目标出人名……还有一类文章题目则是点出全文的旨意。这类文章的题目通常就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窗口”。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利用题目和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络,给予学生恰当启发,使讲读教学刚刚进行就能让学生接触文章的主题。吕叔湘说过:“在多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事实上,在导入环节,采用活的方式,课堂一定会显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思路也很容易打开。当然导入“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因人而宜,因教材而宜,各显神通,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因此,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有效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欲望。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5).
[2]庞秀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7)
[3]李恩福.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3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导入指导 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140-02
一、做好言语导入工作
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它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激发兴趣、沟通感情、导明方向的作用,在开展语文课教学中,通过言语导入能强化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借助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比较强,从谜语导入上着手,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利用板书导入新课,通过使用高质量的板书,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导入激趣启思的功效,迈出教学成功坚实的第一步,使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故事导入法
导入教学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因此,开展课前导入,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进行。借助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逐渐将学生带入到文章内容的情境中去。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故事的引导下,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也会逐渐强烈起来。例如,学习《七律·长征》时,给他们讲一些长征期间的小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学习这首诗词,充分保证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确保教与学的效果。
三、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导入时如果设置悬念,从一开始就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探究意识和动机,一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跟随教师的脚步积极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教学课文《母亲的账单》时,课堂上先出示一张账单,说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账单,比如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付钱时会得到收银员给的一张小纸条,这就是账单。孩子们,生活中妈妈给你们写过账单吗?今天小彼得和妈妈各自写了一张账单,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内容吗?那么,接下来一起学习《母亲的账单》,看看其中的奥秘吧!”此时,大家也都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起去寻找其中的答案了。让学生如临其境,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这样的教学还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实验演示导入法
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有利条件,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欲望。例如,在课文《乌鸦喝水》的导入环节:老师先将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置于讲桌上,慢慢往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让学生去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当学生发现水面越来越高的时候,再告诉他们: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种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乌鸦喝水》吧!通过直观简单的小实验演示,将书本上的知识现实地展示于学生眼前,定能很好地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身到知识的挖掘中。
五、开启“窗口”,掌握课文旨意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接触到的文章题目的类型也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渐渐地,学生理解到有的文章题目表明时间,有的文章题目表明地点,有的文章题目标出人名……还有一类文章题目则是点出全文的旨意。这类文章的题目通常就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窗口”。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利用题目和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络,给予学生恰当启发,使讲读教学刚刚进行就能让学生接触文章的主题。吕叔湘说过:“在多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事实上,在导入环节,采用活的方式,课堂一定会显得生气勃勃,学生的思路也很容易打开。当然导入“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因人而宜,因教材而宜,各显神通,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因此,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有效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欲望。
参考文献:
[1]杨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5).
[2]庞秀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7)
[3]李恩福.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