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资治通鉴·魏纪》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bo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大赦,大司农河南孟光于众中责费祎曰①:“夫赦者,偏枯之物②,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祎但顾谢,踧踖而已③。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④。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⑤,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⑥,岁岁赦宥,何益于治?’”由是蜀人称亮之贤,知祎不及焉。
  陈寿评曰:诸葛亮为政,军旅数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注释】
  ① 大司农:掌管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的官员。 费祎:蜀汉名臣。诸葛亮死后,费祎为后军师。不久又代蒋琬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
  ② 偏枯之物:树木一半茂盛一半枯槁,此处喻举措失衡,使得某一方面受到严重的损害。
  ③ 踧踖(cù jí):恭敬不安的样子。
  ④ 匡衡:西汉经学家,曾力陈大赦之害。 吴汉:东汉大臣,临死前对光武帝说,不要轻易赦免罪犯。
  ⑤ 陈元方:即陈纪,东汉末年名士。 郑康成:即郑玄,东汉末年经学家。
  ⑥ 刘景升:即刘表,汉室宗亲,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 季玉:即刘璋,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
  【大意】
  蜀汉大赦,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费祎道:“大赦天下,好比偏枯之物,不是圣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衰败凋敝到极点,非到万不得已之时,才可以暂时变通而用一下。现在陛下仁爱贤明,百官都很称职,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险困厄,非要多次施予特殊的恩惠给那些为非作歹的人呢?”费祎恭敬不安地表示歉意。
  当初,诸葛亮做丞相的时候,有人认为他不肯实行大赦,诸葛亮答道:“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因此匡衡、吴汉不愿实行大赦。先帝也曾说过:‘我过去与陈元方、郑康成打交道时,常常听他们讲述治国之道,但是竟没有一次讲到过大赦政策。像刘表、刘璋父子那样,每年都实行大赦,对于治国又有什么好处?’”因此蜀人极力称赞诸葛亮的贤明,而知道费祎是比不上他的。
  陈寿评价道:诸葛亮治政,多次兴兵征战而不轻易下发赦免的命令,不是很有远见卓识吗?
  点评
  何为大德?法度严明,安邦富民。何为小惠?施恩沽名,损害全局。《太平御览》引《管子》云:“凡赦者小利而大害,久而不胜其祸;无赦者小害而大利,久而不胜其福。”又说:“赦者,先易后难;法者,先难后易。故惠者,民之仇雠也;法者,民之父母也。”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每自比管仲”,他关于大赦问题的看法,不难看出管仲的影响。从时局来看,东汉末年,地方豪族常常依仗自己的强大势力,作奸犯科,无所不为。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坚持从严治蜀,拒绝随意大赦,正是审时度势之举。相反,刘表、刘璋之流,常施小惠,“岁岁赦宥”,着意拉拢人心,恰恰表现出他们政治眼光的短浅与治事手法的拙劣。
其他文献
“坚苦”指的是“坚忍刻苦”,意思是意志坚强,毫不动摇。例如:小说的主人公面对恶势力,坚苦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艰苦”多用来指环境的“艰难困苦”。例如:在创业中,下岗工人备尝艰苦,但大家齐心协力,逐步获得成功。  可见,“坚苦”是就主观意念而言的,多用于人的主观精神或工作作风方面。“艰苦”则是就客观环境而言,多用于环境、生活、条件、岁月等。需要指出的是,有时候,“艰苦”也用在主观意念方
期刊
督查是对领导的重要决策或工作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古代没有与今天的督查工作完全对应的专门机构,但历代统治者为使自己的决策得到贯彻执行,也需要对行政系统内的衙署和官员进行督促检查,为此还设置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官职,建立了相应的制度。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对政令贯彻情况的“督查”与对官员本身的“监察”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一、最高统治者亲自巡视督查  《明史·职官志》说
期刊
西汉建国之初,高帝刘邦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地方上郡国交错、局面复杂。为了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监管,汉文帝时便派官员巡视各地,号称“刺御史”,简称“刺史”。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派遣一名刺史,监督地方官员与郡国宗藩。刺史由中央直接选派,驻节州郡,专管“监察官吏风纪,体察地方民情民意”等事务。刺史制度的设立,使地方的官员在施政行为及个人作风上都有所顾忌和收敛,地方
期刊
清代在监察机构的设置上基本沿袭明制,其间稍加改动,将监察御史增为十五道,主管监察地方官员、各省刑名,以及在京诸司等。此时的御史制度较之前代,其职能已有弱化,作用也稍显逊色,但作为传统中国监察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吏的廉洁尽职和政治秩序的稳定。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将中国的台湾割让给日本。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内忧外患、千疮百
期刊
刺史制度历经两汉,至东汉末年已逐渐失去了中央监察地方的职能。隋代设监察御史取而代之。御史制度发展到明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中央设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构,统辖十三道监察御史共百余人,他们主管纠察内外百官,负责察访地方舆情,与六科给事中合称言官,在明代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监察御史作为皇帝的“耳目之臣”,如要胜任就须“耳聪目明”,练就明察明断的本领。  永乐时期的监察御史郑辰,进士出身,既有明察秋毫
期刊
本期封面图为清代画家王翚《康熙南巡图》局部,描绘康熙第二次南巡的情景。清康熙皇帝从监国战略需要出发,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淮等流域水患,整饬吏治和收抚民心,先后六次南巡。南巡时,为避免给各地带来额外开支,所用费用基本由朝廷承担,“不许分毫派取民间”。  帝王亲自到各地进行视察,是古代巡视督查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萌芽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汉代,完备于盛唐,强化于明清,
期刊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由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监察官巡察地方的巡视制度是中国几千年监察制度史上极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它是建立在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基础上,为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抛开它的阶级基础和服务对象,巡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惩罚儆戒、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萌芽于夏商周,形成于秦汉
期刊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①,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③。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① 次韵:步韵,唱和诗词时依据原作的韵及用韵次序进行诗词创作的方式。 贺方回:即贺铸,宋代著名词人,号庆湖遗老
期刊
超级面额钞票是恶性通货膨胀及其灾难性后果的见证,这是屡见不鲜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官员有的时候也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而其带来的恶果一点也不比货币的通货膨胀逊色。  让我们把镜头转回1889年2月20日(光绪十五年),这一天,刚刚成军的北洋海军上下一片喜气,原来是朝廷正式批准了从副将到守备之间的82名北洋海军军官的任命。我们熟知的邓世昌邓大人也在这欢庆的人群之中。那么邓大人这次究竟担任了什么职
期刊
我常常被人问及:“得了ALS病(编者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后,你感觉如何?”我的答案是:没什么感觉。我努力地尽可能去正常生活,不去考虑自己的处境,不去懊丧被疾病所剥夺的一切,其实疾病并没能剥夺多少。  得知自己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时,我十分震惊。小时候,我的运动协调能力一直不太好。我不擅长球类运动,我的字迹让老师们非常绝望。也许由于这个原因,我不太喜欢体育运动。但我17岁进入牛津大学时,事情好像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