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从读开始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是中心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乃至整体的语文素养起着其它教学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不少教师打着新课改旗号大搞所谓的情境体验教学,对阅读文本浅尝辄止,往往是三五分钟即读完课文,甚至于忽略阅读学生都不用翻书,然后教师便带领学生以极尽之能事地进行不着边际地拓展延伸,这样的语文课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就像在听大戏,在这出自导自演的闹剧学生除了感觉热闹与新鲜外还有什么收获呢?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还有一些教师无视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采用“灌,抱、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由教者满堂灌,一篇篇美文像“庖丁解牛”般的被肢解,把有机的文章无情地割成若干碎片,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以形成?
  语文教学是文本的教学。语文课是文本语言的研读课,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课,引导学生正确地领悟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强化文本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总是认识的主体,他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自己的头脑里进行,旁人谁也代替不了的。一群不会读书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阅读开始。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始终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特别强调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要求”中提出了“养成熟练使用字词典”和“读书看报”的习惯,在“教学内容”的阅读能力训练中揭示出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上新课前预习,课文要做到读懂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并记下弄不懂的问题,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养成独立朗读及默读、快读的好习惯,上课时教师注意讲读结合,教学每篇课文时用一定的时间用于读,尤其是一些诗词、散文读的时间安排得更多,课外重视对学生读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开列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鼓励学生阅读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心得。
  
  2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阅读与思考的时间
  
  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为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思考。因此,需要给学生留有阅读与思考的时间。特别是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更需要时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慢慢蓄智慧和创造的火花。
  
  3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对“语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比较直接地迅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重语感教学。阅读训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语感训练,学生只有在长期的语言训练中对词语的含义、语法规则、文情、文序、文法、文势等烂熟于心,才能形成一种直觉的思维定势,形成较强的感受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仅停留在语言表面特征和表层意义的分析,必须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教师只有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一般来说,古汉语中“敢”字和“能”字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敢”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能”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但是有些“敢”字并不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而是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敢”具有“能”义,它对教学和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敢;能;古汉语    一般来说,在古代汉语中助动词“敢”和“能”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敢”重在主观上的积极性,表示有胆量、有勇气做某事;“能”重在客观上的可能性
期刊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1 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新教育》中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件,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一定的直观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学习的基础。“不是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到的,容易犯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毛病。”在小学生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做法是:    1 先演后写    就
期刊
[摘要]在中世纪晚期,随着西欧社会的复兴,新兴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学者历来没有对其成员的界定形成一致的看法。当然,在这里没有必要弄清楚它的确切身份,只要知道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在中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并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的贡献,就足够了。  [关键词]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知识分子;哥利亚德;大学教师;人文主义者    我们知道,在英语世界当中intellectu
期刊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现在的小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一提到作文就脑子一片空白。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进行了探索与
期刊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在和谐、平等的人文化氛围中学习。我们语文课更应该如此。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此目的呢?    1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古人云:“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效。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尽可能的放下架子
期刊
[摘要]通过几年实践与思考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美永驻课堂,所谓欲有所为,当有所不为。  [关键词]有所为;有所不为;简约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止是治国之道,它也是指导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精力有限,作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领路人,面对纷繁众多的教学信息
期刊
[摘要]加强朗读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指导朗读:熟悉课文;强化字词;善用运用;把握文体的朗读特点。重视范文。  [关键词]朗读;教学;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中,即要求讲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中,有五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到朗读。足见朗读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的
期刊
又到夏天,又到夏天下午的语文课,相信有很多老师对于这样的课都有点打怵。原因很简单: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多了,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费力不讨好,有时还惹一肚子气生。为了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老师们可是煞费苦心,各种方法无所不用其极。除了班主任强调中午好好休息外,很多教师课前都通过游戏或活动来刺激学生的“神经末梢”,有唱的,有跳的,有学狮吼的,有学马叫的,各种方法林林总总,以求达到课堂的活跃和高效。这些措施初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培养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读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字、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这就是初中阅读教学总体要求,要达到这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