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作文材料之源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作文常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没有材料,或者材料很单薄,只好干巴巴地去写,或者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或者重复别人多次用过的材料。有一个重要的材料库,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打开,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提起语文课本,很多同学感到枯燥、乏味、沉闷,其实不然,利用课本搭桥,不仅能雪中送炭,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利用语文课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用课本中的名句
  请看这段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世界是大家组成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给予和付出,同时它也奉还给你十倍乃至百倍。如果人人都指望别人为自己服务,自己取之坦然,却不愿奉献一点给别人,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一诗中这两句描绘的辽阔清冷的冰雪景象,被作者引来形容没有了爱的世界,真是奇妙而又传神。如果换成“这世界会变得一片荒凉”的说法,意思固然相同,情味却大不一样了。运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来增添文章的文采和韵味,需要平时的背诵之功,但要把贮存在头脑中的东西化为纸上活的思想,更需要思维的机敏和流畅。
  课文中能用的,除了词语和文句这些语言材料之外,更有价值的是其中出现过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它们可以或作素材或作例证充实到文章中来,使之变得丰盈而厚实。
  利用课本中的故事或典故
  在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中,一位考生有这样一段话: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志士仁人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守信、讲究情义、恪守承诺支撑的人格结构。那告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土?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果敢,带着一腔对国君忠诚和誓言的忠贞。还有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他不知道秦王的残暴与贪婪?难道他不知道单枪匹马难敌人多势众?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个人心灵深处的那份不朽契约。
  文段中提出的荆轲和蔺相如,都曾在语文课本中展示过他们的非凡风采,作者能想到他们就是恪守诚信的典型范例,这种眼力是值得称道的。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语言的概括能力,在概述中时时不忘紧扣题旨,亦叙亦议,叙议结合,给人带来一种视觉的美。
  为了方便大家,我把课本里的名言名句、典故事例作一些提示归类,以供参考。
  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可以用信陵君礼贤下士,毛遂自荐的例子。信陵君尊重出身低微的侯赢,是任人唯贤的典型;而毛遂的自信和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智勇,都表明真才实学的重要。而且人才是在实践的检验中才脱颖而出的。
  实践出真知,不迷信权威。可以用《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可以用《采草药》中,古法采草药多用二八月,“此殊未当”,沈括对书本的怀疑。
  遵循量变与质变的规律,坚持不懈走向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劝学》中“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跬步”,“积小流”的名言。还可以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名句。
  精神与物质、苦与乐的关系。可用的材料就更多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对有钱人“略无慕艳意,以心中有足乐者”。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茅盾《风景谈》中有很多精辟的语言。如“人类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的贫乏,增添了景色。人创造了第二个自然”。
  闻过则喜,知错必改。《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的故事,《殽之战》中秦穆公坦然自责的故事。反面例子如《周厉王止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其他文献
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勇敢的,温柔的,慈爱的人。母爱是天下最无私,最宽广,最伟大,最纯真,最善美,最仁慈的爱。人生的大舞台上,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角色,在老师的生涯中,我又把自己定位为母亲,我要用母爱去呵护一个个含苞的花蕾,我要用母爱去摔打一个个待飞的雄鹰。  每年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先撒播我的母爱,把母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对每一个学生都不离不弃。
期刊
我们承认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同时我们更希望顺境也能培养学生。我们的学生是纯真的,是可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我们是塑造学生的天使,这个天使如何做到无愧,就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认真去思考,认真去做。了解了学生还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良好的课堂环境。人们说环境可以造就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被人们认可,所以能流传到今天。  营造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对于我们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陌生事,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探索,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投向了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上,对于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却并不关心,甚至是漠视。  反思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一度困惑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上,像字词的抄写,综合练习以及教材要求的习作练习等,还有就是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和中考考试题型自定的如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古诗词阅读理解与练习等,甚
期刊
色彩被诗人纳入视野,不仅以之建构诗歌的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且借之寄托并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依托和审美取向。无疑,色彩在古典诗词试题中所呈现的诗学特征与趋向规律必然吸引着教学一线工作者。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考古典诗词试题就色彩的物化、人化、对比略说一二。  1.物化。所谓物化,就是由此物类比转化为彼物。即表征色彩的词语常具有形容性、描绘性等特点,可是一旦进入古典诗歌中,因“诗家语”的特性决定,出现了新旧、
期刊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还处于不成熟、未定型的阶段,他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注重在背诵中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并通过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典范的优秀作品,从而把握语言的韵味、语言的意境和规范用语的习惯,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任何技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
期刊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著的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
期刊
探究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当前,探究性学习越来越为广大的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所赏识,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但随即发现探究性课堂教学在山区中学却难以真正地深入地实施。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学生的素质低下,教学设施的落后,社
期刊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语文新课标教材在作业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它修正了原先教材作业题量大、问题繁琐、忽视对文章整体感知等方面的不足,本着“少做题,多读书”的精神,作业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较之传统教材,作业设置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精彩之笔。  大体上,这套教材的作业设置可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些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以下是笔者从事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自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上新课前,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如练习册、测试
期刊
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不好管,班干不得力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