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关键点是阅读,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原点。离开了阅读的语文教学实践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位了阅读的语文教学实践是机械地杀鸡取卵,甚至是戕害式的急功近利。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长期关注师生阅读现状,对文本阅读“缺位”“不为”现象深为痛心。我们看到当前语文教学实践范式花样繁多,“导学案”“课程单”“活动单”等此起彼伏,把一篇篇精美的阅读对象——文本当作一块块案板上的鱼肉,一定要走一个流程,展示一下烹饪的方案,千篇一律地用固定的模式去支离破碎地完成教学主导人员设计的模板式作业,忽视了对文本的“粗读、精读”。有的甚至指导学生一目十行寻找有效信息,美其名曰是阅读训练,殊不知,应试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上去了,其实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学生审美体验无从谈起,长此以往,一定是“沉默寡言、语言乏味、面目可憎、行动木讷”。
  在当下大数据背景下,开展语文教学实践,缺少的不是资源,缺少的是思想、是观念,是有效的实施路径。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基于此,有效实施阅读教学,还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应有之义,回答好以下三个问题,迫在眉睫。
  一、为什么要阅读?
  1.阅读能够助人过滤思想
  撇开喧嚣,拨开冗务,躲进小楼成一统,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温馨,在静寂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过滤浮躁的心态,看淡名利,淡然处世。有句话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读书的力量常常不是通过肉体感官体现出来,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中有人,人在书里,书人合一。这“人”,是作者,更是阅读者。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较量中,敲钟人伽西莫多丑陋却善良,给读者对美的内涵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读司马迁的《史记》,滔滔历史长河,各色人生闪现,留给我们的是沉甸甸的思考:活着还是死去。
  2.阅读能够助人丰富知识
  有人曾经这样说:“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有人用圆来表示自己的知识,圆越大,与外边的接触就会越多。宋真宗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有如和最高尚的先哲们促膝谈心,遨游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国土。阅读,使人变得丰满而有内涵;阅读,使人变得文明、高尚、完美;阅读,会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会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
  3.阅读能够助人纯洁灵魂
  可以这么说,阅读,是在剥除心灵中的障碍,使人的心胸变得空旷,加法慢慢变成了减法。阅读使人心灵优雅,行为的优雅是表面的优雅,真正的优雅是灵魂的优雅,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
  阅读能够助人坚定信念,阅读能够助人明辨是非,阅读能够助人享受人生,阅读能够助人提升才华,阅读能够助人修身养性……
  二、阅读什么?
  第一是以本为本,教材是最好的读物,首先要树立它的权威性,放弃或放任教材真的是对知识的亵渎,教材编制主体权威、流程严谨、框架严密、板块科学、内容丰富。比如苏教版教材设计的板块非常用心,“风神摇曳逸响伟词”——诗骚风雅;“缘事而发感慨悲凉”——汉魏诗。笔者一般在开学之初,带领学生共享板块之美,就如售楼处的先生带着买房客浏览参观一样,要让学生从此爱不释手,不待布置安排,提前了然于胸。
  第二是以本为圆心,辐射开去。教材限于容量,只能是引导学生阅读。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发而不可收,对知识的渴求则无可限量。笔者在执教班级做过尝试,力推语文教材中的名家作品,通过名家生平介绍、名家作品赏析、名家趣闻轶事补充等方式,激发学生由点及面了解、喜欢、深爱上一个作家,进而去借阅、去购买相关作家作品,沉浸其中,濡染身心。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外国名家作品后,发现学生手头多了许多书,比如,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灯下尘》,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永井荷风《地狱之花》《雪日》《法兰西物语》《晴日木屐》,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
  第三是发掘乡土教材、地缘读物。以笔者家乡为例,编制一本校本教材,《如东文学阅读与鉴赏》,不仅是对地方文学(断代史)的梳理和研究,更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子孫后代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关注和欣赏家乡作家(者)、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一部范本。每个地区都会有一批作家(者),他们的作品反映家乡的生活,折射时代的光影,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特色上,都具有了上流文论作品的特质。作为地方文化的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份文化和精神的大餐提供和保留给当地的莘莘学子。
  三、怎么阅读?
  阅读是一件最简单却又极精致的工作。随时随地随便翻阅是阅读,按时定时,有所选择的也是阅读。阅读的对象可以是经史子集、名家名著、期刊杂志,也可以是现如今流行的电子化、碎片化阅读。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在现在社会里,时间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为宝贵。
  1.坚定信心痴迷阅读
  中学时代是每个人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时期,会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知名科学家、著名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前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好习惯就是读书。因此,学校、家庭,老师、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示范,当好陪练,一起坚定信心,痴迷阅读,丰富自身。要自觉远离电子终端,亲近纸质读物。
  2.锁定明确目标阅读
  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要选择。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钟,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辈子,有的将永远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由于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也必须加以选择。可以是按作家流派、作品风格来选择读物,可以是按作品体裁、内容题材来选择读物,可以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循序渐进,一学期读两三本,几年下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养成良好习惯阅读
  笔者有个习惯和大家分享,躺着不读,走路不读,睡前不读,饭后不读……开玩笑了,那不是没有时间可以读了吗?不是也有人说,无时无刻不可以读书吗?笔者的意思是,定时定位定姿势,正襟危坐,凝神聚气,尊重作者,与作者在作品里展开对话。更有甚者,背书,即便是小说作品,也画出精美段落,熟读成诵,偶尔寂寂人定,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阅读其实无处不在,因为它能够有效涵养品格,滋养人生,丰富阅历,促进工作。读得越多,对知识的渴求度越高。让我们从此热爱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26400)
其他文献
孟子、荀子因生活的不同背景而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性善说与性恶说。然而这两种学说提出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就是为统治者的治世提供理论根据。  说起先秦诸子中的儒家,人们自然会想到孔子、孟子和荀子这三个代表人物。有意思的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孟子和荀子是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者,但这两位继承者的很多观点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针锋相对。例如,孟子和荀子在王道上尽管具有相同点,都认可实现先王之治是
期刊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 1第二单元的首篇文章,也是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文,逐步落实“由教到不教”的目的,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尤为关键。  【学习目标】  1.解决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引领学生诵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感受语言的魅力和饱满的人物形象。  3.感受人物的爱国
期刊
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和智慧。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诗词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艺术瑰宝。在古诗词教学中,从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开始,然后透过语言体验作者的情感,即“得意忘言”,对古诗词意象进行解读分析。古诗词意象解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炼出古诗词意象解读之道,从寻找古诗词意象开始,了解和领悟古诗词意蕴,到感知古诗词意象具体形象和诗人情感,品析古诗
期刊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无数次修改得来的。  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精批细改,但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没有很大的提高。这种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作文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课改,我觉得可以尝试改变作文评改的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
期刊
說题是一种教学教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也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说题包括学生说题和教师说题。教师说题是类似于说课的一种教育教研展示和讨论活动,是说课的延续和创新,是一种深层次备课后的展示,是高三阶段进行解题教学的一种创新尝试。下面笔者以一道古代诗歌鉴赏题为例,从能力考点、考纲要求、解题思路、思维障碍、应对策略五个角度谈谈如何进行说题活动。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
期刊
纵观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从《好奇心》《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拒绝平庸》《忧与爱》到话题型作文“青春朽与不朽”“智慧”“话长话短与个性创新”“车与时代变迁”,都在思考我们的生活。而从日常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学生的作文常常言之无物、情感虚假,症结就在于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体验。这样的现状不仅使作文成为教师批改的包袱,而且违背高考作文的出题初衷,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的提升。为此,关注生活,从生活中
期刊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中学生很难突破的一个模块。综观历年高考语文试卷,其所选文章都堪称经典。从题材上来说,大多数出题者钟爱的是当代知名作家的散文名篇。也不乏短小精悍、意蕴丰富的当代名家的小说文本。从思想情感上说,所选作品一般都能够紧扣时代的脉搏,都紧紧围绕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价值取向。从内容上来说,所有选考的文章大多通俗易懂,字数在一千到一千五百字之间,中学生是能够在短时间
期刊
意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重现作品所描述的画面,进而实现物、景、情、理等的完美融合,最终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主旨的一种教学方法。意境教学法强调教师必须熟悉文章作者、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挖掘作品的内涵,引领学生在相关的意境中更好地理解作品,体会情感,习得语言表达。教师如何紧扣高中生的学习基础,灵活运用意境教学法,实现语文课堂的增值呢?  一、巧抓特征性意象,
期刊
【设计思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以说,诵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在诗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讀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下面以《虞美人》一词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期刊
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职教学校文学欣赏教材的章节以体裁来整合。这样便于在比较阅读中,使学生了解相同体裁文学作品的不同特点和风格,使学生的欣赏水平有所提高。经典的文学作品被人们广为熟知,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较为切合职教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欣赏水平。  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它与相关专业的衔接度。如旅游职教校本课程文学欣赏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宗旨和目的,就是要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