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梦想 春暖花开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他不仅是位极具影响力的媒体人,而且还是位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骄人成就的作家和诗人。一直以来,他以媒体人的敏锐,发现和掘取着那些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的题材,同时,又以作家犀利的目光和诗人浪漫的情怀,赋予题材一种既能塑造人的道德和品格,又能滋养人的心灵与精神的作品。他所创造的作品,无一不彰显着时代旋律和丰富的文学内涵。读他的作品,你不仅能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思想深邃者那份深深的忧国忧民情怀,而且还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到一个理想主义者那份对美好的强烈向往与希冀。总之,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人,只要你走近仔细阅读,总是能给予人震撼与鼓舞,也总能给予人温暖和慰藉。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李开义。
  秉笔直书 硕果累累
  初见李开义老师,是在云南日报大楼的办公室内。第一次看到他时,实在不敢相信,面前这个温文尔雅的中年人,竟然就是鼎鼎大名的李开义!知道是慕名专门冒着凛然的寒风前来采访他,他一面谦逊地寒暄着,一面彬彬有礼地把记者一行请进他的办公室。接下来,又是倒水、又是开取暖器……等坐定之后,他一点官架子都没有,像老朋友似的跟我们聊了起来。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漫长的新闻一线道路上,像个迎着北风赶路的人。在外人眼里,记者是风光、神气的代名词,这个职业在她鲜亮的外表下,最真实的内涵是“责任”。记者是责任、是重托、是公平、是正义,这一职业考验着人的良知、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报业经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战士,努力探索新闻传播业的改革之路,多年来勤于钻研业务积极投身采访一线,努力做一名优秀的记者、编辑,为党报的新闻事业、尤其是在副刊事业上,他兢兢业业,奉献了自己的热情、智慧和能力,作出了不能忽视的贡献。
  在云南的作家群里,李开义是很有名气的,但是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对自己的职务以及自己获得的荣誉没有只言片语。记者只能从别的地方找来李开义的简历。李开义现任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云南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昆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委副会长。从简历上看,他从事报纸副刊工作已长达25年。1983年7月,他从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就被分到云南日报工作;1999年6月,他创办了《大观周刊》杂志,2000年1月开始担任副主编;2003年8月,他开始担任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负责云南日报的副刊和文化报道工作,时至今日。在工作之余,他不断从事文学创作、评论,有诗、散文、报告文学、评论在各报刊发表,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近些年来,李开义的一些作品不断获奖并相继出版。2005年,由他编辑出版的《水做的坝美女人》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4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荣获编辑银奖;2004年,因编辑的副刊作品《今生 注定与你无缘》获得了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发的编辑二等奖,撰写的副刊论文《“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 》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1988·云南大地震》获首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散文集《彼岸的目光》一书获第四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
  2006年11月,作为云南省作家代表,李开义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月,他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评为云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届“四个一批”人才。已出版副刊散文集《云南记忆》一书。受云南省委宣传部委托,从2006年到2010年,他连续5年撰写云南文艺权威性年度报告《云南文艺报告》一书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文学部分。2009年,参与撰写《云南文化产业十年报告》《2007·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和全面总结了10年来云南文艺繁荣发展的长篇报告文学《从图腾到世界舞台——云南文艺十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长篇深度报道《云南文化产业一路走红》,被云南省委作为云南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294期)印发。
  在多年的报纸副刊采编工作实践中,李开义多次深入第一线采访。1988年11月,李开义在澜沧采访,突遇震惊中外的云南澜沧、耿马大地震,他冒着余震的危险,爬上涉水,在当地干部和部队之前赶到震中战马坡,成为第一批赶到战马坡的人员,在异常艰苦、余震不断中坚持采访十多天,采写了《1988·澜沧耿马大地震》。1997年中国长江漂流队在丽江勇闯虎跳峡,随队采访20多天,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最后的征服》。1997年,昆明青年殷晓俊从法国抢救回百年前的历史珍贵照片,李开义采写了《百年前昆明的历史画卷》,引起轰动,成为当年中国文化界的大事件,除《中国青年报·冰点》以一个整版转载了这篇文章外,全国十多家报纸和刊物以不同方式转载和摘登此文。8万多人次观看展览,创造了当时的观众记录,而李开义笔下的“老昆明”一词逐渐蔓延使用开来。这一文化事件,被编写进入学校的乡土教材。2002年,李开义创作出版散文集《彼岸的目光》一书,受到读者和有关专家好评,还获得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创作三等奖。
  作为负责文化新闻报道的主要部门,自2003年以来,李开义主抓了云南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报道,无论是以《云南映象》为主打的云南赴京文化系列活动、聂耳音乐(合唱)周、《云南的响声》赴京演出,还是云南多年来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重要活动,作为负责人、记者或编辑,他亲力亲为,积极参与策划、报道。如2009年云南主办的聂耳音乐(合唱)周活动,李开义作为报道组负责人,参与新闻宣传策划、新闻发布会发布稿撰写、重大活动新闻通稿撰写等工作。
  守望梦想 终成品牌
  多年来,李开义不断参加或组织文学及报纸副刊活动,特别是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把云南日报文学奖作为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实施打造品牌战略的又一举措来抓。
  云南日报1950年3月4日创刊,云南日报文艺副刊1962年1月1日创刊,1983年1月1日创刊的云南日报文学版“花潮”,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到了而立之年。云南日报文学奖的颁发,李开义认为是对“花潮”30年最好的礼物和纪念。“花潮”文学版取自著名现代散文家、诗人李广田先生的同名抒情散文,蕴含和祝愿着云南“春光似海、盛事如花”;在这块选用鲁迅先生字体为专栏名称的文学专栏上,一代又一代文学编辑团结云南省老、中、青作家作者,秉承文学理想,精心编排,推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新人,有的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尽管因版面限制,花潮文学版不可能刊发鸿篇巨制的作品,而在方寸之间,也展示着广大作家作者的文学才情、生活底蕴、人格信念和文学梦想。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文化所在,而文学专栏是副刊的灵魂之所。“花潮”创刊,弥补了云南日报这份具有悠久历史的报纸没有纯文学版面的空白,为广大作家作者提供了一份特殊的文学园地,打开了云南日报与文学的广阔天地。30余年来,云南省广大作家作者在这片文学的土地上,呕心历血、勤奋耕耘、挥洒才情,以美文讴歌云南之美,留下了许多人们难于忘怀的优秀作品,成为一代代人的美好记忆。
  李开义告诉记者,不少成名的作家、诗人的第一首诗、第一篇散文都是发表在云南日报“花潮”版上的,很多知名作家、诗人获得云南日报文学奖时激动的表情至今历历在目。从这块小小的文学版面,走出了一拨又一拨优秀的作家、诗人,有的甚至走向中国文坛,成为著名的作家和诗人。
  1994年创办以来的云南日报文学奖,兴盛不衰,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特别是从第七届文学奖起,每一届均由评委会认真评选获奖作品,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如今这一奖项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云南日报着力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
  从2005年至今组织举办云南日报文学奖颁奖活动暨云南日报文学奖征文活动启动仪式都极具大手笔。特别是第九届云南日报文学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丹增以及云南报业集团主要领导均出席,文学界代表性作家悉数到场,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精彩的一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社会上、尤其文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省内外新闻媒体纷纷报道,扩大了云南日报文学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时代为先 佳作辈出
  一般来说,报人的文章,大多以其真和实而显其史的品格。冷峻的笔墨、求实的作风,而显其作品真文章的风格。《云南记忆》的作者,是报人,又是一名作家诗人。李开义行走在现实的云南大地,又穿过历史云雾,探寻云南的昨天。无论是时代报告、还是回望历史,他的作品既有脚踏实地、内容充沛的厚重感和真实感,同时,又在字里行间溢出诗人的激情。生动形象的文字、感人的细节描写和境界的空灵,又使这部作品比之于一般报人的著作,更具审美的价值和文学的魅力。作家李开义无论是对现实重大事件和人物的时代记录,还是对历史的守望展现,都能尽可能做到把报告的“真”和文学的“美”相结合,使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审美品格达到愉悦的联姻。
  《云南记忆》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作家李开义对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在云南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时代记录。哪怕是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家也是以其特有的敏感,站在时代的平台上,加以时代和文学的审视,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时代的意义。时代的巨变,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彩云之南,冒出了许多令人惊异的新人新事。《幸福大峡谷》一文折射出一个神话般的异国情缘,虎跳峡农民夏山泉迎娶澳大利亚女士玛佳的传奇故事,轰动了海内外。过去,封闭在大峡谷的农民,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被俄国人顾彼德称之为“没有希望的民族”,这样的传奇,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改革开放了,国门打开了,海风吹来的新鲜气息,使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自然也发生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神奇故事。“改革开放”无疑是这篇作品的大背景,也使这篇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的雄奇境界。同样,中国第一个变性人的生命演变,作家所记录的人道主义关怀和人文同情及思考,也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才会有如此包容的胸怀。而《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一文中云南虫的发现和对进化论的挑战、《文山千年古铜之谜》一文透析出的厚重的铜文化焕发的时代光彩,都无不记录着彩云之南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时代贡献。《百年寻梦》《郑和与孟席斯》热情讴歌了世博会百年圆梦昆明的时代巨变和著名历史人物郑和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作家李开义开放的胸襟和澎湃的激情,折射出的是伟大时代的灿烂光辉。《云南记忆》可谓是一个时代巨变的作家见证,也是作家对改革开放30年的一曲时代颂歌。它是时代的,是历史的,也是文学的。随着时代发展,这些记忆将会更加珍贵。
  报人善纪实,同时又善思考。作家诗人也大多是形象的思想者。《云南记忆》中那些真实真切的记忆文字,不时闪亮出给人启迪,令人思索的思想火花。这些作品是作家李开义在记忆中思考,又在思索中记录的成果。许多看似写实的记录文字,仍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思想。《亲历澜沧耿马大地震》一文让我们震撼的自然是作家在澜沧采访时,亲历地震突然袭来时“天崩地裂”的真实记录。没有亲临的体验,是写不出“蒙难黑夜中”的惨烈景象的。但在惨烈的景象中,作家在感悟生命的可贵和拯救生命中的种种思考时,对地震预报的反思和拷问,可以说是力透纸背,令人震惊。这篇写于20年前的文章,记录中的思索,思索中的拷问,对今天的汶川大地震,同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最后的征服》一文中惊天地、泣鬼神的长江漂流壮举,是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群被大时代激发起的健儿用青春和热血,在中国漂流史上写下的一页辉煌赞歌。作家在记录时代壮举的同时,更有“征服长江,不如说是征服自己”的哲思。漂流者惊天动地的英雄行动以及他们在进入大江后留下的些许污点,都可以归结到是“征服了自己”的这一哲思上。“征服自己”使这篇作品有了灵魂,也给一切从事宏伟事业的人们以启示。
  《云南记忆》是历史的记忆。是时代的记忆,是改革开放30年中那些值得珍视的记忆的文学纪实。著作的出版,无疑是对改革开放30年献上的一份特别的礼物。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后,李开义亲自把记者一行送到电梯门口,并一一握手致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李开义为人谦虚低调,关爱后辈的崇高品质。几十年如一日,他不断发现、发掘和培养青年作家,关心下一代的精神值得世人借鉴。
  文学常常教会我们聆听不同的声音,也席卷着我们内心的辽阔。无疑,李开义正试图找到这样一种被聆听的方式,一个痴迷于写作的人,怀揣着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想,更多的时候,他的精神建构于更广阔的世界里。李开义坚信文学艺术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文学丈量人心的宽阔与深邃,写出这个世界最需要的那个作品并能够引发人们深切的情感冲击,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无愧于人生和这个时代的。   相关链接
  李开义又名李开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高级记者。
  1967年-1973年,安宁县温泉小学上学;
  1973年-1979年,昆钢龙山矿上初中、高中,任学校团委书记;
  1979年-1983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书,任团支部委宣传委员;
  1983年-200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云南日报工作;
  1983年-1986年,在云南日报驻大理、丽江记者站工作;
  1986年-1999年,在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工作;
  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9年1月,调《大观周刊》任筹备组副组长;
  同年4月28日创办了云南日报业集团惟一的一份周刊——《大观周刊》;
  2000年1月,任《大观周刊》副主编;
  2003年8月至今,任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
  获奖作品及荣誉
  1、长篇报告文学《1988 ·云南大地震》,获得首届云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奖三等奖。
  2、1997年中国长江漂流队在丽江勇闯虎跳峡,举国关注,在采访期间,发回有一定影响的稿件,还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最后的征服》。
  3、1997年,通过一个多月采访,作为主笔之一,采写了我省当时第一条高架路公路——南过境,全景式反映高架公路建设的《高原彩虹》一书,并于同年出版发行。
  4、1997年,采写了《百年前昆明的历史画卷》,挖掘了昆明的历史文化,引起轰动,成为当年中国文化界的事件。2002年,为进一步反映这一事件和当年昆明历史文化,创作出版散文集《彼岸的目光》一书,受到读者和有关专家好评,获得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创作三等奖。
  5、2007年1月, 被省委宣传部评为首批云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6、1992年、2001年分别被云南日报社机关委员会两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7、1999年1月任《大观周刊》筹备组副组长,同年4月28日创办独立发行的《大观周刊》,2000年1月任《大观周刊》副主编,2002年该刊物与云南日报影视中心合并,此刊改版定位为现在的时尚周刊,受到大众欢迎。
  8、2003年8月任云南日报文化生活部主任后,带领部门的同志,团结拼搏,做出了一定成绩。2004年、2005年先后两次改版,先将原来的《高原周末》《文化周刊》合并,创办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周末大观》,受到读者的好评和认可,拓展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将社会纪实、读书、花潮和理论评论部的文史哲合为“文化周刊”,受到领导、专家和读者的好评。
  9、在2004年4月云南赴北京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中,推出了《云南映象》,制定报道方案,参加了云南聂耳音乐基金会在玉溪成立的重要报道。从2005年至2014年撰写《云南文艺报告》文学部分,全面总结综述每一年的云南文学创作。
  责任编辑:张博雅
其他文献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研究》一书,是曲靖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长钱润光教授继《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合著)、《曲师精魂》《源头起航——走近曲靖师范学院》等学术著作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学术新著。该书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2月出版发行。全书分为文化传承篇、文化创新篇、文化育人篇三个部分,六个章节,共28万字。  捧读钱润光教授的《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研究》,无疑勾起笔者对大学生活的怀念:美好的大学时光
期刊
法定权力,既是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界限,也是其必须履行的职责。人大行使权力,不能超越法定界限,不允许越俎代庖。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法定权力,必须统一于中央。国家机关法定权力的适当分权,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权,中央对国家机关法定权力的统一领导,是在适当分权实施中实现的。  作为法律,无论宪法还是一般法,它们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都经过特定程序而成为国家意志;都具有强制力,由国家强力保证实施。我们国家
期刊
银根收紧中小企业再陷融资危机,只不过是从未治愈的旧疾复发而已,谁来拯救扭曲的金融体制。钱荒电荒民工荒,高税高费高成本,“钱荒”已经成为中国数百万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民间金融的异常繁荣,利率的高企,正是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反映。从银行渠道无钱可贷,民间借贷高利率融资只能是饮鸩止渴,虽然全面危机目前并未爆发,但数百万中小企所面临的困局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云南省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
期刊
入刊理由:他,从四川农村走出来,在革命军队中成长;看准经济建设新战场,借钱、老城改造掘首金。与足球联姻展大手笔,实现企业知名度提升;与跨国零售巨头结盟,商业地产切入跨国公司价值链。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地产大亨,是跟马云对赌一个亿的冒险家。他是中国房地产首富,三年内两次荣登“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榜首,更是决策捐款超过28亿的慈善家。他胆识过人,霸气外露,曾扬言只要万达进入的行业,其他企业都没有机会做老大。
期刊
入刊理由:历经历史沧桑巨变,一个与古老梦想相连的现代“香格里拉”正在迪庆得到升腾和绽放。它既传承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又剔除了古老传说中的蒙昧与神秘,在理性的思索中铺展出清晰的蓝图,在踏实的践行中显示出崛起的力度。  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12月16日,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带香格里拉撤县设市。  香格里拉,一个等同于“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伊甸园”的词语,一
期刊
或许是有意的抵达,还是无意的闯入,触碰这方山水,都会在心醉中深深的感动!一个并不遥远的地方,却容纳了云南最美丽的风景!  明明是一个溶洞,偏偏含唔了一弯幽深的凤凰峡谷,雕形画影、飞瀑灵秀、湖清如镜、廊桥横渡、倾诉着长长的生命故事。  明明是一座青山,偏偏居住着中国最古老的杜鹃花树,漫坡的杜鹃花群落渲染了整个春天,奇石、菌子、野果、秋叶、草甸、雪国一卷一卷舒展着一山的柔美和英武。  明明是一个壮家村
期刊
入刊理由:通常,一年岁末如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经济工作得失,为新一年经济工作定基调、明取向、部署重点便是会议的主要任务。显然,与往年明显不同的是,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极富新意。首先是会议公报有了诸多“新表述”;其次是整个会议围绕经济新常态这个基础和主线,全面概括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今后的目标和
期刊
入刊理由: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如今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生机勃勃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兴旺发展,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六神、大宝、郁美净、舒蕾
期刊
编者按——  举世闻名的迪庆,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区之一,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了一派“雪山为屏,金沙为带”的奇特景观,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1957年建州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拼搏奋斗,迪庆藏族自治州不仅创造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期刊
入刊理由: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作为承担着中国农田水利创新建管新机制改革试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两项重要任务的陆良县,在国家、云南省、曲靖市水利等部门的竭力支持和精心谋划指导下,大胆探索不畏难,先行先试先探路,走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田水利改革之路。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南部,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早在西汉
期刊