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扎根教学实践阵地,结合先进理念和优秀课例,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探索和突破。从教课程、备学情、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一线的实践和优秀课例的分析,让学生在轻负高质的语文课堂里,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从教课文到教课程
1.指向核心素養确定目标。语文课上学生真正需要提高的就是语文能力,指向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很关键。笔者在参加一次课堂教学评比中,讲授了《趵突泉》一课。教学目标如下:
(1)指导学生自学,通过预习单初步学习课文,把握大意;
(2)通过想象、资料补充读好第三自然段“大泉的喷涌不息”,感受自然的神奇,通过导游词的演说积累优美语言;
(3)对比不同文段,发现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进一步发现散文的语言特点。
2.指向本体内容组织教学。散文的语言是优美的,说明文则是严谨的,神话传说有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各种文体语言肯定是有规律有特点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很多教师被对话描写吸引。这篇文章叙事中多次穿插了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又烘托了人物的品质,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这里非常集中,显然环境描写比对话描写更精彩、更准确,更值得当作教学内容。
3.指向学本决定取舍。语文,文字是根本,是应该大力去探寻的。发现文字形式,发现背后珍贵的秘密,这是学生需要做的。与语文不相关的元素,可以舍去。在执教《一夜的工作》这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的初步感受,继而聚焦“审阅”一词,再次披文入境,通过轻重缓急的朗读,定格、细化、放大审阅文件的每个细节描写,唤起学生对文字背后内涵与精髓的孜孜探求。
二、从备课文到备学情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我们的习作训练里,按部就班、话题庄重的写作,学生并不喜欢。成人的阅历比他们多,知道更多有意义的事,但是学生经历得少,勉强要他写有意义的事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中的新发现》习作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步:视频在线,小组互学。
一段烘焙社团同学录制的“做饼干”无声微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意在以学习饼干的做法为诱因,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完视频,学生小组合作互学:一个学生主讲,其他学生补充,交流做饼干的具体步骤,在学习单上作简要记录。
第二步:真实体验,学做饼干。
真实学做饼干。选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来做饼干,完成两个任务:(1)用心观察,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2)如果这个小组在操作中有误,请提醒、建议。
第三步:表达观察中的新发现。
这样,学生有兴趣写,有话题写,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玩中学,学中玩,激发语言实践与创造,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生发的需求。
2.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任务应结合学生原有储备,不拔高、不降低。看见鱼在水里游,是学生能想象到的。可是游到了纸上,却是认知上的难点。《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读课题质疑“游”,读带“游”的句子,思“静”悟“游”,感受高超技艺。
从语言情景中引发认知冲突,关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不断在课文语言中来回穿梭,这样的学习支架下,学生循序渐进,不断“阅”进课文,不断读出更深层次的真实感受。
3.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我们的教师听课坐在学生的后面,记录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过程。有的时候,学生会的我们反复说,学生有疑问的可能又一带而过了。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凡卡》时,学生提出:“这么穷苦的凡卡怎么还会写信呢?”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处理这个来自学生不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疑问呢?笔者尝试这样处理——建议学生阅读原文。在补充、比较中去重现课文,发现课文。学生找到了这段解惑的文字:
……当年凡卡的母亲佩拉格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伊格娜吉叶芙娜小姐就经常给凡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还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到佩拉格娅一死,孤儿凡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
三、从学技能到重积累
1.富有童趣启发学习。把学生当作儿童,走近儿童,尊重每一个具体的、生动的、富有个性的儿童,具有童趣,是教学的先决条件。
笔者曾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六为例,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选择的教学主线是由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反复磨课,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不断深入学情,不断思考“学”的本质,努力提高中年级习作教学指导的实效。
教学目标之一:以“保护蝌蚪”为话题,激起学生表达欲望,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之二:以穿山甲新闻为例,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之三:以实际生活“玩电脑游戏”为例,激发表达欲望,明确观点,初步学习比较、收集有用的信息。
(1)通过例文和练说,了解表达观点的顺序和方法,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2)在讲评、修改中,更加完善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富有层次加强指导。许多语文知识与技能,虽然教师在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学,但是学生就是很难掌握。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单项技能的训练环节,遵循学习规律,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以最少的实践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在写字课的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推进:
3.富有方法增强操练。语言训练,训,指的是指导、引导;练,就是练习、演练。所以,训练既包括指导与引导,又包括实际的操练。言语训练指的是语文课中针对听说读写开展的练习与指导活动。
笔者在教学《人类的“老师”》这篇说明文时,引导学生提取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原理+创造”的课文构段形式,接着引导学生把补充进来的“人类研究萤火虫发明人工冷光”等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构段方式进行重新排序。
在整理排序中,学生通过反复琢磨句群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操练中,实践了这种科普文常见的构段形式。从发现到理解、从理解到实践,在可操作可观可感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稳步提高。
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课文是例子,教学后学生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学有所得才是根本。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路”,导向学习语文的美好“远方”。美丽转身,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 张妤)
一、从教课文到教课程
1.指向核心素養确定目标。语文课上学生真正需要提高的就是语文能力,指向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很关键。笔者在参加一次课堂教学评比中,讲授了《趵突泉》一课。教学目标如下:
(1)指导学生自学,通过预习单初步学习课文,把握大意;
(2)通过想象、资料补充读好第三自然段“大泉的喷涌不息”,感受自然的神奇,通过导游词的演说积累优美语言;
(3)对比不同文段,发现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进一步发现散文的语言特点。
2.指向本体内容组织教学。散文的语言是优美的,说明文则是严谨的,神话传说有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各种文体语言肯定是有规律有特点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很多教师被对话描写吸引。这篇文章叙事中多次穿插了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时间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又烘托了人物的品质,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这里非常集中,显然环境描写比对话描写更精彩、更准确,更值得当作教学内容。
3.指向学本决定取舍。语文,文字是根本,是应该大力去探寻的。发现文字形式,发现背后珍贵的秘密,这是学生需要做的。与语文不相关的元素,可以舍去。在执教《一夜的工作》这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的初步感受,继而聚焦“审阅”一词,再次披文入境,通过轻重缓急的朗读,定格、细化、放大审阅文件的每个细节描写,唤起学生对文字背后内涵与精髓的孜孜探求。
二、从备课文到备学情
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我们的习作训练里,按部就班、话题庄重的写作,学生并不喜欢。成人的阅历比他们多,知道更多有意义的事,但是学生经历得少,勉强要他写有意义的事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中的新发现》习作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步:视频在线,小组互学。
一段烘焙社团同学录制的“做饼干”无声微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意在以学习饼干的做法为诱因,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完视频,学生小组合作互学:一个学生主讲,其他学生补充,交流做饼干的具体步骤,在学习单上作简要记录。
第二步:真实体验,学做饼干。
真实学做饼干。选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来做饼干,完成两个任务:(1)用心观察,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2)如果这个小组在操作中有误,请提醒、建议。
第三步:表达观察中的新发现。
这样,学生有兴趣写,有话题写,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玩中学,学中玩,激发语言实践与创造,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生发的需求。
2.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任务应结合学生原有储备,不拔高、不降低。看见鱼在水里游,是学生能想象到的。可是游到了纸上,却是认知上的难点。《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读课题质疑“游”,读带“游”的句子,思“静”悟“游”,感受高超技艺。
从语言情景中引发认知冲突,关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不断在课文语言中来回穿梭,这样的学习支架下,学生循序渐进,不断“阅”进课文,不断读出更深层次的真实感受。
3.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我们的教师听课坐在学生的后面,记录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过程。有的时候,学生会的我们反复说,学生有疑问的可能又一带而过了。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凡卡》时,学生提出:“这么穷苦的凡卡怎么还会写信呢?”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处理这个来自学生不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疑问呢?笔者尝试这样处理——建议学生阅读原文。在补充、比较中去重现课文,发现课文。学生找到了这段解惑的文字:
……当年凡卡的母亲佩拉格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伊格娜吉叶芙娜小姐就经常给凡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还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等到佩拉格娅一死,孤儿凡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
三、从学技能到重积累
1.富有童趣启发学习。把学生当作儿童,走近儿童,尊重每一个具体的、生动的、富有个性的儿童,具有童趣,是教学的先决条件。
笔者曾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六为例,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选择的教学主线是由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反复磨课,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不断深入学情,不断思考“学”的本质,努力提高中年级习作教学指导的实效。
教学目标之一:以“保护蝌蚪”为话题,激起学生表达欲望,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之二:以穿山甲新闻为例,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之三:以实际生活“玩电脑游戏”为例,激发表达欲望,明确观点,初步学习比较、收集有用的信息。
(1)通过例文和练说,了解表达观点的顺序和方法,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2)在讲评、修改中,更加完善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富有层次加强指导。许多语文知识与技能,虽然教师在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学,但是学生就是很难掌握。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单项技能的训练环节,遵循学习规律,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以最少的实践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在写字课的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推进:
3.富有方法增强操练。语言训练,训,指的是指导、引导;练,就是练习、演练。所以,训练既包括指导与引导,又包括实际的操练。言语训练指的是语文课中针对听说读写开展的练习与指导活动。
笔者在教学《人类的“老师”》这篇说明文时,引导学生提取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原理+创造”的课文构段形式,接着引导学生把补充进来的“人类研究萤火虫发明人工冷光”等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构段方式进行重新排序。
在整理排序中,学生通过反复琢磨句群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操练中,实践了这种科普文常见的构段形式。从发现到理解、从理解到实践,在可操作可观可感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稳步提高。
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课文是例子,教学后学生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学有所得才是根本。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路”,导向学习语文的美好“远方”。美丽转身,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