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文言文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e_px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提出一些浅显的方法,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文言文 现状 教学方法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把文言文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文言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如此博大精深的文言文在高中课堂上却往往不被学生所喜欢。学生对文言文可以说是“敬而远之”,一听到上文言文就唉声叹气。我和学生交流时听到最多到话就是“不爱学”“不想学”“学不会”。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1)考试的功利性使文言文失去了思想的功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词性的活用现象、文言特殊句式。于是,教师把课文肢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听讲中渐渐麻木,失去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文言文的精华——思想内涵却被抛掷一旁,实在令人惋叹。(2)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大多数文言文教学选用串讲的方式,教师单纯地讲解译文,学生机械地抄录笔记,师生间没有互动、激情与活力,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应付一下考试,但是长期采用这样的模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实在是得不偿失。(3)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下降。高一新生刚接触高中文言文时,觉得学习文言文像学“天书”。因为高中对于文言文的要求与初中有很大的差距。初中文言文不会系统地讲字词句的知识,所以到了高中,在疏通文义这一环节就困难重重,实在让人忧心忡忡。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慢慢积累、总结,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浅显经验,下面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学生主导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常以这句话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实,如果我们能转变一下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始,我也有所担心,毕竟学生擅长“听课”,让他们当小老师难度不小。但是实验下来我发现,学生为了在讲台上好好表现,课下花了很大的工夫,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听课的学生也异常认真,还能发现同学讲得不到位的地方。一篇文章,三位小老师讲解,大家都得到了提升。当然,教师也不能做甩手掌柜,还要做好点评、补充、总结的工作。
  如果说上课不是学生的强项,那么演戏也许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事情。在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是带有很强叙事性的,我们何不来个故事新编?让学生把适合的文言文改编成小话剧来表演,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和想象力。苏教版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中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很有表演的空间。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两人的神态、语言表演得惟妙惟肖,课堂上充满了欢笑声。自然,这样的尝试对于学生理解和背诵课文大有帮助,也许这就是“寓教于乐”吧。
  二、音乐点缀课堂
  白居易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琵琶行》,常常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样一篇文言文要背诵下来确实不易。既然此篇文章写的就是音乐,何不让音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于是,我根据文章对于音乐的描写,选取了恰如其分的琵琶乐曲,让学生耳听口读,把文字和乐曲双双映入脑中。果不其然,在这种方法下,学生不但没有恐惧的心理,而且学习兴致高涨,很快把这篇经典之作背诵了下来。
  三、生活融入课堂
  有人说,文言文离我们太远,平时不用,当然难学。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文言文知识,并且是大家在平常生活中都见得到的。比如说词类活用,许多学生在判断字词的用法时都表示无从下手。我在上课时就告诉学生,其实词类活用,离你很近,你每天都有可能用到、看到。接着,我给出下列句子让学生找词类活用现象:(1)脚步轻轻,静我校园。(2)中国网,宽天下。(3)旁氏,柔美你的肌肤。(4)九阳肥,沃华夏。(5)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6)安全用火,幸福你我。学生看到这些句子,立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见过,兴致一下子就来了,很快就找出了六句话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其中的“静”“宽”“柔美”“沃”“生动”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幸福”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借着这个势头,我继续问学生:“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呢?”学生从流行歌曲中找到了例子,如周杰伦的《七里香》中“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番茄”中“幸福”也是使动用法。看,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接下来的使用用法讲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四、历史延伸课堂
  比如,苏教版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样一句话。我们当然都知道这是烛之武牢骚抱怨之语,但是烛之武到底怎么的“不如人”呢?原来在说秦伯之前,烛之武还只是郑国的圉政,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养马官。而且,此时他已经70多岁,可以说在此之前一直“郁郁不得志”。不过他对国家大事也不是漠不关心,要不以他一个小小“弼马温”的身份,怎么会对晋国历史、秦伯为人、秦晋之间恩怨那么的了如指掌呢?他的才华能力也不是在危机时刻才“突然”被发现,“佚之狐”对烛之武的认识了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问题是烛之武为什么“臣之壮时”没被举荐?学生肯定会对仅仅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化解了一场干戈的英雄人物烛之武倍感好奇,如果讲解时只用“怀才不遇”一句带过未免有点可惜。而如果把这段背景资料简单地介绍一番,适时抛出这个问题,再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探索思考,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真切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怨气之重,体会到烛之武不计前嫌、以国家大局为重的胸襟气度,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与热情。当然,在引述历史文化背景时,教师也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地引用,要恰当适当分清主次,要与所讲的课文联系起来,太多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占用过多的常规教学时间。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慢工活”,实现高中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过程。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有多动脑、勤思考,创造更多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爱上文言文,那么我们高中的文言文课堂将会阳光灿烂。
  参考文献:
  马光群.浅谈如何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学知报,2011(102).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思维是大脑对感性材料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反映,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而发散性思维则是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的价值取向趋向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发散性思维训练则是实践新课程在改革理念的有效手段。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期刊
摘要:2014年12月19日《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对校长(园长)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园长)究竟该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仪、倚、易”,四个简单的汉字,饱含古人的智慧,这要求校长在学校(幼儿园)管理工作中透彻理解“一、仪、倚、易”的内涵,学会弹钢琴,展示管理教育艺术,勇于做学校发展的领航者。  关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挑战,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内涵。就目前的教学形式,小学生英语习得的主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  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新课改的进行是小学英语教师的重任,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育质量,培养英语人才的必然要求。那么,一线的英语教师该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呢?  一、优化教学设计  学
期刊
人生是不断的经历不同风景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的风景就是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把每一道风景融合在一起就会形成风景线——耀眼的彩虹。这彩虹缺少了哪种色彩都不完美!  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这彩虹能够更耀眼——让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的教就是为了将来的不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要
期刊
摘要:课后反思是教师调整教学,补救教学中存在问题,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程序。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后反思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笔者从这些问题出发,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各位教师能从观念、质量、形式三个方面加强课后的反思,逐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的课后反思应以教师的“思”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会”为目的,用心回顾课堂上
期刊
摘要:现在的语文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离其原点越来越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应试需要的影响,出现了各种模式化,如模式化的考题、答题、训练和押题。究其原因,和功利是分不开的。所以,现在语文考试要侧重表达题目的设置,重视语境中考查语言的基础知识,适当采用选做题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理想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的模式化 语文考试题目设置的建议  “理想的语文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向生
期刊
摘要: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增加了诗歌内容,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英语魅力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一个新的任务。要想通过英语诗歌教学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关键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从品味诗歌韵律之美,欣赏诗歌文本之美,理解东西文化差异和分享诗歌写作快乐四个方面浅谈提高诗歌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英语诗歌教学 有效性 诗歌特点  英语诗歌是一种极富教学潜力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语言产
期刊
摘要:司马迁写人物时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写,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人物,还善于选择典型细节和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这些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为后世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典范。  关键词:人物形象 技巧  优柔寡断的项羽、巧言令色的刘邦;老谋深算的范增、忠心耿耿的张良;因小失大的项伯、有勇有谋的樊哙是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他们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对他们的塑造体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进行单纯的学科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正确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伦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我切身体会到“教书先育人,育人先树德”的重要性。“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业准则,但是由于受现行教育考试机制的影响,一味追求升学率
期刊
当前,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词。那么,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更高效呢?下面,我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课堂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很多,历史教师只有根据课题内容需要和结合学生实际巧妙设计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