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文化的东中人 创高品质四星高中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简介:
  江苏省东台中学始创于1905年,1964年被列为江苏省48所试点中学之一,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目前,在校学生3060多人,教职员工286人,其中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和省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进入省跨世纪“333工程”和盐城“111工程”7人,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5人,江苏省特级教师5人,盐城市和東台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100多人。校长、党委书记邹施凯为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领域最高学术荣誉,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近七年来,学校有十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重点大学及本科达线率连年攀升,2016年高考,潘岩松同学以425分的优异成绩荣膺盐城市理科状元。
  百年树人,世纪东中。江苏省东台中学始创于1905年,初名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人称“两堂”,是江苏近代中学教育史上最早的中学之一。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东台县立初级中学、东台县立中学(母里师范停办后其校舍校产划归东中乡师科)、东台中学、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东台中学、苏北东台初级中学、东台县中学、东台县第一中学、东台市中学、江苏省东台中学等。“东台中学”四个字始终保留于校名之中,百年不变。198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9年使用现名至今。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级中学。
  邹施凯,是这所学校的第37任校长。他是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和教育研究工作,成就显著。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领域最高学术荣誉,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
  在曾经的东台市实验中学,面对常态生源,邹施凯带领一班人调整过去的惯性思维,转换思路,因材施教,强化养成教育,营造浓厚的成人成才氛围。在各校区,树立体现集团办学理念的校长寄语:“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第一,只要我们教育者愿意为他(她)另起一行。”“教育者的最大智慧就是把‘负担’加在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蕴含哲理、予人启迪,点燃了师生的希望之火。对教职员工,不断强化“课比天大”的意识,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更要成就自我,不仅要做红烛、更要做太阳。历经数载努力,邹施凯带领他的团队成功闯出了集团化办学模式,以优异成绩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5年,他调任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他坚持文化立校,旗帜鲜明提出“做有文化的东中人,创高品质四星高中”的发展要求,将“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肩负民族复兴的担当”立为做有文化东中人的标准。一年间,邹施凯和他的管理团队为师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校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推开新的人生之窗,邹施凯欣赏到了更加美丽的风景。
  在2016届高三同学毕业典礼上,邹施凯像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样,激情澎湃、青春洋溢。他请孩子们代他向父母们致敬:“18年含辛茹苦才有你们今天的健康成人;3年的理解与支持,才有今天家校合力助推成长的和谐”;他与大家一起回忆:“教育里徜徉着我们人生求索的一个个问号,校园中跃动着我们青春创意的灵感无限”;他与同学们共勉:“让东中文化特质成为穿越一生的修炼”。同学们说,邹校长的讲话有灵魂、有温度,很励志、很给力!
  从教数十载、年岁知天命,但邹施凯不忘初心,激情依然。他说,“没有老本可吃,求索永无止境。”激发师生斗志,鼓动治学情怀,他从凝炼东中文化入手,提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经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肩负民族复兴的担当”,以此作为东中人文化教养的标准。
  东中人以“勤”为训,邹施凯进一步把校训拓展为“勤能煮海、进可登天”。这不止是精神上的寄托,更是身体力行的追求。邹施凯从细微处入手,做实事,抓到位。夏日来临,他走进学生宿舍,感受学子甘苦,为高三学生宿舍配备了空调、纱窗,日光灯也从原先的两支加到六支;他积极推进集体备课、挂牌上课,让研究成为常态;他积极倡导,通过题风建设、限时训练,让研究与学习同步;他落实“跟踪聚焦,盯人谈心计划”,让边缘生、错位生、特殊生得到有效提升……距高考66天,他勉励高三同学:“奋战66天,向理想冲刺;突破99度,让青春沸腾;锁定100分,给人生献礼”。考前,学校举行特殊的升旗仪式,让同学们“每天要燃烧一个充满激情的太阳!每天要擦亮一个充满智慧的太阳!每天要升起一个充满希望的太阳!”
  6月9日,高考结束的当晚,邹施凯比往常更忙碌。他没有开大会,而是逐一巡视高二年级18个班,向每一位班主任了解班级运行情况,并一一叮嘱他们教导自己的学生:“实力决定心态,明年的高考准备从现在开始。”“作为一把手校长,工作细致到这等地步,这在我几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一位在东中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班主任如此感慨道。
  而7月22日,高考成绩揭晓,许多家长和老师一样,心里忐忑不安,但这晚邹施凯美美地睡了个好觉。因为他坚信,功到自然成,有这么勤奋的老师,这么上进的学生,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好,让我们把镜头转向我们的老师——
  姚永所, 盐城市最美的教师。
  他坚持让周记成为学生的“心灵氧吧”,同学们都乐意将快乐和烦恼与他分享。尤其对住宿生,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年的元宵、中秋节之夜,学生吃到他送来的元宵、月饼时,心里甜如蜜。几次夜里把学生送到医院急诊,第一时间帮助挂号、拿药,一直忙到深夜。每届的住宿生也没有辜负姚老师的殷切期望,本科达线率一直高于其他班级。2011届高三(11)班,9位女住宿生中就有8位考上了本一高校。   每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他除了常鼓励外,还强化担当教育、耐挫教育。2014届高三一女生,父亲早逝,母亲收入微薄,他通过多次谈话让其及时走出心灵泥沼,全身心投入高考复习并考取理想高校,家人十分高兴。
  班上每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或生病的学生,他总号召班级学生捐款,及时给予关心,他也总是带头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一个人忘我工作坚持三两年容易,而坚持十八年,那是一种精神,一种习惯,更是对学生一辈子的爱。哪怕是每天六点起床,十点多到家,他也无怨无悔。
  他,总是把心系在学生身上。
  给姚永所老师的颁奖词
  饱受病痛折磨十多年,你永“锁”教育教学第一线。危难之处方显英雄本色,你总是以学校工作为重。平凡的日子里,你将无私的大爱挥洒成校园最壮美的诗篇;神圣的讲台上,你将诚挚的奉献谱写成人生最光辉的交响。崇德、砺志,你让桃李开遍天下;严谨、创新,你伴“雏鹰”翱翔东方。
  再看看我校的全国最美中学生——陈宇舟,讲述的他自己的故事——
  我的课外生活五彩缤纷。平时爱上网、游泳、打排球、打篮球……我是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兼队长,记得刚入队训练没几天,也许是从未有过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我的手腕处红肿破皮,每垫一下钻心地痛,我都咬咬牙坚持住。回家后更不想告诉妈妈,免得她担心。一次妈妈无意间看到后心疼地对我说:“儿子,咋伤成这样?!明天我去找老师别让你参加了。”我说:“不行,既然老师信任我,选择了我,我就一定要干好。”我坚定的语气让妈妈犹豫了。晚上,妈妈买回了手护,她尊重了我的选择。那一年暑假,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去学校,和同伴们一起训练,一起流汗,晒得像个非洲人,但我无怨无悔。
  古人云:“人之行莫大于孝”。体贴父母,有时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候的话语。父母在外时,我会电话问候平安;父母生日时,我会送出精美小礼品;父母劳累时,我会端出一杯热茶。去年寒假的一天,爸爸在单位值班,早上八点,家里没有一点动静。我很纳闷,今天妈妈怎么不喊我吃早饭?起床一看,妈妈重感冒,浑身皮肤烫得不能触碰,她柔弱地躺在床上。这时,一种大男人的责任充满了我的胸襟。我迅速从药箱取药、倒茶、喂药,再轻轻关上门,轻声地走到厨房熬粥。当我端着粥再次来到房间,妈妈诧异地想坐起来,我示意她不要动。一口一口吹冷了喂她时,妈妈感动地哽咽着:“儿子,你好细心哦。”我笑着说:“妈,平时你不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吗?将来儿子永远这样疼你!”
  近年来,学校高举“做有文化的东中人,创高品质四星高中”大旗,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文化东中、青春东中、明亮东中,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在坚持特色办学的同时,我们将向省内一流名校看齐,不断优化细化教育教学策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努力形成稳固的影响力、持久的辐射力、核心的竞争力,为高精尖人才的培养蓄势发力。
  向“美”的物质文化,使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具有教育意义。
  我校物质文化的建设,追求向“美”是核心的价值取向,尽最大可能地让师生们在“美”的环境熏陶中生活、成长,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校园环境建设力求呈现“四个结合”,即悠久的办学历史与现代化建筑的结合,运动形态与静止状態的结合,整齐划一与错综布置的结合,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的结合。校园自然景观,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山水,树木,花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校园人文景观,或深沉厚重,或昂扬奋进,“天道酬勤”塔,以“百年树人,世纪东中”为主题,铸刻着著名书法家言恭达作篆的“百年树人,世纪东中;学海无涯,天道酬勤”标语;沉雄端庄的“世纪方鼎”则寓示着新校园崭新灿烂的发展前景。
  向“善”的制度文化,使学校的各项规范引领自觉行为。
  我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努力向“善”,继承、改革已有制度,又与时俱进努力健全、创新,以期制度的完善生成和制度的妥善执行。坚守传统沿革: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学校拥有着优良的传统,也有着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规范”说话,按照“制度”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思想原则,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信条。重视制度创新:新时期,我们与时俱进改善相关做法,突出体现理解人、尊重人和激励人的思想,既有刚性的约束,又有柔性的关怀。创新评价制度:我们与课改同行,生成并形成了一系列评价制度。如教师评价不再是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尺,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方式由过去静止的鉴定式评价向动态发展的“增值”式评价转变,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转变,评价主体由少数领导评价向多数师生、家长乃至全员评价转变。每学期结束时,都形成客观性评价一览表和主观性意见,以信件方式反馈给每一位教师。
  向“上”的精神文化,使师生的一言一行都能文明向上。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化层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我们基于百年校史的积淀和选择,以及师生们长期形成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以向“上”为主旋律,用心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沿革传统校风。拥有百年历史的我校,“求实、奋进”的优良校风生生不息,“永不言弃,永无止境”的学校精神代代相传,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勤能煮海,进可登天”的校训,追求卓越。打造特色教风。“课比天大,教师第一”,学校鼓励教师大胆探索,铸造教学个性风格,课堂教学“思想有高度,让学引思;自主有力度,以学激思;研究有深度,会学拓思”。培养“广博、深刻”的学风。文科学习力求养成学生以“广博”为宗旨的“三博学习法”——博采众长、博闻强记、博学多思;理科学习力求养成学生以“深刻”为宗旨的“三思学习法”——建模的思想、辩证的思维、化归的思路。
  蓦然回首,我们感觉成绩的取得主要得力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先进理念引领。在传承与发展中,学校与时俱进,确立了“另起一行,我是第一”的办学理念,这里的“我”,涵盖了无形的学校和有形的学校中的所有人。“另起一行”主动迎合了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时代特征,“我是第一”豪迈抒写着东中人自信、自强的奋进情怀。先进的理念引领着东中人追求卓越,不忘初心,不失斗志,深入挖掘潜能,不断超越自我,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健全制度约束。“人性似水,制度是渠”。学校坚持用制度管理,靠制度运行。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狠抓重点,从考勤、考量、考绩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评价、教师聘用、考核考评、评优评先、教育科研等各项规章制度,以此规范学校和教职工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激发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努力做到承前启后,奖勤罚懒,真正实现了有作为的教师有地位,有地位的教师更有作为,并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干部表率示范。学校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做师德的楷模,管理的行家,教学的标兵。中层以上干部不但主动杜绝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而且以自己的良好操守带动教师廉洁、规范从教;他们不但满负荷地担负着各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深入课堂,督查、指导教师有效开展教学;他们不但自己教学成绩优秀,而且引领备课组前进,促进老师们共同提高教学成绩。
其他文献
近日,光明网一篇“不能再对教育惩戒权避而不谈”为题,报道了网友在微博上反映宿州三中高一(18)班学生“集体下跪”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讨论的结果,几乎一致认为,教育的适度惩戒是必要的。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十五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赞同网友们的意见。但说着容易,做着难。惩戒如何适“度”?“度”在哪里?教育惩戒权的授予,会不会被异化,被滥用,从而引发另一波社会问题?笔者作了一番思考,觉得
期刊
风雨中,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石丹林教授脱下西装上衣,将学生们的作业包住,然后手提着作业,匆匆赶往办公楼。这一幕,恰好被身后的老师抓拍到,这张背影照,随后在微信、微博上广泛传播。很快,在这条微博下面,4000余名网友纷纷为该老师的行为点赞:确实要赞,在武汉的人才知道当天有多冷;这份责任心,让人们知道了为人师表的意义,不仅教育了学生,更温暖了人心。(武汉晚报报道)  近一个世纪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一
期刊
谈到教育惩戒,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并不陌生,在学生管理中时而会用到,但效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就是运用的方式、目的不同。让我们先来看两则惩戒故事。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要求赔偿这块玻璃的价格12.5美元。这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赞同孩子进行赔偿,并答应借给孩子钱,还要求孩子在一年之内还清爸爸借的钱。
期刊
喻旭初,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现执教于金陵中学。  广西第二师范学院许锡良在《美国华盛顿州优秀教师“26条守则”》一文中列举的“守则”,不是政府的硬性规定,也并非评价教师的法规,而是对优秀教师有效经验的提炼,是为教师自身修养提供的参考。我细看了一遍,觉得它确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  先说教学。  以下几条十分可取:  (1)备课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不必要求学生掌
期刊
怪异的感觉    去年夏天的暑假,我在表姑家的公司做工读生,跟堂姐一起住在她的房间里,堂姐房间里有一面落地窗,视野绝佳,夏天很凉爽,又可以呼吸到山上的新鲜空气,实在很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会看到对面斜坡上的坟墓。但是那个坟墓的位置还蛮靠边的,只要不刻意去注意它就好了。但是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造成日后问题的主因。  有一天晚上,天气并不是很热,但堂姐却坚持要将落地窗打开,并且还要用电扇吹着,我当时觉得有
期刊
奇异的争执    夏夜里的11点20分,小颖倚在窗边看着窗外夜色,台风刚过两天,窗外飘着雨,她抬头望着丝丝雨点从很高的地方向下坠落,在邻近灯光的照映下闪闪烁亮。  小颖深呼吸一口,雨夜的空气闻起来格外清凉,房间里弥漫着浓厚的新家气味,她和她的妈妈、姐姐、小妹搬来这栋小区大楼还不到两个月,她尚未习惯新邻居和新的交通路线,所幸现在正值暑假,她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地熟悉一下周遭环境。  此时房间里除了她
期刊
刘建: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受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以人为本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过犹不及,出现了许多极端化问题:如部分中小学生缺乏理性、自由散漫、不遵守规则,欺凌与暴力现象频发,行为越来越缺少法度;同时,社会各界又以“教育自由”、“教育民主”、“尊重
期刊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的《自由与纪律的节奏》一章为我们描述出了几组似乎对立的概念,品读这几组对立的概念,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教育中对立统一出的和谐节奏。对应于上一章的“浪漫”与“精确”,依次有如下的对立概念:“智慧”与“知识”,“自由”与“纪律”, “首创”与“训练”,“精积”与“厚积”, “自发”与“厚发”。  “智慧”与“知识”。没有智慧的融入,知识就会变成僵死的静态现象的堆积。怀特海认为:“
期刊
近期关于“教育惩戒权”的新闻热议不断,光明网以一篇“不能再对教育惩戒权避而不谈”为题,报道了网友在微博上反映宿州三中高一(18)班学生“集体下跪”的新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核实,该班班主任顾老师(新招录的老师)为了管理混乱的班级秩序,让学生蹲着听英语听力,有几名学生因蹲着不舒服,就更换姿势,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着,并非网友所言的“集体下跪”。  体罚学生被禁止无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可它导致了
期刊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和《教育的觉醒》等。  教育很搞笑,但缺少搞笑的评论。评论的内容都是崇高与感动的,而真实的教育却有着无限丰富的搞笑素材。中国教育不缺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