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的活力剂——手势语言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势是指用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动作和造型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体态语言。不同的手势造型能表达人们潜在内心的各种微妙的情感,同时也可描摹出事物复杂的状貌。在戏剧、音乐、影视、舞蹈界都将手势语言称做人的“第二张脸”。如果我们将手势语言恰当巧妙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手势语言 巧妙 恰当 音乐教学 运用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言,既可避免教师语言的絮絮叨叨又可形象地为学生进行音乐表述,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这是音乐教师为之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正确地运用手势语言呢?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巧妙”运用手势语言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不易捉摸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准确,也不生动,往往力不从心。倘若我们“巧妙”地借助千变万化的手势去描绘音乐情态,刻画音乐情境,用它来拟物、言志、传情,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情手势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教学中运用激情手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使他们理解歌曲内涵并正确表现出来。
  例:《牧马之歌》(江苏少儿出版社第二册)歌曲描述山脚下牧马少年放牧的情景,赞美了哈萨克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这对从未到过大草原的孩子来说,光靠教师讲解大草原如何的美是不够的。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欣赏草原那充满画意的景色。辅以配乐,让学生倾听草原上各种声音:鞭子声、马蹄声、嘹亮的歌声,在此基础上,教师用手势辅助,表现“太阳刚从天山爬上来”“我在山顶四周了一了”(师:手自胸前伸出,缓缓地向上移动。手放在额头作了望动作),这手势提醒了学生置身于此景中的心情,使他们受到感染且流露出喜爱,赞美大草原之情。“边防军也夸奖它”、“人人笑哈哈”(师:伸出大拇指,双手击掌后指向胸)这两个手势强调人们在此情此景下快乐生活,使学生感受哈萨克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这声、色、情景的交融中,再让学生闭目遐想……教师稍作解释,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便油然而生。感情得到了强化,主题得到深化。
  2、替代语言的手势
  音乐教学中,在讲解五线谱知识时,如果教师用一大堆的语言来描述线、间、音的高低关系,那只是枯燥无味的叙述性语言,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能借助非语言因素——手势来表示,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清晰分明的印象,便可增进他们的理解,较之用单纯语言来描述要轻松省力得多。
  例:在讲解五线谱知识时,教师可用手的五指来代表五根线,更生动形象的告知学生五线谱是有五根线组成,由下往上数,线与线之间构成了间,从手势的表现看,学生很快发现五根线组成四间,从而很形象的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又如在教学音阶时,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针对这七种不同手势的表现,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每种手势的基本含义,以进一步理解手势作用。学生们把音级“do”描述成“稳定、实在”,觉得应该用扎实、自信的声音去演唱;把音级“mi”描述成“平稳、开阔”觉得演唱时似乎面对着一片开阔的田野;把音级“sol”描绘成“上扬、明亮”应该用一种了不起、昂扬的感觉去演唱等。把原来只具有听觉形象的音高加以视觉化,这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能感到以往飘忽不定的一个个音符开始有了一些依托,产生了跟现实生活较为稳定的联系,渐渐容易把握了。
  再如,某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口令指挥,有时会受学生活动内容的限制:如器乐练习,教师运用手势进行指挥,可以避免学生因受乐器响声干扰而无法听清教师所言。此时的手势语,使学生紧紧围绕教师要求进行的活动,注意力集中、师生配合默契,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3、启发性手势
  教学中手势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充分为教学内容服务,使学生在领悟手势之意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音乐。
  例:在教学《保卫黄河》教师范唱时,用手势将旋律的起伏做一定的演示,让学生从手势中感知歌曲的高低起伏、强弱表现,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在学生演唱时用手势作相应提示:学生在轻声哼唱第一遍时,教师将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心。用这样的手势将曲谱节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教师手势提示,对歌曲的节奏,强弱表现等一目了然,为下面演唱作辅垫。学生在演唱第一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教师随旋律起伏用右手作上扬,下点手势示范。在唱第二句“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教师用划拍手势提示,在唱全曲高潮时,教师手势动作随旋律的波动不断上扬,最后结束时来个握拳收尾。从而使学生演唱时更好的把握歌曲情感,处理好歌曲音域宽窄,达到表现歌曲目的。
  二、“恰当”运用手势语言
  音乐教学中老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动作来传达情感,很难想象一位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课堂上笑嘻嘻的教师能创设一个优伤哀怨的情境,所以手势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这就需要我们在手势的运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合、简练
  所谓适合,一是教师的手势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充分为教学内容服务。二是手势多少要适合,切忌喧宾夺主或手势过少,而显得呆板。而且,教师的每一个手势,都要做得干净利索,优美诱人,切不可琐碎,拖泥带水。例如,在学习歌曲《一杯酒》时,在听赏时,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几个简单的翻手腕的舞蹈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造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但相反如教师从头至尾的配以舞蹈动作,那学生还以为是一节舞蹈课,从而使我们教学目的变得混乱不清。
  2、自然、协调
  教师的手势贵在自然,切忌矫揉造作。自然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自然,才能真实地表达情感,并给人以美感。教师的手势要与声音、姿态、形体相协调,不能游离于整个形体之外,协调动作是美的,离开协调就谈不上美,如:有的教师边走边做手势就不大协调。
  3、多样
  教师的手势应针对学生的听课情绪有所变化,切忌单调。使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
  的确,巧妙、恰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捕捉到准确感人的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l、《教学基本功》张君达刘以林。
  2、《课堂教学艺术》湛蓊才。
  (作者单位: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物学活性,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酶,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就超氧化物歧化酶历史及功能介绍、制备方法及应用、发展前景作了综述。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自由基 酶 抗氧化 基因重组 活性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历史及功能介绍  自1969年美国科学家Mccord和Ftidovich首次发现从牛血细胞中可提取SOD以来,引起世界各国生物
期刊
初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教师普遍感觉课讲起来单调、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得少,怕学生听不懂;教师讲得多了,很可能变成“一言堂”。要改变这一窘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这一教学内容理论性非常强,过去,我一直采用“讲述法”组织教学,学生听不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学期,我采用“五步教学法”
期刊
为面向新世纪、顺应时代需求、推进素质教育,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成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第一批实验区。2007年,四个新课程实验区实行了首次高考,下面,就四个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次高考中化学试题进行分析。  一、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高考化学考试方案对比    二、四省高考方案共同点  四个实验区都是文理分科考试,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除宁夏外,其他三个实验区的文科考生的
期刊
三个“面向”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出能够走向世界,适应未来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素质型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就是在这一指导下制订的,新编教材根据这个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非常有必要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未来世界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世界,需要创新人才,只有教学中强
期刊
古人赞美春天,喜爱提及桃花,而诗圣杜甫却与众不同,吟道:“漏世春光有柳条。”静心想,你不得不佩服杜翁的慧眼独具。  在匆忙中望见吐叶的柳枝,便联想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诗句,顿觉春已悄然降临。  杨柳,不仅在于它是春的信使,亦在于它适宜性极强,易栽易活,水旁路边随手插上几枝,尽管是无心插柳,却能绿树成荫;更甚者,它那细软的枝条、妩媚的叶色,无论在绿影丛中、在鲜花之旁,均能显现它婀娜
期刊
【摘要】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 影响 体质 体格 体能 适应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健康环境的日益改善,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但是,由于很多人缺乏正确的体质观念和增强体质的科学方法以及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体育教育,使得在身
期刊
俗话说心灵手巧,实际上手巧也会心灵。动手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手脑并用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优化手工制作课课堂教学,营造适合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参与创造的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形成一种
期刊
过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类重要的验证性实验。做好它们,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行高中教材上的某些演示实验的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缺陷,实验时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需要改进。    一、Na2O2与H2O和CO2的反应的改进  1、原课本实验方法[1]  高一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关于Na2O2与H2O
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期刊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美术被设置成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人类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每件有历史份量的美术作品都是文化的化石,都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心影。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是一种文化学习。应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  美术包括绘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