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有道,润物无声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如果是以灌输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收效甚微。以一位九年级学生的教育为例来阐述班主任工作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有智慧,更需要有无私的爱,这样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爱;教育;班主任
   一、案例介绍
   刘同学,九年级学生,脑袋聪明灵活,课堂效率也较高,可是成绩总是平平。早上总是迟到,很晚睡觉,与父母总是吵架等等。与其父母交流后发现,他到家不是先做作业,而是先玩,到8点钟左右才开始做,作业总是要做到11点多钟,父母说过骂过,与父母关系恶劣,凡是父母禁止的,他就要去做,也就是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表示实在没有办法。
   二、案例分析
   1.学生心理和生理成长发展得不一致
   进入九年级了,学生的身体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心理的发展远远不及生理发展得快,有些学生别看他人高马大的,其实心智很幼稚,远远跟不上身体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九年级学生,又不愿在一些人面前承认自己心理发展不成熟,或者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仅从身体的成长就判断:“我已经长大了!”这样一个结论。于是,叛逆、逆反就来了:觉得父母讲话不对、父母讲话不愿听、父母不理解自己等等。
   2.父母期望和学生压力的不一致
   九年级的学生,随着毕业考试的来临,父母的期望值在增高,同时面对这种情况,学生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这种矛盾越发激化: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埋怨家长不理解等等。
   3.学校表现和家里表现不一致
   在学校,迫于班主任和老师们的威严往往不敢逾越,但是一回到家,看见父母就厌烦,甚至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话,凡是父母多说一句,就立即“炸”了。老师家长教育后,往往是当时在场或瞬间或几天,学生觉得应该要和谐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当一件事或一个意见不统一时,又重蹈覆辙,或者有些学生的行为语言更有甚至加深恶化,家长苦不堪言,班主任也束手无策。
   三、案例辅导
   1.最初来源
   其实是看了当时比较火的又一档文化节目《见字如面》,而这一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于是我是否可以嫁接过来,用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九年级开学家长会上就写过),让孩子再读父母的书信,感受父母的情感,让父母的情感和孩子的情感能够交融相通,从而唤起那些沉睡已久、依然可感的真情,从而让亲子之间的理解、支持、信任得以继续。
   2.具体实施
   首先是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我找来几个有共性的孩子的家长,把想法告知家长,家长表示无条件支持班队活动,并将《给孩子的一封信》重新加工完善,富有情感,不要一味埋怨孩子,从书信的角度上,字里行间要表示理解孩子,但又有期望。当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了每周一的班会课——《见字如面》。我记得很清楚,当刘妈妈用夹带乡音的普通话深情读信时几度哽咽,而刘同学,一个接近180的大小伙,眼眶也红红的。
   3.關注后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孩子都是需要爱的,孩子也都是需要感情的,当孩子得到了爱,他也会付出自己的爱,据这位刘妈妈反馈,当天回去后与刘同学交心地谈了好一会儿。当刘妈妈告诉他整个事件的导演是班主任时,刘同学也有了不少的触动。在那次班会课后,对我的态度、表情、言语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四、案例反思
   1.教育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和心理发展规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而渴求得到的尊重是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身心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将教育的力用在“刀刃”上,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育需要爱
   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鲜活的个体,所以教育的过程就不能只是一种技巧的施展,需要的是充满爱的心灵交融。在进行班主任教育工作时,教师应富有爱心,用爱感化学生,从而让学生反哺爱,“呵护那一点点光”,也许教育也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了。
   3.教育需要智慧
   针对不同的孩子,有爱是首要的,不仅如此,还需要有“大”智慧。这个“大”智慧就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多找一些教育契机和教育策略。如主题班会的开展,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也改善了老师与孩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教育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2]王振荣.浅谈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名师在线,2016(6).
   [3]张宗林.“师爱”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7(5).
   [4]饶昀羲.探析文化类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成功之道[J].戏剧之家,2019(4).
   [5]李永龙.施爱有道 师爱无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数学教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更易于接受的课堂,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向往之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在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走神等现象,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符合其年龄阶段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作为新兴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该方法,设计更高效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应用方法 
摘 要: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带给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变从前不良的教学情况,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采用过程式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后进生加以科学引导和鼓励,这有助于及时获得学习情况反馈信息,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初中生物学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以几个不同的方面作为切入点,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过程式多元化评价策略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以
部编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甄选的一些名家名篇,语言是这些名篇的载体,生动形象,既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工具,又是学生走近作者的桥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文本的语言想象画面,呈现文章的社会画面,并且能够借助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要品味文学语言的诗性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深度阅读,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补充,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材上的任务相结合,达到增强学生道德体验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世界必须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小朋友准确地判断“假丑恶”和“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生活;生活化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
摘 要: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托于学习目标的制订,依托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利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体验,利于目标的达成,利于思维的发展,利于思维的沉淀,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来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丰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积极迎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通过运用不同方法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兴趣激发、情境创设、习惯培养、评价优化等方面来调整课堂结构,以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稳步提高。基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并提出具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体策略   部分小学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曾走过一些弯路,也出现过一些迷茫:语文课是不是越热闹越好?语文课是不是花样越多越好?语文教学是不是剑走偏锋就能与众不同?时至今日,在有些问题上,自己还会有一些纠结和迷惑。在受到一位前辈的启发后,我开始对语文课堂有了一种新的认知:语文课堂需要平衡。   一、文本解读和拓展延伸需要平衡   语文课堂始于文本解读,但不终于文本解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带着学生走进文本,
摘 要:自从实施新的教学大纲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学音乐的教育,音乐教育也逐渐走入小学课堂当中。尽管如此,音乐教学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概述   学习最基本的一些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鉴赏音乐的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素养应当从小培养,因此,小学的音乐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当了解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其存在的不足,再针
摘 要:朗读对于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朗读分析较多,提问较多,板书较多,而留给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时间较少,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合理应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同时朗读是无声的书面表达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加强了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指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融入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背景中,进而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与探讨的兴趣,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与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开展生活化活动、布置生活化任务等,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