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率,轻思想教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如何做到教书育人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教材加强思想教育
  
  要在课堂上教书育人,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教材把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竞争精神及诚实守信的美德……这对学生将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笔者每一堂语文课都花费了不少心思。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游戏中、自我表演中明白道理。之后,又尽可能地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加深对认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 利用背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以时代背景为契机,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可先介绍作者写本书的时代背景。在作者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的精神感动学生的同时,笔者乘机教育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只要做到这样,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2 利用和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师生和文本的对话人手。如分析课文《草》时,讲到周副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尝毒草这一情节时,通过对话,让学生领会周副主席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高度关注、对革命极度负责的崇高品质。又如学习《最后一课》,分析韩麦尔这一人物形象时,通过对话让学生从他的语言、动作、神态上整体了解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以及在国土沦丧之时的深切悲哀,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小弗郎士时,通过对话,让学生了解他心理变化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弗郎士从幼稚、不懂事到爱祖国、恨敌人的变化过程。爱国主义是最高尚的一种情感,它在和平时期表现为勤奋学习,将来用知识建设祖国。
  
  3 利用作文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写读后感、命题作文和作文评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好的作文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路,例如《天才出于勤奋》《勤俭——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样的命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良好品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命题艺术也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艺术。
  在作文评讲中要坚持正面引导。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健康情感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指正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不健康情感和拜金主义。激发和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通过真诚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教师应该爱护他、提升他,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1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是无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应是无条件的。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更多的应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为对教学过程的追求,体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由于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师生交际过程中,角色和地位都决定了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给每一个学生撑开个人的活动空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到学生的心灵,其结果必然是学生被你的真情感动,继而得到学生爱的回射。
  
  2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命体的每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发展的差异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并且可能在某些潜能方面还具有很大的优势。理性的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并通过教育使之转变成现实力量,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但是,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加速度并不是一致的,只有承认了这种差异,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3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常听到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而且理由一大堆,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具有能动的本能,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这样,不仅丰富和提高了学生主动、能动的层次,使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1 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2 要关心热爱学生
  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教师,不仅心里要装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还要扮演好严父慈母、大姐姐、老朋友的角色,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兴趣、特长,及时纠正偏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正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旋律之一,而献给学生无私的爱,正是谱写这一主旋律的音符。
其他文献
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当年曾拜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坐在屋子里,把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转,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然后再来编故事。”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在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能力这一基本功。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他外出时都认真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记
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以持久;而优秀的诗歌“在几千年间都能使亿万人的心灵激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永远的生命力。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令我们感受到什么叫悲壮;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不悔”,让人对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感慨万千。“满江红”使我们热血沸腾,“我爱这土地”令我们心潮激荡。至于那些优秀的山水诗,使人心旷神怡,心灵澄澈。   这些古人留给我
2010年10月13日上午8点左右,我在学校监考时,看到了八年级(3)班教室南墙上的班级公约。公约的内容是:“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公约做得比较有心,简约明了,主旨鲜明,全部采用电脑剪字。“班级公约”4个字是蓝色的,而12个字的内容排成三行,颜色是红色的。在雪白的底色上,公约非常显眼。  我不时用眼睛照看了几次,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试想,我们初中阶段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吗?教师把他们教育成了“
摘要:在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别迥异。汉英语序的差异制约着文化的翻译。本文通过这种差异的可比性、汉英语序的差异及其对文化翻译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归纳了文化翻译原则等,旨在引起对文化翻译中汉英语序差异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汉英语序差异 文化翻译 翻译原则 异化法 译入法    引言  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性差异十分明显,虽然同属屈折变化(inflection)较少的分析性语言(analytical
[摘 要]部分研学旅行在教育功能方面的缺失引发了社会批判。研学旅行天然具有美育属性,其审美本质在于对异质生活的体验,即情境性。中国古代的“游学”存在“曾点之乐”和“经世致用”两种传统,都具有美育特征。在复杂性和移动性高度突显的当代社会,研学旅行应彰显其教育本义、聚焦审美体验、鼓励情感交往,并可以通过博物学、意象论、情感论和生活论四条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研学旅行;异质情境;审美教育;生活美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再加上本身生活经验不足,与以抽象化、逻辑性为主的数学学习不能形成有效的对接。因此,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数学教学,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艺术教学手段是综合运用图形、图像、实物模具、有声材料、模拟演示、游戏、表演等手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化无形为有形、逻辑为形象、抽象为具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备课方式 学习方式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
摘要: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及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如何实现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继续教育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扮演重要角色,是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创新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员为本,贴近社会发展实际,以学员素质期求为导向,构建继续教育工作多元开放和灵活的体系,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推动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在“双语学贯中西,德能行走天下”办学理念引领下,四川省成都双语实验学校以课题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探索适合区域发展、学校实际情况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不断践行“融汇中西,对话世界”的课程文化理念,建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際视野、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人奠基。  学校的课程设置统整中西文化,完成了三级课程体系,即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特色课程三大板块。基础性课程,即部颁课程和地方课程;
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在教学中发现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究。而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指导者,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相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在教学中“玩中找乐”。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落到实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不仅要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也要增进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修养,用言行去感召学生,通过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