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作业评价多维体系,促进学生态度习惯养成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6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7年笔者所在学校成为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首批试点学校后,校数学组对照《省小学生数学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建议》,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的目标,力图构建一套立足于学校实际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本文主要整理“作业及课外阅读”板块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所指的作业指的是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生综合评价表中的基础性作业和挑战思考性强的作业;课外阅读指的是学习有关数学的课外内容。
  一、 学校改革前的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作业的评价
  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性作业主要评价作业的正确率,采用的评价等级是优、良、合格、须努力。全对为优秀,优秀以下的等級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单一的通过正确率评价作业对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与习惯所发挥的引导作用是不够全面的,学生带着“只要作业做对就可以”的想法答题,只关注作业质量,对作业的格式、字迹的要求不高。同时优秀以下的等级各个教师自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学校数学组的教师认为,要想对学生完成作业时的态度与习惯有一个更加直接的引导作用,改变作业的评价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二)思考性强的作业(能力题)的评价
  学校将思考性强的作业(能力题)纳入每日常规的学习中,采用每天练习2~3道能力题的方式进行训练。训练题目绝大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自己出题。而且学校对学生的数学学力检测中也包含能力题的检测,如每份单元卷都有一页智力大闯关题目,3~6年级每个学期的期末检测中有能力卷A、B,供学生选卷考试,每个学年开展一次校级的数学小博士知识竞赛。为了让能力题训练落实得更加有梯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研组长在每个学期开学集体备课时都要梳理并制定本学期能力题训练内容,制订教学计划。
  虽然学校对能力题的训练非常重视,提出了每天练习每天讲评的要求,但是具体怎样对学生每天完成能力题进行评价,并没有给出一个详细可参考的标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三)数学阅读的评价
  学校较早地在数学阅读上进行了尝试。校图书馆备有较多的数学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在阅读课上阅读或外借给班级。但是数学教师对数学阅读的重视度不够,主要集中在个别对数学阅读有兴趣的教师身上;开展数学阅读未普及到全体学生,主要集中在有家长引导或数学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因此对数学阅读的评价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构建与完善。
  二、学习省分项等级评价后学校的改进策略
  成为省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后,校数学组对照省评价标准,在原有的评价方法上进行新的综合评价标准的调整与完善。
  (一)制定多维度作业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
  1.制定与施行多维度的基础性作业评价标准
  省评价表中对基础性作业的评价包含了四个方面:按时完成、书写端正、及时订正、正确率较高。我们对照这四个方面开展了作业评价的改革实践,最后结合实践情况,将评价表中的四个方面,适当微调,调整为三个评价标准(如下表)。
  对照校评价表中的三个标准,在每次基础性作业评价中做到既评价作业质量,又评价作业书写、作业过关速度。并将整个数学组的作业评价的等级统一为:书写等级 质量等级 速度等级。
  首先,制定基础性作业批改符号和评价标准。
  其次,制定基础性作业学期总评的标准。
  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每日评价的情况进行学期大汇总,形成学期总评价。我们设置的学期总评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
  若作业书写、作业质量、作业速度三项都达到优秀,基础性作业总评为“优秀”;两项达到优秀的,基础性作业总评为“良好”;一项优秀的,基础性作业总评为“合格”;没有优秀的,基础性作业总评为“须努力”。
  2. 完善校本化的能力题评价标准
  学校一直以来对能力题训练的方法与特色进行完善。鉴于教师每天能力题评价方式各不一样的情况,首先对能力题训练目标进宪明确:(1)能力题的训练是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得更饱一些;(2)借助能力题的训练,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我们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尽量在校完成能力题,不额外增加作业负担。经过思考后无法完成的题目,可在题目上做标注,等教师讲评后再完成。 其次制定了能力题评价标准及符号,建议教师对照标准开展评价。
  学期结束时,能力题在校完成率达到60%,学期总评为“优秀”;在校完成率达到40%,学期总评为“良好”;在校完成率达到30%,学期总评为“合格”;在校完成率低于30%,学期总评为“须努力”。
  3.开展个性化的课外阅读评价方式
  首先,学校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阅读活动。
  其次,是对数学阅读进行一次学期总结性评价,举行“数学阅读小达人”评选。评选中我们既关注阅读的数量,更关注阅读的质量,制定了如下的评选标准,标准1:每学期阅读数学课外书超过3本,经常阅读数学小报。标准2:阅读后能提出数学问题(将问题记录在书上或小报上)。标准3:能够以数学小报或数学小视频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二)制定多维度评价激励措施,内化学生良好的作业态度
  1.用一张评价登记表,促进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学校设计了一份评价等级登记表提供给学生,记录学生每天的课作、家作、智慧题完成情况以及在校日常表现(见下表)。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教师采用班级优化大师教学软件,将登记表中的内容向家长手机端发送信息,引导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日在校的表现。 三至六年级,每月下发一张评价登记表,指导学生将记录单粘贴在数学书的第一页,每天进行填写。每月结束,收回教师保管,下发新的一张登记表。在登记表中,专门设立了家长批阅栏,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家长每天关注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   2.用班级“数学达人”评选,落实评价的导向作用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与引导学生,为了让评价真正发挥引导作用。学校在每日评价的基础上,每周五在班里组织一次学习评价小结,开展评优评先。结合作业评价中书写等级、质量等级、速度等级、智慧题完成的情况 ,在班级里开设了每周“高能达人(智慧题)”“高质达人(作业质量)”“高效达人(作业速度)”“高清达人(书写等级)”“全能王”的评选。
  高效達人:一周全部作业的速度都为2分。
  高清达人:一周全部作业的书写都为A。
  高质达人:一周作业的质量分最多3次未达到5分。
  高能达人:每周拓展题达到3个A。
  全能王:4个达人都达到。
  三、新评价方法的实施效果
  学校开展综合评价改革已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力求做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精确化;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力求体现评价过程的具体化和评价反馈的时效性。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省评价建议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改变,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更好的改变。
  (一)作业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教师找到了一个全面评价学生的方法
  在基础作业中,从单纯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到评价学生作业书写、作业质量、作业速度三个方面,带来的学生作业行为的改变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诊断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多元的作业评价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作业态度与习惯,让教师找到更加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办法。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后,每天完成作业时,学生会以书写、质量、速度这些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作业态度与习惯,良好的态度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被巩固和强化,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多元的作业评价内容,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诊断,会从学生完成作业的书写态度、积极性,完成能力题时表现出来的思考力,完成课外数学阅读的主动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并将这些要素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一份有理有据的学生水平诊断书,从而做到更加科学、全面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表现。
  (二)作业评价标准精准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展自我评价的依据
  对应每一项评价内容制定精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领悟各项标准及评价依据,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也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依据。
  以作业书写为例,等级A的标准是“书写端正、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中高年级不使用修正液,一页作业中涂改不超过3次”。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用标准指导自己每天完成作业时的行为,会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书写,并且在未得到书写等级A的时候,会对照标准寻找原因。
  比如在“数学达人” “数学阅读达人”的评选中,学生会根据评选的标准开展自评,梳理一周或一学期以来在作业及阅读方面的表现,对照评价标准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
  (三)作业评价方式过程化,为家长搭建了一个全面连续了解孩子的平台
  要形成良好的家校教育合力,首先需要搭建一个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平台,这样家长参与孩子教育过程的积极性才会更高。以往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主要通过作业对错、与老师交流、考试分数等形式,对学生的了解零散不全面而过程又不连续。现在学校的过程化评价方式基本可以达到连续而又全面的目标。
  低年级通过相关软件向家长手机端发送评价情况,中高年级采用家长批阅评价单的方式引导家长去了解孩子的每日在校表现,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更加全面、及时;了解孩子的方式更加便捷,同时也减轻了教师与家长交流与沟通的负担。根据每日的评价情况,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显得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的放矢。
  (浙江省江山实验小学 324000)
其他文献
春天,万物复苏,它的颜色是什么呢?   春天的顏色是绿色。你看!山坡上的小草从土里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在春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柳树抽出翠绿色的芽儿,正和春姑娘热情地打招呼呢!   春天的颜色是蓝色。你看!一场蒙蒙的春雨过后,灰蒙蒙的天空像被施了魔法,不见了,瞬间变得一碧如洗,像微凉的清泉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清澈透明。   春天的颜色是棕色。你看!田野里刚刚撒满了棕色的种子。种子和土地,都是
如何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上好一节练习课,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因而在平常的练习设计时,比较常见的是重复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的题目,练习形式比较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针对这一内容作了深入的思考,主要通过对数学内涵的挖掘,对练习内容作了一定的拓展。现把教学的简要过程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教学实录】  一、基本练习  (一)判断: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增强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以“认识平行”一课为例,围绕“图形归类理性化、揭示概念结构化、寻找平行方法化、创作平行多样化”四方面进行教学问题分析与追思,可以有效探寻教学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分析 教学重构 路径驱动 平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
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做决策和预测。在当今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与数据打交道,如“今天降水概率20%”“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3.8%”“某地因台风受灾的面积达60%”“火车站的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等都是用数据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某些现象。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现代公民需要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对数据进行选择与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进
【摘 要】使用先前研制的数学问题情境框架,从背景素材特征、语境呈现方式、语境干扰程度和任务挑战水平四个维度对特级教师俞正强“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情境进行编码分析,最后得到启示:1.情境创设应有利于激活经验;2.新授课使用的情境应聚焦“本原性数学问题”的诱发、引导和深入,适当减少无关的干扰和波折;3.尽可能使情境引发高层次思维。  【关键词】问题情境水平;课例;数学  PISA的数学素养观引发了人们对
【摘 要】课堂起点是教学的基础。实践证明:有效课堂须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上,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引领学生思维,丰富数学思想。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提供材料的切入点,引发学生思维;敏锐捕捉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思维;充分挖掘习题的深化点,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策略与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起点 思维 引领  课堂起点是教学的基础。它包含教材的逻辑起
【摘 要】以“圆柱侧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为例,对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检验猜想,论证猜想,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属性有一种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关键词】一题一课;侧面积体积知识;关联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构想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0页有一道关于圆柱的综合性习题:下面4个图形的
近几年,学校都在积极倡导和实践自主发展教育,目的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以促使学生能全面、充分、多元、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如何有效地渗透自主合作学习,追寻自主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初步提炼出了小学数学“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这一模式,笔者设计并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和大家分享
【摘 要】虽然动手操作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关注,但课堂教学中重“做题”轻“操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通过对具体教学实例的分析,从精选操作内容、把握操作时机等方面来谈如何提高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及“做数学”的效率,从而让操作在数学课堂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做中学 有效操作 思维品质  如今,从“双基”走向“四基”,作为教师不能把教学目标仅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两个方面,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
【摘要】本研究以甘肃省科技馆为例,随机选取了92名入馆幼儿并观察其学习行为发现,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时间偏短,存在明显的展品学习偏好;学习时长随幼儿年龄增长递增,与幼儿来馆频次呈显著正相关;幼儿是操作学习的主要发起者,操作方式因展品操作难度而异,幼儿的操作偏向常规操作,创造性操作少;与家长互动较多,与同伴互动较少,与场馆工作人员的互动更少。建议家长重视非正式学习的价值,充分利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