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 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一、范读,培养语感
  语言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老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老师。课堂上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学生听到老师那饱含深情的范读,一个个泪眼汪汪,他们好像看到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的悲壮情景,那无限哀思,肠断心碎,催人泪下,庄严肃穆,学生对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范读,既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达到了“传染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二、联想,培养语感
  联想和想像是根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爱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就“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话,三年级的学生,要真正读懂它,不是很容易。于是我出示CAI课件演示,一片梅树林在春天的雨雾中长势旺盛的画面,配以抒情的音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树蒙蒙,一棵棵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茁壮的成长,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 !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像婴儿嘬母亲的奶汁一样,吸得多欢呀 !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老师的画外音放在美的音乐画面中衬托,将诗情画意诉诸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之欣赏以悦耳动情,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三、品味,培养语感
  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语言描述。有些语句,特别是重点语句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字面上的意思,二是语言文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表达感情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那些看似平凡的字词句上去揣摩、比较。如教学《猫》一课时,学生只体会到满月小猫的可爱,面对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古怪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怎样,则大惑不解。这时,教师就要抓住一些关键字词,“反其意而用之”。例如(1)“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把“睡大觉”改成“睡懒觉”好不好?(2)“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改成“涂上几个小黑团”行吗?学生通过这样比较品味,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带什么感情来描写的。所以比较训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比比,读读,想想、讲讲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精练和啰嗦,具体与空洞,细腻与粗糙,形象与干巴之区别,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四、诵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的鉴赏力。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充分感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的美,所表达的意蕴的深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激起对作品鲜明的“内心视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如我在教学《圆明圆的毁灭》第3自然段中,我就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圆明园中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学生通过声调的抑扬,语气的缓急、节奏的快慢,读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风格各异。读完文章,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
  久而久之,朗读的内容多了,语言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语言的体验就会越来越深,语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每到用时,便能厚积薄发。其感悟的直接性、爆发性,反馈的应激性、速效性就能表现得较为敏捷。所以朗读有助于打好学生的语感基础。
  五、贴进生活,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显然,要贴进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用语言能力,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泉水”。因为感知不是目的,贴进生活,运用实践才是最终的目的。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段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就会提出疑问“焦急”是着急的意思,“耐心”是不急躁的意思,老奶奶既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不是矛盾的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比方说,回忆过去的一天早晨,大家都带好餐具准备到野外野餐,天突然暗下来,像要下雨似的,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焦急)然而大家还是不愿回家,没有一个愿意离开,表现的怎样?(很有耐心)学生一点就透,他们一定能说出,“焦急”是老奶奶希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而“耐心”表现了他送别周总理的一片诚心,不管等多久她都要等,这两个词连接起来,确切地反映出老奶奶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总之,在“以读为主”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多接触多使用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比较,仔细体味等,使语言的隐含意义以各种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反复出现,形成反复的言语刺激,最终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一种“顿悟”的感觉。如此训练和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定将得到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一、调查的目的  未来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未来的中国人将生活在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他们将具有以往几代人更富时代特征的素质,而学会与他人交往是其中很重要的素质之一,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习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因此,学好语文学科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调查的具体目
期刊
杜威有一句名言:“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现代课程理论愈来愈认识到:一切课程必须重视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的整合,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有继续存在的价值。语文课程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具体去实施这一点呢?首先,我们必须很好地利用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已日趋淡化。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听见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女儿,是否可以考入理想的学校。读了高中会不会越来越笨?能不能考入理想大学?……在现今各类科学研究领域,以男性居多;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别企业的上层领导又以男性居多……这些现象使人们普遍认为:男生比女生聪明。  那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情况中是否也同样存在着人们所认为的这种情况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入了小
期刊
英语教师在一线的教学中,往往会体会到学生学英语有这样的变化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的一种正常现象。如何防止英语学习的这种分化现象?作为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革教学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  在学习外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
期刊
我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十几年了,农村学生普遍厌恶作文,怕写作文。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抄西拼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虽然教师从审题、立意、选材一直到作文的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新课改的形式下,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新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现在却淡化了语言的学习,背离了“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这个根本,离开了语言这个本体去架空分析课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掌握了语言,也就掌握了凝固在语言之中、被语言所承载的种种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想,语文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可见,创新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学校教育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就是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造性人才。《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是这样写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预习课文的重要性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
期刊
高中物理问题难度较大,有些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但一般的问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将数学基本知识渗透到解题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简单的数学知识做粗浅的介绍。  一、函数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函数图像一般是建立两个量的关系,即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关系,而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多个量在其中,首先一定要弄清楚哪些量是定值,哪些是建立函数关系
期刊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中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广大学校课程改革的远大目标。站在这一世界性的人才标准面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  第一,透视当前的应试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作文阅卷的粗疏和草率,学生作文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色彩。近年的中考作文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