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心预设走向精彩生成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有生命力的精彩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精彩课堂的精彩在哪里?我认为应包括两个层面:基础层面是预设的精心,更高层面是生成的精彩。
  教学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分一分”一课时,学生已基本了解为什么要分一分和怎样分一分,在完成巩固练习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把下面的树叶分在3个盘子里,用线连一连。
  反馈时,除了按颜色分和按形状分外,有一学生小明提出可以“按顺序”分,即前四片树叶,中间四片树叶,后四片树叶各分在三个盘子里。教师有点愕然(显然课前没有预设到学生会出现这种答案),后对这种分法予以否定(没有说明理由)。学生小明带着迷惑不解的表情回到座位上。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节课所认识的“分一分”是指“分类”,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例如颜色一样的分在一起、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分在一起等。显然,这里的“分类”,其本质是要求被分到一起的东西应有共同点。那么,小明的分法究竟算不算一种分类?我们以为,只能算是一种简单分组。例如,学生中午排队去吃饭,按前后顺序8个人1组分到各个餐桌,就是一种典型的分组。这与今天学习的“分一分”显然不是一回事。
  对以上教学片段解读如下:
  “从精心预设走向精彩生成”解读之一:预设精心是基础
  分组并不是这一课教学的目标,甚至可以说分组对于这里的分类是一种干扰性资源,因为对一个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正确认识什么叫分类、什么叫分组,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分组的意外答案?课后我看了学生的教科书,发现这道题目是编在书后的配套练习中的,但书上的题目却没有对树叶进行编号,对树叶编号是该教师在做课件时为了学生回答方便而添加上去的。然而,现在想来,正是给树叶编了号,无形之中就唤醒了学生以前对数字分组的记忆,学生把这些树叶抽象成了1至12这几个数字,进而按顺序把这些数分组,出现按顺序分的答案就不难理解了。而且我认为能这样思考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应是班级中的好学生,课后了解果不其然。由此看来,教师对教材资源的研究要透彻、处理要慎重,稍作改动既有可能生成精彩,但也有可能出现负面的影响。
  课堂中的意外每天都有,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意外仅仅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自然生发出来的,还是我们的教学预设存有疏漏而导致的?如果是前者,应认同它存在的合理性,并设法使意外转化为课堂的精彩。如果是后者,则需加强对教学预设的精心考虑,以尽可能避免那些干扰学生认识的不必要的麻烦。
  “从精心预设走向精彩生成”解读之二:生成精彩是目标
  教学中如果学生真的出现“按顺序”分的答案,教师应具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观,不是简单予以否定,而是以此为施教的生发点,巧妙设问学生:照你这样分,分到一起的树叶有没有共同点?学生回答不出,再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分一分,知道都是把有共同点的东西分在一起。接着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学习的分一分是要把有共同点的东西分在一起,所以不能这样分。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学生会对今天学习的“分一分”(即分类)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达成“生成精彩”的目标必须注意两点:
  (一) 生成需要引领
  真正的动态生成应该是怎样的呢?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课堂的动态生成。她说“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们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这说明动态生成并不神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能使他们振作,这是动态生成;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能使他们归于平静,这也是动态生成;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给以启迪,这还是动态生成;当学生的思维偏离目标时,能及时拉回……课堂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而且是方法,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总之,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意识地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防止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课堂生成,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 生成需要内涵
  在上面对比教学中,后者的引领相当巧妙,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把握和教学的技巧的运用。案例中后者的目标意识很强,当学生的思维偏离轨道时,能不露声色及时拉回,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一个人学习的成效如何,取决于认知心理系统和情意心理系统。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心理规律。上例中后者的引领就是一种比较高明的启发式教学,他没有直白的告诉学生你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做到引导而不是牵着走,勉励而不强使屈从,开导而不全部告以现成结论,做到相机点拨,适时适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作者单位:无锡市东港镇黄土塘小学)
其他文献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修改为“问题解决”,在继续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突出了数学教育在继承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蕴含着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发现问题更多是指发现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以前不曾
期刊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首先要强化形象思维训练,为抽象思维奠定基础。其次是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架设桥梁,提高抽象概括水平。在日常的辩证训练过程中,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达到“数形交融”的境界追求。  一、 强化形象思维训练,奠定抽象概括的基础  1. 丰富表象储备。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形象思维要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要发展
期刊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形成和积累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是学生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有思考的经历和探索活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所以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  一、 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的过
期刊
“空间与图形”是新课程四个学习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新增了许多内容,它分布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学段,在教学中特别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低年级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影响,他们对于抽象的空间图
期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任何一种知识的掌握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以一定的心理品质为保证,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还得依靠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心态、能力和科学的方法等心理因素。因此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
期刊
小学英语六年级毕业复习是小学阶段一次全面综合性复习,教师科学地组织学生复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英语总复习的有效性呢?  一、 复习要有计划性  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词汇量、句型、日常交际用语非常多,在复习前,英语教师应对复习内容及复习安排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然后依照计划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进行有效的复习。  我在
期刊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依据标准,教材内容选择了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环境的题材,从培养学生兴趣、生活社会、认知能力出发,通过体验、观察、参与、合作交流学习,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是英语基础知识与培养运用能力的有机
期刊
笔者针对多次研磨的《Unit 9 shapes》一课为例,谈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 主题导入讲新颖  课堂导语是我们引领学生真正踏入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导入的设计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像磁石一般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需要我们老师下一番功夫。这第一锤如何才能敲到学生的心灵上,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不单使课堂教学媒体发生了革新,教学活动呈现了新的面貌,从深层来看,还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在我们学校进行的《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这点深有体会。任何一种变革后的教学结构,其指向性都很明确,那就是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有效性,更多地需要我们考察其对学生
期刊
三角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它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探究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是“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折饮料管,并在实践中引发认知冲突,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实验来验证自己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关系的猜想。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