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毋庸置疑,答案肯定是——情节!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反映到小说里,也就产生了故事中的矛盾,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就构成了情节。由于小说主要是通过情节的展开来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情节就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因而掌握小说的情节,如同登上一架梯子,在拾级而上中逐步感知小说的精彩。教学小说时,如果抓住情节这个要素进行重点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读懂小说。下面以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梳理故事的情节,引发阅读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选编了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教材节选部分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去牛棚找小狐仙发生的故事。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原著,对整本书的情节还不清楚,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要对整本小说的主要内容作一个大致的介绍,然后指导学生梳理出节选内容的主要情节,让学生产生出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骑鹅旅行记》小说书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厚度”,并介绍作者以及这部作品在文学著作中的地位,接着出示小说的主人公——尼尔斯的图片,让学生对他的外貌特征有一个基本的印象,然后出示《骑鹅旅行记》整本书的简要介绍,让学生对主人公尼尔斯和节选内容的背景有一定感受。当学生对整部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下面的学习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动物,思考他们与主人公尼尔斯的关系,进行提炼,用小标题概括表示,例如,变成小人儿、被麻雀和公鸡嘲笑,被猫捉弄,被牛教训、骑鹅离家。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走进了小说。
二、围绕情节的变化,交流阅读的感受
小说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不仅要把握故事的内容,还要能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了落实这一学习要素,课堂学习中可以围绕情节的变化,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阅读的感受。
学习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是“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将它拆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们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尼尔斯自身的变化,这两方面的内容是交織在一起的,构成了情节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动物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动物们的表现发生的变化,如鸡在和尼尔斯交流的过程中共有三处语言,“他活该……” “他活该!”“咕咕咕,你活该!”。“活该”一词在口语中表示一点也不委屈,应该如此的意思,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从三个“活该”可以看出鸡对尼尔斯十分痛恨。猫看到尼尔斯,“径直朝他扑了过去、跳到他身上、按住他的胸口、张开了大嘴”,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反映了猫对尼尔斯的仇根。三头牛纷纷指责尼尔斯,话语多得如同三十头牛,足见它们对尼尔斯有多么愤恨。变成小狐仙之后的尼尔斯,他的“变化”既有外在的行为、动作,也有内在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尼尔斯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的语句进行体会。因为“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尼尔斯从动物们的语言中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种种顽皮的表现,后来产生了“着急、差愧、害怕、后悔”等心理变化,甚至在看到大雄鹅要跟着大雁们飞走的时候,担心父母会为此伤心而勇敢地跑进鹅群,抱住雄鹅想要留住它。为了有利于分辨动物们对尼尔斯的表现及尼东斯前后的变化,教师采用列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再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体会情节的妙处,揣摩人物的性格
小说中有一些情节的设计非常巧妙,表达的意思很耐人寻味,引导学生适度地进行揣摩,会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理解。在教学小说时,可以选择一两处与学生探讨,引发学生批判质疑,从而深度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这样安排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尼尔斯“变形”之后成了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当他走出房门时,眼尖的麻雀马上就叫了起来,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句嘲笑尼尔斯只有“拇指大”,指导学生用讥讽的语气来读一读麻雀的话以后思考:从麻雀的嘲笑中,你感觉到尼尔斯受到动物们的喜欢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只麻雀,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才去大声嘲笑尼尔斯?而尼尔斯听到你的指责以后会有什么想法,他会悔改吗?从中揣摩出尼尔斯在“变形”之前是一个调皮捣蛋又爱搞恶作剧、遭人嫌弃的少年。但是后来他骑上鹅背飞上高空,也是因为再次搞恶作剧吗?细读课文就知道,那是因为“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尼尔斯骑上鹅背是为了不让父母失去雄鹅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他来不及多想,抱住了企图加入大雁飞行行列的雄鹅,没想到却被雄鹅带上了空中,开始了此次旅行。从这个出乎意料的情节中,可以发现尼尔斯是很爱父母的。
四、猜想故事的情节,产生阅读的愿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本中节选的小说虽然篇幅也都比较长,但是课堂上毕竟阅读时间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应该把阅读活动向课外延伸,把课堂内的阅读交流当作一个引子,激发学生产生读整本书的愿望,让阅读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说《骑鹅旅行记》主要描写尼尔斯因为受到小精灵的惩罚变成拇指大的小人,但是就是因为变小,才有可能骑上家鹅的脖子为环游世界提供机会。全书共有二十五个章节,35万多字,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出示整本小说的目录让学生读一读,结合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标题,试着猜想故事的情节会是怎样的。如学生选择“鹤之舞表演大会”,可以引导他们猜想鹤群是如何表演的,表演的过程中还会有哪些动物参与,尼尔斯有没有参与这场大会。如学生选择“地狱谷的羊群”,可以让他们想象地狱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的羊群生活的情况是怎样的。如选择“大海中的白银”,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白银”指的是什么,尼尔斯与“大海中的白银”有什么关系。通过猜测,唤起学生对这些故事情节的好奇心,从而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愿望。
每篇小说都是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叙述故事的,生动曲折的情节能够刻画人物性格,丰富故事内容,展现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关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情节这架梯子,引领学生不断地去探求文学宝库的秘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226314)
一、梳理故事的情节,引发阅读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选编了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教材节选部分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去牛棚找小狐仙发生的故事。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原著,对整本书的情节还不清楚,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要对整本小说的主要内容作一个大致的介绍,然后指导学生梳理出节选内容的主要情节,让学生产生出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骑鹅旅行记》小说书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厚度”,并介绍作者以及这部作品在文学著作中的地位,接着出示小说的主人公——尼尔斯的图片,让学生对他的外貌特征有一个基本的印象,然后出示《骑鹅旅行记》整本书的简要介绍,让学生对主人公尼尔斯和节选内容的背景有一定感受。当学生对整部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下面的学习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动物,思考他们与主人公尼尔斯的关系,进行提炼,用小标题概括表示,例如,变成小人儿、被麻雀和公鸡嘲笑,被猫捉弄,被牛教训、骑鹅离家。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走进了小说。
二、围绕情节的变化,交流阅读的感受
小说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要求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不仅要把握故事的内容,还要能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了落实这一学习要素,课堂学习中可以围绕情节的变化,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阅读的感受。
学习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是“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将它拆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们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尼尔斯自身的变化,这两方面的内容是交織在一起的,构成了情节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动物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动物们的表现发生的变化,如鸡在和尼尔斯交流的过程中共有三处语言,“他活该……” “他活该!”“咕咕咕,你活该!”。“活该”一词在口语中表示一点也不委屈,应该如此的意思,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从三个“活该”可以看出鸡对尼尔斯十分痛恨。猫看到尼尔斯,“径直朝他扑了过去、跳到他身上、按住他的胸口、张开了大嘴”,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反映了猫对尼尔斯的仇根。三头牛纷纷指责尼尔斯,话语多得如同三十头牛,足见它们对尼尔斯有多么愤恨。变成小狐仙之后的尼尔斯,他的“变化”既有外在的行为、动作,也有内在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尼尔斯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的语句进行体会。因为“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尼尔斯从动物们的语言中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种种顽皮的表现,后来产生了“着急、差愧、害怕、后悔”等心理变化,甚至在看到大雄鹅要跟着大雁们飞走的时候,担心父母会为此伤心而勇敢地跑进鹅群,抱住雄鹅想要留住它。为了有利于分辨动物们对尼尔斯的表现及尼东斯前后的变化,教师采用列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再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体会情节的妙处,揣摩人物的性格
小说中有一些情节的设计非常巧妙,表达的意思很耐人寻味,引导学生适度地进行揣摩,会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理解。在教学小说时,可以选择一两处与学生探讨,引发学生批判质疑,从而深度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这样安排对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尼尔斯“变形”之后成了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当他走出房门时,眼尖的麻雀马上就叫了起来,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句嘲笑尼尔斯只有“拇指大”,指导学生用讥讽的语气来读一读麻雀的话以后思考:从麻雀的嘲笑中,你感觉到尼尔斯受到动物们的喜欢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只麻雀,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才去大声嘲笑尼尔斯?而尼尔斯听到你的指责以后会有什么想法,他会悔改吗?从中揣摩出尼尔斯在“变形”之前是一个调皮捣蛋又爱搞恶作剧、遭人嫌弃的少年。但是后来他骑上鹅背飞上高空,也是因为再次搞恶作剧吗?细读课文就知道,那是因为“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尼尔斯骑上鹅背是为了不让父母失去雄鹅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他来不及多想,抱住了企图加入大雁飞行行列的雄鹅,没想到却被雄鹅带上了空中,开始了此次旅行。从这个出乎意料的情节中,可以发现尼尔斯是很爱父母的。
四、猜想故事的情节,产生阅读的愿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本中节选的小说虽然篇幅也都比较长,但是课堂上毕竟阅读时间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应该把阅读活动向课外延伸,把课堂内的阅读交流当作一个引子,激发学生产生读整本书的愿望,让阅读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说《骑鹅旅行记》主要描写尼尔斯因为受到小精灵的惩罚变成拇指大的小人,但是就是因为变小,才有可能骑上家鹅的脖子为环游世界提供机会。全书共有二十五个章节,35万多字,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出示整本小说的目录让学生读一读,结合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标题,试着猜想故事的情节会是怎样的。如学生选择“鹤之舞表演大会”,可以引导他们猜想鹤群是如何表演的,表演的过程中还会有哪些动物参与,尼尔斯有没有参与这场大会。如学生选择“地狱谷的羊群”,可以让他们想象地狱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的羊群生活的情况是怎样的。如选择“大海中的白银”,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白银”指的是什么,尼尔斯与“大海中的白银”有什么关系。通过猜测,唤起学生对这些故事情节的好奇心,从而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愿望。
每篇小说都是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叙述故事的,生动曲折的情节能够刻画人物性格,丰富故事内容,展现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关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情节这架梯子,引领学生不断地去探求文学宝库的秘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22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