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组)6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5例,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天。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7、14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4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塞;临床疗效
  Research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daravon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J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daravone for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13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daravon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esides receiving traditional therapy,the Edaravone group received Edaravone 30mg twice a day for 14 days.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European Stroke Scale(SSS)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before treatment and on days 7and 14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7 and 14 day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daravon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the ESS and ADL,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Edaravone group were markedly improved (P<0.05). No side effect in the Edaravone group.Conclusion: Edaravo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Edaravone; cerebral infarction; efficacy
  【中圖分类号】R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07-01
  急性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流受阻导致远端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变性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表现。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依达拉奉是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所产生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可在改善脑缺血同时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减少受各种代谢毒物的损害,从而改善预后[1]。我院于2008年6月~2010年10月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72小时以内;③年龄在40~80岁住院患者,性别不限;④首发或既往有脑卒中但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患者;⑤欧洲脑卒中量表总分<80分,意识分>6分;⑥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无严重的精神疾病。
  1.2 一般资料:1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各65例。依达拉奉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 44~79岁,平均63±15岁;对照组男40例,女25 例;年龄42~78岁,平均64±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3 方法:两组均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静脉点滴,1次/天,连续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2次/d,连续14天。两组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治疗。
  1.4疗效评价:①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进行评分;②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观察时段为用药第1~14天,ESS及ADL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各评定1次。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增分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疗前积分)×100%.增分率86%~100%为基本治愈,46%~85%为显著进步, 16%~45%为进步,<16%为无效。显效率的判断以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作为评定指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7、14天ESS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2.2 两组治疗后14天临床效果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8例,有效20例,无效19例,显效率为40.00%,有效率为70.77%;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13例,有效19例,无效28例,显效率为27.69%,有效率为56.92%;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优于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治疗组有5例、对照组有3例转氨酶轻度增高;治疗组有2例皮疹,停药后皮疹自行消失。
  3 讨论
  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氧自由基增多诱发的级联反应有关[2]。急性脑缺血超过6小时后,在不可逆的缺血中心部位周围存在半暗带区,血流恢复后,一部分半暗带区细胞会发生迟发性死亡。在缺血再灌注时,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过量的一氧化氮,通过介导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离子超载、氧化应激影响线粒体功能,脂质过氧化、膜功能损害及F53、Bcl-2基因表达,最终形成炎症、细胞凋亡[3]。依达拉奉(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羟基导致的亚油酸过氧化和脑匀浆的脂质过氧化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内管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4]。依达拉奉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间接提示该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5]。临床研究还表明[6],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本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后7、14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4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Muri K W, Lees KR.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excitatory aemino acid antagonist. Stroke,1995,26:503-513
  [2] 姜德华,金男革,玄汉石,等.在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NO含量和 NOS活性变化.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3:201
  [3] Sun Y, Jin K, Child JT, et al.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ischemia induced neurogenesis.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5,25:485-492
  [4] Tanaka M.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rofile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as a neuropro tective agent. Nippon Yakurigaku Zasshi,2002,119(5):301-308
  [5] 胡海涛,吴继敏,王爽.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中国药学杂志,2005,19(40):1463
  [6] Tatsushi K,Yasuo K. Mild hypothermia enhances efficacy of neuropro-tective agent in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3,1252:93-101
  作者单位:476000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经半月线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本院562例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经半月线切口或常规麦氏切口,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经半月线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结论:经半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术中暴露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经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15-01  结核病是HIV/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30倍[1,2]。TB和HIV/AIDS是相互促进、共同消耗的伴发病。为了解艾滋病中TB/HIV双重感染情况,我们2007年1月启动了TB/HIV双重感染筛查项目,现将筛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为提高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随机抽取辖区内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6家进行现场卫生状况调查,于不同月份对市场流通桶装水全部抽样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我市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卫生状况较差,市场流通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低。结论:应加强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和规范化管理工作。  【關键词】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输卵管插管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对50例不孕症患者分别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B超监测下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 结果:两组诊断相符率为72%,不符率为28%。不符合病例共14例。结论: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B超监测下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是安全、准确、理想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不孕;B超监测下输卵管插管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在肠梗阻一般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并结合中药等治疗,49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后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2 d,无1例发生肠坏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性西医保守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
期刊
【摘要】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73的表达,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73的表達情况。结果: p73蛋白在良性肿瘤无表达,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结论: p73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人类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p73;卵巢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效果。方法:按照黑龙江省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要求,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抽样地区出生缺陷儿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3.40/万,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3.58/万有上升趋势,黑龙江省出生缺陷以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为主。结论: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丙球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 400 mg/kg静脉滴注1次。两组均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消失时间。 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67例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均予“更昔洛韦”抗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15-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为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各方面压力的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不过在条件成熟的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明显的降低
期刊
【摘要】取自G专科医院2006~2008年间住院病案,进行分类,疾病均以出院第一诊断。结果:疾病构成以腰椎病、颈椎病、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等系统排序。结论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变化反映着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了解這一变化,对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加强医疗系统对重要疾病的重视和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骨科疾病;分类;疾病构成  【中图分类号】R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