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的发行问题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材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的教材发行工作,是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管理又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各高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教材的发行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多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发行制度化建设不够,管理规范性有待加强。高校教材发行工作常常出现“忙、乱、急”的被动局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些出版社不能按时出书;运输过程中出了问题;或是学校因教学计划变动、实行学分制后选修课的增加需要临时订购各种教材,而出版社对专业性强的教材印量很少,没有库存,难以满足学校这种随机性强、临时变动频繁的教材订购要求等。经调查,少数高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在使用盗版教材,多的上千套,少的几百套。这些高校大多从根本没有教材经营资格的个体书店进货,订货时既不查验对方有无教材经营资格,交货时也不鉴别版本的真伪。有的高校由院系老师指定教材版本,自主进货。有的甚至从不法印刷厂、公司进货。如果说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最直接的载体,那么教材的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
  教材发行腐败仍然存在。高等教育教材发行管理工作看起来好像只是类似于后勤工作,好像与教育的关系并不很大,然而教材发行中产生的腐败问题,实际上给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教材发行腐败影响了高等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一所形象不好的学校。它的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也大打折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受到不良的、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教材发行腐败往往导致教材质量得不到保障,教材质量得不到保障将直接贻害学生、贻害教育。因此,高校教材发行管理工作是关涉高等教育大计的大问题,要十分注重高校教材发行管理工作,避免教材腐败的滋生。目前而言,高校教材发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腐败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是“教材发行的回扣”。
  高校教材发行的诸多实际运行困难。我国有高等学校近2000所,不同高校的资源、管理各不相同,导致高校教材发行存在诸多的实际运行问题。这些问题就共性方面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教材发行部门各不相同。除军事院校教材发行部门比较集中以外,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教材发行部门过于分散,教材管理与发行不再由高等学校的教务处教材科全权负责。随着教材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各书店纷纷开拓这一市场,以打折让利的方式诱导各系、部分任课教师去为学生采购教材,使学校对学生教材使用情况难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教材来源就有多种方式:公共课和外语课教材主要由教材科采购,专业课一般由系或任课教师采购,而选修课大部分由任课教师直接发给学生,这就造成教材管理的混乱。没有一个部门能搞清楚全校所有课程的教材,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脱。二是预交款问题。教材科向学生收取教材预交款,然后向书店采购教材,再发给学生,本来是很普通、很正常的,问题在于收完学生预交款后,应采购什么样的教材。这一般由教材科和任课教师协商确定。然而,有的学校教材科受利益驱使,多订、订高价的教材,强行发给学生,一些任课教师参加编写的参考书、练习册也发给学生,使学生非常反感。更严重的是有的书发给学生后,到毕业前竟没有用过。因此,学生对预交款意见很大。三是旧书处理问题。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尤其在理工科学生用书中比较普遍。由于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因此有很多学生便在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将旧教材卖给下届同学,而新生也非常乐于购买这种既便宜又实用的教材。但由于各校仍采用计划发行方式,教材基本上提前半年已为学生预备好了,如发不下去,难免造成积压浪费。这一问题随着图书价格的上涨变得越来越尖锐。四是教材的积压处理。由于目前教材基本上还处于计划管理阶段,即新生尚未入校,第一学期的教材已准备好了。这种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优点多于缺点,保证了教材供应的充分与准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方式却明显地落伍了。五是选修课教材。这是一个令各高校教材科头疼的问题,近几年选修课范围不断扩大,由系内选修到跨系选修、跨专业选修、文科选修理科、理科选修文科、跨学校选修,而且数量也逐年增多。由于选修课人数、任课教师的不确定性。使提前准备教材难度很大,因此有些学校教材科便干脆放弃对这一方面的管理,导致大部分选修课学生买书难,意见比较集中。六是缺书的采购和余书的处理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有时某种教材只缺几本或多几本,有时临时开课又急需某种教材,出现这种情况时,购书就比较困难。目前各高校教材科和书店之间基本上是相互封闭的,往往为了一本书要与多家书店或出版社联系,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建立一种便捷的教材横向联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加大高校教材发行管理力度,避免问题的滋生蔓延
  
  尽管目前高校教材发行还存在诸多问题,但要克服这些问题也不是很难的,从理论上讲,只要各高校加大教材发行的管理力度,诸多问题是很容易克服的。而关键的是,很多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管理与监督。因此,克服高校教材发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高校校长、处长们重视这些问题。当然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视这些问题。
  以教材计划为工作基础,实现教材发行管理方法的模式化。学校教材管理工作实践经验表明,教材计划是教材发行工作的基础。然而。要做好教材计划工作,除了对教材计划工作在教材发行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有肯定、明确与统一的认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教材计划工作中的几个主要环节:(1)制订计划时做到三对照。一是要把教材订购、编印、使用计划与使用单位所开的课程相对照,避免漏订、错订和印刷不开课的教材与讲义。二是与库存相对照,以库存为基础,填无补缺,并加一定的机动数,以满足计划变动需要。三是与以前所报的各种计划相对照,看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现象。(2)在实施计划中要做到“三定期”。一是定期检查核对库存教材,一般可规定在以下几个时间内查核:开学后本学期教材发放完毕时;每年春、秋两季教材预订和制订编印计划时;在每学期中后期制订下学期教材使用计划时。二是定期检查到书情况。已落实外购或自印的教材与讲义,必须在每学期放假前,特别是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左右详细检查到书情况,列出不能按时到书的目录,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三是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教材发行工作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除平时抓紧抓细外,每学期放假前一个月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要针对教材使用计划所缺的书提出解决办法,如换书或自印等。(3)每学期教材发放完毕后,还要认真检查计划执行 情况,对于无特殊原因不执行计划的要督促完成计划,对于发行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或失误,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出措施,及时纠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以使我们的工作更能适应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加强制度建设与法制教育,克服腐败。一是从内部人手,加强制度建设与规范。建立严格的教材发行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审批及公示程序,同时加大检查及处理力度,从管理上消除集体与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使之认识到高等教育教材发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远离腐败,并树立为高校教材的优化作出自己贡献的意识。二是杜绝行政保护。杜绝行政保护在一定意义上就取消了攀利、回扣等的滋生土壤。目前很多地方的教材并不是由市场来主导采购,而是存在严重的区域化现象,这就给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今之计就是要取消地方壁垒,让一些优秀的外省教材进入本地参与竞争。这样可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于规范市场折扣和中间商的公平竞争都十分有益。三是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教育主管部门、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要协调好关系,要使出版社发行人员全面、周到地将各种服务工作做到校园和师生中间,要及时全面地向教师学生通报出版社的教材及其教辅情况和出版动态,虚心向师生征求对教材发行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有针对性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做到每种教材都有其不同的营销方案以合理的折扣价格让利于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做到垂直营销,在准确地收集各种图书信息并科学分析后,以一流的服务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教材发行。高等学校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播、学术创新的重要阵地,更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基本阵地。高校教材发行工作也应该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服务、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教材发行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大致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理顺机制,转化职能。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进行教材发行管理,必须由一个部门主管,不能政出多门。同时要转变观念,要由管理转变为服务,切实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做好发行工作。二是放弃学校财政补贴,自主滚动经营。教材发行中的利润是公开的。利用自有资金和教材发行中的折比,各学校教材科有能力做到滚动经营、自我发展,可以不必再向学生收取教材预交款,减少矛盾。三是减轻学生负担,购书自愿,对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免费提供教材。成立类似于开架售书的教材服务中心,专门提供选修课教材、参考书等。拓宽教材口径,将自考、成人教育、考研辅导等图书纳入到教材发行中来。四是加强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院校、出版社计算机网络互联。教材种类和数量上网。类似于网上书店,以方便学生随时查询图书,也方便本校教材的余额处理,避免积压浪费。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有两家影响较大的《大公报》,即诞生于1902年6月17日的天津《大公报》和诞生于1915年9月1日的长沙《大公报》。但是,人们一般只知道天津《大公报》,而不知道长沙《大公报》。其实,诞生在社会剧烈动荡中的长沙《大公报》,一诞生便表现出了锐不可当的气势。无论从内容、办报宗旨、版面安排上都超出了处于低潮期的同时期的天津《大公报》。它的创刊,就体现了一种勇气——报人为民请命、言论报国
期刊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春晚”开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之先河,引发了中国电视媒介在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春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它既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特有的产物,又是一种特殊的媒介文化现象。
期刊
摘要: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是国际新闻报道中经常会被提及、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种报道准则,但从国际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方面来看,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最早涉及主体之间关系、提出认识论领域的主体间性开始,媒体责任与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也找到了一个哲学层面的解释。作为二者存在主体的“新闻工作者”和“一国之国民”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中凸显出了强烈的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也便成了解决国际新闻报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传言事件对我国的民众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风险社会的视野,通过对“广元蛆橘”传言事件的文本分析,以谣言心理学为分析进路。对传言事件的产生与传播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风险社会的流变,大众媒体需要通过建构风险事件报道意识,以应对易轻信于人的受众心理新特点。  关键词:传言事件 风险社会 受众心理 报道意识    德国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认为:“现代性正
期刊
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通过互联网,社会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快捷、更加及时、更加广泛的传播;国家也可以建立社会舆论汇集和分析机制,从而引导事件发展。因而,社会发展与媒介舆论密切相关。传统媒介舆论在维护政权合法性、树立榜样和塑造道德风貌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缺陷,没能很充分地反映民意。而网络舆论由于自身特性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从而成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    
期刊
摘要:多媒体竞争的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比美剧在国内市场的失利与风靡,我们可以发现。合适的传播模式和策略,将会是决定跨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点。  关键词:文化折扣 文化接近 网络传播    在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下,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过程中伴随的跨文化传播行为使得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并且整合,产生了文化全球化的现象。作为生产和消费文化的受众,由发达多样的媒介,我们可以在世界
期刊
赞助商与政府的分歧——阿迪达斯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    威廉森(williamson)认为,广告从其他文化领域中获得意义系统,并利用它们赋予产品以意义。德国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的广告策略印证了威廉森的观点,其采用金字塔形的品牌推广模式,在观众心目中产生两种联想:首先,将人或者物与产品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这件产品以意义;强过这个模式在三个层次渗透并产生影响,其中最基础的环节就是以技术优势吸引想出成绩的
期刊
NBA总裁斯特恩曾经很骄傲地说:“NBA既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联赛。”事实确实如此,NBA是目前全球国际化传播最成功的职业体育赛事,在中国也不例外。翻开中国报纸的体育版面,打开电视的体育频道,浏览互联网的首页新闻,关于NBA、姚明和科比等超级球星的赛事直播和新闻报道必不可少。NBA在中国的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上的传播,培育了无数个篮球爱好者和NBA忠实的球迷,同时也使NBA球员尤其是著名球
期刊
摘要:文章围绕《东西洋每月统记传》的创刊时间、办报策略、新闻取向、栏目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出发,确定了这份中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纸具体创刊时间是公元1833年7月25日。在中国新闻史上,《东西洋每月统记传》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功在于郭士力等传教士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有清晰且正确的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初入中国不被完全理解的局面,也包括发表《新闻纸略论》来介绍报纸本身的性质,为传教做先期的必
期刊
摘要: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文章从教育信息资源的含义入手,通过分析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指出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提出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网络教学 信息资源 开发与利用    网络教学环境为人们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通常是分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