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学校办公条件不断地改善,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小学语文课堂,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多媒体课程的教学任务逐渐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中小学多媒体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的多媒体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多媒体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能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传给学生,能变抽象为直观,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让学生认识那些未曾感知和不易感知的事物。从而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首先通过网络让学生在线观看了一段视频资料:在茫茫的宇宙中,各星体有的静立,有的默默无闻地运转着。学生感受到了宇宙的美丽和神秘,增强了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接着,我又让学生观看了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景观: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跟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学生通过屏幕很直观地感知了地球的美丽。于是,他们想了解地球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变抽象內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课文。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大胆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到仿生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飞机在蓝天飞翔,并配上小鸟飞翔的情景再配上适宜的音乐,不仅为学习本课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同时也为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埋下伏笔。然后我们在课件中展现各种仿生学的例子,最后又提示仿生学的新领域运用的一些最新成果,完成了全课的首尾响应,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从生活到知识、能力再回到生活的过程,实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初步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孕育。同时也让学生在本课的操作过程中,其团体的协作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儿童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这样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于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作用很大,特别是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对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方面的能力更是独具作用。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在学习课文内容后,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宣传环保的图片,然后,我又让学生在电脑中打开画板,引导他们设计一幅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借助网络,收集到大量的文章、新闻、图片,并展开想象的翅膀,精心地设计自己的作品。有的同学在画板上画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河水污染,黑烟冲天,她看起来痛苦万分,正在哭泣。画的上方写着“救救地球母亲”。他的别出心裁真令我惊诧。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佳作发表在网上,互相交流,互相点评,互相借鉴,教师也适时的加以正确引导,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人与机器之间得到互相沟通。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是设计师,又是美术师。工作量虽然较大,但学生普遍积极参与。通过这种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运用互联网上的信息的意识以及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广泛收集、分析、加工、改造各种相关信息的能力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体现创造性。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少布置一些以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都可以,鼓励学生如果能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就更好了。课后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有条件的同学课制作电脑小报,并在班上加以张贴,表扬鼓励。
  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改革的生命点。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多向交流、合作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发展,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思路[1]。为适应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重点。为此我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双案教学,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本文就自己实践双案教学的一些成功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是双案教学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已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诸方面能力的高效学习方法,若能把这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到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可以使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展,并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里必将更有
期刊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一些地方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初中学生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中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感兴趣了。在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或即使考所占分值也很有限,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终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
期刊
语文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教师通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既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消化程度;学生也可从中检测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对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以下是我有关作业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避免单调,创新基础性的作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幼儿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工具。幼儿心理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一个成功的幼儿语言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持久兴趣,激励幼儿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言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语言的丰富性和语言所发挥的作用,使人类在万物生灵中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他相信,拥有高度发展语言的人,可以完成那些文盲所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学好语言对于其他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时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幼儿的听觉系统、发音器官和语言神经中枢日趋成熟,发音逐渐准确,词语不断丰富,开始掌握语
期刊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
期刊
所谓道德是指在人类思维高度发展过程中,调节行为、交往、习俗及其他社会活动的规范。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先进的道德规范。它带有地方性和阶段性阶级色彩。随着人类行为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行为环境呈现出的多元化,各行业、各工种正在形成不同的道德规范。当今社会,职业道德、领导道德等等也在形成。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经明确指出“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由此可以看出,
期刊
“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处通过微视频、导学案等教学资源自主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和研讨以实现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换为“先学后教”,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学习更加灵活、主动,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重构教学流程,更好实施“翻转课堂将”,
期刊
有人说:“得数学者,得天下”。我认为这句话正诠释了数学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然而,正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知识容量的加大,对数学便逐步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枯燥,乏味已经是数学学科的专有名词了。那么,怎样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便成为了当今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特色引课,激发兴趣  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