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材料的思考基点,把握辩证统一的角度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高考作文题,人人有话可写,但许多学生对作文题目和材料并没有整体把握,不知话题或材料指向。又加之命题的隐藏性,增加了文题的理解难度,因而造成许多考生作文说理肤浅、片面、偏激、绝对化甚至跑题的现象。我们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或有了明确的步骤,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写出出彩的文章。
   一、定好“基准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要先定基点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基点定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定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不入法眼,白费工夫。审题立意时做到客观全面,虽不必面面俱到,但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就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看到局部与整体,正面与反面,由因推果,由果思因,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等等。辩证思维像一面洞烛幽微的明镜,运用它去分析作文命题中所包含的生活图景、社会现象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进入“以偏概全”、“执此一端”、“滞于表象”、“因果不明”、“全盘肯定”等立意上的误区。
   二、定出“新颖点”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的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
   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作为“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就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我们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在求新颖时只要做到某种哲理性的思考,进行辩证地阐发,就不难切中题旨中说理的内核,进行准确、全面、精密地说理。文章思想上有自己的个性见解,自然就会提高文章的档次。
   为此,笔者以高考作文模拟题为例,分析落实这两大基点的同时贯彻辩证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个平静的大海边,住着一个老渔人,他每天在海边打鱼,他从没有到过外面任何地方,但他生活得很快乐,他说:“这个地方挺美,适合我生活。”
   有个亿万富翁,一生经历坎坷,在商界打拼几十年,到过世界上许多的地方。最后,他选择了这个海边,打算在此度过余生,他说这里有别处没有的宁静、安详和自由。两个老人在海边相遇了。
   有人说,亿万富翁追求一生,最终就是为了这个,那他还不如那个老渔人呢。也有人说,他一生毕竟经历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们对材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几点材料暗示的信息:1.材料最后一句话暗示了思考基点:这里其实是在讨论两个老人的人生,在探讨两种生存价值,是在引领我们围绕人生价值取向这一范围展开立论;2.再来重新阅读材料:首先,材料客观地展示了两个老人的一生,没有褒此贬彼的倾向。其次,两个材料中有一个共同点,一个是一直平静,一个是最终归于平静;3.再考虑“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这样的要求,作文立意必须两方面均能照顾到,最好的立意应当俯视材料,材料的两个主体是不是存在一个共同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在两种人生当中搭一座桥?老渔人在生命的开端选择了大海,矢志不渝,终生与大海为伴,他选择了直线人生。亿万富翁从一开始选择了搏战商海,一生经历坎坷无数,最后将平静的大海作为人生的终点站,回到了生命开始的地方,他选择了曲线人生。
   所以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为:种植一种态度,收获一种人生。直线或曲线给了我们选择的余地。不管哪一种人生,只要我们在浮华中能够真正依从自己的灵魂,不会“心为形役”,选择真正的恒心,必定能够获得充实而精彩的人生。
   在明确作文立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精准而不是“剑走偏锋”,否则,“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如果我们为了标新立异而失去了“准”,作文写起来将会或是打擦边球,或是脚踏西瓜皮,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如果我们为了贪大求全而失去了“精”,作文写起来将会或是囫囵吞枣,或是蜻蜓点水,甚至是假大空全;所以,立意先要“准”,对材料全面分析,选准角度,采用辩证法,准确立意;立意还要“精”,精小、以小见大,精确、准确无误,精炼、一个观点贯彻到底,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切题作文。
其他文献
随笔,是指作者真实地记录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的文字。随笔是个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个性的表现舞台,常常流露出一种自然美。在写作中,它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写作样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日记   日记就是对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进行记录,有的兼记感受。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可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期刊
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一部分人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另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教材中不少选文属于思想教育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或论说文,它必然要担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因此,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主要属性。有的折中,认为两者兼而有之。有的又提出文学性、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综合性、学科性、基础性、螺旋性、直线性、运用
期刊
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即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反复学习、操作,使之具有阅读和写作的特长或技能。语文教学的这个目标决定它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练”,让学生在练中掌握技能,具备特长。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呢?   一、从精读课文做起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加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经过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读背积累,到了高中,学生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因此高
期刊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可能个个都优秀,没有学困生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学困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所占比例太大,影响很大,就会对班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班级教学质量、育人环境,给整个学校教学也会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该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简述一下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态度   针对学困生学习
期刊
“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概括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实践中,阅读多流于形式,它仅仅是老师“讲解”课文的引子,是课堂的一个程序,一篇课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真正的让阅读教学抢占课堂主阵地,是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在教学实际中
期刊
随笔评改课课时,一般以独立的一课时为宜,也可酌情增加课时量。这主要是基于课堂讨论这一部分,这将在后面做进一步的阐述。随笔评改课要及时,最好是在随笔写作的同周内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方便教师的指导。随笔评改不同于作文修改。“评”即品评、鉴赏,“改”即修改、润色。   评改之前要收集典型随笔备用并让学生明白:1.评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2.评改是提高写作能力和
期刊
前些年60分的高考作文就已经是重中之重了,更何况从今年起提升到70分了呢?这样看来,作文教学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但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年高考后,众多的名师都会根据阅卷情况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但年年岁岁试题不同,岁岁年年问题一样。   所以,新课标下加强作文教学就极其必要了。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创作分三个时期:一是积累素材期,二是构思或酝酿作品期,
期刊
现今应试教育的樊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被动写作,感情虚假的无病呻吟等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学生怕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然而“文有定则”,意谓写作虽难,但有规律可循,因而运用一些方法、招数,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和技巧写出较好的作文很重要。   一、模仿课文,淡化难度   “作文难”,是事实,学生怕作文。如何来转化这个难题呢?我认为:要降低写作难度,可以先从模仿出发。教学时,以课文为范文
期刊
古典诗歌大多以写景状物,抒情感怀为主,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是由诗歌的本质特征决定的。然而,在古典诗歌中,也不乏这样的一些作品,在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之中,传递出对自然万物的深刻观照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对人生的独到体悟和对宇宙的哲理思考,用理性视角在诗歌中开拓出一个丰富而深邃的艺术新境界。这类富含哲理意蕴的诗歌,我们在诗歌学习中应当予以关注和探究。   所谓诗歌的哲理意蕴,指的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007年3月第二版)的选文《师说》的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教材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注解是:“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笔者认为这有失妥当,不敢苟同。   笔者认为教材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一句的注解有三处值得商榷。   首先,“授”的注释表意模糊。教材对“授之书”的注释是“教给(他书)”,这让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