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而且也能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
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式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调查访问型
主要是在开展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一般可运用于注重社会性问题的研究课题。实际上,这一类型是由两个步骤组成,即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结果。要调查就要先确定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包括确定研究的对象和数量、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和开展具体的调查活动等;要分析调查结果,就要甄别调查资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有的还要建立一定的数据,从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中分析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等。
通常调查访问的对象可以是调查访问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单位。具体包括天文台、气象台、地震预报台、水电站、自然博物馆、环境监测站、大气水质采样点、污水处理厂、港口、矿山、钢铁厂和发电厂等。也可以是调查访问科技领域英雄模范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如物理学家、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南极考察队员、航海家、勘察队员等。
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中《家庭电路》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参观学习。首先,在对教材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制定出此次调查的具体计划和提纲。例如在调查中要主意观察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知道火线和零线的区别和分辨方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和安装方法等。接着,组织学生到社区和发电厂参观。学生通过参观既了解到家庭电路的基本构造和连接方法,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看到发电生产过程,熟悉了电能输送的方法,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物理知识学习的有效。
2、实验观测型
主要是通过科学试验或科学观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研究性学习。一般可运用于注重定量研究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可探究的事件需要用可靠的数据来表示,才能清晰的展现其科学真实的面貌,以及组成事件的要素之间具体的相互关系。所以,在进行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实验或者科学观测的方法关键要控制好内外有关条件,真实及时地记录变量,以及确保有一定数量的数据,使研究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在验证胡克定律F=KX的试验中,首先让学生确定实验所要观测的物理量,制成表格。
将弹簧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表格中的G是悬挂在弹簧下端的砝码重量,根据二力平衡,F=G;X是弹簧的原长;X’是悬挂重物后弹簧的长度;△X=X’-X,是悬挂重物后弹簧长度的改变量;K=G/△X,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根据表格中的物理量,运用准备的试验器具测量,计算出K的大小。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不断改变砝码的重量多做几次测量,看对于同一根弹簧K是否一样大小。填写表格,通过归纳,得出具体的结论。
3、小课题和长作业型
这一类型主要是先提出一些假设或假想,再加以论证的研究。一般可运用于需要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的课题。科学探究有时也需要大胆的假设和猜想,而猜想和假设有利于学生科学想象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常“小课题研究”的活动程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形成结论,交流评估等环节。“小课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课题的选题对学生而言,比较适当,具有进行探究成功的余地和可能性;“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物理学习的有效方式,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实际现状与教学需要,在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往往可以促使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小课题”研究成为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个主流方法。它使得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教师仅仅起引导作用;“小课题”研究主要不是单纯关注结果,而是重在过程;“小课题”的学习过程较生动、真实接近生活实际情境,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到一些有用的物理规律,学会利用物理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现实的问题。小课题可以在物理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是一阶段,几周或一学期,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与拓展。
初中物理中在学习《压强》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和平时家庭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可以引导学生将起作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讨论分析压强和压力的关系,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器具或者学生自制的建议试验器具进行操作和验证。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分析后,得出P,F,S之间的关系式。在知道了压强和压力关系的基础上,再来分析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而得出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文献研究型
这一类型又称为“历史方法”,文献研究类型就是将一定的物理成果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成败得失的研究,以认识其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它主要是对课题有关的现有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可运用于相对比较注重学术性的研究课题。现成的文献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可贵的文化遗产,但所有的文献都要受到一定的时空限制,在新的历史和情境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给我们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带来了研究的内容。如有关物理学史上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要定理与定律的发现研究过程等。
在学习安培定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关于安培发现这个定律的研究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增强对于物理学科的热爱。
5、专题讲座型
专题讲座是想学生提供物理学前沿新信息、新技术和简单的介绍物理史等当面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渗透和贯穿思想教育、启迪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物理新信息的渠道,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有关专家、教师结合社会热点,介绍一些物理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物理与资源”,“物理与环保”,“物理与现代农业”,“物理与生命科学”,“物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史时,应注重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当年发现的思路,体会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供思维模式。
6、游艺娱乐型
游艺娱乐型的活动形式较为活泼,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寓物理知识于综合活动之中,如编辑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料,办黑板报、墙报,出“物理专刊”,开放实验室,看科技录像、参观大型工厂和科技展览等。另外,举办物理晚会,开展物理谜语竞猜活动,做物理游戏,办物理画廊,是让学生在娱乐中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一直喜闻乐见的形式。
研究性学习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让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式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调查访问型
主要是在开展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一般可运用于注重社会性问题的研究课题。实际上,这一类型是由两个步骤组成,即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结果。要调查就要先确定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包括确定研究的对象和数量、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和开展具体的调查活动等;要分析调查结果,就要甄别调查资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有的还要建立一定的数据,从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中分析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等。
通常调查访问的对象可以是调查访问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单位。具体包括天文台、气象台、地震预报台、水电站、自然博物馆、环境监测站、大气水质采样点、污水处理厂、港口、矿山、钢铁厂和发电厂等。也可以是调查访问科技领域英雄模范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如物理学家、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南极考察队员、航海家、勘察队员等。
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中《家庭电路》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参观学习。首先,在对教材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制定出此次调查的具体计划和提纲。例如在调查中要主意观察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知道火线和零线的区别和分辨方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和安装方法等。接着,组织学生到社区和发电厂参观。学生通过参观既了解到家庭电路的基本构造和连接方法,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看到发电生产过程,熟悉了电能输送的方法,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物理知识学习的有效。
2、实验观测型
主要是通过科学试验或科学观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研究性学习。一般可运用于注重定量研究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可探究的事件需要用可靠的数据来表示,才能清晰的展现其科学真实的面貌,以及组成事件的要素之间具体的相互关系。所以,在进行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实验或者科学观测的方法关键要控制好内外有关条件,真实及时地记录变量,以及确保有一定数量的数据,使研究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在验证胡克定律F=KX的试验中,首先让学生确定实验所要观测的物理量,制成表格。
将弹簧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表格中的G是悬挂在弹簧下端的砝码重量,根据二力平衡,F=G;X是弹簧的原长;X’是悬挂重物后弹簧的长度;△X=X’-X,是悬挂重物后弹簧长度的改变量;K=G/△X,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根据表格中的物理量,运用准备的试验器具测量,计算出K的大小。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不断改变砝码的重量多做几次测量,看对于同一根弹簧K是否一样大小。填写表格,通过归纳,得出具体的结论。
3、小课题和长作业型
这一类型主要是先提出一些假设或假想,再加以论证的研究。一般可运用于需要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的课题。科学探究有时也需要大胆的假设和猜想,而猜想和假设有利于学生科学想象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常“小课题研究”的活动程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形成结论,交流评估等环节。“小课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课题的选题对学生而言,比较适当,具有进行探究成功的余地和可能性;“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物理学习的有效方式,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实际现状与教学需要,在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往往可以促使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小课题”研究成为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个主流方法。它使得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教师仅仅起引导作用;“小课题”研究主要不是单纯关注结果,而是重在过程;“小课题”的学习过程较生动、真实接近生活实际情境,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到一些有用的物理规律,学会利用物理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现实的问题。小课题可以在物理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是一阶段,几周或一学期,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与拓展。
初中物理中在学习《压强》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和平时家庭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可以引导学生将起作为“小课题”研究的课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讨论分析压强和压力的关系,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器具或者学生自制的建议试验器具进行操作和验证。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分析后,得出P,F,S之间的关系式。在知道了压强和压力关系的基础上,再来分析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而得出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文献研究型
这一类型又称为“历史方法”,文献研究类型就是将一定的物理成果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成败得失的研究,以认识其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它主要是对课题有关的现有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可运用于相对比较注重学术性的研究课题。现成的文献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可贵的文化遗产,但所有的文献都要受到一定的时空限制,在新的历史和情境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给我们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带来了研究的内容。如有关物理学史上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要定理与定律的发现研究过程等。
在学习安培定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关于安培发现这个定律的研究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增强对于物理学科的热爱。
5、专题讲座型
专题讲座是想学生提供物理学前沿新信息、新技术和简单的介绍物理史等当面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渗透和贯穿思想教育、启迪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物理新信息的渠道,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有关专家、教师结合社会热点,介绍一些物理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物理与资源”,“物理与环保”,“物理与现代农业”,“物理与生命科学”,“物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史时,应注重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当年发现的思路,体会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提供思维模式。
6、游艺娱乐型
游艺娱乐型的活动形式较为活泼,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寓物理知识于综合活动之中,如编辑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料,办黑板报、墙报,出“物理专刊”,开放实验室,看科技录像、参观大型工厂和科技展览等。另外,举办物理晚会,开展物理谜语竞猜活动,做物理游戏,办物理画廊,是让学生在娱乐中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一直喜闻乐见的形式。
研究性学习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让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真正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