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并与同期住院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对比。结果:接受高压氧治疗的30例脑梗死,有效率达95%。结论:常规药物加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比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明显,并可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疗效
临床资料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具有可比性的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高压氧加常规药物治疗组和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高压氧加常规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高压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3岁;脑干梗死1例,多发性脑梗死7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基底节区梗死5例,皮层梗死6例,脑栓塞2例。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6岁;脑干梗死3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梗死8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皮层梗死4例,脑梗死3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且经头脑CT扫描确诊,均为首次发病,1周内就诊。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部位、大小及血脂、血糖情况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维生素E、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脑细胞活化剂进行治疗,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10~14天为1个疗程。高压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采用国产GY3400型20人高压氧舱,病人进舱后,开空气进气压阀,达到规定压力后关闭进气阀。开氧源,经减压至与舱内压力差为0.35mKPa时,再开吸氧阀同时开排控传阀,通知病人吸氧。治疗1小时后,开排气阀排空释压,舱内压力确排到“0”后才开仓门,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两组疗效观察时间为3个月。
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或增多18%以上甚或死亡。
结果
结果:HBO组30例,基本痊愈9例(22.50%),显著进步11例(40%),进步8例(32.50%),无效2例(5%);常规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5例(12.50%),显著进步7例(30%),进步9例(35.00%),无效9例(22.50%)。HBO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性(P<0.01)。见表1。
讨论
脑梗死可以造成脑组织缺血,而引起脑细胞缺氧、水肿及坏死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传统单纯的药物治疗主要作用是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以及改善脑细胞功能,清除自由基等。近年来出现动脉、静脉溶栓疗法,效果较好,但由于受溶栓时间窗及技术设备条件的限制,在很多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开展。而高压氧治疗简单、易行、高效,可以显著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同时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克服脑梗死时毛细血管间距增加而发生的供氧障碍。在高压氧治疗条件下,血黏稠度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而且由于病灶组织的血管因缺氧、酸中毒而出现麻痹,对高压氧作用不敏感而无收缩或仅轻微收缩,因而有较多的血液流经病灶组织。高压氧可增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增加脑干和网状结构供血,加快脑的苏醒,并可刺激病灶区域内毛细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总之,虽然高压氧可使颈内动脉收缩、血流减低,但由于以上各种因素存在,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脑组织GS的有氧代谢和能量供应的恢复,从而恢复受损脑细胞功能。本组30例病人在高压氧治疗期间,无意外情况发生,只有个别病人诉说双耳轻、中度胀痛感,经加强吞咽动作后消失。对年老体弱病人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加强护理。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是:①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组织氧含量。②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半径距离。③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脑水肿。④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及病变血管修复。⑤改善脑代谢,恢复脑功能和促进神经活动功能。本组资料表明,高压氧综合治疗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提高显效率,缩短疗程,明显改善脑梗死预后,将后遗症的发生降低到较低的水平。故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应尽早联合HBO治疗。
关键词 高压氧 脑梗死 疗效
临床资料
2000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具有可比性的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高压氧加常规药物治疗组和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高压氧加常规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高压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3岁;脑干梗死1例,多发性脑梗死7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基底节区梗死5例,皮层梗死6例,脑栓塞2例。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6岁;脑干梗死3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梗死8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皮层梗死4例,脑梗死3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且经头脑CT扫描确诊,均为首次发病,1周内就诊。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部位、大小及血脂、血糖情况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维生素E、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脑细胞活化剂进行治疗,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10~14天为1个疗程。高压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采用国产GY3400型20人高压氧舱,病人进舱后,开空气进气压阀,达到规定压力后关闭进气阀。开氧源,经减压至与舱内压力差为0.35mKPa时,再开吸氧阀同时开排控传阀,通知病人吸氧。治疗1小时后,开排气阀排空释压,舱内压力确排到“0”后才开仓门,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两组疗效观察时间为3个月。
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或增多18%以上甚或死亡。
结果
结果:HBO组30例,基本痊愈9例(22.50%),显著进步11例(40%),进步8例(32.50%),无效2例(5%);常规治疗组30例,基本痊愈5例(12.50%),显著进步7例(30%),进步9例(35.00%),无效9例(22.50%)。HBO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性(P<0.01)。见表1。
讨论
脑梗死可以造成脑组织缺血,而引起脑细胞缺氧、水肿及坏死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传统单纯的药物治疗主要作用是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以及改善脑细胞功能,清除自由基等。近年来出现动脉、静脉溶栓疗法,效果较好,但由于受溶栓时间窗及技术设备条件的限制,在很多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开展。而高压氧治疗简单、易行、高效,可以显著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同时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克服脑梗死时毛细血管间距增加而发生的供氧障碍。在高压氧治疗条件下,血黏稠度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而且由于病灶组织的血管因缺氧、酸中毒而出现麻痹,对高压氧作用不敏感而无收缩或仅轻微收缩,因而有较多的血液流经病灶组织。高压氧可增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增加脑干和网状结构供血,加快脑的苏醒,并可刺激病灶区域内毛细血管新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总之,虽然高压氧可使颈内动脉收缩、血流减低,但由于以上各种因素存在,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脑组织GS的有氧代谢和能量供应的恢复,从而恢复受损脑细胞功能。本组30例病人在高压氧治疗期间,无意外情况发生,只有个别病人诉说双耳轻、中度胀痛感,经加强吞咽动作后消失。对年老体弱病人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加强护理。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是:①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组织氧含量。②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半径距离。③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脑水肿。④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及病变血管修复。⑤改善脑代谢,恢复脑功能和促进神经活动功能。本组资料表明,高压氧综合治疗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提高显效率,缩短疗程,明显改善脑梗死预后,将后遗症的发生降低到较低的水平。故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应尽早联合HBO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