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报刊上有时出现“人次”,有时又出现“人(次)”,哪个正确呢? “人次”是复合量词。表示同一类活动中,若干次人数的总量。例如某一展览每周参观者有5000人次,可以是5000人每人参观一次;也可以是2500人每人参观两次,等等。 复合量词一般由两个量词合起来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复合量词从构成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两个物量词构成的,例如“秒”跟“立方米”构成“秒立方米”。还有一类是由一个物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刊上有时出现“人次”,有时又出现“人(次)”,哪个正确呢?
“人次”是复合量词。表示同一类活动中,若干次人数的总量。例如某一展览每周参观者有5000人次,可以是5000人每人参观一次;也可以是2500人每人参观两次,等等。
复合量词一般由两个量词合起来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复合量词从构成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两个物量词构成的,例如“秒”跟“立方米”构成“秒立方米”。还有一类是由一个物量词跟一个动量词构成的,例如“人次”是由物量词“人”跟动量词“次”构成的。
复合量词要作为一个完整的词来看待。因此,应当写作“人次”。
(选自杜永道《缺失的语文课》,人民日报出版社)
其他文献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由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监察官巡察地方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几千年监察制度史上极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它是建立在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基础上,为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抛开它的阶级基础和服务对象,巡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惩罚儆戒、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萌芽于夏商周,形成于秦汉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①,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③。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① 次韵:步韵,唱和诗词时依据原作的韵及用韵次序进行诗词创作的方式。 贺方回:即贺铸,宋代著名词人,号庆湖遗老
超级面额钞票是恶性通货膨胀及其灾难性后果的见证,这是屡见不鲜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官员有的时候也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而其带来的恶果一点也不比货币的通货膨胀逊色。 让我们把镜头转回1889年2月20日(光绪十五年),这一天,刚刚成军的北洋海军上下一片喜气,原来是朝廷正式批准了从副将到守备之间的82名北洋海军军官的任命。我们熟知的邓世昌邓大人也在这欢庆的人群之中。那么邓大人这次究竟担任了什么职
我常常被人问及:“得了ALS病(编者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后,你感觉如何?”我的答案是:没什么感觉。我努力地尽可能去正常生活,不去考虑自己的处境,不去懊丧被疾病所剥夺的一切,其实疾病并没能剥夺多少。 得知自己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时,我十分震惊。小时候,我的运动协调能力一直不太好。我不擅长球类运动,我的字迹让老师们非常绝望。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我不太喜欢体育运动。但我17岁进入牛津大学时,事情好像有了
汉大赦,大司农河南孟光于众中责费祎曰①:“夫赦者,偏枯之物②,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祎但顾谢,踧踖而已③。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④。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⑤,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⑥,岁岁赦宥
包拯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十一月至庆历六年(1046)春季,担当监察御史一职。这期间,他提出了许多整顿国家行政秩序的建议,勇于揭露贪官污吏的违法行为。兹据《包拯集编年校补》(黄山书社1989年版)、《宋史·包拯传》等史料,将包拯担任监察御史期间的业绩择要介绍如下: 敢于叫停皇帝钦定的工程项目 宋仁宗赵祯执政时期,京都汴梁城(今河南开封)的朝阳门外,有一座宏伟的道观——上清宫,是朝廷花费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改进文风的要求,这是党在文风建设上的重大举措。文风问题,表面看是形式上的问题,实际上它更是一个立场问题、方法问题、内涵问题。文风建设也不是只在写文章时才涉及,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英语中也有“文章映出作者”(the writing mirrors the writer)的说法。所以,文风建设最终体现为人的建设,通过改文风,来转换我们思想的立足点,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甚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①,紫绶或将军②。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罇罍溢九酝③,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④,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⑤! 【注释】 ① 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亦指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 ② 紫绶:古代官员官印上所用的紫色丝带,后亦指官服。 ③
“吹牛”一次最早与浮夸无关,指的是西北人的一种渡河工具。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连,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于战争,并获大捷。他曾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
“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己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己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