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勇于尝试新方法才有出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课改,在此之前,听到的更多的是呼吁,是概念,却鲜于实践,或偶有实践,却行之未远。只有真正加入到课改的队伍中来,改变作为一个观望者的身份,变成课改的参与者,身在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课改的滋味。只有成为真正的行动派,才可能嗅其芳,品其味,亦可嚼其苦,以资成长。在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中,顺应课改的新潮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很深的感触。
  较之过去,现在的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已然成了课堂的主人。对新课的教学,教师需要一份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导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而学生的问题,要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自己解决,教师只做一个引路者。改变之初,教师还心存疑虑,担心、怀疑、不放心学生,总之就是不习惯。可事实证明,学生的智慧,是超出教师的预料。过去,虽然教师也经常感慨:勤快的教师教出来的都是懒学生,但真做起来,教师仍然是那勤快的教师,怎么办呢?感慨归感慨,能替学生做的事,想的方法,都试个遍,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现在想来,问题出在教师的不放心上。过去为求心安,越俎代庖地替学生做得太多了,对此,学生不仅不领情,还给教师带来诸多困扰。所以,改变,得从“心”开始,改变观念,放开手,依赖学生,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学生似乎比教师更快地接受了这种形式,这种改变不仅是从形式上发生的改变,也从内部思想上影响了学生。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更大范围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形式,新思想,给了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相形之下,课堂上教师比以前说的少多了,更多的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精辟的点评。这样,教师比以前的满堂灌轻松多了,同时,教师语言的含金量及被重视程度也已然有了很大的提高。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课堂赋分,也成了教师的法宝。学生挣分的积极性也很高,也乐于为自己的组争分。同时,先进者带动后进者,缩小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对此,也有家长提出疑问:这是尝试,会不会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对此,就语文教学而言,家长尽可以放心,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反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独立学习和生存的能力。
  再者,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重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要改变这些,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合起来也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地适当改革教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教师这样去做: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在教学中善于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爱上学习。
  对课改,若不尝试,即使不失败,也难有成功。所以,教师要敢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者。一路走来,问题不断也收获多多,那积累起来的定是走向理想的财富。
其他文献
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转变的关键是学生观的转变。何谓学生观?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课程改革最终目的也将服务于全体学生,教师在教育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倘若教师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上做得不好,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教育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
期刊
一、教学内容安排应疏密相间、张驰有度  中国书法作品的创作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都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说。意思是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在内容安排上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要“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密而不疏,学生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则注意力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活跃的思维。语文教学最忌“面面俱到”,
期刊
前段时间,去一所小学参加培训观摩活动,主题关于小学语文自读导学课堂模式的探索和研讨。自读是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读书、动笔圈、点、画、批、注,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注音、释义,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摘抄妙词佳句,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导学,指学生在自读学习探索问题思路贫
期刊
分析论据是将议论文的论证推向纵深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分析能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论据和论点有机统一。在议论文中所举出的论据,大多数情况下是陈述某人或某事的“结果”,因此就可以紧扣“结果”,做五个方面的分析,将议论推向纵深。  一、根据论据陈述的结果分析“原因”,进行原因分析  论据陈述“结果”之后,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对论据陈述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加以剖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期刊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兴趣,而活动和兴趣又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那么课堂上如何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尽可能去“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
期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科任教师,没有了班主任的“优越”条件,更应该想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科任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捷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科任教师更努力地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进步,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科教学的更上一层楼。良好师生关系有赖于科任教师不断的探索与钻研,科任教师应该做到:1.建
期刊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种.就诗歌来说,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诗歌的题材又可分为?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以及边塞征战诗。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诗歌的类型。那什么样的诗才称得上好诗呢?近古的王国维提出,“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这个论断不是心血来潮的偶感,而是遍览唐诗宋词元曲之后的参悟,由此而写出
期刊
作为班主任,要关心班内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遵守纪律,团结向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表现出色,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这样,整个班的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就会成绩突出,作为班主任也有成就感。因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入学教育,上好第一节班会  与学生约法三章: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努力学习。同时向学生承诺:尽力做一个好班主任。  二、加强养成教育
期刊
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同世间万物一样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作家的思想立场、艺术感觉和审美修养等个人因素以及他所处和所属的种族、时代、社会结构、社会道德等社会因素,分别影响并共同作用于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影响文学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因素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宗教、法律、民俗、习俗乃至气候、生态等。家族兴衰虽然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它对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所起的
期刊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进行理性化的审视、分析和反省,并用文字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是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  因此,一个关键的问题便是,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其实,如果对于一堂课而言,应该落实三个环节,奏响课堂反思的“三部曲”。  一、厚重的序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