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导丈夫的生命列车再出发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婧是武汉一家央企的总经理,4年前被查出患了乳腺癌;2016年,她的丈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维昊又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此时,他们上有年迈的父母,儿子还正在读高中……
  2016年9月9日早晨8点钟,丁婧刚到公司,就接到武汉大学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她正在内蒙古出差的丈夫张教授突发了脑溢血。放下电话,她直奔机场了……
  丈夫突然发病,高知夫妇命途多舛
  丁婧,1972年出生,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她和张维昊认识时,张维昊还在武大水生所读博。志趣相投的两人相识后,感情迅速升温,很快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2001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张维昊博士毕业后,也进入了武大任教。这个家庭夫妻恩爱,事业有成,儿子又很聪明上进,是一个公认的幸福家庭。然而2014年3月,丁婧被查出患了乳腺癌,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崩溃。经过治疗,她的病情已得到了控制。当天下午3点,丁婧就赶到了内蒙古乌拉克前旗。在县医院的ICU病房里,她见到了已陷入深度昏迷的丈夫。医生告知丁婧:你丈夫现在颅内有大面积的积血,专家会诊后提出了两种施救方案:一是开颅引流,但手术风硷很高;二是药物保守治疗,但难以马上见效,时间长了,病人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丁婧果断地选择了第一种方案。随后,张维昊被了推进手术室……
  此时,远在武汉的父母和儿子都焦急地打来电话,询问张维昊的病情。想到父母均已年逾六旬,身体也不好;儿子才15岁,刚上高一,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自己必须是一家人的主心骨。丁婧强忍着心痛安慰他们说:“没什么大碍,我一定会让他活着回武汉。”
  9月14日,丁婧和从合肥赶来的公公一起将张维昊转入了包头医院。张维昊术后仍处于深度昏迷中,因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经常高烧,每天的医疗费高达两三万元。公公每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无力帮衬儿子,沉重的经济负担全都压在了丁婧身上。尽管院方全力施救,但张维昊的病情仍在恶化。医生无奈地对丁婧说:“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丁婧只得决定再次给丈夫转院。
  千里救夫,我在拯救你的“精密仪器”
  当时,丁婧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北京协和医院,一个是武汉同济医院。她先是通过武大与两家医院取得了联系。第二天,北京协和医院就派了一名主任大夫前来。他在查看了张维昊的病情后,对丁婧说:“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1天也不能延误!可我们医院的床位紧张,要两周后才能入住,你还是赶紧想其他办法吧。”丁婧赶紧将情况反馈给了武汉同济医院,医院火速派来了一辆救护车。
  一场跨越5省的生死大营救开始了。武汉距包头有1700公里,救护车风驰电掣地奔驰在高速公路上,于第二天上午到达包头。丁婧就像一台精密仪器,考虑到了途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她还准备了一台车载冰箱,里面装满了冰块,随时为丈夫降温;她还买来进口的垫片,以最大程度减少颠簸对丈夫的伤害……
  途中,两位司机都没有下车吃饭和休息,他们仅用了13个小时,就将张维昊安全送达了武汉同济医院。由同济神经外科的雷霆教授亲自挂帅,从张维昊进院的第一秒起,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生命保卫战就打响了。第二天,丁婧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儿子涵涵来到医院。1个多月来,二老一直照顾着外孙的生活,丁母对女儿说:“家里出这么大的事,涵涵交给我们了,你就安心地给维昊治病吧。”亲情,给予丁婧信心和力量。
  经过紧张的救治,张维昊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他的左半边身子却不能动了,语言和思维功能也都严重受损。在包头时,丁婧就以每天220元的价格请了一名护工帮她一起照顾丈夫,因为照顾得当,张维昊没长一块褥疮。丁婧与这名护工配合默契,也将她从包头带到了武汉。
  丈夫苏醒后,已很长时间没有回公司上班的丁婧不能再不上班了。因为她工作繁忙,在医院的时间减少了,于是就有了一些风言风语,甚至说他们要离婚了。11月6日,公公突然向丁婧提出:“维昊的生命比工作重要,你还是辞职照顾他吧。”丁婧耐心地与公公交心道:“爸,维昊在包头住院时,我们已花了30多万。现在他每月的医疗费都要超过1万元,后期康复费用还不如要多少。如今我这份工作对咱们家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我辞职了,不仅咱家的生活会遇到困难,而且维昊也会更加依赖我。我得为他做个榜样,要尽陕回归到工作中去。”丁婧的话语让公公理解了她的不易。为了化解外界猜疑,公公还特意将儿子一家三口的合影摆在床头。有病友家属再来向他探听儿子的婚姻状况,他总是骄傲地说:“我儿媳跟我儿子感情好着呢。”老人还给他们讲述了丁婧千里救夫的壮举。大家都为丁婧的睿智和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不已。
  半个月后,护工回了老家。婆婆已去世多年,患有骨质增生等疾病的公公独自照顾儿子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丁婧心疼公公,又新请了一个护工,自己也是一有空,就往医院跑……
  为妻则强,我和你的余生必须平安喜乐
  距离丈夫发病,已快两年了。在这两年当中,丁婧背负着患病的父亲、重症的丈夫、高考的儿子、乳癌患者和公司老总这五座大山,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即便再难,她也不敢停歇半步,只能含着眼泪向前奔跑。
  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张维昊的语言功能開始恢复,渐渐地能与人简单交流了,但左半边身子依然毫无知觉。他问:“我怎么会在医院里?”公公讲述了变故的经过,又感慨万千道:“儿啊,要是没有丁婧,你旱就不在人世了!”
  张维昊的内心刮起了风曝。十多年来,自己除了忙科研和教学,还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与同事、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多于家人。记得妻子化疗时,呕吐难忍,自己却在赶往政协开会的路上。难得在病房里陪妻子一次,自己也多是坐在那里看资料。他觉得欠妻子的真是这一辈子也还不清了。张维昊实在不忍再拖累妻子。他红着眼眶对丁婧说:“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但我已没有能力给你幸福了,咱们分开吧。”丁婧逗丈夫:“怎么,患了一场病,就懂得疼老婆了?那你倒是赶快康复啊,我说过要让你一辈子黏着我。拿出你做学问的劲头,什么奇迹不会发生?”
  脑溢血中风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张维昊也曾一度悲观绝望,拒绝去康复室。丁婧从公公那里得知后,就召集家人组成了一个爱心团,帮助丈夫出走心理阴影。先是丁父以自身的康复经历开导女婿:“我都快80岁了,还能将病魔干趴下了。你才40多岁,精力、体力远胜于我,只要好好康复,小小的偏瘫算个啥呀?”张父也给儿子“上课”道:“你从小就是学霸,现在又是博导,爸自豪着呢!家乡人都把你当榜样,你可不能自暴自弃,让大家失望。”
  张维昊的病也牵动着武大的领导、师生和亲友的心。武大的各级领导和他的学生们也常来病房看望他……感恩之余,张维昊意识到,只有彻底康复,才能回馈大家的关爱。从此,每天早晨,张维昊都是在父亲的搀扶下,第一个来到医院的康复室……
  经过几个月的积极康复,张维昊的身体情况已有了很大的好转。今年1月,央视《话说长江》剧组成立,他还应邀担任了策划嘉宾。在接受采访时,他动隋地向丁婧承诺道:“从今以后,我不仅要做一名好教授,还要成为一名好丈夫、好父亲。下半生,我们不能再有任何灾难了,必须平安喜乐!”
  据《恋爱婚姻家庭》木辰皮 整理
其他文献
编辑推荐理由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关注那些把青春献给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地球把脉人”。湟源地震台,海拔2829米,条件艰苦,空气中含氧量只有零海拔地区的55%,气候恶劣,经常风沙弥漫。台长叫白占孝,藏族,从防灾技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地震台工作,“怎样有效提高测震成绩,怎样使地震分析更准确”,这成了他毕生的追求。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地震监测台站
期刊
老家的山水、花花草草,是我最初的审美启蒙。我偏执地喜欢花卉,比如单瓣的百合、郁金香,重瓣的山茶、樱花、牡丹、芙蓉、橘花、栀子花等,还有田野里漫山遍野开放的各种菜花、不起眼的无名花等。爱花人之心态便是,快乐离我们只有几步远,人人触手可及。  斯人爱花,也爱吃花,尤其用花做的菜。几乎每个季节,专有收集花瓣一项工作,晾干后泡水喝。春暖花开,孩子们听从大人吩咐,在乡下赶集的日子里,去果树林边守花。我站在花
期刊
像“在豆腐脑里打洞”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修建一条铁路,但因当时的铁路技术不够先进,只能停留于幻想。这条铁路就是途经甘、陕、川、渝22个县、市、区,可扶持13个国家级和4个市级贫困县的第三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兰渝铁路。2017年9月29日,这条曾让世界专家束手无策的“天堑”铁路,全线通车。  这条从重庆到兰州,总里程仅800多公里的铁路线穿山越岭无数,有226座
期刊
刘慈欣,正如他自己所言:“《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在年轻的粉丝面前,他也比实际年龄要显小。没见到他之前,你是很难想象他是如何普通的。  近日由猫片主办的“银河英雄纪念奖”颁奖盛典暨田中芳树作品中文版连载启动仪式在北京瑰丽酒店盛大开幕。《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先生与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二十余位中国原创文学作者一起见证了“银河英雄传说纪念奖”的颁奖盛况,并亲自开启了《银河英雄传说》《创
期刊
在上海航天八院的一间厂房里,一项重要的实验即将开始,两个重达八吨的对接机构,将模拟飞行器在太空中对接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项新的挑战,研发人员要将对接机构的使用寿命从天舟时代的两年,延长到空间站时代的十五年,从而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十年以上的需要。  王曙群,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特级技师。和航天打了30年交道,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他牵头研发了50多套专用装备
期刊
这期沙龙主题:花。请注意,是花鸟鱼虫的花。大家的稿子很早就到位了,读一遍,蒙了;再一遍,这是逼着我问黛玉借家伙什儿的节奏啊—一小锄头、小篮子,快来,哭哭啼啼葬花去!  那黛玉是万万惹不得的,她一哭一唱,僅这《葬花吟》,连原文带解释,沙龙这两个整版都不够整。不信,摘几句,听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舂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哎呀呀,老啊、死啊、
期刊
33年前,一档名为《谭荣辉的中国烹饪》的电视节目在英国播出,瞬间风靡全英伦。谭荣辉借此从一位唐人街华二代成为当时很多英国人心中中餐的代名词。  谭荣辉1949年5月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他的父母在前一年刚刚从广东来到这里。他的整个童年都在唐人街度过,直到6岁都只会说广东话,直到上小学,谭荣辉才开始正式学习英文。  在2012年的美食纪录片《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当中,他将广东称为自己的“精神故乡”。谭荣
期刊
从山沟石缝里钻出的野菊花经过炮火的洗礼显得愈发鲜嫩,67年前一位志愿军战士把它作为礼物寄给了远在祖国给他写慰问信的小姑娘。他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出生入死运送汽油、物资、抢救战友,受伤后不愿回国治疗怕不能返回战场,几次差点“光荣”了。她与志愿军叔叔通信往来3年后失去了联系.64年后,发表在《北京广播电视报》上的一篇文章让她意外找到了日思夜想的志愿军叔叔。  这是一朵被珍藏了60
期刊
2017年初,李敖被查出罹患脑瘤,医生说他还能活3年,所以他相信自己还能活3年。  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不看你也爱上你  做完第一次化疗手术,李敖语气温和地写了一封公开信:“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他却没有再活3年,2018年3月18日,李敖病逝于
期刊
“折扇如枪似棒,醒木拍打惊堂,功夫全凭口一张,道出三篇锦绣文章。”评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由于现在电视以及网络的普及,去书馆听书的人越来越少,可为何2018年5月头两个周末,北京人艺菊隐剧院澄书馆“国人美学故事系列”之“再说三国”剧场版的六场演出,场场爆满。5月5日晚,记者来到北京人艺菊隐剧场,观看了由吴荻先生表演的评书《再说三国》,顿感耳目一新。  舞台一派幽古“气象”  下午七点,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