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景观设计中乡村意境的营造方式

来源 :大众科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6540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物质实体层面及精神层面两个方面对如何在城镇景观设计中营造乡村意境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首先从物质层面对城镇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力求以一种外显、具象的形式构建,寻求塑造乡村意境的营造手法;然后从精神层面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意境景观,以满足使用者深层次的艺术感悟以及文化诉求。
  关键词:城镇景观设计;乡村意境;营造
  1、物质层面乡村意境的营造
  在城镇景观设计中营造乡村意境,就是要在城镇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的田园生活情趣,创造自然、质朴、高雅的空间气氛。这种塑造主要可以通过物质实体的营造、空间形式的塑造及原生态自然环境等来构建,主要表现在:
  (1)水体景观的营造
  俗话说“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这就道出了自古以来人们的“亲水情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水的说法也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这就更说明了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水成为了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在现代城镇中,水体依然是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大型水体作为空间的构成要素,它不仅参与了地形塑造,成为被观赏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两岸对望的距离,限制了游人与景点间的视距。小型水体一般常以单体为主,通常称之为景点式水景,通过可喷、可涌、可射、可流等设计特点,有时还配合声、光、电等,为现代游客带来视觉的焦点。
  那么怎样以水来营造城镇景观设计中的乡村意境呢?通常我们采取将水体分为静态水(一般以湖池形态出现)与动态水(一般以河流、瀑布、溪流、溪涧、水渠、跌水、泉等形态出现)两种形式来进行不同的营造。静态水我们一般是模拟乡村水景的特色,如将城镇中的水体打造成类似乡村水体所呈现的清澈、平静感,在水中饲养野生动物、水边种植乡村常见的野生植物或植物群落,驳岸形成乡野的自然曲折氛围等,能给人一种自然生态且平静的乡村水体景观意境;而动态水我们一般采用乡村常用的元素构成水体的流动感,如在河边放置水车、用石头进行跌水处理等,使动态水通过这些形式后能产生不同乐感的水声以及四溅的水花,给人带来一种生气与灵动的感受,呈现出轻快活泼的气氛。
  (2)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是城镇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植物在环境体系中功能的发挥。植物的姿态、枝干、花、叶、果实都具有独特的观赏特性。一些植物因人感情的注入,被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如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等。
  在城镇中植物不仅能通过不同生长型的搭配,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来创造美丽的景观,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要素组合来形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要想在城镇中用植物景观来营造乡村意境,不论是在植物的选择还是配置手法上都是十分讲究的。通常我们会选择具有乡村气息的乔木、灌木或是藤木,将其采用乡村常见的孤植、群植、丛植、片植、带植或者花坛种植等营造出完全具有乡野气息和乡村风味的景观。如:我们在城镇中采取农作物(这里所指的农作物是指粮食作物,果树及蔬菜),类似稻谷等植物,将其进行片植,在收获的季节里,在城镇中生活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乡村丰收季节的美好。而且黄澄澄的稻麦,不仅带给人们“五谷丰登”的成就感,而且这样营造带有一定乡村文化含义,也让人们能进一步感受乡村意境的美,同时也提升了景观设计的乡村文化内涵。
  (3)景观小品在乡村意境中的营造
  景观小品在城镇景观设计中属于点状景观,往往是游人的视觉中心,包括亭、廊、桥、雕塑、山石、服务设施等。城镇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小品往往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因而在其间营造乡村意境的手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建筑类小品一般在定位和造型上都有较高要求。其虽然功能性相对较弱,但也占据着不小的地位。通常我们在做这类小品时选用极具乡土气息的材料,如用稻草、竹、原生态木材等,通过编织或者搭建而成具有乡村意象的景观符号。
  艺术类小品则是用主题小品、情景雕塑、生活情趣元素来表现乡村文化内容及乡村生产、生活场景,如用稻草堆、锄头、石磨等单置或者组合成具有乡村生活气息的景观小品。
  而设施类小品则功能性较强,通常在城镇景观设计中我们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元素做成标志牌、园灯、垃圾桶、座椅以及供市民游玩的一些娱乐设施等,从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角度来进行乡村意境的营造。
  (4)城镇园路在的乡村意境中的营造
  园林道路无疑是城镇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它像人体的脉络一样, 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贯穿于各区、景点之间。且不同的道路设计决定城镇景观的形式和表现不同的景观设计内涵。其在乡土景观的營造上,主要是构建乡村意境实体景观,主要从园路的形状、铺装与泥村裸露方面进行考虑。
  如园路的形状,以自然曲线为主,模仿乡间小道,依地势而高低起伏,尺度以一个人或两个人能行走为标准,展现农村特有的形式。还可以根据场地状况模拟乡村的很多农用变态步道,如灌溉水渠、田埂小道等等。在铺装方面主要采用乡村常用材质,如卵石、石块、砖块、木材等具有乡野味的材料,避免铺装过于硬质化。铺装形式也可以选用嵌草、步石等非完全硬质化的铺装形式,并适当的用软质材料在路旁进行软化。游憩小路的材质可以选用小石子、透水性能好又具泥村柔和性的农业材料。青石板便是一种农村特有的很好的铺装材料,其不规则的形态特征给人一种乡野的粗犷感。值得一提的是,在铺装形式上,我们应注意裸露一定的泥土面积来展现园路的乡野气息,且路边空间与路面空间要形成自然的过渡。
  2、精神层面的营造
  乡村意境的营造不仅是外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构建,更应注重其文化底蕴和乡土人文精神对使用者的影响。即在考虑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更要考虑满足精神需求,扩大对人的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满足人们的文化诉求。   (1)乡村地域文化的应用
  乡村地域文化是经过乡村历史沉淀的精炼语言,往往带有强烈的可识别性,能给人以深刻的乡村印象。这种经过历史沉淀的精炼语言,利于乡村氛围的表达。它包括具象文化元素与抽象文化内涵两个方面。
  乡村具象文化元素是指具有乡村文化的实体,其主要来源于乡村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文化设施以及环境设施。如锄头、镰刀、犁头、耙等农耕工具和磨盘、石碾、石臼等传统加工工具等等。而乡村抽象文化内涵即是乡村精神文化的体现,是指在乡村特定文化环境中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符号,包括该地区内社会的传统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意识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如元宵、清明出现的花灯、风筝,婚丧嫁娶中用来渲染气氛的物品,杂技等民间艺术采用的高跷道具,岁时民俗中的年画形象和民间传说神话演变而来的龙舟,农时节庆、民俗饮食、民族服饰等。
  在城镇景观设计中营造乡村意境,就是对乡村地域文化的具象元素或者抽象的文化内涵加以提炼,吸收其精华,再加以转化润色,最终形成营造乡村意境景观的主题要素或者是装饰要素等,亦或是将其进行变形、抽象化后灵活的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增加城镇文化厚重感,延续城镇的历史文脉,创造出无法复制的有地域个性的景观,也增进了群众对家园的归属感。
  (2)艺术语言的表达
  艺术语言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这里的艺术语言主要是指以乡村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等。艺术语言对意境的渲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广泛,重在烘托景致,引发联想。
  在城镇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乡村意境,通常是通过对诗歌中的乡村意境进行分析解读,将其中的乡村景象要素提炼出来,并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进行组合,将诗歌中的意境再现在现实的景观中,让诗词与景观画面统一,给人景观意境与诗歌意境的双重感受。
  绘画作品相对文学艺术来说更为形象。我们可以将画中所描绘的场景直接再现出来。在描述乡村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能承载乡村文化的小品,比如磨盘、碾子、马槽、猪圈等,也可以感受到一些带有点题特征性的景题、匾额、楹联、刻石等,它们都能给人一种乡村环境的联想。例如,在画家陈树中的作品中,一盘石磨被放置在画的中心,成为所描述的乡村文化的精华,也是群体生命的寄托。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镇景观设计中营造乡村意境,一定要保留这些可以承载文化的景观小品,以突出这些景观小品在乡村景观中的人文标志作用。
  (3)乡村文化活动与人的参与
  情感的表达在某种程度直接表现为可参与性,只有使游人参与到某种具体的活动,内心的激情才能得以释放。乡村意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文化性,乡村文化的传达不仅通过景观的形式进行表达,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的调动,这样才能让人们愿意主动去接受文化作为人们感受乡村气息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在传达地域历史、塑造地域个性、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方面的同时,也提供着乡村体验的重要作用。
  在城镇景观设计中营造乡村意境,一般是基于城镇中人们对乡村活动的参与体验上来考虑的,主要包括对农业生产的体验与乡村生活的体验,如田间劳作、果实采摘、灌溉田地、参加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制作与品尝乡村食物等。而对于大部分城镇居民来说,因条件受到很大限制,乡村意境在参与体验方面的营造则是通过人与再现的乡村场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对场景空间的人性化尺度的处理,让游人在场景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重复与模仿场景中的活动,使自己代替乡村人们成为场景中的一部分,通过自己与场景的融合来加深对历史乡村场景的认识。如再现乡村生活场景时,对场景中的活动如传统织布活动体验、重塑水利灌溉的场景、沿河岸设计人力水车等,鼓励游人参与体验等。同时,在城镇中营造乡村意境,如生态农耕文化景观等特色景观也能给城镇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创造一定的农业生产价值,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充满“乡愁”之感。
  3、总结
  乡村意境是以乡村景观为基础,提炼乡村景观符号或元素,运用乡土材料,从而营造的具有乡村气息、乡村野趣、田园意境的一种景观设计倾向。在城镇景观设计中营造乡村意境就是要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充分借鉴乡土村景观,提炼乡村景观元素、将提炼出的元素进行加工再塑造,最终体现出具有地域文化性特色的独特的乡村场景,达到人们精神層面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崔琴.人性化景观设计在城市主题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 (明)计成(撰),胡天寿(译注).园冶(M).重庆出版社.2009年07月.
  [3] 宋立新.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5月.
  [4] 胡立辉,李树华,刘剑,王之婧.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8期(2).
  [5]欧阳.城镇景观设计中乡村意境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本文系个人研究的系列论文)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意境”设计理念在湖南小城镇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C0858。
  作者简介:欧阳(1989-11),女,土家族,湖南湘西人,硕士学历,湖南城市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主题教育教学管理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实现内涵式的发展:学生管理以生命教育为奠基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师以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来传帮接带;学校阶段性发展实现学校管理教育的飞跃,最终實现统筹全局,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说明了影响学校教育管理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就是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校发展规划,这三个维度设计好了之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提出,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很大的指引作用,使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获得了更好的外部条件和发展方向,同时他们自身也面临着信息化素养薄弱、自身接受新事物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农村语文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创造的有利信息资源开展阅读活动,从而促进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 ;农村语文教师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渐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个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的教育哲学,即,“核心素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小学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反而没有实现同步。下面,本人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结合核心素养教学”“举办政治故事班会”“创设政治生活情境”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下中小学政治的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政治;有效教学  “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不同于
期刊
摘 要: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影响深远。其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实践,不断创新进步。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探究;创新意识  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的幼儿科学教育开始在幼儿的认知发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通过口语交际课,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写作文做好铺垫。因此,开展好口语交际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谈谈我在口语交际教学上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堂氛围;整合资源  一、做好口语交际前的准备,让学生积累好素材。  在上课前,老师要给学生讲清口语交际的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说什么,该准备些什么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和激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乐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提问方法  在小学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注重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期刊
摘 要:合作教学的引进,使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在有效增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活跃、和谐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引进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合作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教学;分组合理;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大家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教师需要综合性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借此思考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学分析研究,能够找到最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力阶段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  关键词:针对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对一节课上对做什么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个逐渐接近学习目标的认知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开始点的选择决定了学习目标被设置时的过程的距离,并且适当的距离空间将缩短理解新知识的距离。教师首先要把聚焦转向现实生活,挖掘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同时又隐含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确立最佳的学习起点,而起点的优劣则是这门课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起点选择;距离  《教育百科全书》中写到:有效
期刊
摘 要: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新课程在小学体育中不断深化发展,明确要求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要制定创新示范性教学模式,通过实施体育游戏、支架式教学、个性化教学等多方面的因素,促进学生能有效掌握科学的体育动作,以此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常态教学;教学方法  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