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场馆学习行为研究及启示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甘肃省科技馆为例,随机选取了92名入馆幼儿并观察其学习行为发现,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时间偏短,存在明显的展品学习偏好;学习时长随幼儿年龄增长递增,与幼儿来馆频次呈显著正相关;幼儿是操作学习的主要发起者,操作方式因展品操作难度而异,幼儿的操作偏向常规操作,创造性操作少;与家长互动较多,与同伴互动较少,与场馆工作人员的互动更少。建议家长重视非正式学习的价值,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支持幼儿学习;建议场馆管理者重视场馆的平台宣传与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场馆资源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场馆学习;科技馆;幼儿;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39-05
  场馆学习是指在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美术馆、动植物园、水族馆等各种与科学、历史、艺术等教育有关的公共机构中的学习。[1]场馆学习是目前国内外非常重視的非正式学习,其核心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学习场所开放,学习过程自主,结构化程度低,学习结果多元。[2-4]场馆的非正式学习可以与教育机构的正式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服务于人的发展。[5]科技馆主要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目的是揭示自然奥秘,展现科技魅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创新创造。科技馆教育注重科技性、教育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整合与统一,接近普通大众是科技馆的最高追求。[6]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7]幼儿科学教育强调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以及社会互动性,这与科技馆学习的特点不谋而合。本研究以科技馆为例,通过观察幼儿的场馆学习行为,揭示幼儿场馆学习的特点,分析幼儿场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共计600余名的入馆幼儿(3-6岁)中分层随机选取9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50名,女童42名;3-4岁幼儿29名,4-5岁幼儿30名,5-6岁幼儿33名。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1.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科技馆中幼儿学习行为观察表》,对入馆参观的幼儿进行行为观察与记录,观察历时10天,总计观察时长为1271分钟。
  本研究以甘肃省科技馆中专门为幼儿创设的“泡芙堡”为观察地点。“泡芙堡”中共有17个展品。根据我国《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中的材料配置维度,可将这17个展品分为构造类、角色表演类、科学启蒙类、生物系统类及音频类(见表1)。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包括认知行为与社会互动两个维度。其中,认知行为维度包括认知过程、操作方式、操作倾向、言语等项目,社会互动维度包括与家长、同伴和场馆工作人员的互动等项目。
  2.访谈法
  研究者就观察中出现的疑惑,及时对家长、幼儿进行无结构访谈,还对“泡芙堡”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了解科技馆的科学启蒙理念与具体做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学习基本情况
  1.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
  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和频次体现了科技馆教育的覆盖面和幼儿的参与度,也体现了家庭和社会对科技馆学习的重视程度。然而,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共观察了10天,虽然周末和节假日已经算是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高峰期了,但是研究者在10天时间里仅记录到600余名3-6岁幼儿来馆,而本市3-6岁幼儿约有12万名,可见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科技馆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广。关于92名幼儿的累计来馆频次,访谈发现,首次来馆幼儿占比最高,达到51%,2-4次占38%,5-7次占9%,8次及以上占2%。造成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的原因主要有科技馆地理位置较偏;科技馆开馆时间有限;幼儿年纪小,必须由家长陪同来馆,而家长没有时间陪同;家长来馆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未意识到科技馆学习的重要性;幼儿对科技馆学习兴致不高;展品说明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等等。
  2.幼儿的展品学习时间偏短,存在明显的展品学习偏好
  展品是科技馆进行科学教育的媒介,不仅承载了科学知识,还蕴含着科学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能够塑造价值观,有助于学习者通过体验和探究获得多维的科学经验。[8]展品前驻留时间、展品操作时间是展品学习的重要指标。研究者在观察的10天内,共记录了303次幼儿在单个展品前的活动,观察时长为1271分钟。由此可知,幼儿单个展品的平均学习时长为4.2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平均观察持续时间约为6分钟,[9]而本研究中幼儿对单个展品的平均学习时长低于6分钟,表明幼儿在科技馆的学习有走马观花的特点。
  幼儿在单个展品前的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的展品学习偏好。由图1可知,幼儿在我的家、多彩的形状、小小建筑师三个展品前的学习时间较长,最长达12.15分钟。这三个展品的共同特点是操作性强,新元素多,富有挑战性。幼儿在单个展品前的时间最短的是同自己握手、万花筒等两个展品,最短学习时间仅有1分钟。操作性差,互动性低,挑战性不强,是这类展品的共性。由此可见,幼儿在展品前的学习时间与展品本身特点密切相关。
  3.幼儿的展品学习时长随年龄增长递增
  由图2可知,3-4岁幼儿在“泡芙馆”的平均学习时长为12.6分钟,4-5岁幼儿为12.9分钟,5-6岁幼儿为15.9分钟。可见,4-5岁幼儿的平均学习时长比3-4岁幼儿略有延长,而5-6岁幼儿的平均学习时长显著延长,说明幼儿的展品学习时长随年龄增长递增。
  4.幼儿学习时长与来馆频次呈显著正相关   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场馆学习的次数和经历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式。[10]本研究对幼儿来馆频次与单次在馆学习时长进行相关性双侧检验,结果表明,幼儿来馆频次与学习时长呈显著正相关(p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第7-8合刊上文章丰富,更有不少值得一读的文章,将文章从课堂技术与教学理念的角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师可以借鉴的经验,开展新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智慧课堂;平板课堂;教学优化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第7-8合刊(以下简称“本刊”)的“本期话题”指出: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大数据技术让教
春天,万物复苏,它的颜色是什么呢?   春天的顏色是绿色。你看!山坡上的小草从土里冒出了嫩绿色的小脑袋,在春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柳树抽出翠绿色的芽儿,正和春姑娘热情地打招呼呢!   春天的颜色是蓝色。你看!一场蒙蒙的春雨过后,灰蒙蒙的天空像被施了魔法,不见了,瞬间变得一碧如洗,像微凉的清泉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清澈透明。   春天的颜色是棕色。你看!田野里刚刚撒满了棕色的种子。种子和土地,都是
如何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上好一节练习课,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关注。因而在平常的练习设计时,比较常见的是重复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的题目,练习形式比较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针对这一内容作了深入的思考,主要通过对数学内涵的挖掘,对练习内容作了一定的拓展。现把教学的简要过程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教学实录】  一、基本练习  (一)判断: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增强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以“认识平行”一课为例,围绕“图形归类理性化、揭示概念结构化、寻找平行方法化、创作平行多样化”四方面进行教学问题分析与追思,可以有效探寻教学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分析 教学重构 路径驱动 平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
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做决策和预测。在当今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与数据打交道,如“今天降水概率20%”“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3.8%”“某地因台风受灾的面积达60%”“火车站的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等都是用数据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某些现象。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现代公民需要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对数据进行选择与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进
【摘 要】使用先前研制的数学问题情境框架,从背景素材特征、语境呈现方式、语境干扰程度和任务挑战水平四个维度对特级教师俞正强“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情境进行编码分析,最后得到启示:1.情境创设应有利于激活经验;2.新授课使用的情境应聚焦“本原性数学问题”的诱发、引导和深入,适当减少无关的干扰和波折;3.尽可能使情境引发高层次思维。  【关键词】问题情境水平;课例;数学  PISA的数学素养观引发了人们对
【摘 要】课堂起点是教学的基础。实践证明:有效课堂须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上,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引领学生思维,丰富数学思想。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提供材料的切入点,引发学生思维;敏锐捕捉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思维;充分挖掘习题的深化点,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策略与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起点 思维 引领  课堂起点是教学的基础。它包含教材的逻辑起
【摘 要】以“圆柱侧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为例,对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检验猜想,论证猜想,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属性有一种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关键词】一题一课;侧面积体积知识;关联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构想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0页有一道关于圆柱的综合性习题:下面4个图形的
近几年,学校都在积极倡导和实践自主发展教育,目的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以促使学生能全面、充分、多元、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如何有效地渗透自主合作学习,追寻自主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初步提炼出了小学数学“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这一模式,笔者设计并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和大家分享
【摘 要】虽然动手操作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关注,但课堂教学中重“做题”轻“操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通过对具体教学实例的分析,从精选操作内容、把握操作时机等方面来谈如何提高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及“做数学”的效率,从而让操作在数学课堂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做中学 有效操作 思维品质  如今,从“双基”走向“四基”,作为教师不能把教学目标仅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两个方面,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