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语言学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语言学是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语言学发展新趋势,文章介绍了实验语言学的内涵及理念,指出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向实验语言学方向实施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为该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实验语言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新文科;部编版语文教材;混合式教学;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147-05
  Abstract: Experimental linguistics is a new trend of linguistic development emerg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ncept of experimental linguistics,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modern Chines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mal) major to experimental linguistics, and puts forward practical and feasible reform measures,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reform of modern Chinese curriculum in this major.
  Keywords: experimental linguistic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mal) major; the modern Chinese;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new arts; the unified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Mixed teaching;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下文简称为汉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在于为中小学输送语文教育师资,当前,基础教育提质的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汉师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也因此面对着全新的挑战。传统的现代汉语课程(下文简称为现汉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均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亟待改革。目前,关于汉师专业的现汉课改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以实验语言学为理念和导向的却尚付阙如。基于此,本文尝试探索以实验语言学为方向的面向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一、实验语言学的内涵及理念
  随着语言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持续发展,运用实验手段探究理论语言学议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被称作实验语言学。[1]实验语言学强调运用实验手段,结合语言学及其他学科的原理、方法、技术等,获取研究数据,进而对语言学问题进行描写、解释和说明。[2]随着实证主义日益成为学界的主流,以及研究设备、仪器的更新迭代,强调扎实地收集并精确严谨地分析实验数据,严格地控制变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尽量保证论据的充分性、有效性及可信性的实验语言学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學者开始采用实验方法探究语言学议题,验证语言学理论。
  二、改革的必要性
  (一)基础教育提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提质进入新阶段,基础教育已经越来越注重内涵式发展,注重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业务素质除师德师风以外,还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和科研、教研能力。当前,中小学对教师科研、教研能力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具备良好的科研、教研素质,才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其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提升中小学生的汉语和汉字的运用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现代汉语本体知识,而且要扎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习得规律。语文教学提质的目标要求教学的实施过程更加科学化,传统的粗放式教学难以满足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这便反过来倒逼面向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的改革。实验语言学由于其自身的属性能够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该专业学生在现汉的课堂上接受实验语言学的理论熏陶和方法训练,首先有利于其对现代汉语本体更加科学、精准的理解和把握;其次有利于其熟练地使用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而这本身正是语文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实验语言学本身对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价值,其贡献集中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验证或驳斥某一语言习得理论学说,二是通过实验结果建构新的语言习得理论学说。[3]实验语言学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揭示出研究对象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背后的心理加工机制,进而通过其语言运用的表现分析其语言能力的发展程度及规律,使得汉师专业的师范生不至于盲从现有的相关理论,能够通过设计实验对这些理论进行批判性思维,提升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提升其未来的科研、教研能力,进而使其未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更具科学性,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部编版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编版语文教材区别于以往语文教材的突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采用了双线单元组织结构,其中一条线索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另一条线索是难度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第二,插图空前丰富。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配的插图数量是以往国内任何一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无法相比的,学习者对于这样的多模态语篇的加工机制如何,怎样有效利用插图辅助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科学的实验、论证、探索和阐释。第三,识字教学的方式与以往的语文教材明显不同。以往的语文教材是先教拼音,然后再教学生借助拼音来识字,而部编版语文教材却是让学生先认一些汉字,然后再学拼音,之后便是边学拼音边认字,而且还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这样的编排一方面体现了汉字教学回归传统的取向,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减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第四,空前重视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加强了对猜读、跳读、浏览等阅读技巧的训练,而且增加了“跟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学习任务群”等模块。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以上特征也是推动汉师专业现汉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双线单元组织结构空前地将语文要素作为一条主线索来呈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对语文要素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里涉及到的是儿童和青少年汉语能力的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要素的难度等级等理论问题,这两方面的内容与现汉息息相关,在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上应该作为重点被突出出来,这样才更能体现汉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更能够迅速适应一线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第二,部编版语文教材大量地运用插图对于语文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对图文关系的理解、把握、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目前这两方面的问题学界普遍认为从属于符号学和语言学领域,而符号学领域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大都是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因此面向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应增加这两项重要的内容。第三,部编版语文教材对于识字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面向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不能再满足于对于汉字的简单介绍,而应当增加小学低年级学生汉字习得规律的知识,并基于此启发学生探索多元识字教学的可行方法。第四,部编版语文教材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作为支撑未来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现汉课程目前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现汉课程的教学内容现在还是主要集中于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以及汉字,然而在实际的阅读中,阅读材料主要还是以语篇形式呈现,现汉课程在语篇教学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语篇分析技术和语篇教学的方法这两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中几乎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此外,掌握儿童对于现代汉语语篇加工能力的普遍发展规律是有效进行汉语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这方面的教学在传统的现汉课程中几乎没有。另外,部编版语文教材本身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1+X”的阅读设计中,除了精讲一篇课文以外,还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然而,这些附加文章的难度并不能全部符合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当前倡导分级阅读理念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部编教材的这一点不足,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理论知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加合适的素材,对于部编语文教材课外延展阅读的材料给予学生和家长适当的取舍指导,这种能力需要在现汉课程中获得,而目前这门课程还未能提供这方面的知识。
  迈向实验语言学的现汉课程改革有利于提升汉师专业师范生未来的语言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运用部编版语文教材,这是因为要科学地揭示中小学生的汉语能力发展规律、对多模态文本的认知加工特征、对多元识字方法的习得特点、对不同难度文本的加工处理机制等在本质上需要依靠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支持,这两门学科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便是实验法,在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中嫁接基于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实验语言学知识和技术,大大有利于提升该专业师范生未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能力,使其将语言教学建立在扎实、科学的规律认知基础上,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避免其落入基于不够科学精准的土经验的窠臼之中。
  (三)新文科建设的浪潮对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提出了改革要求
  新文科建设的浪潮既是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的一种回应,是对传统文科日益走向边缘化甚至与社会发展日渐脱节的一种救赎,也是新时代学科交叉融合在文科领域的一种反映。[4]我国新文科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大力夯实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二是大力发展新兴学科;三是推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如文科与工科、农科、理科、医科,以及文科内部不同细分领域之间的交叉。
  在学科建设方面,文科要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利用新兴的先进技术解决以往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探索更新的领域,并试图解决新技术背景下出现的与人文社会相关的新问题。同时,也要在新的学科建设路径和范式下探索基于这样的学科基础的育人模式。创新性是新文科的重要属性特征,这种创新不仅是学科建设的创新,也是育人模式的创新。[5]
  具体到汉师专业的现汉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现代汉语普通话、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大都是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课中已经学过的,作为培养未来的语文教师的汉师专业,在本科阶段再单纯学习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现汉课程中应适度增加语言习得及教学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本质上隶属于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交叉学科,以往的现汉在知识体系上显得狭窄、浅显而陈旧。此外,传统的现汉课程主要还是以讲授法来進行授课,学生在学习方式上难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难以对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自主验证,这就导致了其学习的姿态往往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死记硬背。这样的现状是不符合新文科建设的精神的。
  面向实验语言学方向的现汉改革能够契合新文科建设的精神和要求。这是因为,在教学内容上,将会增加相关的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边缘交叉学科的知识,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强化了知识的新颖度,同时由于增加了实验语音学、实验音系学、句法加工机制等模块内容,能够增加知识的深度,从而避免现汉课沦为中小学语文课所学语言知识的复习课的尴尬处境。另外,由于实验语言学方向的现汉课必然会导引学生观看国内外经典的语言学实验,并带领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相关的语言实验,能够改变以往的现汉课主要以讲授法授课的呆板状态,不仅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可以基于特定的假设验证书本中的知识,甚至通过探究尝试性地进行知识的发现和生产,这就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的僵化式教条式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成就动机,通过相关的系列语言实验,该专业师范生更容易从科学的高度知晓如何在其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语文要素的教学,以便提升其教学质量。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面向汉师专业的体现实验语言学取向的现代汉语立体化教材
  目前面向国内本科生的现代汉语教材普遍还是单一的纸质媒介教材,而且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工具课,在很多专业都有开设,目前缺乏面向不同专业(如汉师专业)的区别化的现汉教材,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现汉知识的需求是有不同侧重的,学界应建设面向汉师专业的体现实验语言学取向的现代汉语立体化教材。   所谓立体化教材,指的是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提供而提出的某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6]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使单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现代汉语教材由于采用的是基于单纯纸质教材的文字结合图片的表述方式(而图片多只集中于绪论和语音部分),导致内容方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大量的素材难以在单一的纸质教材中表现出来,现代汉语立体化教材的建立,可围绕现代汉语课程形成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包,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面向汉师专业的现代汉语立体化教材建设,首先要围绕汉师专业培养未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该专业今后在就业中的实际工作需要,编写教材的内容,使之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其次应考虑主体知识、语言实验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其配套答案、教案、课件、语言实验的音频视频、学习软件、自测(考试)软件、网站开发及其他内容的提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需要经历研发、试用、推广三个主要阶段。其中研发是起始阶段,需要集中讨论如何让立体化教材在围绕现汉课程的前提下,做到表现内容的全方位,适用范围的多层次。全国的本科院校各自面向的学生在学情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何适应这种复杂的学情,从而在教学和学习建议中给予可行的参考,在教学资源利用的取舍方面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是在研发阶段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研发阶段结束之后需要先进入试用阶段,因为立体化教材媒介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制作周期更长、制作成本更高,而且在大范围推广之前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用能够检验该教材是否适合目标读者群的使用要求,试用的范围应注意包括不同层次本科院校的汉师专业。在试用中及时发现有待改进的问题,在重新修改后正式进入大范围的推广。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面向汉师专业的以实验语言学为取向的现代汉语立体化教材建设,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建成后要注意后续的服务,通过网站等途径建立配套的反馈机制,并持续地更新和丰富配套的资源。
  (二)加强设备建设,变革教学手段
  现汉课程要以实验语言学为方向进行教学改革,必然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硬件建设得以保障,教学手段才能相应地进行变革,实验语言学常用的,同时又与汉师专业的学生今后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紧密相关的实验技术主要包括:眼动追踪、事件相关电位等。实验语言学的教改方向客观上要求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比重,这与以往现汉课多用讲授法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取向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教会学生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对结果的解释。
  眼动追踪通过专门的眼动仪来追踪被试在屏幕上的注视点,实验材料由计算机呈现,并通过眼动仪与计算机的连接记录被试在句中各词上的停留时间和回扫、注视、眼跳等资料,通过分析被试在各种控制条件下行为反应上的差异来了解被试的即时加工过程。[7]眼动追踪实验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眼动仪、以iView-RED为代表的眼动仪配套操作软件、计算机及液晶显示器、实验设计软件、眼动数据分析软件等。
  事件相关电位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等设备收集和处理大脑加工句子信息时脑电活动的技术,能够推测被试句子加工的时间进程,它也是阅读教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技术。[8]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电极帽、电极膏、脑电信号放大器、脑视觉记录器、脑分析器以及以E-prime等为代表的实验操作软件等。
  眼动追踪和事件相关电位都是实验语言学较为常用的实证研究技术,对于培养汉师专业师范生未来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阅读教学不能只依靠逐年积累的土经验来进行,只有建立在科学实证基础之上的结论才能够指导其面对不同年级富有极强异质性的学生个体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在现汉教改中,需要加强对这些基础设备的建设,让学生在硬件的保障下开展相关的学习。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选择课题、提出假设、评论文献、确定被试的合适人选、与被试顺利沟通、决定变量、操纵和控制变量、观察和测量,以及运用spss、stata等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的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的实验以外,还要让学生锻炼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并协作动手完成实验各流程的能力。
  (三)探索以实验语言学为取向的现代汉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实验语言学为方向进行现汉课程改革,不仅增加了内容上的厚度,而且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授课的时间上还是形式上都难以满足这样的任务要求,这就需要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老师要把现代汉语知识,实验语言学知识及经典实验案例,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部分(包括实验语言学方法和技术如何应用于现代汉语的研究等)录制成慕课、spoc或微课等,供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仅包括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对国内外经典实验案例的介绍,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执行流程的讲解,而且应该包括实操的视频,即教师亲自演示如何运用各种不同的仪器设备实际进行实验过程的线上视频。在线下,也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讲授法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师由单纯的讲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除了解答学生在线上学习中的困惑之外,还要用随堂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除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以外,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研究,以某些与现代汉语和实验语言学相关的理论性或现实性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或独立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要带领学生学习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软件等,提升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操技能。
  四、结束语
  以实验语言学为方向的现汉课程,并不是将现汉课变为机械式地讲解现汉知识和僵硬死板地讲解实验语言学知识,为了避免出现这样“两张皮”的现象,需要寻找两个板块知识之间的耦合部分,只让学生掌握实验语言学的基础知识、理念、研究思路和方法还不够,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运用实验语言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现代汉语的能力,并为其今后相关的教學乃至教研服务,这并不是硬性拔高,而是符合现在的“以本为本”精神。汉师专业的学生绝不能只是会背诵理论的“掉书袋”,而是一定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服务于自己未来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站在科学的高度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杨洋,郑礼珊.理论语言学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20(6):865-874.
  [2]石锋,夏全胜,于秒,等.实验语言学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Engin Arik.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Basic Word Order in Turkish Intransitives[J].Psychology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2016(1):73-91.
  [4]熊澄宇.关于新文科建设及学科融合的相关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22-26.
  [5]安丰存,王铭玉.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及体系[J].学术交流,2019(11):5-14+191.
  [6]江明芳.我国立体化教材研究进展综述[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0(2):100-104.
  [7]Koornneef Arnout. The processing signature of anticipatory reading: an eye-tracking study on lexical predictions[J].Linguistics, 2021(2):449-479.
  [8]Jue Xu, Rasha Abdel Rahman, Werner Sommer. Perceived language competence modulates criteria for speech error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J].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2020(6):752-765.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生交叉创新人才是部分高校,特别是行业性院校着重培养的新型人才类型,其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培养过程的有效监控是判断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油气光学学科方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气光学学科方向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了该领域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平台、导师队伍、文化建设、奖助体系,对标培养效果,就几个部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进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破了高校教师的常规上课形态,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设计方式,成了学者纷纷讨论的热点。文章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重点阐释了疫情下市场调查课程可以从教学软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比线下教学设计,突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更加适
期刊
摘 要:“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活力,重构课堂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去学习。文章对“激活、重构、拓展、自主”四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某一章节为例,阐述了“激活、重构、拓展、自主”的具体应用过程,以期对生物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教学模式;辩证关系;植物组织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与元素,提出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环保守护者”,实现使学生将来
期刊
摘 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必修课程。基于国内该课程教学现状,本教学改革采用了“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内容侧重其高阶性和挑战度,课堂组织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小組讨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课程组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AD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卓有成效,对改善教学内容、调动课堂参与度、加大课后投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也
期刊
摘 要: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实证检验国(境)外留学生培养特性与地区间经济合作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对于满足地区间经济发展需求的国(境)外留学生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从而论证重视国(境)外留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国(境)外留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的理论依据。向国(境)外留学生进行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的执
期刊
摘 要:当前,国内众多公安院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和警察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警校生赴外留学或进行短期访学研修。由于跨文化差异警校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文化冲击。文章立足警校生这个特殊身份和视角,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赴外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开放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动态研究,了解他们在外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文化冲击,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警校赴外
期刊
摘 要:基于企业流程变革与业务创新双轮驱动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际教学中,课程团队持续探索推动“场景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感知与知识理解能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任课教师在“双驱动”+“场景化”教改模式下,采取三种主要手段来提升网课质量,一是任务驱动,打造趣味性课堂;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内容直观落地;三是课程思政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基于此,实现邮政业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网络教学互为
期刊
摘 要: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及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后有无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念的基础上,对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能为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自学能力;教学方式;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 要:学风是学生内化于心的学识涵养,外化于行的精气神。加强本科生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选择,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内在要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阐释了理念先行,践行“ESM”工作模式;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精准施策,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本科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建构了本科生学風建设“导管帮促”新路径:发挥教师善导、学校严管、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