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以及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转移到城市地区;与此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将随之减少,疏离感开始增加,代沟也越来越大。因此,农村小学生的德育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能够做好农村小学德育,那么就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加强关注以及关爱,从而督促以及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养成教育
所谓习惯是一个人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其言谈举止等等行为经过多次重复之后才逐渐形成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能够让一个人的性格更加健康的发展,即好习惯可促成好性格,并且能够终身受益,反之,则不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依托班主任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必须要由班主任的全力支持以及配合,基于此,建议从这些方面加强班主任的工作,从而推动养成教育能够有序开展,保障每一个农村孩子都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学校方面,应当重视班主任团队建设,即:班主任选派方面可实施综合评估,以往重视的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管理能力,但是育人能力却被忽视;而现在,应当扩大育人能力的评估成分,从而选派一名综合能力较高的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以期望可以发挥班主任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榜样。第二,制定工作目标,即:针对班主任工作内容制定对应的奖惩机制,从而督促班主任能够落实养成教育,并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第三,进一步规范班主任的工作流程,例如,在晨检、午检等等环节,应当做好对应的检查工作;又例如,大课时间,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到现场开展活动。第四,自身的不断学习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且同时应当深入调查班级学生的学情,从而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方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借助课堂开展养成教育
课堂是养成教育以及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主要阵地,基于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养成教育的渗透,以期望可以达到“课课有德育”的目标,有利于扩展德育教育的空间。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借助散文、诗歌等等题材,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美丽山河、优秀历史文化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课文之中有一些句子非常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的推敲以及理解,诸如“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重点对詹天佑说的这句话进行分析,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铁路技术的短板,而詹天佑则有信心能够完成第一条铁路的修建,只要有了第一条铁路,那么以后就会有千万条铁路。因此,詹天佑一旦遇到困難就想到自身的重任,并用激励自己的语言来鼓励自己,从而提升自身克服勇气的动力。通过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正是那个时代中国有这样的人才与技术,才有了铁路,从而感受到詹天佑愿为祖国争光的决心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前。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与詹天佑产生情感上的公民,从而产生热爱祖国之情。
又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依托数学知识所独有的逻辑性与严密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终身受益;还有在自然课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现象,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在音乐以及美术教学之中,可借助名曲、名作赏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各个学科的针对性的培养,必定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通过常规管理实施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都未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加之,农村孩子大部分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忙于生计,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很少,进而导致这部分孩子内心十分孤僻,从而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对此,学校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行为方面进行一定的约束,从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现状,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班主任应当坚持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等等内容,还可以将其张贴到教室、走廊以及学校宣传栏等等区域,让学生能够时刻参照内容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行修正。第二,注重语言规范。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到:如今很多农村孩子受到农村环境以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影响比较深刻,甚至一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倾向于不文明,例如,出口就是脏话等等。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语言方面进行规范,让学生在学校内应当尽量使用普通话,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其语言表达水平,而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他们端正行为。第三,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其卫生检查,具体包括:着装是否干净整洁、红领巾是否正确佩戴、是否有烫发与染发的行为等等。第四,加强优秀人物、典型人物的宣传,可依托学校宣传阵地全面宣传这些人物的事迹,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维习惯。第五,全面做好保障措施,这方面要求学生会、少先队以及政教处实现全面合作,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且坚持每周、每月以及学期的总结,并定期进行结果公布,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德育教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否可以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一方面关系到小学生自身发展,另外一方面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以及国家的前途。对于农村孩子来讲,由于各方面特殊原因,其德育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且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因此,可通过班主任、课堂以及常规管理等等方面实施养成教育,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其能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吕培琪.农村小学寄宿生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83.
[2]陈发良.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及对策[J].学周刊,2017(30):56-57.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养成教育
所谓习惯是一个人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其言谈举止等等行为经过多次重复之后才逐渐形成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能够让一个人的性格更加健康的发展,即好习惯可促成好性格,并且能够终身受益,反之,则不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依托班主任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必须要由班主任的全力支持以及配合,基于此,建议从这些方面加强班主任的工作,从而推动养成教育能够有序开展,保障每一个农村孩子都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学校方面,应当重视班主任团队建设,即:班主任选派方面可实施综合评估,以往重视的一名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管理能力,但是育人能力却被忽视;而现在,应当扩大育人能力的评估成分,从而选派一名综合能力较高的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以期望可以发挥班主任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榜样。第二,制定工作目标,即:针对班主任工作内容制定对应的奖惩机制,从而督促班主任能够落实养成教育,并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第三,进一步规范班主任的工作流程,例如,在晨检、午检等等环节,应当做好对应的检查工作;又例如,大课时间,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到现场开展活动。第四,自身的不断学习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且同时应当深入调查班级学生的学情,从而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方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借助课堂开展养成教育
课堂是养成教育以及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主要阵地,基于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养成教育的渗透,以期望可以达到“课课有德育”的目标,有利于扩展德育教育的空间。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借助散文、诗歌等等题材,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美丽山河、优秀历史文化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课文之中有一些句子非常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的推敲以及理解,诸如“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重点对詹天佑说的这句话进行分析,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铁路技术的短板,而詹天佑则有信心能够完成第一条铁路的修建,只要有了第一条铁路,那么以后就会有千万条铁路。因此,詹天佑一旦遇到困難就想到自身的重任,并用激励自己的语言来鼓励自己,从而提升自身克服勇气的动力。通过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正是那个时代中国有这样的人才与技术,才有了铁路,从而感受到詹天佑愿为祖国争光的决心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前。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与詹天佑产生情感上的公民,从而产生热爱祖国之情。
又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依托数学知识所独有的逻辑性与严密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终身受益;还有在自然课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现象,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在音乐以及美术教学之中,可借助名曲、名作赏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各个学科的针对性的培养,必定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通过常规管理实施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都未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加之,农村孩子大部分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忙于生计,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很少,进而导致这部分孩子内心十分孤僻,从而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对此,学校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行为方面进行一定的约束,从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现状,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班主任应当坚持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等等内容,还可以将其张贴到教室、走廊以及学校宣传栏等等区域,让学生能够时刻参照内容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行修正。第二,注重语言规范。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到:如今很多农村孩子受到农村环境以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影响比较深刻,甚至一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已经倾向于不文明,例如,出口就是脏话等等。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语言方面进行规范,让学生在学校内应当尽量使用普通话,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其语言表达水平,而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他们端正行为。第三,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其卫生检查,具体包括:着装是否干净整洁、红领巾是否正确佩戴、是否有烫发与染发的行为等等。第四,加强优秀人物、典型人物的宣传,可依托学校宣传阵地全面宣传这些人物的事迹,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维习惯。第五,全面做好保障措施,这方面要求学生会、少先队以及政教处实现全面合作,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且坚持每周、每月以及学期的总结,并定期进行结果公布,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德育教育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否可以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一方面关系到小学生自身发展,另外一方面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以及国家的前途。对于农村孩子来讲,由于各方面特殊原因,其德育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且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因此,可通过班主任、课堂以及常规管理等等方面实施养成教育,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其能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吕培琪.农村小学寄宿生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83.
[2]陈发良.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及对策[J].学周刊,2017(3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