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考古典诗歌的色彩诗学趋向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被诗人纳入视野,不仅以之建构诗歌的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且借之寄托并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依托和审美取向。无疑,色彩在古典诗词试题中所呈现的诗学特征与趋向规律必然吸引着教学一线工作者。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考古典诗词试题就色彩的物化、人化、对比略说一二。
  1.物化。所谓物化,就是由此物类比转化为彼物。即表征色彩的词语常具有形容性、描绘性等特点,可是一旦进入古典诗歌中,因“诗家语”的特性决定,出现了新旧、多少、大小等意义内核。
  其一,程度有新旧。如2010年湖南卷,“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形象生动,写绿之“新”。如2004年辽宁卷,“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色之残之旧之凋零,写红之“旧”。
  其二,数量有多少。如2006年重庆卷,“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红”“紫”分别被数量词修饰,表达的是个数而具有了名词的特性。次如2010年四川卷,“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若不是有数量性的东西能“叠”吗?一个“叠”字凸显了枝叶的繁密。以上两例写色彩数量之多。
  其三,形状有大小。如2004年北京卷,“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借梅花之“小红”色来考查对梅花形象的理解。
  显然,被物化的色彩因词性的转变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依赖体,极富艺术表现张力。
  2.人化。所谓人化,就是把客观世界中非生命的或者非人的物象人态化、人格化,使之具备人的一些状态和特征。即色彩具备了人的体态、感情、冷暖等生命特征。
  其一,体态有肥瘦。如1995年全国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原无“肥”“瘦”之义,李氏却以“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工巧而不现痕迹。
  其二,感情有情义。如2006年重庆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指脱离花枝的花,却被诗人赋予人的情感。即使化做春泥,也心甘情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仅有情更有义。
  其三,形态有姿痕。如2010年四川卷,“斜紅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斜”字突出了花的多彩且多姿。
  显然,被人化的色彩已突破了人们非常态视野的界限而具备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具人情味。
  3.对比。色彩对比是借彼显此,相映互衬,以之向古典诗歌文本接受者传递鲜明的视觉感受和愉悦的审美享受。在描写心情和环境时,色彩的对比引起诗意的聚焦性尤为明显。
  其一,色彩对比描写心情时,常折射出悲怆、凄凉。如2009年江西卷,“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立意于空间迁移:由雨中到灯下。而刷亮时空的却是色彩“黄”和“白”。诗人借助不同色彩的对比与映衬,以树之“黄”叶来喻人之“白”头,由自然悲景联想到人生衰老,悲怆凄凉之情毕现。即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此时,色彩的对比烘托则很有个性地重构了诗歌语言所指向的经验性画面。
  色彩对比描写心情时,有时也突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如2009年重庆卷,“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一系列的色彩描绘而突出了初秋景色。此时更透露出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的场面——古诗人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世事沧桑的感慨。
  其二,色彩对比烘托环境时,表现的常是空旷、广袤。如2007年安徽卷,“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以“黑”月错位于习惯思维而突出荒莽空旷的景象,力量沉厚。
其他文献
提起作文,有的同学就发“愁”,“愁”不出来就“凑”,“凑”不出来就“诌”。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一次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课上,有的同学写到:“金黄的麦浪一望无边。”看后我问同学:“秋天哪有麦字呢?”同学答道:“想出来的。”听后,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写文章怎么能仅仅凭空想象呢?  “内容”决定“形式”,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观察、捕捉、感悟生活中的点点
期刊
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语文教学的范围要比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得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语文观”。用“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定义  语文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师生共同进行的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所有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更要高屋建瓴,以人
期刊
教学十几年来,我总是处在不断地成长与反思中,对于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到底应做些什么,内心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学以致用,陶冶情操,升华品格。语文这门学科虽是基础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但更能让人在美文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享受,使人的修养在美文的熏陶下得以提升,使人的情感在美文的洗涤下得以净化,让孩子们处于原始的美好情感得以升华。我们教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累美(受感染),欣赏美(融于其中),表达
期刊
“愉快教育”又称快乐教育。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正常的教育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简面言之,愉快教育追求的是教师的“乐中教”和学生的“乐中学”。  心理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而有的学生谈写色变,那么,激发学生内部写作动机,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由怕写到爱写,到乐在其中,自觉作文,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亲其师,信其道”,深厚的师生情谊,可使老师的教育引导发挥独到的作用,你的一句表扬,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激动的涟漪,你的一句批评,使学生顿时猛省,你们间的深厚情谊使学生愿意聆听,对你的指导心向
期刊
新课程改革自实验到推广至今已有10年多了,但仍有相当部分老师没有真正参与新课程改革,还是实行老一套的“满堂灌”教法。笔者认为,学问学问,学生即要会学习,主动去学习,还要会问,善于发问,可是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经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敢问,会问呢?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之所以不
期刊
“作文决定命运。”这是笔者目睹历届高三语文得出的结论。众所周知,高三年时间紧任务重,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水平并非易事。而语文高考成绩如果与平时成绩有较大的出入,往往跟作文有直接的关系。平时作文训练有问题的班级,高考成绩一般会有所下滑。对于高三作文训练,很多老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认为高三作文练一练,且只需练好规范的入格式议论文就可以了,得个四平八稳的切入分就行了,班级平均分
期刊
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勇敢的,温柔的,慈爱的人。母爱是天下最无私,最宽广,最伟大,最纯真,最善美,最仁慈的爱。人生的大舞台上,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角色,在老师的生涯中,我又把自己定位为母亲,我要用母爱去呵护一个个含苞的花蕾,我要用母爱去摔打一个个待飞的雄鹰。  每年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先撒播我的母爱,把母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对每一个学生都不离不弃。
期刊
我们承认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同时我们更希望顺境也能培养学生。我们的学生是纯真的,是可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我们是塑造学生的天使,这个天使如何做到无愧,就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认真去思考,认真去做。了解了学生还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良好的课堂环境。人们说环境可以造就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被人们认可,所以能流传到今天。  营造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对于我们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早已不是一件陌生事,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探索,我们更多的精力是投向了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上,对于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却并不关心,甚至是漠视。  反思过去,我们的语文作业一度困惑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上,像字词的抄写,综合练习以及教材要求的习作练习等,还有就是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和中考考试题型自定的如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古诗词阅读理解与练习等,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