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显祖所拥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成绩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少有的。近代以来,自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开始,陆续有学者将之与莎士比亚并举。汤显祖和莎翁的相同之处最终落脚都在一个“情”字。从汤显祖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析出的“情”字,不仅在明代后期散发着强烈的思想启蒙的光芒和巨大的女性主义觉醒力量,更是其后人们对汤翁美学接受的最直接也是最深层原因。
  从泰州学派中所流淌的自由主义和人文力量实在和西方人文主义的某些核心思想高度合拍。对人和人天性的接受和认可常常遭受一种落后的伪崇高人性论的压制和阻挠。莎翁戏剧如此,汤翁亦如此。“临川四梦”相继问世后,一大批剧作家受到汤显祖的影响开始追步其创作,短时间内便形成了规模性的剧作流派,后世称为“临川派”,而流派中的这些艺术家的名字,今天我们一一叨念,就会更切心地感到汤翁当时的艺术地位竟崇高到了何样的程度。
  如吴炳。他是因编纂《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等剧闻名于世的《石渠五种曲》的作者,其中《绿牡丹》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为越剧保留剧目,久演不衰。


  如孟称舜。著名戏剧《娇红记》的作者,而该作更是名列“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如洪昇。著名戏剧《长生殿》的作者,其地位和艺术成就无需赘言。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道:“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其对汤显祖的崇敬和膜拜已经到了奉为圭臬的地步。
  允许我提一下孔尚任,如果我们细细品味《桃花扇》中的儿女情思和家国之感,就会发现处处都有汤显祖的线索,后来宋荦所说的“新词不让《长生殿》,幽韵全分玉茗堂”正是最好注解。
  再次列举这些名字,回过头来去看汤显祖在中国戏剧艺术史中的位置,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汤翁如此受到后人爱戴了,汤翁对天性和自由的歌颂开启了明末市民的心智大门,《牡丹亭》问世后,当时的青年人中引起了现在追星眼光看来都感到惊奇不已的社会反应。传说娄江一位名为俞二娘的少女,因读牡丹亭后,感同身世,自伤不已,竟在17岁的大好年华便怀着悲恨离世了。杭州优秀演员商小玲在亲身表演《牡丹亭》第十二出《寻梦》时,心中苦情郁结,竟当场七绝而死,玉殒舞台。这些惊奇的逸闻之真伪虽有待考察,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当时礼教对人的长期禁锢和压迫到了何种地步,一部性情之作一旦开启了天性和自由的大门,汹涌澎湃的情感力量便可以超越生死,用超越性的死亡事实,给阴云重重的伪人性论礼教以最为不屑的嘲讽和批判。
  也正因此,汤翁也遭受许多封建卫道士的恣意攻击,诅咒他“死时手足尽堕”,甚至“有入冥者,见汤显祖身荷铁枷”。同治十一年,《牡丹亭》被列为禁书。
  可是光芒不能被遮蔽,层层禁毁不但没有让汤翁艺术生命力丝毫减损,反之在明亡入清后,广泛受到爱戴和追捧。甚至许多戏班以上演汤剧为荣耀。由明入清的著名文学家钱谦益领袖明清之际文坛数十年,他十分推崇汤翁,曾作诗高呼:
  “一代词章孰建镳,近从万历数今朝。挽回大雅还谁事,嗤点前贤岂我曹。”
  “峥嵘汤义出临川,小赋新词许并传。何事后生饶笔舌,偏将诗律议前贤。”
  ——钱谦益《初学集》卷十七
  钱牧斋深刻认识到汤显祖作品的戏剧史和思想史意义,认为汤翁的作品正是中国文脉的复归和诗经文学传统的复兴,足以照耀当代,流传后世。而那些并无见识的后生根本不能领会汤显祖的意趣神色。钱谦益这种当时独绝超拔的认识不仅是出于对汤翁艺术魅力的认可和赞叹,更是对汤显祖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地位和捍卫,而清代对汤显祖戏剧意义的认知也大多基于此。
  而王夫之更以一句“好驴马不逐队行”来批评名声大噪的“七子”不过是死守陈规的呆板教师,终日在前人框框中自我欣赏,而汤义仍才是真正性情风流、思致灵会的风雅之士。
  这些切理入心的见地无一不是从汤翁的“至情”出发,以此昭明后人。


  “天不老,情难绝”,永恒的情感指向人类伟大而自由的心灵,情与日月同久,才能穿越时空,把人类赖以呼吸的人文空气永恒地净化下去。所以汤显祖的魅力才能走过历史,走到现代人的面前,把人性高雅的自由之姿以绝美的艺术力量陶冶、净化人们的心灵。
其他文献
关于芈字  古装剧《芈月传》的热播,使生僻的“芈”字广为人知,芈读作mi,有两个意义,一为羊叫,二为姓。芈字跟羊有关,《康熙字典》就把芈字归入羊部。芈字的发音和意义都是羊的叫声咩。咩为羊的叫声,牟为牛的叫声,也许古人觉得用羊的叫声咩作为姓不好,才变音变形为芈。  尽管《百家姓》中没有芈字,芈确是个古老的姓,《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是五帝之一
期刊
近日,笔者看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李万来教授撰写的《“心”的呼唤》一文中,谈到“心本管理”,颇受启发。  一百多年来,管理学经历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三个阶段,很多专家明确提出了“心本管理是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当代管理学正在实现从“管理霸道”向“管理王道”的飞跃,也就是从“管理控制”向“管理无为”或者是“自主管理”的飞跃。  所谓的“心本管理”和《大学》里的“八条目”——“格物、致知
期刊
太上曰:上士不争下士好争,上士不徳下士好德。不争是智慧,无为是道。不争不是无能,而是取舍。不争不是放弃,而是包容。不争是一种境界,不争是一种生命态度。俗人好争,争强好胜,争名夺利,巧取豪夺。甚至为了控制,争得头破血流。西洋主流文化主张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自然界是争夺,企业之间就是竞争,国家间就是战争,总是演绎丛林法则。中国文化主张让,谦让、禅让、礼让。有理让三分,让,是一种不
期刊
第二站:丹凤县博物馆  1月1日下午6点左右,抵达丹凤县。丹凤县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县城内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步行走到。  在赴陕之前,已和博物馆取得联系,对于我的拜访,刘馆长表现得非常热情,随着话题深入,亦是越谈越多。商洛本属于楚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遂取商於之地。商於地方六百里,南接楚国,东接魏国,在魏楚两大强国的重压下,秦国能如此扩地,南取商於,东收河西,可谓扬眉吐气。自古有八百里秦川之说,而
期刊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是我们了解孔子思想的最重要典籍,如果要说哪一本古籍在中国社会中流传最广,可能非《论语》莫属。  那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读《论语》呢?  文字是最基础的钥匙和工具  我们解读任何一本典籍,最基础的就是文字关。文字,是解读书籍的钥匙,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不搞懂文字就可以研究透彻书籍的。所以,我们读《论语》首先也就要从文字方面下功夫。  《论语》大概成书于战国早期,所以我们
期刊
北京有个安定医院,专门治疗精神疾病。人们经常服用治疗失眠的药也叫安定。还有一种治疗早搏、心律不齐的药叫作心得安。情绪、情感、精神的不安、不定,确实是困扰现代社会人们的主要问题。  “安”是会意字,有女在家,有家护女。女属阴性,主内主静,主封固闭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所以“安”有保全、稳定、静谧的意思。  从风水、堪舆的理论来讲,三面环山封闭,一面
期刊
孔子的时代,周游六国,遇到过荷條丈人、佝偻者、耕者等等,这些隐士对孔子没有曲语。而所有的儒家道家经典记载,孔子也始终不失孔子应有的儒家气象,孔子的气象是不自大,洗耳恭听。尽管有时主张不同,孔子仍然尊重教训他的人。但是弟子们往往不服气,孔子从没有不服,隐者们不是为了羞辱他,孔子的圣境就在于他的大、和。孔子与批评他的隐者、智者所处都是同样的道境,都有一样的慈悲之心,所不同的是,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力图
期刊
艺术与经济、政治经常不平衡。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因此,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这一点鲁迅也早提示过。  这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之一是频繁的改朝换代。从魏晋到南北朝,皇帝王朝不断更迭,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争异常残酷。门阀士族的头面人物总要被卷进上层政治漩涡,名士们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何
期刊
我想我可能天生就对古老的中华文化有浓郁化不开的思古情怀,那些关乎中国古典历史的东西,对我具备着致命的吸引力,一往而深。  与昆曲的结缘依旧来自《红楼梦》,一回书中,黛玉听到梨香院中传出的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斗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不觉呆住了。当时只是心下好奇这两句究竟是什么,便去搜寻了。  声腔跌宕起伏穿云裂石,唱法细腻舒徐委婉,这样看似抽象的形容词,却在昆曲所
期刊
老子依据自己的无为理论给政治家评了一个等级: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最好的政治家,是人民根本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其次的政治家,是人民亲近赞美他;再其次的政治家,是人民害怕他;最差的政治家,是人民蔑视嘲笑他。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天下的政治家评了一个等级。这个等级评得好厉害,到了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琢磨,特别值得官员们思量。  “太上不知有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