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合情推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中的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 以往数学课中忽视合情推理.合情推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归纳、类比、猜想等合情推理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整合;合情推理;创新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过分强调了逻辑思维与演绎推理,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合情推理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将合情推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选修2-2,就是一种十分理性的选择了.
  [?] 什么是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数学活动中常用的合情推理. 猜想是合情推理的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归纳与类比首先都包含有猜想的成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提到的直觉、猜想、归纳与类比都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
  [?] 例析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怎样教学生猜想?怎样教学生合情推理?这里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波利亚说:“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选取一些典型数学结论的创造过程,分析其发现动机和合情推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范例去独立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1. 类比推理与数学直觉
  在传统数学课程内容设计中,数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往往被掩盖,以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问,当初的数学家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他们是怎样发现证明方法的?新课标指导下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此方面则有很大的改善.
  案例1 在苏教版必修1第14页的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运用“一一对应”思想给出了两个集合“等势”的概念:若两个无限集的元素之间能建立起一一对应,则称这两个集合等势.
  这是正整数集与正偶数集两个无限集之间的一一对应,它们也等势. 由这两个例子可以得出一个令你大吃一惊的结论:N*与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一样多, 而正整数集与正偶数集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也一样多,即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全部!关于这一点,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一次讨论无穷大的演讲中,曾讲过一个旅店的故事来说明无穷大的这种似是而非的性质.
  这时,数学直觉会使学生自然地产生这样的联想:既然在无穷数集中,部分可能等于全部,那么在无穷点集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结论呢?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我们再来看一个点集中的例子:
  ①两条长度不等的线段上点的个数一样多;
  ②两个相似的正方形上点的个数一样多.
  我们可以类比数集中的方法,运用“一一对应”思想说明上面两组无穷点集也“等势”. 有了上面的成功,有些学生则会得寸进尺地想:线段上的点与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内的点的个数也一样多吗?
  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需要找到两个点集间的一一对应,而这个问题很具有挑战性,若是能克服这个障碍,则会有一个重大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一个线段上的点的个数居然与整个宇宙空间内的点的个数是一样多的. 这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该问题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实例——类比——猜想——证明,也即由合情推理——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学结论,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研究数学的乐趣,并发现自己也能沿着数学家的思维轨迹来研究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事实表明,如果我们研究的问题越是新颖,结论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则越容易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就越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 归纳推理与猜想
  数学中的许多结论,都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提出新猜想——再验证新猜想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观察、猜想得出结论,另一方面要对所得结论进行验证和证明.
  案例2 在苏教版必修5数列这一章中,我们知道:正整数列an=n的前n项和公式为S1=1+2+3+…+n=,再利用正整数数列前n项的平方和以及前n项的立方和公式:12+22+32+…+n2=,13+23+33+…+n3=
  学生经过归纳,不难猜测出结果为S=. 怎样证明上述猜测结果的正确性呢?我们不妨联想数列
  的前n项和的求法.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作为合情推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 合情推理的作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名辐射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联想出去的思维. 而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则是根据某些对象已有的事实或结论,通过个人的经验和直觉,推测与之相关的或更为一般的对象也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因而合情推理具有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 例如苏教版必修5解三角形这一章中,对正弦定理的引入与证明,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定义:sinA=,sinB=,sinC=1=,由此可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存在一个很有对称美的公式==,并由此引发联想:是否对任意三角形,该公式都能成立?接下来教材通过实验的方法,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出其三条边的长以及三个内角的大小,再计算每条边的长与其对角的正弦之比.经测量与计算后可得三个比值相等,并且在改变三角形的形状之后三个比值仍然相等.
  归纳上述情况后,可以自然如下猜想:对于任意三角形ABC,都有==.
  而对于该定理的证明,教材的处理也体现了发散性思维,介绍了四种证明思路:
  (1)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2)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利用三角数的定义;
  (3)通过外接圆,将任意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4)利用向量的投影或向量的数量积.
  [?] 发散思维的意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大都来源于发散思维. 按照现代心理学家的见解,数学家创新能力的大小应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 也就是说,任何一位数学家的创新能力都可用如下的公式来估计:
  创新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
  这里的知识量,指的是“科学数学”,是原有的课程标准所重视与强调的. 而发散思维则是“教育数学”(此术语出自张景中院士)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
  回顾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结论的发现主要靠的是实验、观察、类比、归纳、直觉、猜想等合情推理,而逻辑推理只是真理在手后的论证,如费尔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庞加莱猜想、欧拉定理等莫不如是.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让我们响应波利亚的号召,在课堂中重视合情推理的教学与研究,真正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效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本文主要阐述了课堂小结的设计原则和有效进行课堂小结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课堂小结;有效;设计原则;方式  [?] 问题的提出  课堂小结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一堂课临近结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探究学习,从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使学习更有效,知识掌握更牢固.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探究学习;拓展应用  基本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如果a,b∈R,那么≥(当且仅当a=b时取“=”号).  教学时,不能到此为止. 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预设固然重要,但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动态生成,以动态的观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巧设教学情境,关注课堂意外,及时捕捉意外资源,随机应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引领”, 从而让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充满精彩与生命活力.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态生成;路径;策略;探究  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动态而开放的,而并非对预设
期刊
摘 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能够创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方向.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  关键词:传统教学;问题导学;合作探究;相互质疑;有效教学  [?] 引例  笔者任教的班级是学校的一个普通文科班,班上女生居多,成绩普遍较差,数学也是学生感觉到最难学的一门学科. 习惯
期刊
摘 要:几何概型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有着深厚的实际生活背景.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解题并不困难,但是在自主解题过程中常常不能准确理解测度概念,亦不能准确解题. 本文试图寻找学生几何概型学习中的“懂而不会”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  关键词:几何概型;教学尝试;概念理解  [?] 问题的提出  在高三复习几何概型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两个题目:  题1
期刊
摘 要:解析几何中经常碰到处理取值范围的问题,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与函数的综合运用. 下文以一道高三一模调研题为例,在用常规思路,通解通法的前提下,分析此类问题的切入点及后续处理方法.  关键词:解析几何;求解策略;调研试题  解析几何中经常碰到处理取值范围的问题,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与函数的综合运用. 在这类问题中,往往最终化为函数值域问题,此时选取合适的变量尤为重要,所选变量最终决定函
期刊
摘 要: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其中关于绝对值的不等式在处理方法上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 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一个案例,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到师生共同找到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原理,化解解题误区,达到了理想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绝对值不等式;恒成立;解题误区;猜想  题目 若不等式ax2-lnx≥1对任意x∈(0,1]都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在平时教学中,求解含参不等式恒
期刊
摘 要: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数学素质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并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 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意三个方面. 用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完备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高质量地解决问题,从而发展高层次数学能力,是中学数学课堂应初步具备的.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情意;中学数学课堂  1959年英国的克劳瑟报告首次提出
期刊
摘 要: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全面展开了对中职学生的“三创”教育. 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自然肩负着推行学校“三创”教育的重任. 数学教学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 因此,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
期刊
摘 要:“异面直线”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空间图形关系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认识、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提供了基础构架,为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解决空间图象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来具体谈一谈如何做好“异面直线”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数学概念;异面直线;概念教学;教学设计  异面直线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异面直线的教学设计,就必须使学生掌握异面直线的基础概念,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