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亚茶区的日子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ss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肯尼亚人的生活中,茶是不可缺少的事物。目前,它是世界第四大、非洲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红茶出口国,茶叶出口如今已占肯尼亚外汇创收行业的首位。
  
  制茶多年,早就知道肯尼亚拥有品质优良的茶叶,只是一直无缘去当地茶区走一走。这次,实在因友人一再邀约,我才踏出国门,来到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见闻了当地茶业的一些情况,收获颇多。
  2011年8月5日,我们一行人到达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情。内罗毕地处高原,海拔1525米,是一个因铁路而诞生的城市,几百年前,英国人为了修建从这里到乌干达的铁路,而建造了这个城市,也因此,肯尼亚曾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宣布独立,信奉生而自由精神的肯尼亚人,终于翻过了充满阴霾的一页。如今行走在内罗毕市内,到处可见商业设施林立,也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环境,使内罗毕被称为“阳光下的绿城”,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人居中心部也均设在此。
  在肯尼亚人的生活中,茶是不可缺少的事物。目前,它是世界第四大、非洲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红茶出口国,茶叶出口如今已占肯尼亚外汇创收行业的首位。肯尼亚人主要饮红碎茶,冲泡红茶时加糖的习惯也很普遍。过去在肯尼亚,只有上流社会才能喝到茶,而现在一般平民也有条件喝茶了,在大饭店和一些主要街道中,能看到提供饮茶的场所。由于过去时代的影响,在内罗毕,喝下午茶仍是当地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如果有人因一场美妙的下午茶而迟到,请一定不要责备他,因为在这里,生命的第一要义就隐藏在慢节奏的生活理念里。这个位于赤道的花园城市,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气质。
  其实,肯尼亚从1903年才开始种茶,是什么力量让这个东非小国,在短短80多年的时间里,一跃而成为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几天的时间,我在先后参观了内罗毕市郊的肯瑞其欧茶厂(Kericho)、南地茶厂(Nandi)、凯爱特茶厂,并与KTDA(肯尼亚茶叶发展组织)的负责人交流后,找到了答案。
  一、肯尼亚的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友人介绍,在肯尼亚全国有50多个茶树品种,范围涵盖其国内外,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几个品种。仅茶园(Kangaita Tea farm)就有26个茶树品种,目前正大力推广紫叶种。而这种紫叶种,在肯尼亚已经过25年的试验,效果良好。
  二、制茶机械化程度高。由于肯尼亚的茶类单一、产量多,所以其所产红碎茶的制作过程,已达到每个工序都有相应的设备,实现了全程连续化。在肯尼亚的大型茶厂,从萎调到揉切到发酵再到烘干、分筛最后装包,基本都能做到连续,而且制茶机具都大型而单一,是专制红茶的设备。
  三、因地制宜的茶园管理。由于肯尼亚茶园的地势平缓无梯层,而且土质肥沃,这里茶园的茶树都已生长封行了,茶园一年只需施肥一次,因无法开挖施肥,只能是进行撒施。茶树修剪采用机修成平面,茶树更新则用重剪,离地大约40公分时,即剪去绿叶层,剪后几乎看不到绿叶。有的茶树行距较宽,更新则直接在茶行之间种上新种,如紫叶种。
  四、鲜叶运输的科学性。在肯尼亚的茶园茶厂,都备有专用车和专用袋,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鲜叶质量,一般说来,一个标准专用袋能装15公斤左右的茶叶。
  五、重视萎调、揉捻和发酵的生产过程。在肯尼亚,一般用室内萎调槽,而一条萎凋槽约有60㎡,可装鲜叶750公斤。一个茶厂有二十多条萎凋槽,萎调过程无翻拌,同时风机功率大,因为红茶萎调程度可以有重、中、轻三种,都在允许范围内,这也是因茶制宜的一种萎调方法,从而保证下一工序能够顺利进行。揉捻过程中,由于茶类的特殊要求不同,所以都用揉滚切机,以保证能“承前启后”完成揉切工作。在肯瑞其欧茶厂,我还见到了大型的920揉捻机,所不同的是揉桶上半部开口成漏斗状,以便输送带送来的萎调叶进叶,揉盘棱骨宽约6cm,运转时,有的是揉盘转而非揉桶转,这一切都以适应连续化生产而定。揉切后的鲜叶被放置在输送带上(也是发酵床),输送带下则有加温装置,保证达到茶叶发酵所需的温度,以确保按时完成发酵。这个全程大约2~3小时,这种装置科学而细心。
  六、实用的茶树育苗法。在肯尼亚,有专用来育苗母的本园,一般都是短穗扦插、搭棚遮荫,棚下还用塑料膜覆盖。所不同的是每枝苗都被扦插在一个塑料袋里,袋高约20cm,袋直径约7cm,类似国内的轻基质茶叶穴盘,以及用于种植花木的塑料盆,但肯尼亚的这种育苗袋,更小更轻更有实用价值。在当地情况下,茶苗前四个月遮荫,后四个月不遮荫(练苗),八个月后即可种植在茶园,这一点对我们国内的同行来说,特别有参考意义。
  在我们参观茶园的途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内罗毕到郊外,到处都看到各式各样的花木,被用来当做篱笆,一些地方即使已有实体围墙,墙外也还要种些花木当篱笆。而在茶厂、茶园和茶叶研究机构,则用茶树来当篱笆,高达2米、甚至4米多高的茶树,从下到上围得“密不透风”,不但使身为茶人的我,无形中产生一种“亲切感”,也从中了解到,此茶种的性状优越,是极理想的经济品种。
  其实,由于自然气候、地理纬度等各方面的原因,肯尼亚主产的只有一种红茶,而且是分级红茶,其国内所有制茶设备都为该茶类“量身订制”,它的茶叶种类,远不及中国丰富。另外,尽管肯尼亚有许多茶树品种,但一般人真不知哪一种最适制红茶。这里有很多都是大叶种,茸毛多,我们看惯了国内的各种(类)红茶,再见到肯尼亚当地的粗大芽叶,真不知若不切碎它,其产品该归哪个等级才好。
  对我而言,这次肯尼亚之行虽然是个意外,不过是走马观花的一览,却也从中得到一些感悟: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如何将危机感化成动力,以竞争推动进步?如何迎接未来世界茶产业的新局面?中国悠久的茶叶历史又该如何去续写?种种思想萦绕在我心头,使我深深感到:中国新一代茶人的使命,是打造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产业。
  (作者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福建省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所长)
  
其他文献
白族×三道茶  要说起云南的茶俗趣事,就不得不说一说独特的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人民节庆婚嫁时敬献宾客的饮品,同时也是一种礼仪形式,独特之处就在于,每道茶都各有特点,可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  头道茶,苦茶。制作头道茶的方法是先把上好茶叶放入土陶罐中用文火烤,边烤边抖,直至茶叶微黄并发出清香味,然后冲入开水,茶罐内即发出“扑哧”声响,罐内茶水沸腾,化为泡沫溢出罐外,像一朵盛开的绣球花,
期刊
乐活,是周伟对茶的理解,也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身为70后的周伟,有着这个年代人所具有的典型优点:认真、直率、热情而执著。喝茶时,他对着一泡滇红啧啧赞叹,原来生活中的他,一直把茶视为知音和良伴。烦恼时,他习惯喝上一杯茶;喜悦时,他依旧会沏上一杯茶,听听音乐看看DVD,享受偶尔休闲的时光。周伟说,即使在片场,他也会手拿一个大茶缸,在各组各部门间来回调度和指挥。  快进电影,我的生活我导演  周
期刊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无论是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庶饮,文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赏,“茶禅一味”的道品,直至贡茶,对茶器具都有着唯美的追求。于是,茶器具从日常生活的汤饮器具中渐渐分化成一个专业的器属。“茶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王褒《僮约》,文中“烹茶尽具”四字,是目前发现最早关于茶器具的记载。此后在异彩纷呈的出土文物中,闪现了不同朝代茶器具的身影。可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及习俗都有与之
期刊
在凤庆,有山的地方就有茶园。在绵延不绝的茶山上,层层叠叠的茶树装点其中,形成一道道绿色的纹理,而忙碌的采茶人点缀其中,为起伏的茶山又增添了几分灵动的色彩。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凤庆县,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这里山青水秀,风情万种。有首采茶歌赞道:“凤庆茶叶万年青,满山茶树数不清;纵有黄金千万两,难买茶叶万年青;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春茶尖尖叶儿翠,绿得人心也发芽……”  凤庆县气候温
期刊
最近,身边有很多朋友问我,说中国的名茶众多,你最喜欢哪一种。我想了很久,喜欢的名茶还真不少,比如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等,但我更偏爱我家乡的名茶—太平猴魁。  第一次认识太平猴魁是大学的品茶课,当老师带着猴魁的样品展示在审评台的时候,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的形态特别,像一把剑客手中的利剑,看上去坚韧不屈。而一旦将它冲泡在杯中,清香四溢,口味醇厚,品后口留余香。另外,老师还
期刊
我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有关武夷山的那些茶旅片段,从此被定格成我人生的珍藏,交织成生活的一幅幅篇章,而篇章多了便成书,待白发苍苍时慢慢品味追忆。    [ 前奏 ]  忆当年  过了二十多年安逸的生活,总向往着走出自己的围城。总觉得城内的空间有限美好,城外的世界无限灿烂。近些年东奔西走,细细数来倒也去了不少茶山(茶区)以及茶叶嗜好地:杭州龙井村和梅家坞、湖州长兴、南京、黄山、安溪、潮州凤凰山
期刊
人世如同一幕大剧,茶香袅袅里,芸芸众生逍遥度日,那一座座茶楼,便是小小舞台,上演的清雅,从容,淡然的短章。  云南出好茶,云南人更热衷喝茶,聚居境内的26个民族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和习俗来品饮、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甘霖。“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喝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且在于它能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一点清纯之灵气,使人能在平淡的日常生活,品出无穷的清新和趣味。当
期刊
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质、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欣赏习惯、审美取向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征。    何为紫砂陶刻的语言?古人云: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质、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欣赏习惯、审美取向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征。紫砂陶刻是一般人不易介入
期刊
当时光遇上艺术那一刻,一切生动而隽永。    这个安静的初冬,漫步在北京的798艺术区里,目光所及,有包豪斯风格的高大厂房,有属于过去时代的标语,夹杂着当代艺术的涂鸦之作。路边的露天咖啡馆里,不断飘出沁人心脾的咖啡香,而蓝调音乐划过洒满阳光的午后,令人怀旧又无限慵懒。此时此刻,你可知道,如我般行色匆匆的人们,究竟为何而来,看到的,又是怎样一些动人心魂的镜头?    梅雅古瓷屋:老瓷片拓出的时光  
期刊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