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GS[2015]GHB1526)《藏族城镇小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与语文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语文习作教学中,通过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多元学习方式的培养,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唤醒写作潜能,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习作;多元化;应用
一直以來,习作教学都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语文习作教学中,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外还应该要注重学生多元学习方式的培养,通过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多元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唤醒写作潜能,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我发现,只有充分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留给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学生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其实,要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来实现,只有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才能激发起他们对习作的创造精神。然而,要为学生创建多元的学习环境,教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将自己语文教学中多元化学习应用的一些策略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 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习作的多元化学习
1. 习作中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实现探究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没有创新的思维就没有个性化的习作。在当今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所以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创个性化习作至关重要。作文前,教师可有意识地现场组织某些活动或事情,例如“缝纽扣”:可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纽扣、针线,让不同的同学来缝一缝,“穿针引线、线尾打结、放准位置……”这一动作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积极性提高了,既调动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又活跃了思维。有时我还省略某些环节让学生主动求异,发散创造情节让他们写作。
2. 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探究从新课标来看,小学习作就是通过练习写作来初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尽管如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要讲究方法,至少要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表达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通过生活的多元化实现习作的多元化。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竭。”由此可见,习作来源于生活又表达了生活,只有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多元的生活方式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在给“我学会了……”这篇习作确定题目时,为了不让我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某种思维定势,我让学生自行分组讨论,通过“人——人” “人——书” “人——机”三种形式,不同的同学选择了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通过这种多元选择,学生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有的以某项技能为题、有的以为人、做人为题,更可喜的是有的同学竟选择当时的讨论经过为题(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以现场的经历作为自己的题目和素材,这使我们不得不为多元方式学习下的多元结果点赞。
二、 通过合作学习促进习作学习的多元化
1. 借助信息化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走向教育信息化,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机的对话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作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教学信息实现共享,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如讲评以“未来的……”为题的作文时,可以把各具特色的优秀作文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让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去分享,并允许他们在网上发表评论。学生在阅读后不仅能对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文进行比较,还可以针对相似题材的作文研究写法,其他学生也在互评互改中获得了作文技法,真可谓一举两得。多元化学习方式让我们的习作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活力。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实现了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让优秀习作得以展示,让缺思路、缺技巧的小作者受到启发和进步,从而感受多元学习带来的愉悦,品尝师生交流后的硕果。
2. 合作交流更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根据新课标要求,习作课上,教师可根据新课标要求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讲评作文时,应改变以往以教师点评为中心的做法,让学生也融入课堂,来“评”来“点”。进行“个人——个人”“个人——小组” “小组——小组”的分工合作,让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以发挥,这样既能培养合作精神又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习作的评价环节上,除了教师单纯、单一的评价,更有同伴、小组的多元丰富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被评价同学习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感受习作实践中多元学习方式带来的小小的“成就感”,增加写作兴趣。
因此,在习作实践指导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 “写作是一种享受”。通过这个途径让学生爱上写作,由之前的“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相信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堂会成为教与学双边的“快乐体验”!
摘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语文习作教学中,通过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多元学习方式的培养,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唤醒写作潜能,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习作;多元化;应用
一直以來,习作教学都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语文习作教学中,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外还应该要注重学生多元学习方式的培养,通过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多元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唤醒写作潜能,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我发现,只有充分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留给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学生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其实,要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来实现,只有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才能激发起他们对习作的创造精神。然而,要为学生创建多元的学习环境,教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将自己语文教学中多元化学习应用的一些策略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 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习作的多元化学习
1. 习作中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实现探究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没有创新的思维就没有个性化的习作。在当今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所以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独创个性化习作至关重要。作文前,教师可有意识地现场组织某些活动或事情,例如“缝纽扣”:可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纽扣、针线,让不同的同学来缝一缝,“穿针引线、线尾打结、放准位置……”这一动作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积极性提高了,既调动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又活跃了思维。有时我还省略某些环节让学生主动求异,发散创造情节让他们写作。
2. 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探究从新课标来看,小学习作就是通过练习写作来初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尽管如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要讲究方法,至少要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表达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通过生活的多元化实现习作的多元化。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竭。”由此可见,习作来源于生活又表达了生活,只有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多元的生活方式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在给“我学会了……”这篇习作确定题目时,为了不让我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某种思维定势,我让学生自行分组讨论,通过“人——人” “人——书” “人——机”三种形式,不同的同学选择了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通过这种多元选择,学生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有的以某项技能为题、有的以为人、做人为题,更可喜的是有的同学竟选择当时的讨论经过为题(我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以现场的经历作为自己的题目和素材,这使我们不得不为多元方式学习下的多元结果点赞。
二、 通过合作学习促进习作学习的多元化
1. 借助信息化平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走向教育信息化,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机的对话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作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教学信息实现共享,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如讲评以“未来的……”为题的作文时,可以把各具特色的优秀作文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让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去分享,并允许他们在网上发表评论。学生在阅读后不仅能对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文进行比较,还可以针对相似题材的作文研究写法,其他学生也在互评互改中获得了作文技法,真可谓一举两得。多元化学习方式让我们的习作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活力。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实现了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让优秀习作得以展示,让缺思路、缺技巧的小作者受到启发和进步,从而感受多元学习带来的愉悦,品尝师生交流后的硕果。
2. 合作交流更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根据新课标要求,习作课上,教师可根据新课标要求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讲评作文时,应改变以往以教师点评为中心的做法,让学生也融入课堂,来“评”来“点”。进行“个人——个人”“个人——小组” “小组——小组”的分工合作,让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以发挥,这样既能培养合作精神又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习作的评价环节上,除了教师单纯、单一的评价,更有同伴、小组的多元丰富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被评价同学习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感受习作实践中多元学习方式带来的小小的“成就感”,增加写作兴趣。
因此,在习作实践指导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 “写作是一种享受”。通过这个途径让学生爱上写作,由之前的“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相信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堂会成为教与学双边的“快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