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焐.悟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定性是“学”不是“教”。如皋市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学的课堂”中依据“活动单”自主学习,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下组内思维碰撞,然后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在取舍、选择、甄别、评价的过程中感悟体验,生成建构。该模式日渐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及一线老师的重视,多家教育主流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例述了该模式框架下语文课堂中“学”的三重境界,如一股清新的风,推开了语文教学的一扇窗。本期特作推介,欢迎研讨。
  
  “晤,遇也”;“焐,‘煨’也”;“悟,觉也”。
   ——题解
  
  本文着力以笔者在江苏省教科院主办的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活动上执教的《鞋匠的儿子》(苏教版第11册第21课)为例,诠释“活动单导学”语文课堂的三重境界——晤·焐·悟。
  
  【案例一】 “品读林肯的演说,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教学片断
  活动一:品读人物
  1.自由朗读林肯在参议院的演说,体会林肯是个怎样的人,在书旁写上恰当的词语。
  2.组内交流。
  ①交流感受,将相关词语写在白板上。
  ②组内选定一个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进行研读,再结合演说内容品品、读读。
  ③确定展示方式(如:谈感受、多形式朗读等),准备展示。
  3.各组展示。
  根据活动一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准备展示,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
  师:我们先浏览一下各组的研读成果,然后交流。(生环视各组白板上的词语)
  生1:我们组用“不卑不亢”来形容林肯。(读)“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没有感到自己身份的卑微。他身为总统,居然可以为别人做鞋子,大家可能会意想不到。
  生2:我们组还想起一句古语:“人必先自敬,然后其敬之。”意思是,人呢,必须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他。而林肯,就是这样一种不卑不亢的人。
  生3:请大家看我们组的白板,我们组研究的是“尊重父亲的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声停下来……”大家都知道,鞋匠的工种是最卑微的,是社会底层的工作,而他却觉得他的父亲做鞋匠是一种艺术,更能体现他对父亲的尊重。我从三个“永远”读出他对父亲的感情是特别深的。
  师:我真想再听你读读,怎么个深法?
  (生朗读得一般)
  生4:他的朗读没有读出林肯那种悲伤的语气,因为他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我想来试试。(生读)
  生5:我觉得他的朗读还没读出演讲风格,因为演讲和朗读毕竟是两码事,我再来试试。(生读)
  师:这就叫不同的体会读出不同的精彩。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好,你们组接着讲。
  生6:艺术是一种令人享受的东西。林肯说他的父亲做鞋子是一种艺术,说明他认为做鞋子是种享受。(读文句)
  生7:他说得很好,但我觉得读得不够味。(生补读)
  ……
  生8:请大家看看我们第四组的白板。我们用“善于表达”这个词来形容林肯,我们组来扮演林肯和参议员。(生角色演读)
  生9:请大家看林肯的第三段演说词(生读)“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这句话其实是林肯在宣告,他愿意为所有人服务。
  生10:我来补充,在这里,林肯身为总统竟然为下人做鞋子,平等待人,也说明他的宽容大度。
  生11:我也来补充,鞋匠、参议员和总统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在对比,但是我想在林肯的心里,他认为任何工作都是平等的。
  生12:刚才同学们感受得很好,但朗读还不够,我来读一读。(读)“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
  师:对了,谈感受的同时还要把它读好。
  生13:我还想说说,林肯是一个总统,但是他却不摆总统的架子,想和参议员成为一种朋友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林肯是追求平等的!我还想起《简爱》中的一句话:人与人是平等的,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全场掌声)
  生14:刚才几组讲的内容我觉得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林肯“追求平等”的思想。
  师:你在综合概括了!
  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来突现林肯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笔者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词进行研读和感悟,着力体会词句的精妙、语段的巧构,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学生们通过朗读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在充分自主的前提下组内共同研读某一句子,在组内试读、指点、再读,组间补充、提示、分享中对文本多处关键词句进行深度品读。学生品出了参议员内心的先后变化,品出了林肯对父亲由衷的崇敬,品出了演讲的表达艺术。交流、分享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领悟,又达成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重点段落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目标。
  “活动单导学”的语文课堂披沙拣金,赋予旧经验以新生命。与传统课堂相比,“活动单导学”在课堂教学结构及内蕴方面有着颠覆性的变革。传统课堂中教者的牵引之语变成了学生的自发表达,教师成了一个大点儿的学伴,参与其间,乐得其所。教学的组织基本掌控在学生手中,在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的生生对话中推进着课堂。这种学习是生本的、自发的、有根的,是一种真正的以“学”为本的“生”动课堂。可见,“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不是“教”,课堂的主体是“生”不是“师”,“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构成了“学习共同体”;课堂的主要环节是“活动”,课堂的效率取决于“活动”的效率,活动既是导学手段也是达成目标;课堂追求“导”的高质高效和个性化,追求“不需要教”的“导”的最高境界。
  “活动单导学”课堂中的师生都成了学习个体,课堂成了学习个体间的相遇、会面、接触、面对的场域。“晤,遇也”,“活动单导学”课堂演绎着各种情境的相遇,直奔“晤”之本质。
  
  【案例二】“体验角色,情境演说”教学片断
  活动二:情境演说
  1.组内推选林肯、参议员角色。
  2.尝试演说,组内点评。(注意演说时的语气、神情、手势……)
  3.全班展示。
  师:多具魅力的演说啊!让我们来体验体验,走进活动二。我请第三组的二号同学来读活动要求。
  (组内展开交流,很充分,组员间悉心指点)
  师:哪组来试一试?(各组均跃跃欲试)那这样,我们请他们两个来试一试(师选一组)。但我们不遗憾,我们可以把各组的想法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对他们说说表演期待。
  生:我认为参议员是个傲慢的人,所以他说话时的傲慢语气很重要。
  生:林肯说“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时应该要拍一下胸脯。(伴手势)
  生:我认为林肯在演讲时提到父亲应该是很悲伤的。(生范读“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
  生:我认为在说“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时候,应该要竖一下大拇指,激励一下自己。
  师:你试一试。让大家感受一下。(生演读)
  生:我希望做演讲的那位同学一定要把林肯的平易近人读出来。
  生:我认为要读出林肯的大气。
  生:我认为要读出参议员那种傲慢蔑视的语气。要这样读“林肯先生,我希望你记住,你……”
  生:我觉得也要强调“你”,那位参议员不是称总统为“您”的。
  师:你再试一试!(生读得特别投入,台下掌声)
  生:参议员的头应该抬一点,眼睛斜视。(示范)这样就更能体现那个参议员一开始的趾高气扬!
  师:好了,林肯先生,您可以上台了,同学们给予了厚望啊!
  (出示参议院演说的场面图,演讲席;总统在音乐声中缓缓入席;进行演讲)
  师:演说得非常精彩。此时此刻,我想问刚才那位参议员:“现在,你想对总统说点什么?”
  生(参议员):林肯先生,您的大恩大德、宽宏大量感召了我们,我现在真想和您一样,做一名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愿意作为您的部下,为您效劳!
  生(林肯):刚刚那位先生提到愿意做我的部下。我觉得,在这个世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我们是共同为美联邦效劳的!(台下掌声热烈)
  王荣生教授在谈到一堂成功语文课的要诀时这样说:“语文教学,一是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二是指导学生将所体验到的情感表现为‘抒情的句子’。”加入场景渲染,增进角色体验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学习活动。活动分为两轮,第一轮“全员试水”,组内人人参与,角色互换,互为“导演”,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第二轮组间指引,分享各组演读收获。表演时,学生的语言绘声绘色,表演惟妙惟肖,因为他们深悟了语言文字,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形成了心灵共振。在情境表演中,一个宽容、谦逊、倡导平等的林肯形象熠熠生辉,深深镌刻在学生心中。值得称道的不是表演这一形式,而是学生表演的原生态,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中发展了言语表达与思维能力。台下热烈的掌声不仅仅是对精彩演说的肯定,更是对学生高质量品味语言的赞赏。
  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来不得匆忙。从学生角度讲,在情境中学习知识,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这是一个用生命来学习的过程,这是给生命注入知识的过程。“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接受物质营养,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接受精神营养”,没有经过自己建构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需要甄别的是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伪情境”,即音乐画面充斥课堂,但学生的心跳没有与之共振,思维没有与之链接,当然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建构。建构需要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情境、发酵的时段,需要一点一滴的“融合”,在不断否定、借鉴中充实完善。换言之,学习需要一个“慢助跑”的过程。
  静待花开,在情境中让学生慢慢揣摩,等待开悟,是一种美好的教学等待。“焐,古同‘煨’”,用微火慢慢煮之本意。“活动单导学”课堂恰如一炉微火,追求慢悟的境界,演绎着“焐”的学程。
  
  【案例三】“了解功绩,升华人格”教学片断
  活动三:了解功绩
  1.浏览第六自然段,结合课外资料,品读林肯的两句演说词。
  2.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读好两句演说词。
  (生自学第六节,各组内交流学习课前搜集的关于“南北战争”的图文资料,进行着朗读指导。)
  师:谁来说说学习收获。
  生:我来,(读)“一个裂开的房子……”“我所希望的是……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我通过阅读资料发现,林肯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他一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他从这些磨难中感知了老百姓的辛苦,所以想用自己的行动去解救他们。
  生:我来为他补充。这里“裂开的房子”指的是美国,为什么会裂开呢?由于美国当时爆发了南北战争,因为由奴隶主统治的南方有许多黑奴,黑奴过着穷苦不堪的生活。我曾在《林肯传记》一书中感受到黑奴们水深火热的生活,他们被关押、贩卖,像牲口一样,奴隶主们还砍价。林肯是为了解救他们,才与奴隶主们发生战争的。
  师:有个问题!到底是林肯发动战争还是黑奴发生战争?
  生:我补充。应该是林肯为了解救黑奴,被迫无奈,发生战争!
  生:让我想起一句话:“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失败,但依然不失去信心。”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一个裂开的房子……”“我所希望的是……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师:多伟大的总统啊!他胸怀祖国,情系百姓。难怪他会成为美国历史上(引读)——“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林肯时代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大多学生只是仅闻其名,对林肯相关的了解甚少。“广度决定深度”,教学中推开语文课堂这扇窗,通过拓展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进行相关的语文实践,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主题和言语魅力。与传统教学迥异的是改变了教师单方呈现资料的方式,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共享。这种自主搜集、阅读、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行为,是一个自我顿悟的过程。因为亲历阅读,所以文本的感触深刻;因为交流充分,所以文本的理解更透。
  案例中,学生们的这番即兴交流源起对学习资源的充分把握,从而激起学生语言层面的涟漪。从对学习材料的占有,到对文本关键词句的品析;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人性赞赏,都源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源于组内学伴的交流互助,源于宽松自主的学习活动环境。阅读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明了历史;观念交锋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抒怀之意;自主反刍又让学生顿悟伟人人性之崇高。
  “悟,觉也。”“活动单导学”课堂带来的是学生自身的明了、领会与觉醒,是学的过程,更是悟的经历。
  与其说学习是一种对话,不如说学习是一种“会晤”;与其说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不如说教学是一种“焐”的艺术;与其说学习是一种刷新的过程,不如说学习是一种悟彻的过程。晤,强调的是学习状态,学生活动的主要方式;焐,强调的是学习的规律,掌握知识的渐进过程;悟,强调的是学理,学生的自我建构。此三重境界,为“活动单导学”课堂的三种常态,无厚此薄彼之意。只因与传统教学观念存在鲜明之别,故例谈此文。
  
  (姜树华,如皋市白蒲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08年5月获南通市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2009年4月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近年来,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50多篇。226511)
其他文献
马志响教师是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影响  杨文娟分享,渗透到血液里的品质  杨九俊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姜树华晤·焐·悟  康立为基于绩效评价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的设计与创新  姚 洁未来名师从这里起飞  张 扬以“周周有活动”为抓手,构建生态 校本教研体系  孙惠芳关注学生答题:生本教育的出发点  殷秀兰创设小班主题墙的实践与思考  成丽君初中语文板块式教学再探  陈金秀从福岛核事故看物理教学中
微雨访陶  2011年6月14日,天空飘落微微细雨,我们一行6人驱车前往位于晓庄广场旁的陈云森老人家中,寻访一段历史,钩沉一段回忆。  大约10点左右,我们来到了陈云森老人家,老人看见我们,捧着一个相框激动地迎上来。作为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的见证者,作为晓庄小学的第一届学生,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的陈云森老人依然显得精神矍铄。老人紧盯着相框里的一张老照片,打开了话匣子,将那一段关于晓庄的记忆向我们娓娓道来
《发明与创新》杂志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核心期刊、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期刊,《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3—1401/N;国际标准刊号:ISSNl672-0954;邮发代号:42-299。  《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重点发表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各学科具有较高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及教育管理、教法探索等优秀文章。  欢迎投稿、荐稿。诚聘全国各市
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是坚持“人本管理”,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通过“人”的努力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并在教育实践中成就“人”的幸福。  纵观我校百年发展史,“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就像一根闪光的主线贯穿始终,促进着师生的不断成长。进入新世纪,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
在我国第八次课改期间,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一个令人瞩目的进展是由传统的“拟似成人作文”开始向“儿童作文”转化。在作文的课程领域里,儿童“拟似成人”是一种悲哀。正如一位有识之士所言:一个民族如果孩子说大人话,那是因为大人在像孩子一样说话办事。  确实,传统作文的一个最大弊病是仅仅把作文看成为一项学科作业,一种单纯的知识技能体系。从堆砌“优美”词语到套袭模仿语段;从人为拔高立意到追求捆绑崇高;从迷恋章句之
倪 娟 孟献华  理科课程的学科特征辨析  袁 菊倾听教育:内涵、意义及策略  周春良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李松林 李 燕 王 伟  学校特色发展的四大问题  吴金根办学质量:名校发展与超越的支点  陈 明本立而道生:“特色教育”冷思考  乔建中 李 娜 朱 敏   我国学校特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徐新民课堂:让智慧点燃智慧  汤建国有备而来: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马伟中提升中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让教学过程更加走向开放,它不仅是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不应该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
一门学科的发展,首先在于研究方法论的突破。随着社会的根本转型与变革,中国语文学科的改革、发展与重建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学科自身的研究方法论问题,这就必须着力于提升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凝炼学术群体共同的研究问题,基于语文教育的变革性实践,从而取得学科发展的根本性突破。这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反复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考察中国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史,中国语文学科
一、观察现象,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小实验,并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师:这里有一根木条,它的一端用细线系一砝码静止在空中,现在我使这根木条突然向上加速运动,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细线被拉断,砝码落地。  师:这里有一个盛满水的塑料瓶,现在瓶底扎一小孔,可以看到水会从瓶中流出。如果用手堵住小孔,将塑料瓶向上抛出,那么,瓶在空中运动的这段时间里,小孔中是否会有水流出?  生:
作为儿童最日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外阅读无论在时间、空间、涉猎范围及自主支配度上,都比课内学习占据更大的优势,它对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思维促进、语文素养以及精神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课外阅读状态投入更多的关注。  一、当前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课外阅读已经受到普遍重视,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也把阅读作为六大行动之首大力推进,随着营造书香校园工作的不断推进,各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