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文本特点 落实语用训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是为了用,语文教学的最终价值取向应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之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说理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说了什么理,如何“说理”,为何要这样“说理”,教学生像作者那样“说理”。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说理性的课文教什么,如何教,是我们语文教学要研究的课题。在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把此类课文上成说教课,没有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我们平时的教学不仅要关注“说了什么理”,更要关注“如何说理的”,还要思考“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要上出说理文的味儿。下面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为例,谈谈说理文的一般教学策略。
  一、整体把握,解析结构
  每篇说明事理的文章都是按照先提出观点,然后围绕观点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的基本框架进行行文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依据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理清作者的思路,将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
  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下来。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幻灯出示)齐读。师:这是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指名板: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实现理想)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生:写了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还写了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小就自谋生计,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还写了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师:能否用最简单的话把刚刚说的浓缩成一句话?生:作者举了正例子。师:除了写这三个正面例子以外,还写了哪些内容?生:还写了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师:为什么要写这些?生:为下文做好铺垫。师:你有感觉了,能不能换一种说法?生:引起下文。师:我们四年级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幻灯出示文本),你看第一段,作者在开头就引出了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话题,联系这篇文章想想看,滴水穿石的启示,它的话题是由什么引起的?生:是由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壮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由这个小洞引起的。师:这个自然景观引出了话题,紧接着举了三个名人的例子来证明,接着又写了什么?生:又举了一个反例子。雨水不能滴穿石块这个例子。师:前面三个例子能不能证明?为什么还要写雨水的例子?生:这样能突出说明只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我们就可以成功。师:这样使说服力更强了。你看这个道理是怎么说的?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雨水的例子就是对后面“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说的。师:对,这段道理是正面、反面结合着说的,所以他在举例子的时候也举了正面和反面的例子,跟我们这段启示是多么的吻合!最后写了什么内容?生:揭示中心,告诉我们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也要得“言”。这一环节,通过“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这样一个大问题,既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也引导学生关注了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课文是怎么写的、怎么说的。学生通过对这一主问题的思考,不但从整体上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正面事例和一个反面事例来说明道理的,还知道了课文是由“滴水穿石”这一自然景观引出论点,再通过事例来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的这一说理性课文的一般框架结构。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言意兼得,有效地落实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追求。
  二、事例比对,知晓方法
  对于说理性文章来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所摆的事实必须精挑细选,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说的理既要让读者心服口服,又要能引起读者的读之欲望。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使教学的关注点落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从中学到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学中要更多地把学习的触角伸向作者语言文字表达的形式上,引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上,探寻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上,从而增长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独当之任。文中所选三个事例有何异同?说理文与记叙文的事例在写法上有何不同?通过这样两个层面上的比对,让学生明白了所举事例要为说理服务,使学生从课文中学到了“例子”,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通过“事例对比,知晓写法”,既是一般性说理文的教学范示,又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成功做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寻求言语内容与形式和谐共生的突破口。一篇课文的样式常常是理解内容的重要途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影响内容。关键是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对比,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文本语言的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是为了用,语文教学的最终价值取向应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之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说理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说了什么理,如何“说理”,为何要这样“说理”,教学生像作者那样“说理”。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继承我国语文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  【关键词】阅读;整合;基点;时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会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那么,如何在
【摘要】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回到生活中,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实践的社会大课堂中,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氛围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促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背景】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
【摘要】“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但它只是水浒全传这条巨龙的一鳞半爪,只是这座冰山的一石一角。望古典小说艺术爱好者,不妨也对施耐庵的“三”之艺术好好地琢磨,也更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键词】施耐庵;“三”之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话说“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熠
【摘要】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欣赏学生,静下心来更新观念,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和新课程一同进步!  【关键词】兴趣;潜能;“信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积累和写话的要求,激发低年级学生积累和写话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冀教版语文教材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栏目——“我的小本本”。“我有一个小本本,在里面写我想说的话,抄我喜欢的词语和句
【摘要】在民办高校,国学作为点缀和口号的现象依然存在。受此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观认为国学无用。事实上,国学的人本精神,乐观、践行的思想与民办高校的育人思想不谋而合,随着民办高校地位的提升,在民办院校中树立正确的国学教育观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学教育;儒学教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社会上国学持续升温,但是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然而,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掌握的程度来看,很多学生语言积累贫乏,尤其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语言积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文章围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作文;语言积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的积累。作文是由
【摘要】“诗缘情而绮靡”,此中之“情”,一般都理解为感情、真情、情怀。人心最敏感,感外物之变而嗟叹感怀,而后作诗抒情,往往能以作品中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陆机为何如此提倡诗赋之“情”,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他个人条件这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同时“缘情观”的提出,标示着魏晋时期文学艺术审美观念的发展,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社会氛围;国破家亡之痛;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而语文恰恰就是一门充满农郁生活气息的学科,它来自于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应走出传统的脚本,冲破束缚枯燥简单的解释文本,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本文从聪明的小妙拨、诱导的口头禅、亲身实践重现情境和角色扮演体验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巧点妙拨;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初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而作文又是中考的重头戏,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是不可能、不切实际的。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从课文结构、典范课文的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结构、丰富情感、积累素材、语言增色等方面的训练。所以利用好课本,提升作文对初三作文复习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依托课本; 提升作文复习;初三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语文课程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古典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初中阶段如何把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好,引导学生打开古典文学的大门,为他们在古典文学的知识宝库中撷取更多的营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教材;阅读;古典文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