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对语文作业改革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改革,对于我们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陌生事,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探索,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投向了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上,对于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却并不关心,甚至是漠视。
  反思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一度困惑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上,像字词的抄写,综合练习以及教材要求的习作练习等,还有就是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和中考考试题型自定的如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古诗词阅读理解与练习等,甚至有的老师跳进题海给学生找精髓,抓典型。这种做法,老师确实付出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效果怎样呢?回顾多年的教学实践,只能说是收效甚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写作能力也没有得到突破性的发展。那症结到底在哪里呢?仔细分析,还应该在学生的兴趣问题。学生不喜欢这种作业形式,兴趣的产生又从何谈起呢?那就只能是为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要么不及时交,要么很凌乱,常常错别字一大堆,尤其是学生的作文,光纠正错别字就足以让作文本盖满红批,老师批改起来费力而无实效,学生更是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那么,走出这一困惑的出路在哪里呢?结合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刘春生老师的做法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在作业的布置上,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突破以往简单的“布置”和“完成”,师生之间用发散性的思维对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扩展,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代之以精彩纷呈的形式,如:针对初中生易写错字的现象,我们开展了在学习上、生活中找错别字的比赛,然后学生相互评比,教师予以鼓励,这样既能让学生记住生字,又能纠正错别字,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工作量又不大,这种作业形式的开展又何乐而不为呢?又如在写作上,可以变单一布置作文题的形式,辅之以制作资料,排练短剧、小品表演等形式,鼓励学生以看、听、闻、尝、摸、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使作业成为学生们才智的展览板、想象力的翅膀和艺术的天空。
  其次,作业设计上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作业的开放性、趣味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让学生的思维有自由驰骋的空间,使作业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有挑战性,学生既爱做,又要动脑筋,既可以合作完成,又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各自的教学班曾布置过这样一道题:观察中国电信的图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图标的创意并结合图标,为中国电信写一广告语。结果两个班的学生写出了三十多个新颖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答案。可见,学生们的想像与联想能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展示平台,必能产生一件件充满创造性的“艺术品”。
  在作业的批改上,也应由批改转为对话,由评判变为欣赏。对于学生作业中的一些小错误通过谈话给他指出来,学生会乐于接受并及时改正,如果武断地一笔否定或严厉批评,就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闪光点,更应欣赏、表扬、鼓励,蹲下身来听学生倾诉,就一定能赢得学生信任,从而亲近老师。其实,学习是否是一件开心乐事,跟老师有很大的关系,“亲其师则从其教”,学生们喜欢老师、喜欢课程,就会自然而然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亲近学生,在作业批改中同样要欣赏他们,学生就一定会与老师产生亲近感,从而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学习兴趣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我们面对学生的今天,其实是在规划他们的明天,必须为他们的成长负责,我们所做的事情,哪怕是不经意的一个态度,都会成为他们的生命长河中一朵纯洁的浪花。写作业、判作业,简简单单的件事,却影响了无数的老师和学生,让作业在学生们心中的定义由负担变成乐趣,就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成功。
其他文献
开展感恩教育,让感恩的触角抵达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部位,帮助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而又至关重要的大事。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以班级为阵地,奏响了”学会感恩、唤醒责任、倡导奉献”的主旋律。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培植学生的感恩思想,把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我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  1.阅读经典故事,记录感恩心得  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二十四孝故事
期刊
提起作文,有的同学就发“愁”,“愁”不出来就“凑”,“凑”不出来就“诌”。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一次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有的同学写到:“金黄的麦浪一望无边。”看后我问同学:“秋天哪有麦字呢?”同学答道:“想出来的。”听后,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写文章怎么能仅仅凭空想象呢?  “内容”决定“形式”,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观察、捕捉、感悟生活中的点点
期刊
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语文教学的范围要比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得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语文观”。用“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定义  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师生共同进行的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所有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更要高屋建瓴,以人
期刊
教学十几年来,我总是处在不断地成长与反思中,对于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到底应做些什么,内心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学以致用,陶冶情操,升华品格。语文这门学科虽是基础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但更能让人在美文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使人的修养在美文的熏陶下得以提升,使人的情感在美文的洗涤下得以净化,让孩子们处于原始的美好情感得以升华。我们教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累美(受感染),欣赏美(融于其中),表达
期刊
“愉快教育”又称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正常的教育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简面言之,愉快教育追求的是教师的“乐中教”和学生的“乐中学”。  心理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而有的学生谈写色变,那么,激发学生内部写作动机,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由怕写到爱写,到乐在其中,自觉作文,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亲其师,信其道”,深厚的师生情谊,可使老师的教育引导发挥独到的作用,你的一句表扬,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激动的涟漪,你的一句批评,使学生顿时猛省,你们间的深厚情谊使学生愿意聆听,对你的指导心向
期刊
新课程改革自实验到推广至今已有10年多了,但仍有相当部分老师没有真正参与新课程改革,还是实行老一套的“满堂灌”教法。笔者认为,学问学问,学生即要会学习,主动去学习,还要会问,善于发问,可是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经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敢问,会问呢?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之所以不
期刊
“作文决定命运。”这是笔者目睹历届高三语文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高三年时间紧任务重,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并非易事。而语文高考成绩如果与平时成绩有较大的出入,往往跟作文有直接的关系。平时作文训练有问题的班级,高考成绩一般会有所下滑。对于高三作文训练,很多老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认为高三作文练一练,且只需练好规范的入格式议论文就可以了,得个四平八稳的切入分就行了,班级平均分
期刊
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勇敢的,温柔的,慈爱的人。母爱是天下最无私,最宽广,最伟大,最纯真,最善美,最仁慈的爱。人生的大舞台上,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角色,在老师的生涯中,我又把自己定位为母亲,我要用母爱去呵护一个个含苞的花蕾,我要用母爱去摔打一个个待飞的雄鹰。  每年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先撒播我的母爱,把母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对每一个学生都不离不弃。
期刊
我们承认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同时我们更希望顺境也能培养学生。我们的学生是纯真的,是可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我们是塑造学生的天使,这个天使如何做到无愧,就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认真去思考,认真去做。了解了学生还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良好的课堂环境。人们说环境可以造就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被人们认可,所以能流传到今天。  营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