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所有孩子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同道,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师大纪录片中心主任,纪录片学者与制作人,代表作品《贝家花园往事》《文学的故乡》《电影眼看中国》《小人国》等,在四川电视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美国波士顿电影节、卡塔尔半岛国际纪录片节等获20余项大奖。
  近日,电影《零零后》上映,引发热议。
  这是一部从2006年开始,历时12年跟踪拍摄,真实呈现两个“00后”從幼年到青年成长轨迹的电影。导演张同道把它叫作“用电影写成的一封家书”,是他送给中国家长的一面镜子。
  时间和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何给两个“特别”的孩子带来身心上的成长与蜕变?这封“家书”向中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传递了哪些育人启示?作为观察者和学习者,张同道又从中镜鉴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电影《零零后》的导演张同道。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拍的不是两个代表性的‘00后’,也不是两个天才。我拍的恰好是在学习中很吃力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对接方法,他们就会被甩到社会的边缘。”
  《零零后》的前身是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5集同名纪录片。张同道“雪藏”了拍摄的十几个孩子中“个性最鲜明、戏剧化程度最高”的两位主人公——池亦洋和王思柔(柔柔),专门制作了这部电影版《零零后》。
  张同道在电影手记里写道:“《零零后》是三代人的集合,60后带着70后、80后、90后拍摄00后。”在他看来,“没有谁能够代表一代人,但每个人都蕴含着一代人的DNA”。他们用“前人”的眼光和镜头审视“00后”,发现这一代人的代际特征格外明显:有个性、有自信、国际化。
  片中记录了男主人公池亦洋从幼儿园里的“孩子王”跌入小学“学渣”行列,“一向阳刚威猛的池亦洋像林黛玉一样泣涕涟涟,生活灰暗、无助,找不到方向”。直到初中邂逅了橄榄球,他的自信又回来了。15岁的池亦洋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惨败。为了接受更系统的橄榄球训练,池亦洋想去美国求学。申请学校时,他心仪的一所学校的招生主管在邮件里直白地拒绝了他:“我们学校是为优秀的学生准备的,你不够好。”张同道说,这话伤害了池亦洋,但他有了目标和方向,由此更加奋发,学习成绩快速提高。最终池亦洋如愿考上了美国的一所高中,重新“点燃了人生的发动机”。
  另一个主人公柔柔是一个散发艺术气质的“小公主”,在幼儿园时因不合群而被“排斥”。到了小学,柔柔妈妈坚持要保持她的个性和艺术天赋,为她选了一条偏离传统教育的道路——私塾,但相对宽松自由的教育体系也没能让柔柔获得“救赎”,数学成了她的“地狱”。14岁,柔柔只身去异国留学,她的成绩一路蹿至全A,却又遭遇社交上的挫折。在这个过程里,柔弱的柔柔渐渐蜕变成一个坚强的柔柔、更好的柔柔。如今她升入美国排名前五十的普渡大学攻读教育学,立志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12年垂直跟踪,张同道逐步从中镜鉴到:没有一种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一把通用的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孩子。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其他教育形式的补充,这两个孩子同样可以成才,成为优秀人才,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零零后》引发了大众对当代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的讨论。因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选择了出国,一些观众读出了“非传统教育更适合孩子”的意味,还有一些人看到了教育话题背后的地域和家庭背景,称之为“北京中产家庭的零零后”。对此,张同道表示,电影没有一句解说,所有人都可以和电影进行对话。研究成长的人看到了孩子成长;懂心理学的人看到了心理;做教育的人就看到了教育。“如果家长与孩子看完这部电影,能够使家庭更和谐、孩子成长更健康,我们12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从拍摄中学习做“现代父母”
  张同道不仅是个导演,也是一个“00后”的父亲。
  拍摄《零零后》最开始是出于“自私”的动机。2006年,张同道的儿子4岁,一度对他所有的提议都说不。同样的水温,他说不烫,儿子却说:“那是你的感觉,我觉得烫。”张同道觉得,这个话是他4岁时不敢对父亲讲的,但儿子总是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引发了一个40岁老父亲的疑惑:今天怎样做父亲?也激起了他对“00后”的好奇与探寻。
  此外,张同道也看到了周围很多紧张的父子关系,看到了知名的教授把子女养成了“废物”。在他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父亲,那位父亲老年得子,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中采用了一系列不恰当的方法,最后导致孩子患上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爱如果没有方法同样能够伤人,这恐怕是当下中国父母需要上的一课。”张同道说,“尽管我是一个教授,可是在育儿这个领域,我跟一个工人、农民没有任何区别,我依然需要学习,拍摄就是学习。”
  “我拍摄的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孩子身上,张同道曾惊讶于幼时柔柔脱口而出的诗句“风景啊风景,新的风景,我要呼吸一下风景”,感动于经历被寄宿家庭连夜赶走、给父母发微信语音被拒后柔柔说出的“被拒绝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这就是生活”,也被池亦洋“ 人生不光是学习、赚钱、有车有房娶媳妇,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的观点所震撼。
  “像我们这代人,很容易成长为一个暴君式的父亲。”在拍《零零后》之前,张同道是儿子眼中专制的父亲。他有大多数中国家长的通病,也常把“我是为你好”挂在嘴边。拍摄让他从片中的父母身上学到了怎么做“现代父母”。例如小升初时,柔柔父母为女儿是否上数学“蹲坑班”发生分歧。妈妈的观点是“不要被眼前的一片树叶遮住眼睛”,要牺牲考试。爸爸却很“实际”,要把孩子的成绩搞上去,考上大学。最后父母达成一致,“以终为始,不断回望,记住我们想让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池亦洋的父母同样没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差生 ,而是决定“ 多给他做一些事情的机会,让他体验,让他自己从里头选” 。
  张同道的儿子曾经吵着要弹钢琴,但学了一年多就不想学了,“换作以前我肯定不同意”,但这次张同道对儿子说:“学不学是你的事,你自己想一想。”孩子试了两周还是决定放弃。张同道同意了,他说不能因为买了一个贵重的“玩具”,就用这个“玩具”去折磨孩子,“如果他喜欢,不用催,他自己就想去”。   “孩子从生下来就不是你的,是独立的。相处最核心的首先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有一次张同道的儿子不小心打碎了书柜玻璃,从头到尾张同道都没有训斥,而是让儿子完成去市场挑选玻璃到盯着安裝好这整个过程,让他对自己的错误负责。“训斥除了伤害孩子,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且由于你的怒气,孩子以后发生什么事都不敢跟你说,他就又丧失了学习处理问题的一次机会。”
  儿子还不到18岁,遇见任何事情张同道都会和他商量,给出意见或建议,采不采纳在他自己。从最初教儿子英语到现在写一封英文信,一定要让儿子先检查确认无错后才能发出。如今张同道可以很自信地说,和儿子的关系是“哥们”。
  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
  《零零后》是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老师的作用也可从中照见一二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权威学者顾明远评价《零零后》是一部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教科书,也是老师可以看看的一个教科书。
  片中,5岁的池亦洋被其他家长要求开除,他就读的幼儿园芭学园园长、人称大李老师的李跃儿却坚持把他留下来,她用一年时间耐心引导,帮助池亦洋从欺压人的“小霸王”变成了乐于助人的“孩子王”,为他构建了健康的人格。进入小学,没有了大李老师的循循善诱,池亦洋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因为完不成作业、违反纪律等,屡屡被老师批评、训话。对此,张同道说,池亦洋小学的老师对他是很好的,那是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她所做的都是基于自身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样就是对他好,她是在真心地帮助孩子,但是方法现在看来不一定科学。
  跟片中的主人公一样,张同道的儿子在小学阶段也遇到了烦恼,他碰上了一个“秦始皇式”的班主任——忘戴红领巾,班主任让他买30根“备用”;因为公交车抛锚上学迟到,罚他写2000字的检讨;在周日办收费的补习班,要求他早上去上课。在这几件事情的处理上,张同道都站在了儿子这边,与班主任“博弈”,“如果老师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得给孩子撑腰”。
  时光回到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读一年级的张同道上学也迟到了。因为错过老师的讲解,数学考试得了零分,老师在他的卷子上画了一个大红圈并贴到黑板上,放学时所有人都必须从黑板前走过,看一眼零圈才能回家,“这对七岁的孩子是何等的侮辱”,这个场景让张同道至今记忆犹新。但张同道说自己能有今天也得益于老师。在初中和高中,他的文笔受到了两位语文老师的赏识,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张同道建立起了极大的自信心,实现了从中学入学时年级倒数第三名到毕业时年级前三名的“逆袭”。如今已是文学博士、有30年教龄的张同道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
  在张同道致年轻父母的家书《爱心就是耐心》一文的最后,他希望这部历经一个生肖轮回,“以生命记录生命”的电影能带给更多人一点启示和思考。“让我们一起守护下一代的成长,他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其他文献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平街分校,在“和”文化辦学理念引领下,通过“五和”环境的创设,即和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团队环境、和雅的艺术环境、和悦的课程环境、和顺的公共环境,构建学校顶层文化体系,以“五和”育人环境创设为抓手,创建和悦课程,培育和悦少年。  学校通过融合、多元、纵深、多维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借助专家引领,优化和悦课程建设、提升师生素养,不断为“五和”育人环境注入新内涵和发展源泉。  书
期刊
人物简介  胡克州,中学高级教师,云南省学科带头人,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国培、省培项目专家组成员,昆明市德育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同济大学教育改革特聘专家,驾驭式自主教育创始人。2016年主持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课题研究荣获云南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成功申报教育部规建中心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未来课堂形态——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实践探索》。现担任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理事长助理,云南师范
期刊
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是一所隶属于北京朝阳区教委的公立学校,现有70多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生、近300名教职工,是朝阳区重点建设的优质规模学校。  学校注重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打造学生、教师和学校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建设“德”文化校园景观,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德”文化的教育内涵。  学校将课程规划开发放在工作的核心地位,遵循有助于学生“个性、自主、选择、全面”发
期刊
做好家长工作,是新时期每个幼儿园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希望所在。它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及经验要求很高。家园之间的联系越紧密,配合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如何巧妙把握家长的心理,有效做好家长工作?怎样让家长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支持者?且听来自幼儿园一线的声音。  理清需求 实现真诚互动  家园沟通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言語本身,而是能否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面对家长,最有效的沟通策略其实是分成三步走
期刊
追求“和谐的环境,求实的精神,阳光的教师,人文的学生”,是潭柘寺中学的办学理念。学校整合课程资源,审视教师能力、学生需求、家长期望、社区需要,积极推进三级课程建设,构建课程管理体系。为实现“提升师生素养,建立人文和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重视语言文化工作,并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大力发展篆刻艺术教学。学校坐落在文化圣地古刹潭柘寺旁边,深受古寺建筑、石碑、匾额等文化的熏陶。学校安排书法、美术
期刊
每个乡镇应至少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9月27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要求,每个乡镇应当至少举办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在教师配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李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从经费保障、教师
期刊
10月的慈溪,夜色里都是醉人的桂花香。滚滚钱塘水冲刷出这片富庶之地,也激荡着教育浪头迭起,慈吉教育集团和它的掌舵人——董事长徐娣珍,成了被时代淘洗出的佼佼者。20年前,她还是徘徊在教育门外的企业家;20年后,当地流传着“上学就要上慈吉”的说法。凭借过人的勤勉与担当,徐娣珍把家乡情和教育梦融为一体,献出了民办教育的“慈溪实践”,圆满了小家,亦成就了大家。  要么不做,做就要做第一  “加油!加油!”
期刊
“人格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强调身心协调、知情意统一、个性与群性一致、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理念,主张独立人格的价值和人格的自由发展,特别强调“以人格育人格”。  潞河中学作为早期的教会学校,经历了通州男塾、潞河书院、协和书院、华北协和大学、私立潞河中学等阶段,1951年成为公立完全中学。学校先后改名为河北省通州中学、北京市通县第一中学,1988年恢复现校名。潞河中学首任中国校长陈昌祐先生于1
期刊
提起“熊孩子”这三个字,大家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场景?或许是一个在你家里乱翻东西、砸坏你心爱物品的亲戚家孩子,或许是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奔跑、喧哗、破坏规则的顽童,又或许是做出来的事情让大人也惧怕的讨厌鬼。总之,“熊孩子”的破坏力和战斗力强到让人避之不及,想说爱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样,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讨人厌的“熊孩子”, “熊孩子”的行为一定有原因。作为教育者要去探究这
期刊
我们看到小孩子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往往会感叹一句“这熊孩子”。生活中,“熊孩子”会删掉你的文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团糟,甚至还死乞白赖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机、玩偶……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饭馆和车厢里,没轻没重的行为往往令人烦不胜烦,哭笑不得。  案例1:这是一趟全程8个小时的航班,从起飞前开始,一个3岁的孩子就不停地闹腾,发出尖叫,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