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蓝波 推动当代水墨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梁蓝波,现任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设计中心主任、曹光彪书院副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终身教授荣休,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加州美术学院硕士。曾举办个人作品展7 0多次,获选国际性或全国性重要联展350多个,获纽约《创意季刊》国际美术大赛金奖、意大利A’设计奖等奖项80多个。其作品常见於国际艺术博览会及佳士得、罗芙奥等国际艺术展览,被世界十多个博物馆所收藏,包括斯坦福大学坎托艺术中心等。美国旧金山市政府将1999年11月19日定为“梁蓝波日”。


  长期以来,梁蓝波教授将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並举,成为研究型大学教授的典范,受聘为美中多所大学的终身教授、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然而,这些职务和荣誉在他看来,都是对自己的鞭策,让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回馈社会。
  艺术贵在独创性和时代性
  艺术家创作的发展,往往会以系列作品的形式进行,每个系列会持续探索一段时间,直到他找到新的灵感和手段。当然,这个系列更替的过程也许是交错的和渐变的。上世纪80年代初,梁蓝波专攻工笔人物画,以传统的技法表现当代的人物、形象和题材。後来他到美国留学,系统地研究了抽象表现主义、後现代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开始走向抽象水墨。此时,他在思考如何把中国的山水画、狂草书法中的抽象艺术元素抽离出来,经过某种转化,与西方艺术结合,发展出具有当代艺术特质的东方艺术。其中,他还把中国的狂草书法融入西方艺术的光和色,持续进行了几十年的油画创作。近年来,他还把抽象油画和水墨画与摄影、数字媒体、动画影像和现代舞的肢体语言相结合,在投影装置和表演艺术领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这些年来,梁蓝波的狂草书法在艺术界备受关注,多次获奖,不少作品入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他那些风格独特的书法不仅有传统,更有创新,既是书法,又有着抽象绘画般的构图与节奏,做到了书和画的有机结合。梁蓝波解释道:“我的狂草受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追求。我钟爱中国的传统书法,也不断地努力学习、揣摩古代大师作品的精妙之处,但我並不希望自己仅仅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因为,艺术贵在创新,贵在体现个人的独特性和时代性。我将抽象绘画的构成融入狂草,强化笔触的乾湿和疏密对比,加上背景的肌理和空间感的呈现,使我的书法作品有别於古人,更有别於今人。当然,传统书法中锋用笔的力度、精神性和书法结体的精妙之处始终是我努力去学习、保留和发扬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些,也许就不能算是中国书法,只能是抽象画了。”由此看来,梁蓝波的作品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的骨法用笔和哲学精神,更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和构成。
  近年来,梁蓝波的创作回归水墨,他对自己的作品有这样的诠释:“当代水墨系列《墨象》借助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架去强化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延展传统水墨的语汇並推进水墨艺术向抽象性和後现代性的演化。画面的中心结构往往伴随着光的出现,这些图像,既形若运行於太空的星云,又如同喷薄而出的光能;透过水和墨的不断穿梭挥洒、碰撞交织,这一系列充满爆发力和动势的笔触墨痕营造出丰厚强盛的生命张力以及氤氲浑沌、博大辉煌的宇宙氛围。这些深邃神秘的画面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惊心动魄的力量,体味到宇宙生命的躁动,並在解读这些迷幻空间的同时获取一种顾念永恒、跨越时空的人生体验。作品追寻着老庄哲学雄浑博大、磅礡昂扬的精神气概,以及刚柔相济、主客交融的浩瀚境界。”
  正如梁蓝波教授所言,从中国艺术自身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需要走出传统的格局和模式,需要走向现代,需要与时代结合並体现时代的特色。但假如因此而完全失去了中国艺术的基因,仅仅是西方艺术的翻版,那我们在国际艺坛也将难以获得重要的位置。所以,作为一个具有中华文化血统的艺术家,我们的艺术必须在现代艺术的框架下,融入东方艺术的精华、体现东方艺术的特色和哲学思想。我们看到,在梁蓝波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沿用传统的水墨媒材还是当代数字媒体的介入,他都坚定地走在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上,体现着老庄哲学的精神特质。
  艺术教育是关於创新的教育
  梁蓝波博士求学的足跡遍佈世界,他毕业於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其後於美国加州美术学院绘画系获硕士学位,在柏克莱加州大学研习中国美术史,於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获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博士学位。他多次遊学欧洲,研究学习内容跨越多个领域,对数字媒体、动画影像等新科技颇有研究,在摄影和设计领域也有傑出成就。这一切都来源於他的勤奋和睿智。
  梁蓝波长期投身美国的高等教育工作,先後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终身教授、美术系系主任,密蘇里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等职务。多年来他还把西方的教学理念带回中国,任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和华中师大特聘教授,並应邀在美国及亚洲著名高等学府、博物馆和国际研讨会讲演200多场,包括柏克莱加大、斯坦福大学、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全美艺术院校协会年会、南韩宁越郡博物馆国际论坛、台湾师大、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鲁迅美院、四川美院和中国美院等。


  现任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设计中心主任和曹光彪书院副院长,梁蓝波以自身的国际性背景助力澳大的发展,並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建设,用新的理念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目前担任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训计划课题组专家,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指导委员会广东省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本科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等职务。
  梁蓝波认为,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而是创造新知识的地方,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十分重要。在他看来,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为学习艺术不是去学习如何获得一个正确的、标準的答案,而是去研究、探索和创造出一个属於自己的、独特的解决方案和作品,所以是一个关於如何创新的训练。在中国大陆,人们往往把传承与创新看成是一种因果或前後关係,认为首先要继承传统,把传统学好,之後就自然会有创新。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人往往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去继承传统,最後来不及,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创新。而在西方,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创新,从一开始、从幼儿园起就是这个目标,学生在各个层面不断地去学习如何更好地表达自我、如何创造出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和独特的作品。而对於传统知识的学习也是被安插在一个个实验和创造的过程之中。仅仅是手段或桥樑,传统知识也只是作为创新的借鉴和参考。
  创造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的,也是可以教的,梁蓝波不仅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实践,还在教学理论上做了不少的研究和探索,曾於《美术与设计》、《美术观察》、《中国美术教育》、《融合·互动·创新: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和《穿越分界:跨文化视角下的国际美术教育思辨与对话》等书刊中发表论文数十篇,详细介绍这些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以及论证其有效性。


  梁蓝波还指出:“艺术学习是一个研究自我的过程,学会挖掘自身潛力,寻找自身特色並力求扬长避短,才能创作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当然至关重要,就算是一颗好种子,也要对它适时地浇水、松土、施肥、除虫,才能让它生根发芽、长成为参天大树。因此,老师的知识、经验、眼光,指引的方向,因材施教的时机等等都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可见老师这个职业责任的重大。
  从梁蓝波教授的艺术实践和教学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和敬业精神,他成功的职业生涯充分展现了一个艺术家、教育家的成长、思考、蜕变和修炼,在艺术和教育的天空中璀璨闪烁。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大班教材中,有一节美术欣赏活动《莫奈睡莲》,也许正是基于对欣赏活动的探究,我走进了课堂,看到教师已经事先收集了莫奈的睡莲作品,并布置在展板上。教师首先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孩子们说看到莫奈的睡莲,很美。)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简单描述画面的色彩、线条、形象和笔触:莫奈的睡莲和小朋友画的睡莲有什么不一样?他是怎么画的?请你说一说,用手学一学。(孩子们说莫奈的睡莲色彩很鲜艳,看
期刊
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斑斓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复印机”,也不能“三不”: 不能心中无数,目标是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指明的方向。不能照本宣科,教材是给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的范例。不能弃而不用。教材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拐杖。而是要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感悟教材、挖掘教材、升华教材,把握教材的实质,
期刊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在儿童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教育阶段,在这两个重要的教育场所承担着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任务,从教育阶段的整体来看,幼儿教育主要是为了给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主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引导幼儿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但是目前幼儿教育已经开始脱离这个教育目标,幼儿园开始把教育重点放在了小学知识的教育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动态心理和身体发展的时期。如果他们只是一味地被书本上的知识所限制,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因此分层教学是根据自身能力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强调基础,普遍性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建议  根据教师自身
期刊
摘要:探究性的化学实验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探究性教学的方式也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理解程度,从科学出发,把知识的学习变成主动去对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要有效的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那么就得不再只是依赖于课本,而是要拓宽学生的眼界。探究性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根据问题科学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实验;科学探究;有效性  探究性化学实验在现在的中、高考中经常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何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在课堂进行充足的备课,并且合理的对于课堂进行一些设计。在此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建议  课堂设计是实施教育和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何动员系统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其内涵,找出其规律。  一、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中学地理教师对课堂进行优化改革,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活跃程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精确把握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活用新教材;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顾名思义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不管在任何时期,地理都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地理是一门非常
期刊
我们有时会精心准备一节很丰富的课,信心满满地去上课,结果却发现事与愿违;我们有时会发现我们使劲喊破喉咙,想让学生静下来,却更是吵闹,其实其中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没读懂学生。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有那种行为的发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为什么要读懂学生,也就是“why”  (1)读懂学生是顺利推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能顺
期刊
我们的校园充满诗情画意,校门口的小花坛用它四季不断变化的魅力,吸引了我的眼球。  每天早晨,我踏进校园的时候,迎接我的是“放飞梦想”的雕像。在阳光的照射下,它真像一张惟妙惟肖的油画。在雕像的西边,就是我最心仪的小花坛。  “喳喳喳”,伴着小鸟的歌声,春天来了,花坛里最有特色的无非就是那矮矮的石楠树了。它深绿的老叶在温暖又明亮的阳光下,油亮油亮的,像刚擦过油的一片片绿皮。不知不觉中,它的顶端冒出了星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20年5月21日至5月28日,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举行。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承载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历史重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政协会议会期缩短,场次适当精简,方式有所调整,但议程满满,高质高效。  21日下午三时,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