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学生的多元解读既是一种富有个性的价值体验活动,也是充满价值冲突并需要教师予以有效调控的教育主题。实施“激发探关~构建”三位一体的价值引领方略是教师克服价值调控乏力,提高多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可鉴之策。
关键词:多元解读;激发;价值引领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笔者近期旁听了数节思想品德课后发现,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实施“个性化”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价值观上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固然不失为课堂的一大亮点。只是在欣赏课堂这一可喜变化的同时,笔者也察觉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元解读缺乏有效的价值引领。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教学案例。
某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范跑跑事件”,告诫学生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但学生们在解读范跑跑的行为时却产生了意见分歧,教师对学生的解读的态度也起伏不定。
学生A: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从教书角度看,范跑跑也许是合格的,但从育人角度看,地震来临时范跑跑不顾学生安危而脱岗白逃是不应该的,缺乏应有的教师风范。
学生B:范美忠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有违社会道德要求。他既然跑了,就要承担因逃跑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而不要狡辩,不要用本能和坦率来掩饰他的不足。
老师:A、B俩同学说得对,一位称职的教师就是要为人师表。
学生c:我认为对“范跑跑”还是应该予以宽容,因为他的行为虽然有点自私,但他作为一个人,当其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也有求生的权利,他只是做出了一个人的应急反应。
学生D:从法律上说范跑跑没有违犯任何法律,他的行为尽管不够高尚但也属于正当。
老师:C、D俩同学说话要注意点,不要乱说,回答问题前要多动脑筋,知道吗?
学生c(感到有点委屈):我认为自己没什么不对,毕竟人无完人啊。(D学生则保持沉默,不再发言,有几位想发言的学生见状也只好保持沉默。)
学生E:范跑跑事件说明有关部门对特殊岗位进行教育的缺失。
学生F:对于范跑跑的行为我是见怪不怪了。因为在现实中,当高尚经常只能成为一个高尚者的墓志铭时,还有多少人会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地向高尚靠拢?
学生G:生物逃离危险是本能。想要克服本能,只能像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那样才能做到临危不惧,而老师一般没有接受防震演习训练。所以范美忠逃跑错不在他自己,而在学校。
学生们众说纷纭,该老师一时竞不知如何判别,只好匆匆作结,让学生课后再讨论。同时要求学生牢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并告知以后要考查这一内容。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多元解读过程中,某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价值冲突,在课堂上采取或压制、或逃避、或灌输的态度,不能发挥其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复杂价值世界之真谛的课堂调控能力,产生价值引领乏力的教学遗憾。针对这种情形,笔者结合案例,提出“激发探关构建”三位一体的价值引领方略,以期通过与各位同仁的交流与切磋,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多元价值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一、激发
“激发”指引领者应摒弃价值观上的指责和压制,理性对待课堂价值冲突,激发学生关注价值生活的多元性。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的生活不仅是一种充满价值冲突的生活,而且必须按照和谐生活的要求来化解价值冲突。在积极关注生活价值的多元性中把握价值世界之真谛的价值冲突意识是个体顺利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然而,人的这种价值冲突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通过外界文化因素的触发和教育者的引领才能成为促进人成长的现实力量。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发展不仅让人强烈感受到了种种价值冲突,而且为引领者激发学生对价值生活的多元关注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所以,当课堂中出现激烈的价值冲突时,一个成熟的引领者首先要做的并非如案例中的教师那样固守价值一元主义,以高高在上的气势去压制学生带有个性化的独特价值观,而应理性对待课堂价值冲突,既要发现价值冲突有可能诱发一些学生产生反社会价值观的消极一面,从而意识到价值引领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要看到价值冲突能够促进学生创新价值观的积极一面,坚信价值引领实现的可行性。在课堂上,只要学生的价值观没有出现明显的反社会、反人类倾向,引领者就没有必要武断地下结论说哪一种价值观是最正确的。应以一颗开放、包容之心回应学生对价值生活的多元关注,及时肯定他们在不同角度上的价值认知,使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中经常能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其对价值生活的独特关注,为下一步引领学生进行价值探关和价值构建提供丰富的价值素材。
二、探关
“探关”指引领者应避免在学生的多元解读中作壁上观,而应帮助学生探寻化解价值冲突的突破口。众所周知,通过激发学生对价值生活的多元关注,虽然可以使学生的解读富有个性,充满创造性,其价值视野得以扩展,但对于正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其身上还残留有儿童的稚气与冲动,对成年人在价值选择上特有的稳重与成熟还汲取不够,此时如果引领者只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最后作壁上观,放弃在其中的引领作用,那么面对价值冲突的学生就难免会产生“不知如何是好”的价值困惑。鉴于此,密切关注学生的价值冲突,帮助他们找到化解价值冲突的突破口就成为价值引领的延续之作。
1.认真倾听学生观点,捕捉学生的价值冲突焦点
解读难免有价值冲突,引领着眼于化解价值冲突。要想解决冲突,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价值冲突就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先做到准确把握价值冲突焦点。譬如在上述案例中,仔细而敏锐的教师应该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即案例表面上体现的是学生对范美忠脱岗自逃行为的迥异态度,实际上折射的却是学生对教师利己行为价值的认知差异。对教师利己行为的价值判断构成价值冲突的焦点内容。
2.巧设价值追问,引导学生找到化解价值冲突的突破口
关于这一点,教师不妨针对学生涉及冲突焦点的易生歧异之处、欠思之处和粗浅理解之处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追问:什么样的利己行为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谴责?什么样的利己行为才属于正当或值得宽容?怎样界定范美忠利己行为的价值属性?如此等等,一方面能够引发学生探究解决价值冲突的欲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价值思维的缜密性和延展度,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探究中找到化解价值冲突的关键或突破口——价值判断尺度与行为的价值层次划分。
三、构建
“构建”指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应杜绝向学生强行灌输价值观的做法,注重师生主体问性的对话交往,使学生在自主构建合理的价值生态中自觉化解价值冲突。“被迫进行的学习不能在心灵上生根”。要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引领者决不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以“要考核”为胁迫手段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因为学生毕竟不是固态物体,其心灵也不是一个完全敞开而可以任人随意进出的领地,引领者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将合理 的价值观直接“嵌人’学生的大脑就可以达到引领的目的,价值引领将永远无法走出“教师苦口婆心,而学生阳奉阴违”的尴尬境地。相反,倘若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反思、互相交流,学生将会在这种富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精神聚会和视界融通中逐步把握正确进行多元解读的要领。
1.自由碰撞思想,达成关键价值共识
师生之间在价值观的问题上的对话既不能有交流内容的遮遮掩掩和情感流露的虚情假意,也不能有拆台、打击和围堵拦截,必须在敞亮、忠诚的对话中畅所欲言,差异要包容,共识犹须达。其中两项共识的达成是化解价值冲突的关键。第一个共识是确立科学的价值判断尺度,即要判断个体行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行为能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其中越是能在公共生活领域体现奉献和公正,在私人生活领域体现自强、自立的行为价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第二个共识是依据科学的价值判断尺度,将个体行为的价值从高到低分为“应当”(有正面道德评价意义的善举,是社会生活中必须自觉为之才能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行为)、“正当”(履行肯定性或否定性的义务之际绝不放弃争取或使用自己权益的利己行为)与‘失当”(故意伤害他人权益而不该发生的自私自利行为)三个层次。一般来讲,“应当”是理想的、高尚的;“正当”虽不高尚但也没有触犯道德底线的,是可做的;“失当”往往是故意不道德或触犯了法规、业规这一道德底线,是不该有的举动(只有因无意或过失所致的“失当”才应予以宽容)。
2.矫正价值认知误区,调适价值观念
显然,通过达成关键的价值共识,学生的一些错误价值认知就容易矫正了,例如对于范美忠的逃跑行为就既不能认为是“正当”(因为他逃离教学楼的权益与其应履行的义务严重不对等),也不能对其行为予以宽容(因为他的“失当”并非出于无意或过失,这从事后他在博客中“坦言”可以看出来:地震时我唯一可能去救的是我女儿,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我也不会管的!)。不仅如此,学生在其错误价值认知得到矫正后,其价值观也能得到及时调适:范美忠的角色是教师,其义务是教书育人,权利是履行义务后获得的工资、荣誉等,地震时他没有履行“提醒或帮助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一育人义务,所以他的行为是一种‘失当”,是一种故意伤害学生权益的自私自利行为,是不该有的举动,既违背了教育业规,也给学生做了一个恶劣示范,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3.自主构建合理的价值生态,展示化解价值冲突的智慧
价值生态是指个体的价值生活状态。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文化条件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特性和价值追求习惯。对学生的多元解读进行价值引领,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采用上文提到的诸如自由讨论、主题对话等引领方法,来培育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反思和生成价值观的自主性,克服其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机械思维,以及唯上、唯书、唯他人的惰性倾向,使其简单而呆板的价值生态巧妙地向价值视野开阔、价值判断尺度科学、价值评价正确、(“应当”、“正当”、“失当”与“宽容”的辨识要正确)价值选择理性、价值追求向上的合理价值生态转化。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积极关注多元价值世界和掌握多元解读的要领中充分展示化解价值冲突的智慧。
关键词:多元解读;激发;价值引领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笔者近期旁听了数节思想品德课后发现,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实施“个性化”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获得价值观上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固然不失为课堂的一大亮点。只是在欣赏课堂这一可喜变化的同时,笔者也察觉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元解读缺乏有效的价值引领。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教学案例。
某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范跑跑事件”,告诫学生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但学生们在解读范跑跑的行为时却产生了意见分歧,教师对学生的解读的态度也起伏不定。
学生A: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从教书角度看,范跑跑也许是合格的,但从育人角度看,地震来临时范跑跑不顾学生安危而脱岗白逃是不应该的,缺乏应有的教师风范。
学生B:范美忠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有违社会道德要求。他既然跑了,就要承担因逃跑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而不要狡辩,不要用本能和坦率来掩饰他的不足。
老师:A、B俩同学说得对,一位称职的教师就是要为人师表。
学生c:我认为对“范跑跑”还是应该予以宽容,因为他的行为虽然有点自私,但他作为一个人,当其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也有求生的权利,他只是做出了一个人的应急反应。
学生D:从法律上说范跑跑没有违犯任何法律,他的行为尽管不够高尚但也属于正当。
老师:C、D俩同学说话要注意点,不要乱说,回答问题前要多动脑筋,知道吗?
学生c(感到有点委屈):我认为自己没什么不对,毕竟人无完人啊。(D学生则保持沉默,不再发言,有几位想发言的学生见状也只好保持沉默。)
学生E:范跑跑事件说明有关部门对特殊岗位进行教育的缺失。
学生F:对于范跑跑的行为我是见怪不怪了。因为在现实中,当高尚经常只能成为一个高尚者的墓志铭时,还有多少人会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地向高尚靠拢?
学生G:生物逃离危险是本能。想要克服本能,只能像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那样才能做到临危不惧,而老师一般没有接受防震演习训练。所以范美忠逃跑错不在他自己,而在学校。
学生们众说纷纭,该老师一时竞不知如何判别,只好匆匆作结,让学生课后再讨论。同时要求学生牢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并告知以后要考查这一内容。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多元解读过程中,某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价值冲突,在课堂上采取或压制、或逃避、或灌输的态度,不能发挥其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复杂价值世界之真谛的课堂调控能力,产生价值引领乏力的教学遗憾。针对这种情形,笔者结合案例,提出“激发探关构建”三位一体的价值引领方略,以期通过与各位同仁的交流与切磋,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多元价值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一、激发
“激发”指引领者应摒弃价值观上的指责和压制,理性对待课堂价值冲突,激发学生关注价值生活的多元性。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的生活不仅是一种充满价值冲突的生活,而且必须按照和谐生活的要求来化解价值冲突。在积极关注生活价值的多元性中把握价值世界之真谛的价值冲突意识是个体顺利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然而,人的这种价值冲突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通过外界文化因素的触发和教育者的引领才能成为促进人成长的现实力量。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发展不仅让人强烈感受到了种种价值冲突,而且为引领者激发学生对价值生活的多元关注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所以,当课堂中出现激烈的价值冲突时,一个成熟的引领者首先要做的并非如案例中的教师那样固守价值一元主义,以高高在上的气势去压制学生带有个性化的独特价值观,而应理性对待课堂价值冲突,既要发现价值冲突有可能诱发一些学生产生反社会价值观的消极一面,从而意识到价值引领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要看到价值冲突能够促进学生创新价值观的积极一面,坚信价值引领实现的可行性。在课堂上,只要学生的价值观没有出现明显的反社会、反人类倾向,引领者就没有必要武断地下结论说哪一种价值观是最正确的。应以一颗开放、包容之心回应学生对价值生活的多元关注,及时肯定他们在不同角度上的价值认知,使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中经常能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其对价值生活的独特关注,为下一步引领学生进行价值探关和价值构建提供丰富的价值素材。
二、探关
“探关”指引领者应避免在学生的多元解读中作壁上观,而应帮助学生探寻化解价值冲突的突破口。众所周知,通过激发学生对价值生活的多元关注,虽然可以使学生的解读富有个性,充满创造性,其价值视野得以扩展,但对于正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其身上还残留有儿童的稚气与冲动,对成年人在价值选择上特有的稳重与成熟还汲取不够,此时如果引领者只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最后作壁上观,放弃在其中的引领作用,那么面对价值冲突的学生就难免会产生“不知如何是好”的价值困惑。鉴于此,密切关注学生的价值冲突,帮助他们找到化解价值冲突的突破口就成为价值引领的延续之作。
1.认真倾听学生观点,捕捉学生的价值冲突焦点
解读难免有价值冲突,引领着眼于化解价值冲突。要想解决冲突,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对于学生的价值冲突就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先做到准确把握价值冲突焦点。譬如在上述案例中,仔细而敏锐的教师应该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即案例表面上体现的是学生对范美忠脱岗自逃行为的迥异态度,实际上折射的却是学生对教师利己行为价值的认知差异。对教师利己行为的价值判断构成价值冲突的焦点内容。
2.巧设价值追问,引导学生找到化解价值冲突的突破口
关于这一点,教师不妨针对学生涉及冲突焦点的易生歧异之处、欠思之处和粗浅理解之处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追问:什么样的利己行为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谴责?什么样的利己行为才属于正当或值得宽容?怎样界定范美忠利己行为的价值属性?如此等等,一方面能够引发学生探究解决价值冲突的欲望;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价值思维的缜密性和延展度,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探究中找到化解价值冲突的关键或突破口——价值判断尺度与行为的价值层次划分。
三、构建
“构建”指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应杜绝向学生强行灌输价值观的做法,注重师生主体问性的对话交往,使学生在自主构建合理的价值生态中自觉化解价值冲突。“被迫进行的学习不能在心灵上生根”。要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引领者决不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以“要考核”为胁迫手段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因为学生毕竟不是固态物体,其心灵也不是一个完全敞开而可以任人随意进出的领地,引领者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将合理 的价值观直接“嵌人’学生的大脑就可以达到引领的目的,价值引领将永远无法走出“教师苦口婆心,而学生阳奉阴违”的尴尬境地。相反,倘若教师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反思、互相交流,学生将会在这种富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精神聚会和视界融通中逐步把握正确进行多元解读的要领。
1.自由碰撞思想,达成关键价值共识
师生之间在价值观的问题上的对话既不能有交流内容的遮遮掩掩和情感流露的虚情假意,也不能有拆台、打击和围堵拦截,必须在敞亮、忠诚的对话中畅所欲言,差异要包容,共识犹须达。其中两项共识的达成是化解价值冲突的关键。第一个共识是确立科学的价值判断尺度,即要判断个体行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行为能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其中越是能在公共生活领域体现奉献和公正,在私人生活领域体现自强、自立的行为价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第二个共识是依据科学的价值判断尺度,将个体行为的价值从高到低分为“应当”(有正面道德评价意义的善举,是社会生活中必须自觉为之才能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行为)、“正当”(履行肯定性或否定性的义务之际绝不放弃争取或使用自己权益的利己行为)与‘失当”(故意伤害他人权益而不该发生的自私自利行为)三个层次。一般来讲,“应当”是理想的、高尚的;“正当”虽不高尚但也没有触犯道德底线的,是可做的;“失当”往往是故意不道德或触犯了法规、业规这一道德底线,是不该有的举动(只有因无意或过失所致的“失当”才应予以宽容)。
2.矫正价值认知误区,调适价值观念
显然,通过达成关键的价值共识,学生的一些错误价值认知就容易矫正了,例如对于范美忠的逃跑行为就既不能认为是“正当”(因为他逃离教学楼的权益与其应履行的义务严重不对等),也不能对其行为予以宽容(因为他的“失当”并非出于无意或过失,这从事后他在博客中“坦言”可以看出来:地震时我唯一可能去救的是我女儿,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我也不会管的!)。不仅如此,学生在其错误价值认知得到矫正后,其价值观也能得到及时调适:范美忠的角色是教师,其义务是教书育人,权利是履行义务后获得的工资、荣誉等,地震时他没有履行“提醒或帮助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一育人义务,所以他的行为是一种‘失当”,是一种故意伤害学生权益的自私自利行为,是不该有的举动,既违背了教育业规,也给学生做了一个恶劣示范,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3.自主构建合理的价值生态,展示化解价值冲突的智慧
价值生态是指个体的价值生活状态。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文化条件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特性和价值追求习惯。对学生的多元解读进行价值引领,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采用上文提到的诸如自由讨论、主题对话等引领方法,来培育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反思和生成价值观的自主性,克服其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机械思维,以及唯上、唯书、唯他人的惰性倾向,使其简单而呆板的价值生态巧妙地向价值视野开阔、价值判断尺度科学、价值评价正确、(“应当”、“正当”、“失当”与“宽容”的辨识要正确)价值选择理性、价值追求向上的合理价值生态转化。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积极关注多元价值世界和掌握多元解读的要领中充分展示化解价值冲突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