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不过近人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文章的标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有真情”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只有用灵性浇注、用智慧创作、用真情凝聚的文章,才能成为好的文章。好的文章余味无穷,让读者拍案叫绝;好的文章洋溢真情,让读者与作者同喜同悲。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怎样才能达到“有境界”?唯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有了情,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涌动起喜怒哀乐;有了充实的生活,就更易于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感;若再加上朴实精巧的语言,作文就会尽显真情的魅力。
  惟有真情才动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显然都是次要的。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这是苏叔阳《理想的风筝》的结尾部分,表达出对刘老师发自肺腑的怀恋和思念,自然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唯有真情才动人,写文章时不可忽视对情感的表达。
  一、让学生做真诚的人
  虚伪的人,不会有真情。不管社会如何变化,生活怎样复杂,我们都不应该虚伪。真诚的人才能求真,才能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而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所写的文章才能感人。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待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这是一种真挚的情、相濡以沫的爱。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真情涌现,感人至深。
  二、对生活要抱有热情体味生活感悟生活
  如果不热爱生活,不对生活抱有热情,又哪里会有真情涌现?不但不会有真情,对生活必然也是冷漠,无动于衷的。不热爱生活,就不会也不可能去投身生活,体味生活的甘苦,哪里还会有真情文章?即使有也是隔靴搔痒,也难打动人心。虚假的文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怎能打动别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颗对生活积极感受的心,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体味生活。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情感产生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就无所谓情感,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生活中处处有精彩,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用心为文,就不愁写不出真挚动人的好文章。且看《祖父的园子》: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怎能捕捉到这些动人心弦的枝节?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怎能写出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感情?
  三、艺术地表达真实地再现
  不掌握表达的技巧,再真实的情感、再精彩的生活、再美妙的故事都不可能艺术地呈现。因此,要不断学习表达的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此,真情才能够为人所感,实感才能够为人所知。
  要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曲折生动的叙事、细致逼真的描写是文章抒写情感的依托,议论、抒情若不与叙事、写景相结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恰当的抒情,对表达感情最有直接功效;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发的感情得到升华。作文时,除了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外,还要注意选择准确、恰当的词语、句子。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让文章颇见魅力。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丰富情感,那么,学生的笔下就将有精彩呈现。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是文章永恒的魅力。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支撑。没有学生的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全面。所以,要使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学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确求知欲,发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1第九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懂得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增进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和民族自豪感。  2.行为与习惯: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进对于祖国的责任感,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庆回归、促统一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一对好朋友之间的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这些天性是孩子所必需的。有时候我们老师对于这些天性往往很是头痛,如果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多动动脑筋,运用孩子们的这些天性来帮助我们教学的话,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在高低年级的差别就不会那么大了。    一、把握天性,精设方法    老师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音乐老师往往能很好地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天性来辅助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好动转化为音乐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在文章中徜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喜爱学习语文的目的,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情商以及质疑能力等。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徜徉呢?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在徜徉中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生借助教师创设的情境走进文章以后,学习兴趣需要保持。因此,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
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面对数学世界,孩子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在小学学科中,数学是最富有魅力的,其原始的吸引力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特别是数学对问题解决的巨大功能,使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最为神奇的世界。既然数学这么神奇,好奇心这么重要,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呢?  一、创境,激奇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必须把握好时机,创设一定的情境让
《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的文笔细腻、清晰,语句优美、流畅,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背诵第四、五自然段,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教学前,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围绕这一重点,理清了教学思路,即内容以“泉”为主,不要庞杂无序;形式以读为主,不要处处设问;方法以悟为主,不要逢词必解。就《鼎湖山听泉》第四、五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在教学时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计读书意境,启动学生
学习对象:小学一年级  学习内容:  1.身体柔韧性练习;2.游戏:划小船。  学习目标:  1.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2.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能用肢体动作表示数字、字母、图形等不同的造型;  3.注重同伴间的协同配合,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思维、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能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示数字、字母等内容。  教学难点:开拓思维,启发联想,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创新设计。  教学流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三失”现象仍比较严重:一是“失语”。习作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自主精神被压抑,创新能力被遏制,对广阔的农村生活无动于衷,缺少表达的欲望。二是“失真”。教师忽视学生多渠道的语言积累,学生习作不是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结果导致假话、大话、套话泛滥,有的学生干脆抄作文选,糊弄教师。三是“失情”。不少农村学生习作缺乏真情实感,无情可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