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情境中发掘物理隐含条件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题意、难以将所给条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理解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发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那么,如何发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何发掘物理情境中的隐含条件呢?我们认为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发掘约定俗成提法中的隐含条件
  课本上经常用一些习惯的说法来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已经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了这些提法的含义,就等于知道了隐含条件。如“一物体在光滑面上运动……”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的摩擦为零。 又如“物体吸放热时不计热量损失……”,其中“不计热量损失”隐含条件为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另一个物体吸收,即:效率为100%。
  
  二、注意发掘物理现象中的隐含条件
  一定的物理现象,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出现的,或者说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隐含着一定的物理问题及产生条件。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现象,马上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
  例如:据“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这一物理现象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隐含条件有下列几种:一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二是物体密度肯定小于液体的密度;三是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大于物重。
  又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三、根据物理常识、物理常数、物理规律、物理意义发掘隐含条件
  在许多物理情境中,其实隐含着一些物理常用数据。记住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理解情境,为解题提供帮助。如“在照明电路中……”,因为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所以隐含条件为:接在照明电路中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220V。 又如“等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体积大?”显然,仅知道质量是无法判断的,还需知道密度,所以隐含条件为: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掌握了它们,就能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灯的电流强度相等。 又如“两用电器并联在某一电路中……”,很显然,由并联电路规律可知,隐含条件为,两灯两端电压相等。
  
  四、根据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外在关系发掘隐含条件
  有些物理量之间本无任何联系,但人为附加一些条件后,便可使它们有一定的外在关系。如找出这些关系,就找出了隐含条件。
  比如“一瓶子装满酒精时质量为……,当装满水时质量为……”,水和酒精无任何内在联系,但由于都先后装于同一瓶中,而瓶的容积是不变的,所以隐含条件为:水和酒精体积相等。又如“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一铝块,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条件可知,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质量相等。
  总之,在物理问题中,只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注意进行知识的恰当的迁移、应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就不难发现与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①第五中学②赤土民族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教师普遍感觉课讲起来单调、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得少,怕学生听不懂;教师讲得多了,很可能变成“一言堂”。要改变这一窘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这一教学内容理论性非常强,过去,我一直采用“讲述法”组织教学,学生听不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学期,我采用“五步教学法”
期刊
为面向新世纪、顺应时代需求、推进素质教育,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成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第一批实验区。2007年,四个新课程实验区实行了首次高考,下面,就四个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次高考中化学试题进行分析。  一、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高考化学考试方案对比    二、四省高考方案共同点  四个实验区都是文理分科考试,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除宁夏外,其他三个实验区的文科考生的
期刊
三个“面向”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出能够走向世界,适应未来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素质型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就是在这一指导下制订的,新编教材根据这个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非常有必要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未来世界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世界,需要创新人才,只有教学中强
期刊
古人赞美春天,喜爱提及桃花,而诗圣杜甫却与众不同,吟道:“漏世春光有柳条。”静心想,你不得不佩服杜翁的慧眼独具。  在匆忙中望见吐叶的柳枝,便联想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诗句,顿觉春已悄然降临。  杨柳,不仅在于它是春的信使,亦在于它适宜性极强,易栽易活,水旁路边随手插上几枝,尽管是无心插柳,却能绿树成荫;更甚者,它那细软的枝条、妩媚的叶色,无论在绿影丛中、在鲜花之旁,均能显现它婀娜
期刊
【摘要】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 影响 体质 体格 体能 适应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健康环境的日益改善,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但是,由于很多人缺乏正确的体质观念和增强体质的科学方法以及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体育教育,使得在身
期刊
俗话说心灵手巧,实际上手巧也会心灵。动手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手脑并用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优化手工制作课课堂教学,营造适合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参与创造的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形成一种
期刊
过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类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做好它们,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行高中教材上的某些演示实验的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实验时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需要改进。    一、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的改进  1、原课本实验方法[1]  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关于Na2O2与H2O
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期刊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美术被设置成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人类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每件有历史份量的美术作品都是文化的化石,都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心影。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是一种文化学习。应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  美术包括绘画
期刊
【摘要】手势是指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和造型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体态语言。不同的手势造型能表达人们潜在内心的各种微妙的情感,同时也可描摹出事物复杂的状貌。在戏剧、音乐、影视、舞蹈界都将手势语言称做人的“第二张脸”。如果我们将手势语言恰当巧妙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手势语言 巧妙 恰当 音乐教学 运用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