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W”读懂学生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wsx0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有时会精心准备一节很丰富的课,信心满满地去上课,结果却发现事与愿违;我们有时会发现我们使劲喊破喉咙,想让学生静下来,却更是吵闹,其实其中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没读懂学生。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有那种行为的发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为什么要读懂学生,也就是“why”
  (1)读懂学生是顺利推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能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数学课程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全面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2)读懂学生才能促进课前备课。在备一节课时我们除了要研读课标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才能知道怎么样去设计一节课学生才是容易接受的,我们才知道学生学习的难点会在哪里,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学生蓄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读懂学生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备好一节课这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那么如何把有效落到实处,具体还要看学生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反馈。从学生的语言回答、眼神、动作等方面去读懂学生,才能及时地处理好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把握课堂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才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读懂学生的什么,也就是“what”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那么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也是不一样的。
  (1)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认知平均水平,之前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学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为我们新知识做好哪些铺垫。例如,这次东风西路小学的“同课异构”,其中,人教版和苏教版以及北师大版的教材差异是很大的。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学生在学习“可能性的大小”这节课之前就有不同的知识铺垫,只有了解了已有的知识状况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其实,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这才有益于我们的因材施教,基础比较好的可以尝试挑战题,基础比较差的側重基础题,这样才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
  (2)学生的学习经验和需求。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看待同一件事和同一个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学的时候可以让这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其次,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最渴望得到哪些知识的补充,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固着点与新学知识的“潜在距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更利于他们学习。
  (3)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把握,从学生的回答以及动作表情去读懂学生,更有利于教与学蹙额的有效性。
  三、如何读懂学生,也就是“how”
  (1)读懂学生,要尊重学生。读懂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给学生平等的发言权,这样学生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说出内心的困惑,说出他更好的想法,教师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尊重,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就会努力地做好自己以不辜负他人的尊重,这样的话,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极大开发,在不断获得肯定与成功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逐步培养。
  (2)读懂学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交流。小学生的知情意各方面都在发展,存在着不稳定性,仅仅根据心理学研究出来的普遍规律,往往是不够的。只有多和学生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当中,形成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才更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教师进行交流,我们才能真实的知道学生到底是需要什么,一般遇到问题是怎样去考虑的,他们最想要又怎样的课堂等等,了解了这些,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喜欢学习,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读懂学生。首先,教师要善“观”, 老师们需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从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从孩子的细微表现中,看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情绪、学习情况等。善于从间接的线索,如语言、神态、表情和姿态语来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迅速地看穿孩子的动机或因果。 其次,还要多理解和倾听学生的内心,耐心的聆听和细心的体味孩子的喜怒哀乐,这样才会拥有一颗相容之心,也更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中去,站在一个更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也就更能够赢得孩子的敬重和信赖。
  其次,要善“思”,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和自我的成长。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环境中,课外阅读已不是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学习”,它已成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拓展课外阅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应该勇于尝试与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语文素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生活在农村在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常年在外,一般都不给孩子购买留守儿童比较多目前,农村学生主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这也就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影响,难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引言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学科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探究很多具体的要求,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要让低年级的儿童采用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逐渐让探究学习贯穿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全过程。  一、以兴趣为前提,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1、在游戏中学习  在低年级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相关内容
期刊
在幼儿园大班教材中,有一节美术欣赏活动《莫奈睡莲》,也许正是基于对欣赏活动的探究,我走进了课堂,看到教师已经事先收集了莫奈的睡莲作品,并布置在展板上。教师首先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孩子们说看到莫奈的睡莲,很美。)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简单描述画面的色彩、线条、形象和笔触:莫奈的睡莲和小朋友画的睡莲有什么不一样?他是怎么画的?请你说一说,用手学一学。(孩子们说莫奈的睡莲色彩很鲜艳,看
期刊
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斑斓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复印机”,也不能“三不”: 不能心中无数,目标是给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指明的方向。不能照本宣科,教材是给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的范例。不能弃而不用。教材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拐杖。而是要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感悟教材、挖掘教材、升华教材,把握教材的实质,
期刊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在儿童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教育阶段,在这两个重要的教育场所承担着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任务,从教育阶段的整体来看,幼儿教育主要是为了给小学教育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主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引导幼儿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些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但是目前幼儿教育已经开始脱离这个教育目标,幼儿园开始把教育重点放在了小学知识的教育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动态心理和身体发展的时期。如果他们只是一味地被书本上的知识所限制,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是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因此分层教学是根据自身能力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强调基础,普遍性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建议  根据教师自身
期刊
摘要:探究性的化学实验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探究性教学的方式也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理解程度,从科学出发,把知识的学习变成主动去对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要有效的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那么就得不再只是依赖于课本,而是要拓宽学生的眼界。探究性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根据问题科学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实验;科学探究;有效性  探究性化学实验在现在的中、高考中经常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何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在课堂进行充足的备课,并且合理的对于课堂进行一些设计。在此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建议  课堂设计是实施教育和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如何动员系统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其内涵,找出其规律。  一、
期刊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中学地理教师对课堂进行优化改革,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活跃程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精确把握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活用新教材;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和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顾名思义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不管在任何时期,地理都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地理是一门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