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小剧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并不乐观。地方戏曲发展的边缘化使得地方性戏曲的发展前景成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文章以太康道情戏为例,阐述了太康道情戏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关键词】地方小剧种;太康道情戏;发展状况及前景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占据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使得地方戏曲逐渐受到冷落。从传统文化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地方小剧种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促使地方小剧种更好地发展,则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太康道情戏简介
道情剧种是在说唱艺术道情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加工完善,已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种。
太康道情戏是河南地方性小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周口一带,是群众非常喜爱的地方戏曲。道情以唱功为主,以唱腔塑人物,擅长于叙事抒情,唱词多五字句和七字句。其声腔或低迥婉转,妩媚轻柔,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基于其独有的特色,在豫东一带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二、太康道情戏特征
(一)太康道情戏唱腔特色
历史上道情音乐多是唱曲牌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是以板腔体制为主。道情戏以唱为主,剧本多唱词而少插白,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其唱腔中板腔和曲牌兼而有之,演唱时男女唱腔都用真嗓,咬字清晰。唱二八和流水時有重叠句,且衬词口语化。加花儿和加衬字,是太康道情唱腔的一个重要特色。其曲调纯朴厚实,唱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太康道情戏伴奏特色
经过长期的演练,道情戏的伴奏乐器由原来的渔鼓、简板等简单乐器逐步过渡到以坠胡为主,以拨弦、打击、吹奏乐器为辅的多种乐器。由于这些乐器的加入,使得道情戏在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等方面更加的生动形象化且富于真实感,强烈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性。此外,打击乐器在某些剧目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在开场或打斗场景中都起到很好地烘托效果。由此看来,伴奏乐器的多样化无疑使道情音乐更具特色。
(三)太康道情戏剧目特色
道情剧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为道情剧团创作的“本家戏”,如《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另一类为从其他剧种移植或改编的剧目,如《跪洞房》《李天宝吊孝》等。
太康道情戏的剧目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例如早期的道情戏都源于农村生活的场景,真实地反映了以太康为中心的豫东一带乡村的真实生活和风土人情。其次,太康道情戏主要取材于农村的家庭生活,故事情节都比较简朴,故而语言极具地方色彩,更具有亲和力。
三、太康道情戏的发展优势
作为地方性的小剧种,太康道情戏主要依靠剧团的建设而发展,剧团的发展成为道情戏发展的关键,2012年由原来的太康道情剧团成功转制为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一)“天下第一团”概况
太康道情戏最初是建立在一些民间道情班的传唱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道情艺术的发展,于1957年成立了太康道情剧团,它是成立最早,也是唯一一个太康道情专业剧团,是太康道情戏传播的主要载体。1992年7月,太康县道情剧团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在山东淄博市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在其汇报演出中,凭借代表剧目《王金豆借粮》一鸣惊人,从而获得演出、演员、音乐设计等多项大奖,太康县道情剧团也因此荣获“天下第一团”的荣誉称号。
经笔者跟随剧团演出,在现场的考察可以看出,道情戏演出非常受群众欢迎。演出时台下几乎座无空席,从观众的片片喝彩声,以及看戏的热情度、投入度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道情戏的喜爱。另外,舞台两侧字幕的配置,为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剧目情节和内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就解决了因为方言差异而带来的困扰,同时加深了人们对演出剧目的印象。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承太康道情,传播太康道情传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太康道情剧团由差补单位改为县政府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核编50名,这对于道情剧团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二)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保护传承太康道情戏的唯一机构。它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道情艺术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太康道情传承保护中心开办了两年制太康道情戏校,招收学员学习道情艺术,这对太康道情戏的传承意义重大。
据笔者在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以下简称“艺术中心”)了解到,目前艺术中心大约有四十名学员,从学校课程安排上可以看出,学员所学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以及一些与戏曲相关的专业课,每天还有固定的上课和练功时间。在对学员进一步了解中笔者得知,虽然他们相聚于此原因各异,但就目前而言,他们都在为道情戏的学习和传承进行着努力的探索。除此之外,艺术中心有教师人员七人左右,分别负责各门功课的教授,这些老师都是道情戏的优秀传承者,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功底,对教授学生表演技巧有很大优势。另外还有外聘的老师,负责一些文化课的学习。
四、太康道情戏的发展劣势
目前,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都是道情戏传承的中坚力量,对道情艺术的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看到他们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使其在不断完善中发展。
(一)道情剧团发展的阻碍
道情剧团固然有许多可喜之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从剧团的主体——道情演员可以发现,他们在戏曲理论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家庭条件限制,这些演员大都从幼年起就开始学唱道情戏,文化水平大部分是小学程度。因此,自身戏曲理论知识的匮乏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情戏及道情剧团的良性发展。 (二)艺术保护中心发展中的不足
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鉴于其“年纪”尚幼,故而致使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作为培养道情戏接班人的地方,所開设的课程不够完善。笔者从学员口中得知,有时由于难以聘请老师,造成一些课程无法正常进行,使得某些课程形同虚设。其次,作为道情戏艺术的继承者,应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增设德育、美育课程,以完善课程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对于他们学习道情戏曲理论知识也有很大帮助。就目前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于自身发展,这对于学员更好地掌握道情理论,把握道情精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五、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措施
由于道情戏的发展以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为根基,所以道情戏的发展前景是否明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两者的发展机构是否完善。针对这个矛盾,如何促进它们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道情剧团的建设
道情剧团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它是在岁月更迭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就演员自身文化水平而言,演员应该在积累舞台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向外进修,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道情戏的创新和传承。另外,道情剧团的流动性对于一些喜欢道情戏的群众而言也是一个障碍,如果能够在某些场所设立固定的舞台场地,那么对于那些群众而言无异于锦上添花,对于扩大道情戏群众基础也极为有利。
(二)艺术中心的完善
艺术中心的建设亦不容忽视。完善艺术中心的教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校领导应当提高对学员文化课的重视。例如在所学课程中将文化课和戏曲理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忽略任意一方,不能因为戏曲的学习而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这样既使学员具备了良好文化修养,又提高了自身综合水平,从而更有利于道情戏的学习和传承。
此外,艺术中心还应重视道情戏在学校中的普及,增加青少年对道情戏的了解,通过戏曲保护工作者与学校教育接轨,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此一来便可扩大道情戏的传播,为促进道情戏的发展提供了更好地渠道。
六、结语
太康道情戏作为优秀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道情戏的发展离不开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而独立存在。就其发展现状而言,道情戏的发展前景呈现出良好的趋势。笔者通过以太康道情戏为例进行的地方小剧种发展前景的探索可以得出,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是地方小剧种发展的一个缩影,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在看到其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也唯有坚持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地方小剧种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吕自申,姚化勤,张雅卿.道情戏[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6.
[2]张绮.太康道情戏调查报告[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08(1):
221-227.
[3]刘厚宇.河南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发展[J].戏剧文学,2012(1):89-92.
[4]杨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反思——以周口太康道情戏为例[J].神州,2014(9):34.
【关键词】地方小剧种;太康道情戏;发展状况及前景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占据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使得地方戏曲逐渐受到冷落。从传统文化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地方小剧种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促使地方小剧种更好地发展,则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太康道情戏简介
道情剧种是在说唱艺术道情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加工完善,已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种。
太康道情戏是河南地方性小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周口一带,是群众非常喜爱的地方戏曲。道情以唱功为主,以唱腔塑人物,擅长于叙事抒情,唱词多五字句和七字句。其声腔或低迥婉转,妩媚轻柔,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基于其独有的特色,在豫东一带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二、太康道情戏特征
(一)太康道情戏唱腔特色
历史上道情音乐多是唱曲牌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是以板腔体制为主。道情戏以唱为主,剧本多唱词而少插白,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其唱腔中板腔和曲牌兼而有之,演唱时男女唱腔都用真嗓,咬字清晰。唱二八和流水時有重叠句,且衬词口语化。加花儿和加衬字,是太康道情唱腔的一个重要特色。其曲调纯朴厚实,唱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太康道情戏伴奏特色
经过长期的演练,道情戏的伴奏乐器由原来的渔鼓、简板等简单乐器逐步过渡到以坠胡为主,以拨弦、打击、吹奏乐器为辅的多种乐器。由于这些乐器的加入,使得道情戏在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等方面更加的生动形象化且富于真实感,强烈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性。此外,打击乐器在某些剧目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在开场或打斗场景中都起到很好地烘托效果。由此看来,伴奏乐器的多样化无疑使道情音乐更具特色。
(三)太康道情戏剧目特色
道情剧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为道情剧团创作的“本家戏”,如《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另一类为从其他剧种移植或改编的剧目,如《跪洞房》《李天宝吊孝》等。
太康道情戏的剧目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例如早期的道情戏都源于农村生活的场景,真实地反映了以太康为中心的豫东一带乡村的真实生活和风土人情。其次,太康道情戏主要取材于农村的家庭生活,故事情节都比较简朴,故而语言极具地方色彩,更具有亲和力。
三、太康道情戏的发展优势
作为地方性的小剧种,太康道情戏主要依靠剧团的建设而发展,剧团的发展成为道情戏发展的关键,2012年由原来的太康道情剧团成功转制为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一)“天下第一团”概况
太康道情戏最初是建立在一些民间道情班的传唱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道情艺术的发展,于1957年成立了太康道情剧团,它是成立最早,也是唯一一个太康道情专业剧团,是太康道情戏传播的主要载体。1992年7月,太康县道情剧团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在山东淄博市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在其汇报演出中,凭借代表剧目《王金豆借粮》一鸣惊人,从而获得演出、演员、音乐设计等多项大奖,太康县道情剧团也因此荣获“天下第一团”的荣誉称号。
经笔者跟随剧团演出,在现场的考察可以看出,道情戏演出非常受群众欢迎。演出时台下几乎座无空席,从观众的片片喝彩声,以及看戏的热情度、投入度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道情戏的喜爱。另外,舞台两侧字幕的配置,为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剧目情节和内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就解决了因为方言差异而带来的困扰,同时加深了人们对演出剧目的印象。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承太康道情,传播太康道情传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太康道情剧团由差补单位改为县政府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核编50名,这对于道情剧团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二)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保护传承太康道情戏的唯一机构。它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道情艺术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太康道情传承保护中心开办了两年制太康道情戏校,招收学员学习道情艺术,这对太康道情戏的传承意义重大。
据笔者在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以下简称“艺术中心”)了解到,目前艺术中心大约有四十名学员,从学校课程安排上可以看出,学员所学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以及一些与戏曲相关的专业课,每天还有固定的上课和练功时间。在对学员进一步了解中笔者得知,虽然他们相聚于此原因各异,但就目前而言,他们都在为道情戏的学习和传承进行着努力的探索。除此之外,艺术中心有教师人员七人左右,分别负责各门功课的教授,这些老师都是道情戏的优秀传承者,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功底,对教授学生表演技巧有很大优势。另外还有外聘的老师,负责一些文化课的学习。
四、太康道情戏的发展劣势
目前,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都是道情戏传承的中坚力量,对道情艺术的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看到他们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使其在不断完善中发展。
(一)道情剧团发展的阻碍
道情剧团固然有许多可喜之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从剧团的主体——道情演员可以发现,他们在戏曲理论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家庭条件限制,这些演员大都从幼年起就开始学唱道情戏,文化水平大部分是小学程度。因此,自身戏曲理论知识的匮乏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情戏及道情剧团的良性发展。 (二)艺术保护中心发展中的不足
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鉴于其“年纪”尚幼,故而致使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作为培养道情戏接班人的地方,所開设的课程不够完善。笔者从学员口中得知,有时由于难以聘请老师,造成一些课程无法正常进行,使得某些课程形同虚设。其次,作为道情戏艺术的继承者,应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增设德育、美育课程,以完善课程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对于他们学习道情戏曲理论知识也有很大帮助。就目前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于自身发展,这对于学员更好地掌握道情理论,把握道情精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五、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措施
由于道情戏的发展以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为根基,所以道情戏的发展前景是否明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两者的发展机构是否完善。针对这个矛盾,如何促进它们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道情剧团的建设
道情剧团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它是在岁月更迭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就演员自身文化水平而言,演员应该在积累舞台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向外进修,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道情戏的创新和传承。另外,道情剧团的流动性对于一些喜欢道情戏的群众而言也是一个障碍,如果能够在某些场所设立固定的舞台场地,那么对于那些群众而言无异于锦上添花,对于扩大道情戏群众基础也极为有利。
(二)艺术中心的完善
艺术中心的建设亦不容忽视。完善艺术中心的教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校领导应当提高对学员文化课的重视。例如在所学课程中将文化课和戏曲理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忽略任意一方,不能因为戏曲的学习而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这样既使学员具备了良好文化修养,又提高了自身综合水平,从而更有利于道情戏的学习和传承。
此外,艺术中心还应重视道情戏在学校中的普及,增加青少年对道情戏的了解,通过戏曲保护工作者与学校教育接轨,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此一来便可扩大道情戏的传播,为促进道情戏的发展提供了更好地渠道。
六、结语
太康道情戏作为优秀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道情戏的发展离不开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而独立存在。就其发展现状而言,道情戏的发展前景呈现出良好的趋势。笔者通过以太康道情戏为例进行的地方小剧种发展前景的探索可以得出,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是地方小剧种发展的一个缩影,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在看到其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也唯有坚持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地方小剧种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吕自申,姚化勤,张雅卿.道情戏[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6.
[2]张绮.太康道情戏调查报告[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08(1):
221-227.
[3]刘厚宇.河南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发展[J].戏剧文学,2012(1):89-92.
[4]杨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反思——以周口太康道情戏为例[J].神州,201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