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小剧种的发展前景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小剧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并不乐观。地方戏曲发展的边缘化使得地方性戏曲的发展前景成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文章以太康道情戏为例,阐述了太康道情戏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关键词】地方小剧种;太康道情戏;发展状况及前景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占据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使得地方戏曲逐渐受到冷落。从传统文化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地方小剧种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促使地方小剧种更好地发展,则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太康道情戏简介
  道情剧种是在说唱艺术道情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加工完善,已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种。
  太康道情戏是河南地方性小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周口一带,是群众非常喜爱的地方戏曲。道情以唱功为主,以唱腔塑人物,擅长于叙事抒情,唱词多五字句和七字句。其声腔或低迥婉转,妩媚轻柔,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基于其独有的特色,在豫东一带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二、太康道情戏特征
  (一)太康道情戏唱腔特色
  历史上道情音乐多是唱曲牌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是以板腔体制为主。道情戏以唱为主,剧本多唱词而少插白,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其唱腔中板腔和曲牌兼而有之,演唱时男女唱腔都用真嗓,咬字清晰。唱二八和流水時有重叠句,且衬词口语化。加花儿和加衬字,是太康道情唱腔的一个重要特色。其曲调纯朴厚实,唱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太康道情戏伴奏特色
  经过长期的演练,道情戏的伴奏乐器由原来的渔鼓、简板等简单乐器逐步过渡到以坠胡为主,以拨弦、打击、吹奏乐器为辅的多种乐器。由于这些乐器的加入,使得道情戏在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等方面更加的生动形象化且富于真实感,强烈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性。此外,打击乐器在某些剧目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在开场或打斗场景中都起到很好地烘托效果。由此看来,伴奏乐器的多样化无疑使道情音乐更具特色。
  (三)太康道情戏剧目特色
  道情剧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为道情剧团创作的“本家戏”,如《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另一类为从其他剧种移植或改编的剧目,如《跪洞房》《李天宝吊孝》等。
  太康道情戏的剧目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例如早期的道情戏都源于农村生活的场景,真实地反映了以太康为中心的豫东一带乡村的真实生活和风土人情。其次,太康道情戏主要取材于农村的家庭生活,故事情节都比较简朴,故而语言极具地方色彩,更具有亲和力。
  三、太康道情戏的发展优势
  作为地方性的小剧种,太康道情戏主要依靠剧团的建设而发展,剧团的发展成为道情戏发展的关键,2012年由原来的太康道情剧团成功转制为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一)“天下第一团”概况
  太康道情戏最初是建立在一些民间道情班的传唱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道情艺术的发展,于1957年成立了太康道情剧团,它是成立最早,也是唯一一个太康道情专业剧团,是太康道情戏传播的主要载体。1992年7月,太康县道情剧团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在山东淄博市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在其汇报演出中,凭借代表剧目《王金豆借粮》一鸣惊人,从而获得演出、演员、音乐设计等多项大奖,太康县道情剧团也因此荣获“天下第一团”的荣誉称号。
  经笔者跟随剧团演出,在现场的考察可以看出,道情戏演出非常受群众欢迎。演出时台下几乎座无空席,从观众的片片喝彩声,以及看戏的热情度、投入度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道情戏的喜爱。另外,舞台两侧字幕的配置,为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剧目情节和内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就解决了因为方言差异而带来的困扰,同时加深了人们对演出剧目的印象。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承太康道情,传播太康道情传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太康道情剧团由差补单位改为县政府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核编50名,这对于道情剧团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二)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保护传承太康道情戏的唯一机构。它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道情艺术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太康道情传承保护中心开办了两年制太康道情戏校,招收学员学习道情艺术,这对太康道情戏的传承意义重大。
  据笔者在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以下简称“艺术中心”)了解到,目前艺术中心大约有四十名学员,从学校课程安排上可以看出,学员所学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以及一些与戏曲相关的专业课,每天还有固定的上课和练功时间。在对学员进一步了解中笔者得知,虽然他们相聚于此原因各异,但就目前而言,他们都在为道情戏的学习和传承进行着努力的探索。除此之外,艺术中心有教师人员七人左右,分别负责各门功课的教授,这些老师都是道情戏的优秀传承者,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功底,对教授学生表演技巧有很大优势。另外还有外聘的老师,负责一些文化课的学习。
  四、太康道情戏的发展劣势
  目前,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都是道情戏传承的中坚力量,对道情艺术的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看到他们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使其在不断完善中发展。
  (一)道情剧团发展的阻碍
  道情剧团固然有许多可喜之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从剧团的主体——道情演员可以发现,他们在戏曲理论方面还有一些欠缺。据笔者了解,由于受家庭条件限制,这些演员大都从幼年起就开始学唱道情戏,文化水平大部分是小学程度。因此,自身戏曲理论知识的匮乏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情戏及道情剧团的良性发展。   (二)艺术保护中心发展中的不足
  太康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鉴于其“年纪”尚幼,故而致使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作为培养道情戏接班人的地方,所開设的课程不够完善。笔者从学员口中得知,有时由于难以聘请老师,造成一些课程无法正常进行,使得某些课程形同虚设。其次,作为道情戏艺术的继承者,应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增设德育、美育课程,以完善课程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对于他们学习道情戏曲理论知识也有很大帮助。就目前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于自身发展,这对于学员更好地掌握道情理论,把握道情精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五、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措施
  由于道情戏的发展以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为根基,所以道情戏的发展前景是否明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两者的发展机构是否完善。针对这个矛盾,如何促进它们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道情剧团的建设
  道情剧团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它是在岁月更迭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就演员自身文化水平而言,演员应该在积累舞台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向外进修,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道情戏的创新和传承。另外,道情剧团的流动性对于一些喜欢道情戏的群众而言也是一个障碍,如果能够在某些场所设立固定的舞台场地,那么对于那些群众而言无异于锦上添花,对于扩大道情戏群众基础也极为有利。
  (二)艺术中心的完善
  艺术中心的建设亦不容忽视。完善艺术中心的教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校领导应当提高对学员文化课的重视。例如在所学课程中将文化课和戏曲理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忽略任意一方,不能因为戏曲的学习而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这样既使学员具备了良好文化修养,又提高了自身综合水平,从而更有利于道情戏的学习和传承。
  此外,艺术中心还应重视道情戏在学校中的普及,增加青少年对道情戏的了解,通过戏曲保护工作者与学校教育接轨,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此一来便可扩大道情戏的传播,为促进道情戏的发展提供了更好地渠道。
  六、结语
  太康道情戏作为优秀的地方小剧种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道情戏的发展离不开道情剧团和艺术中心而独立存在。就其发展现状而言,道情戏的发展前景呈现出良好的趋势。笔者通过以太康道情戏为例进行的地方小剧种发展前景的探索可以得出,太康道情戏的发展是地方小剧种发展的一个缩影,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在看到其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要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也唯有坚持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地方小剧种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吕自申,姚化勤,张雅卿.道情戏[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6.
  [2]张绮.太康道情戏调查报告[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08(1):
  221-227.
  [3]刘厚宇.河南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发展[J].戏剧文学,2012(1):89-92.
  [4]杨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反思——以周口太康道情戏为例[J].神州,2014(9):34.
其他文献
【摘要】侗族音乐是中国最传统的民族音乐之一,本文主要从侗族音乐的源流,其艺术性和现代对于侗族音乐的重新演绎来表现侗族音乐在当今音乐的影响性。  【关键词】侗族音乐;侗族大歌;侗族歌队;音乐分析  前言  中国有着55个少数民族,在拥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的黔东南地区更有着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少数民族除了拥有其自成一体的生活方式,更有着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音乐在其中占有极其大的比重。其中,流布于
期刊
【摘要】本文以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中选手霍尊的《卷珠帘》为例,从演唱及词曲创作者霍尊的个人特质与歌曲本身的乐理特点,来阐释在我国流行音乐界特有的“中国风”的文化流行原因。  【关键词】中国好歌曲;卷珠帘;中国风  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的方向,流行音乐亦是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品位也日趋多元,以《卷珠帘》为代表的一股“中国风”逐渐吹进大众的耳朵中。 
期刊
【摘要】宗教文化特征在蒙古族早期文明中便普遍存在,藏传佛教文化作为一种异族文化在传入蒙古地区之后,经过与蒙古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斗争与融合,最终形成蒙古地区藏、蒙文化相融合的“复合型”特征。乌拉特作为蒙古族佛教的主要遗存地之一,拥有世界现存唯一完全使用蒙语诵经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召庙——梅力更庙,它熔铸了不同的文化特质,形成蒙古族特有的“复合型”佛教特征。本文通过对梅力更召历史与现状的论述,阐明梅力更召佛
期刊
【摘要】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新约圣经”。它的存在远不只是丰富了一种原已得天独厚的乐器的曲目,它们还完美地展示了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在天才作曲家手中所能达到的近乎无穷的技巧和丰富变化。本文试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价值与魅力、奏鸣曲与奏鸣曲式、奏鸣曲式调性主从关系的历史沿革等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独立精神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  巴赫的任
期刊
【摘要】站在21世纪,回首世界各国家的发展,在其物质发展中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作为支撑,那它取得的成绩也不会有根基,因此,一个国家最终的发达程度,文化传承的优劣可以说是决定因素之一了。如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最大的差异就是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忠实态度。民族音乐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从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来阐述传承民族音乐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继承;必要性  一、国际音
期刊
【摘要】本文试通过对德彪西两首钢琴前奏曲的音高结构原则作分析与比较,从而观察德彪西的音高方面的预制构想,这个角度不同于常规的对德彪西式音乐语言进行的特征描述,研究角度是更直接地从作曲家创作作品的具体结构形态进行剖析与理解。  【关键词】德彪西;《帆》;《焰火》;“全音阶”;“半音阶”;“五声调式音阶”  前言  对于德彪西的音乐语言与其音乐风格,已被人所熟知,诸如独特的和声语言、不同于古典、浪漫时
期刊
【摘要】古如歌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体裁中最古老的一种形态之一,现阶段盛行于内蒙古杭锦旗沿黄河一带的吉日嘎朗图镇、独贵特拉镇、巴拉贡镇、白音乌素苏木等。本文通过蒙古族家庭宴会的“深描”,进一步对古如歌表演模式的探讨,诠释了古如歌这一体裁存在于蒙古村落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古如歌;图日勒格;表演模式;文化阐释  鄂尔多斯古如歌的概念是以“国政歌、国宴歌”为名称指向的,在特定的乃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地提升,同时各个行业也达到了较好的发展,虽然各个行业不断的进行发展,但是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在当前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提升两点,第一完成管理工作的升级,第二提高目前的服务效果。而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快速地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并且促使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但当前的精细化
期刊
【摘要】电视剧自从诞生开始,就与声音紧密联系在一起。87版电视剧《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它的配乐方式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其中有《葬花吟》《题帕三绝》《枉凝眉》,对于人物的刻画尤为精致,充分地反映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和人生路途,使之与电视剧相辅相成,构成一种完好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音乐形象  引言  在时代的进步发展之下,电视剧作为声音与画面的艺术,音乐也渐渐成了它不
期刊
摘要:在进入到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在蓬勃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却也使得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关注度和要求进一步得到提升。以建筑行业为例,当前人们对建筑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苛刻,想要在此条件下完成建筑物的建设,第一应当提高建筑物的质量,灵活地掌握各种施工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多种新进的科学技术,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